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冠病毒检测试纸和试剂盒
病毒的快速、灵敏检测可以缩短疑似病例数量和病人隔离期,更短时间内筛查更多疑似病例,具有重要临床和公共卫生价值。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耗时长、病毒RNA容易降解、难以检测小于100bp病毒片段,导致目前新冠病毒检测假阴性案例很多。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秦培武团队将通过CRISPR反应、高灵敏光谱、单分子成像解决当前新冠检测面临的难题。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秦培武与罗彻斯特理工杜可教授合作开发基于Cas12a反应的DNA病毒检测方法,不扩增的条件下可以检测皮摩尔浓度非洲猪瘟病毒,成果已经被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接收。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灵敏度、速度、高通量将是检测装置的主要设计指标。为此将整合光学灵敏度最高的单分子成像与信号放大最好的CRISPR酶反应,达到高灵敏、高通量、高特异新冠病毒检测,将CRISPR反应体系封装到载玻片作为检测试剂盒使用,加入病毒后产生的荧光信号可通过单分子显微镜采集。多个检测位点可以累计提高信噪比,crRNA阵列覆盖新冠病毒所有保守区将最大限度检测病毒提供的天然检测靶点。 本项目还将开发病毒检测试纸,将CRISPR反应系统溶解风干到试纸上。新冠病人咽拭子样品经核酸提取后先用试剂检测,信号可以目测或者利用高灵敏光谱检测,如果是阴性再进行试剂盒单分子检测,实现二级精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清华大学 2021-04-10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在长期为电力行业解决设备重大疑难故障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轴系载荷分配测试、分析和优化调整技术,发展了动平衡和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动平衡效率和振动故障诊断准确率。先后解决了田湾和秦山核电、平圩、宣城、姚孟、福州等40多家电厂100多台、次大型机组重大疑难振动问题。该项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大板坯连铸机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研究技术
为了成功地研制板坯连铸机,首先必须完成铸机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研究。力能参数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晶器振动模态参数动力学研究、拉矫机矫直力及拉坯阻力的研究等;力学强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钢包回转台、中间罐车、振动机构框架、拉矫机机架等重要部件的强度、刚度及动力学研究等。同时,为了考核连铸机实际装备水平,还应对板坯连铸机的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进行现场实测,我校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消化移植武钢的大型弧型板坯连铸机的工作中,我校承担了板坯连铸机力能参数和力学强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应用了三维有限元法、最优化设计、模态分析、频谱分析等先进设计分析方法,取得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并在大规模系统测试的基础上,运用了系统仿真等现代手段,使我国的铸机分析研究达到新的水平。 武钢连铸机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制造,于1989年投产一次成功,月产量超过原设计指标,铸坯合格率达到了99.78%,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聚丙烯成核剂的开发和应用
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聚丙烯成核剂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并应用所开发的高效成核剂开发了高性能聚丙烯专用料。具体成果如下: (1)开发了具有非对称结构的山梨醇类聚丙烯透明成核剂,应用此类成核剂可以开发高透明聚丙烯专用料,可以应用在食品包装、日用品以及医用注射器等领域。目前此类成核剂已经小批量生产。 (2)开发了制备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NA-40的一步法新工艺,将传统工艺中的三步反应集于一釜完成,工艺简单,产品的总收率达到8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了纳米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对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纳米成核剂与市场未纳米化的同类产品相比,在达到相同改性效果时,成核剂的应用量可减少一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应用这类成核剂可以开发高透明、高刚性、高耐热的聚丙烯材料。目前,此类成核剂已经批量生产(上海科塑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3)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羧酸金属盐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结构属国内外首创,已经申请国家专利。这种成核剂具有较高的成核效率和选择性,能够诱导聚丙烯产生高含量的β晶型,聚丙烯的抗冲击强度提高3-4倍,热变形温度提高10-15℃,解决了聚丙烯一直存在的抗冲击强度和热变形温度不能同时提高的矛盾,应用这种成核剂能够开发高抗冲高耐热的聚丙烯材料。目前,此类成核剂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和固定结构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和固定结构,涉及铁路扣件系统,该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包括弹条本体,弹条本体设有卡合部、第一压合部和第二压合部,卡合部包括过渡段、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第一压合部与第一卡合段连接,第二压合部与第二卡合段连接,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段远离第一压合部的一端和第二卡合段远离第二压合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均为“S”形。通过将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设计为“S”形,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远离过渡段的部分向内收缩,从而卡紧紧固件,避免紧固件从卡合部中滑出。此外,该固定结构包括上述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利用该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将铁轨上的紧固件固定,固定效果好。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和固定结构,涉及铁路扣件系统,该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包括弹条本体,弹条本体设有卡合部、第一压合部和第二压合部,卡合部包括过渡段、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第一压合部与第一卡合段连接,第二压合部与第二卡合段连接,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段远离第一压合部的一端和第二卡合段远离第二压合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均为“S”形。通过将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设计为“S”形,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远离过渡段的部分向内收缩,从而卡紧紧固件,避免紧固件从卡合部中滑出。此外,该固定结构包括上述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利用该铁路轨道扣件弹条将铁轨上的紧固件固定,固定效果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先进
