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X系列皇冠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实验台
本发动机实训台是本公司采用进口丰田皇冠发动机为适应汽车教学需求而研制的,该实训台由电控发动机(八成新)、操作显示面板及发动机彩色原理图电脑控制柜、可移动式台架(万向脚轮)、汽油供给系统(脚踏式油门踏板)、冷却系统(自动电子风扇)、启动系统、发电系统、排放系统、发动机传感、器执行器、原车仪表、原车电脑、具有发动机运转及显示(水温.燃油.机油.充电.转速.车速)配备原车诊断接口、真空显示表、燃油压力显示表、喷油器工作指示LED灯、电压检测表(检测任意路传感器工作信号、工作电压)、故障设置区可设置32路故障(老师设置任一路线路故障)、故障排除区(学生通过各种仪器、仪表、或读取故障码)在面板上用专用排故线连接排除故障、通过诊断口读码. 消码.故障分析、传感器信号模拟等多项功能、具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教学直观、是汽车发动机实物教学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之一。 二、技术性能: 1、主要参数值: ●直列六缸24气门水冷电喷发动机           排量3.0L ●可移动台架(分体式+安全不锈钢防护拦)     1600×900×1800mm ●汽油箱容量                              10L ●润滑液容量                              4.5L ●蓄电池容量                              12V42AH ●冷却液容量                              10L ●设备重量(不含油液)                    380Kg
芜湖中方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智能数字化新生儿综合急救技能训练系统
XM/ACLS1500高智能数字化新生儿综合急救技能训练系统 (ACLS高级生命支持、计算机控制)   ★ 标志表示需要与选配件配套使用才能实现的功能。 可真实模拟急诊时新生儿的相关体征,如瞳孔状态、动脉搏动、心律、心肺听诊等,并可使用的临床急救措施如除颤、起搏、CPR、药物治疗等,智能化模拟病人会根据操作者的不同施救措施表现出不同的生命体征变化,开放的病例编辑功能,教师可根据临床实际或教学需要自主编辑所需要的急诊病例供学生训练使用,网络交互功能可完成全体教学,教师可随时获取学生的操作数据及时纠正或指导。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适用学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药理、护理、麻醉医学、急救医学、危重症医学、军队战地医学。 适用人群:住院医师、实习医生、研究生、各科医生(初中级职称)、麻醉医生、急救中心医生、护士、进修医学生。 适用范围:临床教学、各种考核和急救知识普及。 一、功能特点: ■ 头颈部: · 正常与散大瞳孔对比。 · 气道管理技术:逼真的口、鼻、舌、牙龈、食道、会厌、气管、气管环、可经口、鼻气管插管、吸氧、吸痰,可监测气道插管、脐静脉插管位置,并给出插管正确、错误判断。 · 插胃管:支持听诊检测插管位置,用于胃肠减压、鼻饲、洗胃等。 ■ 胸腹部: · 气胸穿刺抽气、胸腔积液抽液训练。 · CPR训练:支持口对口、口对鼻、简易呼吸器对口等多种通气方式、吹气次数和频率、按压次数和频率、按压深度及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自动判断。 · 心电监护:与心电监护仪配套使用,可实现心电监护。 ★ 真实除颤起搏:与真实除颤起搏器配套使用,可实现真实除颤起搏功能。 ★ 模拟心电监护:可与XM-J116多参数模拟心电监护仪配套使用,实现模拟主电监护功能。 ★ 听诊音:包括心音、呼吸音、肠鸣音:其中正常心音、呼吸音可根据监视器心率、呼吸频率调节。 ★ 模拟除颤起搏:与XM-J980配套使用,可选择除颤能量,最大除颤能量达到360J。 ★ 模拟AED:与XM-AED99F配套使用,可进行模拟AED训练,提供纽扣电极,全程中文语音提示,并可自动分析心律,判断是否进行除颤。 ■ 四肢: · 静脉输液/穿刺,手臂静脉包括:头臂静脉、手背浅静脉,头皮静脉包括:额上静脉、颞浅静脉。下肢主要静脉干为股静脉。 · 脐带护理:可进行脐带的结扎,脐静脉插管输液。 · 骨髓穿刺:可经胫骨穿刺,有模拟骨髓流出,可注入药物或输液。 · 血压测量训练。 ■ 软件: · 可监控生命体征包括:自主呼吸、模拟股动脉搏动、心律、噪声、打嗝声、血压、血氧饱和度、混合性紫绀、中心性紫绀、周围性紫绀、羊水、肌张力、抽搐、反射、自发运动及全身瘫软,可进行Apgan评分。 · 系统内包括大量考题、心电图、急救理论知识、急救场景、病例等。 · 新生儿ACLS急救脚本编辑器,用于编写新生儿急救案例,根据脚本编辑中的场景设定功能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操作者对此做出相应的急救措施,教师能够全面评估出医学生的理论与临床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 · 模拟人的生命体征,并由外部事件驱动脚本的运行,记录操作日志。 · 可进行PETCO2监测:确认气管插管位置和监测复苏操作的有效性。 二、标准配置: ■ 高智能ACLS新生儿模拟人 ■ 血压测量训练仪 ■ 心肺听诊组件 ■ 心电发生器 ■ 除颤转换器 ■ 简易呼吸机、听诊器、咽镜、气管套管、输液套装 ■ 急救系统控制器 ■ 医用空气压缩机 三、可选配件: ■ 真实心脏除颤起搏器 ■ XM-AED98F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 ■ XM-J115多参数模拟心电监护仪 ■ 计算机 ■ PC工作站 ■ 不锈钢控制台车 ■ 抢救操作台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SDY-MAF01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综合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  SDY-MAF01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综合模型装置 该装置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缩影,可直观显示出全矿整体通风系统、通风设备、通风设施、隔爆设施、煤层注水系统、综合防尘系统。并通过声光电系统显示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实况。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氧气浓度、风速、一氧化碳、负压等参数。