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五谷杂粮饮料(包括茶奶)的工业化技术及装备
以有机复合谷类杂粮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烘焙、超微粉碎、冷杀菌(电磁脉冲杀菌、超高压杀菌等)及瞬时超高温杀菌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对产品营养、稳定性、色香味的影响及加工研究,生产固体或液体健康饮品。 创新要点 独特的营养配方;产品的稳定性、保质期保障;不同口感、色彩;不添加化学合成添加剂。
江南大学 2021-04-11
八爪鱼教育装备超级单品-蜂鸟X1重磅登场
产品详细介绍八爪鱼教育装备超级单八爪鱼教育的年度“超级新品”终于正式登场。 2020年6月16日,八爪鱼教育“更轻的未来”2020超级新品发布会,正式开启全网直播。八爪鱼发布了全新产品线下的首款“超级新品”——蜂鸟X1,教育移动直播箱。 发布会在映目、微博,B站,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进行全网同步直播,吸引了近10万人在线观看。直播获得了诸多用户致电垂询和高度关注。 这次发布会是八爪鱼教育的一次大冒险。因为创新的价值观,和做精品的决心,八爪鱼开辟了全新的产品线,要做教育行业中还没有人做过的事,开辟一片他人尚未踏足的新领地,打造教育行业的“超级单品”。 1蜂鸟X1,更轻的未来 教育的未来,理应更“轻”。蜂鸟XI——教育移动直播箱,是八爪鱼为教育场景量身打造的超级单品。也是目前为止,最为便携的、可应用于多种教学场景的移动直播设备、移动视频录制设备。 它和传统的同类设备比较,最大的优势就是轻,小,简单,便携。剔除了所有复杂繁琐的功能和操作过程,一切精简,保留最核心的部分。以AI技术赋能功能应用,适应多种教学场景。 蜂鸟X1是真正的“无线“设备,只需要架起脚架,安装AI摄像机,然后开机录制,迅速搞定。与同类设备相比,减除了近2/3的体积,用一只小箱子,就可以把全部家当都装进去,拎箱即走,大大提高了便携性。 因此,蜂鸟X1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单一场景。可以自由移动,机位设定也更自由,这意味着,场景的选择扩宽了,以前无法直播或者本地录制的场景,因为蜂鸟的轻便和自由,都可以轻松实现。 2黑科技,真AI 在新品发布前,我们也曾露出一些新品的关键词,比如黑科技、真AI。蜂鸟X1的核心——AI摄像机XY10,具有三大核心优势,AI追踪,智能构图,手势感应。真正做到“黑科技、真AI”,让教育场景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 在AI追踪方面,XY10可以实现最远 40 米,水平方向最快 180 度/秒的智能追踪、跟焦拍摄。自动对跟踪目标构建全方位的视觉模型并进行精确识别,即便是目标人物在复杂环境或遇到障碍物丢失时, XY10也能在目标出现的第一时间再次寻回并继续追踪人物拍摄。这对于教学场景的使用来说绰绰有余。 同时,XY10-AI高清摄像机将人像构图、尺度估算等AI技术引入到智能拍摄系统中。拍摄时,可自动对人物进行专业构图优化处理,其功能包括自动构图,手动构图,景别锁定等等。XY10还创造性的融合了手势感应。自然易用的手势让快门控制、跟拍追随、镜头变焦等都能一手搞定。 3高度开放,多场景覆盖 蜂鸟的优势,决定了它可以覆盖更多使用场景,如教学录播、微课录制、教师教研、双师课堂、大型会议,还有户外教学、运动会、学校晚会录制等。都可以使用蜂鸟X1完美记录。可以说,拥有一套蜂鸟X1,你就不再需要其他设备了,适用大多数教学场景,同时节约了教学装备的成本。 蜂鸟X1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可以使用自有平台,也可以兼容各大厂家的第三方剪辑软件。我们也为蜂鸟适配了三个版本:移动直播旗舰5G版、移动直播LTE4G版、标准WiFi版。每个版本都有单双机位工选择,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4“拨云见日”,等你加入 八爪鱼还为蜂鸟X1配备了一项重要计划——“拨云”扶贫计划。2020年,所有扶贫项目及扶贫城市项目采购蜂鸟X1系列,该项目均可补贴15%。八爪鱼教育投放的补贴年度总预算为1000万元。 八爪鱼教育希望能够通过最先进的设备,将优质的教育内容传递到贫困地区,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能够切实的为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八爪鱼的新产品线已开启,在发布会结束后,蜂鸟X1同步开启首批限量预约,这预示着蜂鸟X1要正式面临市场的检验了。我们对蜂鸟X1充满信心,因为它代表着教育的“未来”。 旅程才刚开始,未来“很轻”,但梦想和价值依旧具有非同寻常的分量,我们迈出第一步,用时代前沿的技术来武装自己,提升效率。之后,我们还会有更多为教育服务的新鲜科技好物,等待我们共同去发现和探索,不断打破常规,用科技赋能教育。
广州八爪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9月1日起施行
以法治力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再添新样本。
云上高博会 2025-08-05
一维功能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
半导体纳米线是一种独特的准一维纳米材料。它不仅是电荷的最小载体,也是构建新的复杂体系和新概念纳米器件的基元。在该领域中,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推动着材料、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并将对未来电子、光电子、通讯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一当今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中,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集中了最精锐的研发力量,以期望在纳米器件的实用化方面有所突破,在未来高科技争夺战中,保持领先并居于主导地位。在纳米研究领域,美国政府仅在2005年就投入10亿美元,而日本在同一年的投入约12亿美元。 我国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已经把纳米科技作为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列入重点支持范围。其中一维功能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性能调控及应用研究是目前纳米材料研究的世界热点。 