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交流伺服机电一体化系统
交流伺服机电一体化系统对自动化,自动控制,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机电器与控制等专业既是一门基础技术,又是一门专业技术,因为它不仅分析各种基本的变换电路,而且结合生产实际,解决各种复杂定位控制问题,如机器人控制,数控机床等。本项目研究的内容,就是用电力电子技术解决工业调速、伺服定位及其工业柔性制造系统,大量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测量设备、纺织、印刷、包装、半导体及军事装备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之中,还可广泛应用于数码雕刻,模具生产等工业生产应用场合,具有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目标是构成一个三维立体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微机编程,可进行三个自由度的协调控制,实现高速(3000r/min)、高精度(16384P/R)、低震动等伺服特性,该技术代表21世纪最新调速及伺服传动控制 。 本产品2002年开始研制,2002年6月经学校推荐,参加了2002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苏省教育系统自制实验仪器评选活动,并一举获得了高校组二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该设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校在全国高校交流伺服系统实验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在建基坑一体化监测系统
由于基坑内部结构与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岩土变形存在不确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须对基坑工程进行系统、长期的变形监测,并对变形观测量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合理的分析,保证基坑在建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建基坑监测具有内容多、数据量大等特点,只有定期及时地采集并处理监测数据,才能有效地对基坑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目前,已有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测量机器人监测系统与分布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坝桥梁、地铁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健康监测,属于实时监测范畴。对于在建基坑工程,一般对其进行周期性监测,顾及现场环境、设备成本、监测频率等因素,难以普遍采用全自动监测系统,多数仍采用外业人工观测记录、内业手动录入计算的传统模式。此监测方法将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分开,无法实时检核数据准确性并评定工程安全性,存在低效性、滞后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监测数据在现代信息化施工中应发挥的作用。本项目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于工程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研究兼容电子测绘仪器及岩土传感器,仅需少量人力即可多种监测项目数据采集、记录、处理、分析、报警与传输的在建基坑一体化监测系统。本项目的系统控制程序装载于PDA中,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远程传输3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发送测量指令,并实时接收返回的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模块可完成监测成果的现场计算,及时评定基坑安全现状,并提示超预警值点号;远程传输模块通过GPRS将数据文件传送至服务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
一体化标识网络依托国家973项目“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由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队伍研制。该成果针对现有网络移动性、安全性支持差等严重弊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体系架构。该架构将网络划分为“普适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 提出并设计了“四种标识”和“三种映射”,改进了传统互联网在安全、移动、可扩展性及服务质量方面的性能,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一体化标识网络于2009年12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并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创造性的提出了该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在网络体系架构、标识解析映射机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良好的推广前景”。该系统自发明以来,已经成功应用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军队某部等多家单位。 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有: (1)针对现有互联网体系、机制存在的不足,发明了以 “四种标识”、“三次映射”为典型特征的一体化标识网络的两层总体系架构,综合有效解决了新互联网的体系与机理问题。 (2)针对现有互联网身份与位置绑定的问题,发明了以“接入标识”、“交换路由标识”及其分离解析映射为核心,以“身份与位置分离”、“接入网与核心网分离”为典型特征的“基础设施层(网通层)”关键技术与方法,大幅提高了网络设施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移动性。 (3)针对现有互联网资源与位置绑定导致难以支持普适服务的问题,发明了以“服务标识”、“连接标识”及其分离解析映射为核心的“普适服务层(服务层)”关键技术与方法,实现了各种服务的统一命名与获取,有效提升了服务迁移、服务可靠接入等普适服务支持能力。 该项目特色如下: 第一,本项目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并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标识网络体系,满足了国家对安全、可控可管的未来信息网络的重大需求 针对国家对安全、可控可管的未来信息网络的重大需求,本项目在国际上首次设计了并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包含“两层模型”、“四种标识”和“三种映射”的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改进了互联网的网络设施安全性、移动性、路由表可扩展性,提升了服务迁移、服务可靠接入、普适服务等能力。 第二、解决了国家对移动互联网的重大需求 在一体化标识网络中,代表主机在网络中的身份与位置分别用主机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标识,而上层连接绑定到身份标识上。这样,不管主机移动到什么地方,上层的连接不会发生中断,从而能够有效支持节点的移动性。 第三、解决了国家对业务智能化的重大需求 由于现有的各种网络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点,无法满足普适服务对于网络QoS、移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而一体化网络由于实现了大量的革新,可以提供更好的QoS、移动性、可靠性、安全性保证,为普适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基础网络,使普适服务环境的理论和技术优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一体化标识网络原型系统    一体化标识网络原型系统拓扑示意图   应用范围: 本项目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公共通信网、各种专用通信网的建设中。   