利用反风措施通风时,矿井反风系统运作实况等。     主要结构:     主井、副井、刀把式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专用回风上山,一个普通综采工作面(上、下巷),三个掘进工作面,一条运输大巷,一条回风大巷。 本系列产品还提供:     SDY-MAC01现代化矿井开采设计综合模型(A型)     SDY-MAC02现代化矿井开采综合仿真模型(B型)     SDY-MAC04综采开采生产系统及演示装置     SDY-MAC05综采工作面及顶板管理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6综放开采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7普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8炮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     SDY-MAC09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演示装置     SDY-MAC10巷、岩巷、半煤岩巷掘进装药、联线、模型(A型)     SDY-MAC11巷、岩巷、半煤岩巷掘进装药、联线、模型(B型)     SDY-MAC12矿井开拓方式立体模型(A型)     SDY-MAC13矿井开拓方式立体模型(B型)     SDY-MAC14井底车场巷道布置模型     SDY-MAC15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模型(A型)     SDY-MAC16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模型(B型)     SDY-MAC17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模型(A型)     SDY-MAC18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模型(B型)     SDY-MAC19探放水模型     SDY-MAC21各种地质构造立体模型及岩石标本、岩层产状模型     SDY-MAC22煤矿井下支护实验演习装置     SDY-MAF02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综合模型装置(B型)     SDY-MAF04瓦斯(煤尘)爆炸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05煤尘爆炸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06矿井环境安全监测控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07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与安全实训装置     SDY-MAF09矿井灾变、风流逆转实训装置     SDY-MAF10掘进与通风工作面生产安全演示装置     SDY-MAF13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三专二闭锁演示装置     SDY-MAF14矿井避灾路线演示装置     SDY-MAF15矿井避灾路线演示板     SDY-MAF16预防瓦斯突出安全措施模型     SDY-MAF17井下各种风门演示装置     SDY-MAF18煤与瓦斯突出实训演示装置     SDY-MAF19轴流式通风机     SDY-MAF20离心式通风机     SDY-MAY01立井提升与保护实训演示装置     SDY-MAY02斜井提升与保护实训演示装置     SDY-MAY03胶带输送机及安全保护实训演示装置     SDY-MAY04各类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电动模型
上海上育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I型(CES-IOT210)
物联网技术是在传统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拓展及延伸的,由于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涉及各行各业,因而为了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申请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物联网技术类课程,海天雄公司为了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结合实际产品开发经验,研发了海联·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海联·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侧重于物联网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应用层三层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该系统中的感知层由各类传感器、RFID射频模块组成,实现了不同物理特性的信息采集,网络层则由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ZigBee短距离实现数据信息的通信任务,以及WiFi、蓝牙BT、3G等技术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传输的功能;应用层是物联网三层技术的最上层,则由高级物联网网关构成,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上层应用的开发。 CES-IOT210 物联网系统倡导 “产品化学习” 理念,该系统的设计是结合成熟物联网产品方案,以实际的产品技术导入该实验系统,学生透过对点、块、全局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物联网前沿技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点与产品知识点的完美结合。CES-IOT210 实验系统提供多达数十种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提供开放的软件及硬件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实现教学、科研等物联网相关课题。系统关键技术点:局域网络通信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RFID射频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技术、软件工程技术。适合高校院系包括: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及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深圳市海天雄电子有限公司 2021-12-08