张跃教授承担了973、863、重大国际合作、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等各类纳米研究方向的课题,通过创新合成方法、优化合成工艺,实现了多种形貌的一维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利用等多种手段对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力学性能以及光致发光、场发射、导电性等物理性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碳纳米管及ZnO纳米阵列的实际应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代表性成果包括: 1.改进了ZnO和掺杂ZnO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较低温条件下,通过不同工艺成功制备了纯ZnO及In、Mn、Sn等掺杂ZnO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电缆、纳米阵列、四针状纳米棒、纳米梳、纳米盘等多种形貌结构的纳米材料,实现了一维ZnO纳米材料较低温度条件下形态和尺度控制生长,产物品质纯净、产率高、质量好,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方法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半导体制造领域中氧化物纳米结构集成方法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科学家,而且对半导体产业意义重大。有关双晶ZnO纳米带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03,375:96-101)上,论文被引用60余次,位列该期刊2003至2007年被引用前50名之内。 2.提出了一维氧化锌纳米材料新的生长机理。首次合成四针状纳米氧化锌材料并揭示了该结构的八面体孪晶核生长的理论模型,该研究结果的论文发表在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02,358:83-86)上,被他引更是达到了130 余次。首次发现和论证了一维氧化锌纳米结构中的螺旋位错诱导晶体生长机理,观察到了一维氧化锌纳米材料存在的大量螺旋位错、周期性的位错及生长台阶,发现生长是沿着位错进行,且与其伯格斯矢量的方向一致。 3.原位研究单根ZnO和In-ZnO纳米线的力学行为。利用TEM对单根纳米线加载交变电压使其发生共振,原位测量其本征共振频率,通过计算得出氧化锌纳米线的弯曲模量。氧化锌纳米线可以构建纳米悬臂梁和纳米谐振器,通过氧化锌纳米线构建的纳米秤,测量了黏附在纳米线自由端的纳米颗粒质量。该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物理协会的期刊J. Phys.: Condens. Matter( 2006, 18 (15), L179-L184)上,被评为该期刊2006年度的顶级论文(Top paper),位列其中第九名,是该年度该期刊22篇Top papers研究论文中唯一由中国研究人员完成的成果。 4.合成了多种ZnS准一维纳米材料,并提出了四针状ZnS纳米结构的生长机理,指出其生长过程由立方相形核和六方相孪晶生长机制共同控制。同时率先报道了ZnS四针状纳米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发光波长相对其它ZnS 纳米材料发生蓝移4.8~32.8nm。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technology (18 (2007) 475603)上,在发表后的第一个季度内,下载量就超过250次,成为该期刊排名前10%的热点文章。 5.碳纳米管及ZnO纳米阵列的实际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采用涂敷和CVD两种方法成功制备了多种大面积碳纳米管阴极,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大面积一维纳米ZnO阵列阴极。首次研究了纳米阴极的强流脉冲发射性能,其中碳纳米管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高达344 A/cm2,ZnO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23A/cm2。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Carbon、Appl. Phys. Lett.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研制的多种纳米阴极在线性感应加速器上已经得到成功应用,阴极的发射电流强度及发射电子的均匀性远远高于现有的阴极性能指标。 张跃教授有关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6-052),完成专著1部,另合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0 余篇(其中SCI 40余篇、EI 近20 篇),重要成果发表在Appl. Phys. Lett.、Carbon、Advan. Funct. Mater.、 J. Physical Chemistry C、Chemical Physics Letters、J. Phys.: Condens. Matter、J.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J. Nanosci. Nanotech.等国际知名期刊上,申报12项发明专利(已授权5项)。发表研究论文中的4 篇代表性论文,已被引用300余次,单篇他引超过130次。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二维材料的折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材料的折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衬底上放置二维材料;将热释放胶带的黏性面粘在折纸臂上。通过显微镜筒,操控XYZR四轴微调平台和XYZ三轴微调平台,使得热释放胶带的另一面对准二维材料后,向下移动折纸臂,使得热释放胶带与二维材料紧密接触并粘合;抬起折纸臂,使得二维材料部分从衬底剥离;横向移动折纸臂,对二维材料进行形变弯折;向下移动折纸臂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对获得的结构进行定型;加热折纸臂上的热释放胶部分,对二维材料进行释放;释放后,向上移动折纸臂,获得经过折叠的二维材料;重复该操作,获得所需折叠结构。