成都大学 2021-04-10
SARS-CoV-2的分型和传播研究
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合作,在medRxiv上上传了题为Genomic variations of SARS-CoV-2 suggest multiple outbreak sources of transmission 的研究成果成果,共分析了169个SARS-CoV-2基因组,发现根据突变位点(以MN938384.1为基准点的8750,、28112和 29063三个位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I型和II型。在29063位点的基础上,I型可以进一步分为IA 型和 IB 型。遗传学分析表明,IA型最可能是祖先型,II型可能由I型进化而来,在感染中占主导地位。结果表明,II型可能是SARS-CoV-2在武汉华南市场疫情的源头,而I型引起的疫情应该发生在其他地方,因为患者与市场没有直接联系。此外,通过分析三个基因组位点,区分I型和II型毒株,作者发现三个位点中的两个位点的同义变化比I型毒株具有更高的蛋白质转化效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II型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II型比I型更具传染性(可传播)。这些发现对目前的流行病预防和控制可能很有价值。点击查看原文
浙江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
近日,南科大“人流大数据和AI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内测版本正式推出(下简称“推演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城市尺度上,基于人流移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情况的细粒度预测和模拟,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特定城市区域或道路)提供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传播与人流移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现阶段的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于全国地图的数据可视化阶段,缺乏在城市尺度上、针对人流移动的细粒度深度分析,更缺乏基于人流移动的传播模拟推演模型以及潜在感染源和风险区域的挖掘模型。随着复工潮的来临,战“疫”面临新的挑战。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下简称“计算机系”)和南方科技大学-东京大学超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紧急组织科研力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建模预测项目组”,由计算机系副教授宋轩担任负责人,迅速启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推演平台”研发工作。该平台是一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平台(如图1),其中预测和模拟推演模型完全由数据驱动,需要使用人流大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数据拥有单位只要将人流大数据输入平台,平台即可以自动完成模型迭代训练,并输出相关的预测和模拟推演的可视化结果。其预测和模拟推演的精度由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精细度和覆盖度决定。平台后续期待更多单位(如GPS轨迹数据、CDR数据等人流大数据拥有单位)参与进来,共同完善该平台。推演平台通过整合、处理和分析各类多模态人流移动和出行大数据,结合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人群细粒度建模,从而实现在城市区域内细粒度预测、模拟和动态推演传播感染情况。平台可实现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和人流移动的映射模型,包括传染概率确定/潜伏期分析/传染代数分析等;二是分析隐藏病患,由于疾病传播为链式,可以根据缺失轨迹链反推出尚未确诊的疑似病患;三是分析风险人群,可根据病患轨迹寻找可能有接触的风险人群,提前预警;四是挖掘潜在病原地,分析病人间的轨迹交叉点确认潜在的未知病原地(如图3)。在以上功能基础上,平台可以实现设定不同的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城市内的高风险感染区域),在城市尺度上,动态推演和模拟在这些政策下的城市传播感染情况,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为高效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图4)。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钛白粉后处理工艺技术和机理
钛白粉作为白色颜料之王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水性)、塑料、造纸等不同应用领域 中。该项目为了提高钛白应用性能,在后处理表面工艺技术进行多年的研究,申请了多个钛 白粉领域相关的专利。研究控制钛白粉包覆膜的致密度、厚度等不同质量的包覆膜,提高钛 白粉在油漆、涂料(水性或油性)、塑料(色母粒)、造纸等领域中应用性能,提高分散性, 遮盖力等应用指标。 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经历,1996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论文题目是“氯化法金 红石钛白粉后处理工艺和机理研究”。该项目是清华大学与锦州氯化法钛白粉企业合作,项 目内容是金红石钛白粉后处理包膜工艺条件和机理研究。 发表了与钛白粉领域相关文章十多篇,申请钛白粉包膜专利十余项。
清华大学 2021-05-08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成果介绍在长期为电力行业解决设备重大疑难故障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轴系载荷分配测试、分析和优化调整技术,发展了动平衡和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动平衡效率和振动故障诊断准确率。市场前景先后解决了田湾和秦山核电、平圩、宣城、姚孟、福州等40多家电厂100多台、次大型机组重大疑难振动问题。该项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超临界CO2提取提纯技术和设备
超临界CO2技术是利用CO2在临界点附近所具有的特殊溶解能力而实现的关于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结晶等技术。超临界CO2提取提纯技术作为一门化工分离方法,对于用一般传统分离方法难以解决的大分子量、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对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有效成分是一个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植物有效成分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含量 低,有效成分因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提取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常用的提取溶剂有水和有机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和丙酮等。若采用CO2提取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如香料或色素等用作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可保持原有的香气特征或色泽,产品没有机溶剂残留,大大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19 920 92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