基础护理学综合模拟训练系统JC-C101
系统由基础护理综合模拟病人与软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有基础护理学的训练、考核两大部分。模拟病人的外形逼真,体表标志清晰可触及,软件设置模拟人的生命体征参数,硬件操作实时传输到软件系统。产品根据人卫版《基础护理学》教材设计,可完成各种护理操作训练,也可用于操作考核。
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2-09-07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小型巴士空座检测系统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小型巴士空座检测系统。其包括微处理器及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检测模块、定位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巴士车座占用情况数据,所述定位模块用于采集巴士车辆的坐标位置数据;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巴士车座占用情况数据计算巴士空座数据,并与巴士车辆坐标位置数据封装成数据包;所述通信模块将上述数据包发送到服务器。本实用新型具有设备安装维护简单,每台小型巴士只需安装一套设备的优点,通过与外部网络的通讯,可以方便乘客约车、候车与乘车,方便驾驶员规划行驶路线,方便调度员根据客流灵活调度,从而有效提高公交出行效率和营运成本。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具有设备安装维护简单,每台小型巴士只需安装一套设备的优点,通过与外部网络的通讯,可以方便乘客约车、候车与乘车,方便驾驶员规划行驶路线,方便调度员根据客流灵活调度,从而有效提高公交出行效率和营运成本。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基于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立项背景 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自上世纪80年代微机保护应用以来,历经多次更新换代,我国继电保护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电网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超/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大通道的建设、区域电网的广泛互联和波动性新能源的规模化接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电网。电网的快速发展给继电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 1、后备保护方面,由于电网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多变,造成后备保护定值更难整定,保护选择性和灵敏性的矛盾更加突出,保护拒动误动风险并存。国内已发生多起类似“6.18”西安南郊站,因后备保护灵敏性不足拒动,造成变压器烧毁的重大事故;国际上屡屡发生的因潮流转移过负荷,后备保护误动引发的如美加“8.14”、印度“7.30”等大停电事故,也不断地对我国电网敲响警钟。 2、主保护方面,超/特高压电气设备结构复杂、线路距离长,短路电流变化大,造成主保护对变压器匝间短路、线路高阻接地等轻微故障的反应灵敏性下降。“11.22”济南特高压泉城站变压器爆炸正是由于保护对起始发生的轻微故障未能灵敏切除,引起事故扩大,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保护仅利用设备自身的电气量信息,在复杂电网环境下,保护反应的电气量在故障和非故障间差异变小甚至混叠,依靠定值配合无法保证保护可靠正确动作。不改变传统保护工作模式,仅对保护判据进行修正或调整定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单方面地解决保护拒动或误动的问题。 二、发明思路 突破保护仅利用设备自身信息的限制,综合利用站间保护关联逻辑量、站域故障全过程电气量等信息,对后备保护、主保护、系统构成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构建“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   图1 技术发明总体思路 三、发明方案 技术发明点1: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 传统后备保护既存在对相邻元件故障反应能力不足,保护拒动的问题,又存在受过负荷和系统振荡影响,保护误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创造性地将故障的空间分布特征映射为站间的保护关联逻辑量信息,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攻克了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发明点1.1: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为保护可靠利用站间信息奠定了基础。 快速跟踪和可靠识别电网拓扑的变化,确定保护的关联关系,是保护利用站间信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明了保护关联关系在线快速跟踪和可靠性校核方法,关键技术包括:1)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矩阵的保护关联关系分析方法,创造性地将开关状态虚拟为支路阻抗并构建节点虚拟阻抗矩阵,在线微调矩阵元素即可实现开关状态的快速跟踪,跟踪时间由秒级缩短至毫秒级,为后备保护快速动作提供了可靠保障;2)发明了电气量和开关量信息双重约束的关联关系可靠性校核方法,首次将电气量信息引入保护关联关系识别,通过开关量信息和电气量信息实时匹配校验,实现了保护关联关系的可靠在线校核。 