本发明系统可操作性强,可获得多种折纸结构。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光谱抽样直方图的超光谱降维匹配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谱抽样直方图的超光谱降维匹配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待匹配光谱和光谱库中 的所有光谱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获取归一化后的待匹配光谱和光谱库中所有光谱的抽样直方图, 计算待匹配光谱的抽样直方图与光谱库中所有光谱的抽样直方图的欧氏距离,在光谱库中选取与待匹配 光谱抽样直方图欧氏距离最小的一条光谱作为匹配对象。本发明通过对归一化后的光谱使用等间距的窄 带进行抽样,从而获得维数远小于原始光谱的抽样直方图,完成了光谱的降维,然后使用降维后的抽样 直方图代替原始光谱进行匹配,显著降低了后续匹配时的运算量,同时在抽样时利用分段提取的方法保 留了光谱图中的相对位置信息,提高了匹配的精度。
武汉大学 2021-04-13
晶圆级二维半导体单晶薄膜外延生长的研究
主流硅基芯片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正面临短沟道效应等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需要开发基于新材料和新原理的晶体管技术来延续摩尔定律。高迁移率二维半导体因其超薄的平面结构和独特的电子学性质,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高性能电子器件和数字集成电路的理想沟道材料,进一步缩小晶体管的尺寸和提高其性能。为满足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和器件成品率对沟道材料的苛刻要求,二维半导体单晶薄膜的大面积制备尤为关键与重要。然而,现有二维半导体材料体系(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薄膜制备仍未满足现实要求,因此亟需实现晶圆级二维半导体单晶薄膜制备技术的突破。 该研究瞄准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晶圆级单晶制备,率先实现了同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合适带隙、环境稳定的二维半导体(硒氧化铋,Bi2O2Se)单晶晶圆的外延生长。他们基于自主设计搭建的双温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商用的钙钛矿单晶基底【SrTiO3,LaAlO3,或(La, Sr)(Al,Ta)O3】上,利用Bi2O2Se与钙钛矿完美的晶格匹配性及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促使Bi2O2Se晶核同一取向外延并融合生成晶圆级单晶薄膜。Bi2O2Se单晶薄膜在晶圆尺寸上表现出优异的材料和电学均匀性,可被用于批量构筑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基于晶圆级二维Bi2O2Se单晶薄膜的标准顶栅型场效应晶体管展现了高的室温表观迁移率(>150 cm2/V s)、大的电流开关比(>105)和较高的开态电流(45μA/μm)。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 (Wafer-Scale Growth of Single-Crystal 2D Semiconductor on Perovskite Oxides for High-Performance Transistors. Nano Lett. 2019, 19, 2148)。
北京大学 2021-04-11
有机电荷转移分子调控二维材料电学特性研究
已有样品/n使用有机电荷转移分子F4TCNQ与MoS2结合形成范德华界面,通过F4TCNQ与MoS2之间的电荷转移来降低沟道内无栅压情况下的载流子浓度。MoS2晶体管的开启电压(Von)从负数十伏被调制至0伏附近,F4TCNQ并未导致MoS2晶体管包含迁移率在内的任何电学性能的下降,其亚阈值摆幅(SS)反而明显提升。团队成员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表征证实了范德华界面处电荷转移的存在性,并研究了F4TCNQ对Mo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维超大薄的荷叶状氧化镍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超大薄荷叶状氧化镍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称取适量的四水合醋酸镍和尿素,加入到6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将溶液转移到100mL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后置于烘箱中,设置温度为110~130°C,反应10-14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得绿色沉淀物;将烘干的绿色沉淀物放入电阻炉中,设置温度为300~400°C,热处理2~4小时,即得二维超大薄荷叶状氧化镍纳米材料。荷叶直径尺寸大小为1.8~2.5μm,厚度为10-20nm。这些纳米荷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特征的光谱降维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特征的光谱降维方法及系统,包括构造综合人眼视觉色度特性和光 谱特性的权函数 w(λ),利用构造的权函数 w(λ)计算任意光谱样本集 S 的权函数 Siw(λ),对样本集的权函 数 Siw(λ)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样本集均值权函数矩阵 Wfv,构造用于均值权函数 Wfv 平滑优化模型及 约束目标函数,利用优化目标函数 ObjFunc 对平滑优化模型进行约束,确定权函数矩阵 Wfv 最佳平滑优 化函数参数 n 值,利用确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4 105 106
  • ...
  • 170 1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