市场前景: 2008年,北京交通大学基于一体化标识网络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原型系统,并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单位试用,为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必要的依据;2009年12月,一体化标识网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为新网络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及相关产品已应用到中电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等多家科研院所和国防单位,为我国的前瞻性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还是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因此,一体化标识网络还只是应用于部分接入网络及专网中。而由于传统信息网络存在的严重弊端,目前国际上对未来信息网络的研究如火如荼。可以预见,随着信息网络及信息化的发展,做为未来信息网络典型代表的一体化标识网络,必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对未来信息网络相关产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预期效果: 在技术上,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完整的新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系统问世,只有少数项目如LISP提出的方案与该项目的部分思想类似。该项目在新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经济指标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本项目也必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部分产品简介:    一、IPv6路由器 北京交通大学于2000年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IPv6路由器(如下图),2002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通过国际IPv6 Ready认证(ID:01-000335)和信息产业部传输所的协议一致性测试。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国内多所科研院所的IPv6试验网中。                                                  IPv6路由器   二、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 北京交通大学于2004年研制出国内外首台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如下图)。该成果实现了移动IPv6技术、移动子网技术等,并于2004年8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该成果通过国际“IPv6 Ready”认证(ID:01-000335)和欧盟ETSI的“PLUGTESTS”认证。 该成果2005年6月获得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等四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荣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IPv6微型传感路由器 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研制出国内外首台IPv6微型传感路由器(如图),同年12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6年,该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远销海外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并荣获2008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产品融合了传统传感器网络技术和传统IPv6路由器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适用于医疗卫生、工业控制、环境监控、军事等领域。   四、IPv6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和IPv6网络性能分析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在IPv6网络的安全、可控和可管方面也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建立了IPv6网络安全、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新机理与机制,并以此为理论支撑,研制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安全设备IPv6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和IPv6网络性能分析系统(2005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如图)。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微水灌溉及水肥一体系统
农作物用微水灌溉及水肥一体(滴灌、微喷灌)系统主要包括:首部枢扭—泵组,过滤、施肥药、自动控制、压力流量测量设备等;各级输水管路;尾部设备—滴头、微喷头、滴灌带等,图1是本项目系统田间应用照片。其尾部灌水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及寿命。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使其滴头流道尽量大,流量尽量小,出水均匀及抗堵塞能力强等性能上;微喷头喷幅大而均匀。 本项目在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基础上所形成的技术产品,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水力学及空气动力学原理,运用CF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滴灌灌水器流道中的
河海大学 2021-04-14
阑尾和盲肠模型阑尾和盲肠解剖模型XM-507
XM-507阑尾和盲肠(回盲部)解剖模型   XM-507阑尾和盲肠(回盲部)解剖模型以直肠作剖面,显示结肠袋、结肠半月襞、回盲口、回盲瓣、回盲瓣系膜、回肠、直肠、回盲下隐窝、阑尾、阑尾口、阑尾系膜动静脉和淋巴的形态结构与位置。 尺寸:25×23×7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海嘉船舶综合信息系统
海嘉船舶综合信息系统(简称“海嘉PMS管理系统”)是由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自主开发并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证书的船舶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针对国内船舶管理高校、公司的船舶管理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方位覆盖船舶管理各项业务。系统构建的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平台可有效协助船东和船舶管理单位进行船舶管理;通过数字化维修保养体系使得船舶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效率和质量更高;PMS型式认可证书是货方指定的第三方评审(如RightShip检查)机构对船舶运营提出检查清单并进行评分时必须查看的一项证书。 PMS型式认可证书 核心功能
厦门大学 2025-02-07
海嘉船舶数据传输系统
海嘉船舶数据传输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数据处理手段,系统利用高带宽卫星通信和5G网络,提供了更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整合物联网技术,能够从多种传感器源头实时获取船舶多维数据。创新的数据压缩和加密算法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系统对海上数据流量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了传输的稳定性。
厦门大学 2025-02-07
海嘉船舶数据采集与分发系统
海嘉船舶数据采集与分发系统创新性突出,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高效采集。系统在通信方面采用了独特的混合通信方案,融合卫星通信、物联网技术,确保了信息的高速传输和覆盖范围。创新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和异常检测,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厦门大学 2025-02-07
挠曲面太阳能聚光系统
东南大学 2025-02-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53 854 85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