发明点1.2: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攻克了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电流元件、方向元件、阻抗元件等保护逻辑量信息,蕴涵着故障方向、故障范围等故障直接特征,并且信息交互简单、可靠。根据不同位置保护逻辑量反应故障的差异化特征,发明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包括:1)首次将电网故障的空间分布特征映射为保护逻辑量信息,按近后备和远后备灵敏性要求设定保护范围,实现了逻辑量信息与故障分布特征的关联和匹配,解决了保护强依赖定值的问题;2)首创了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如图2所示)。利用逻辑量对故障反应的交叉重叠特征,根据动作一致性原则,既实现了故障设备的快速准确识别,又从根本上攻克了系统振荡及过负荷造成保护误动的难题。 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的后备保护技术可实现近后备保护全范围速动,远后备保护延时由1.5s以上缩短至0.5s以内;在原理上保证了对相邻元件故障反应的灵敏性,避免了后备保护拒动导致的重大事故发生;不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避免了保护误动引发的连锁跳闸和系统性事故发生。   图2 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 技术发明点2: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 现有电气设备主保护仅反应故障外在表现特征,在变压器匝间短路及线路高阻接地等轻微故障情况下,外部故障与内部故障特征差异不明显,易造成保护拒动。为解决上述问题,该项目基于故障的物理本质特征,揭示了故障导致电气设备模型参数变化的机理,利用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构建了可灵敏反应设备参数变化的故障模型,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显著提升了对轻微故障的反应能力。 发明点2.1:首创了可反应变电站电气设备参数变化的故障模型,从物理本质上消除了非故障因素对主保护灵敏性的影响。 突破主保护仅反应故障外在表现特征的局限,利用设备故障全过程全相电气量信息,建立了对故障高灵敏而对非故障不敏感的模型。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基于线路压降-阻抗联合分布的故障网络模型,建立了线路阻抗、过渡电阻及分布电容压降之间的幅值、相位关联关系,创建了仅保留线路阻抗压降分布情况的故障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2)发明了基于电压磁链方程的变压器故障模型,建立了变压器高、中、低压各侧绕组电压与主磁链、漏磁链的等值平衡关系,消除主磁链的非线性成分,建立了仅反应漏磁链变化的变压器故障模型(如图4所示),从原理上摆脱了分布电容电流、负荷电流、励磁涌流等非故障因素的影响。 发明点2.2: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实现了保护对轻微故障反应能力的大幅提升。 利用站域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反应故障前后模型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三相不一致程度,发明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关键技术包括:1) 发明了基于阻抗压降变化特征的线路主保护技术,构建了线路压降-阻抗参数关联矩阵,通过实时追踪矩阵中各元素的变化量以及元素间的差异,准确识别故障线路及故障位置(如图5所示);2) 计及CT误差、变压器有载调压对保护的影响,实时计算各相等效漏感参数的突变量及不一致程度,发明了基于等效漏感参数变化特征的变压器主保护技术(如图6所示),显著提升了保护对变压器轻微匝间短路识别的灵敏性。 基于故障全过程电气量信息的主保护技术可以做到变压器匝间短路识别死区由5%降至2%,500kV线路接地故障过渡电阻反应能力由300Ω提升至1000Ω,故障定位误差由5%下降至1.3%。实现了对电气设备轻微故障的灵敏切除,可有效避免事故扩大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发明点3: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 构建基于故障全过程逻辑量、电气量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是对百年历史继电保护模式的重大变革,除满足复杂电网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应用场景的适用性和运行维护的便利性等重大工程应用问题。该项目首创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实现了与传统保护的有机衔接,可灵活组态适用各种电网应用场景;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为新型保护系统信息交互提供了可靠保障。 发明点3.1:首创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奠定了新型保护系统在不同电压等级电网推广应用的基础。 该项目创建了“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的新型保护系统(如图7所示),实现了发明点1和2技术的工程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以间隔为基本单元的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保护构成模式。间隔单元做到“即插即用”,扩展性强,可灵活组态适用各种电网应用场景;站域主机实现对站内信息的融合与优化利用;相邻站域主机虚拟为变电站间隔单元,实现站间分布对等交互信息。该模式通信链路清晰简捷,易于工程实现;2)发明了新型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的集成与自适应转化技术。新型保护系统在传统保护基础上集成故障全过程信息进化形成,在故障信息缺失的极端情况下仍具备传统保护功能。新型保护系统可充分传承传统保护成熟的运维经验,实现了与传统保护之间的有机衔接。   发明点3.2: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保证了新型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新型保护系统构成模式,发明了站域、站间信息交互可靠性保障技术,实现了异常数据的实时校核与缺失数据的自适应替代。关键技术包括:1)发明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电气量物理约束的数据校核技术,在线修正异常采样数据,解决了电气量在采样或传输中出现畸变而影响保护动作性能的难题;2)发明了基于保护关联关系的数据自适应替代技术,在间隔单元CT断线、PT断线等信息源丢失情况下,通过数据互补重构实现缺失数据的自适应替代,保证了保护功能的完整性,有效提升了保护的可靠 四、创新性成果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保护不误动、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取得了以下关键技术突破: 1、基于站间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保护最长动作时间缩短至500ms以内,彻底解决了远后备保护拒动,以及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误动的问题; 2、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显著提升了保护对轻微故障的反应能力; 3、站域集中-站间分布式新型保护系统,实现了保护技术在不同电网场景下的广泛应用。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可视化交互装配工艺规划及信息管理系统
Ø  成果简介:本项目通过建立一个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装配工艺规划仿真分析环境,利用产品的CAD模型,在不制造实际模型的情况下,由装配工艺规划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中对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进行交互式的定义和分析,包括建立产品各组成零部件的装配顺序,空间装配路径,编制工艺文档,并分析装配过程中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机构运动,从而大幅减少装配工艺规划周期和成本,同时,系统提供装配工艺过程动画录制功能,将规划好的装配工艺以三维动画形式纪录下来,并可以通过安装在装配现场的浏览终端,展示给装配人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基于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1 成果简介实现了一个以地面传输数字电视的广播发送为传输手段的面向出行者提供多媒体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导航终端提取并利用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动态导航的应用系统。研究解决了接入设备架构及以终端软硬件系统架构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交通信息的接入、信息管理、信息编码、信息调度、信息发送,以及终端接收、信息分离与解码、信息提示与动态导航等必要环节,实现了应用演示系统。2 技术指标成果实现的功能如下:实时交通路况的传输与接收、显示;基于实时交通路况的动态导航;多媒体交通信息的传输与接收、显示;本系统优势是传输容量大,可以传输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用户可以查看主要路口的视频图像,更直观地了解交通路况。3 应用说明该技术方案不单独占用无线频谱,不用建设新的无线覆盖网络,可在大地域范围实现面向出行者、车辆驾驶员的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有助于对出行车辆实施动态的交通诱导,缓解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阻塞状况,从而提高出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城市污染。4 效益分析在此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提供面向出行者的商业服务信息、导航终端的地图数据更新等增值服务。
清华大学 2021-04-13
基于网络化的 CAD/CAPP/CAM 信息特征提取系统
项目概况 该模块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通过不同 CAD 系统导出零件模型信息并提取零件特征信 息的系统,融自动识别、模糊匹配、通用性强于一体的、具有异地可操作性、多功能的实时 的科研开发平台及系统。 本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18 主要特点 依据从 CAD 到 CAPP/CAM、从三维到二维的基本方法;采取基于网络化可操作性手段, 以 CAD 系统导出的 STEP 文件为核心,实现了从三维 CAD 系统获取产品零件加工特征,STEP 文件信息自动识别准确迅速,方便查询,可实时修改和更新,基于网络化的操作方法;有遍 历的各项历史记录,通用性较强;特征识别通过模糊匹配,基本实现智能化判断和匹配,实 现简单零件基本特征的提取;也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零件进行定制开发和提取,开放性和灵 活性较强;也可以与实际的数控机床 NC 程序相结合进行开发;有通用或专用接口,可广泛 用于各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地域的虚拟企业。该系统具有许多独到的功能(网络化操作、 三维软件不限制、零件类型不限制、智能故障诊断等) 技术指标 基于网络化操作、自动信息识别、智能特征提取、实时故障诊断;实时修改和更新、查 询操作方便、通用性强;远程数据发送,实现多企业和异地的共操作;有通用或专用接口, 开放性好,可结合数控机床、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定向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通用的零件信 息提取科研开发系统。 市场前景 近年来虚拟企业的迅猛增多和异地企业的合作增强,使得基于网络化的零件特征提取具 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也使众多一直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受到广大制造企业的青睐。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6 67 68
  • ...
  • 731 7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