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主动式Y型三辊冷连轧带肋钢筋生产线
主动式Y型三辊冷连轧冷轧带肋钢筋生产机组是在我校第二代Y型轧机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目前已形成三种机型,可高速连续生产φ5~12mm符合GB13788—92标准的冷轧带肋钢筋,其中KD2型是专门生产大规格φ6~12mm、高强度、既可盘圆收线又可定尺直条钢筋的生产线;年产量15000吨左右。   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热轧盘卷或直条→机械除鳞→冷连轧减径刻痕成型→消除应力矫直→成品收线(盘卷或直条)。与被动辊拔法相比:轧机采用主动旋转的轧辊主动咬入盘条,减径和刻痕变形一次连轧完成,没有辊拔法压尖或抬辊压辊、穿模等手工操作,操作十分方便;轧辊交替布置,实现无扭连轧,轧制速度高达4m/s;轧机短应力线设计,刚度高,便于盘卷收线,又可在线定尺直条剪断收钱;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少。操作人员3—5人,无三废污染。 该生产线生产的冷轧带肋钢筋是一种新型高效建筑钢材。是建设部“九五”重点推广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高速公路、机场、码头、铁路、桥梁、隧道、电站、管道、电线杆、市政工程等多种建设工程。属建筑钢材生产,金属线材深加工行业,适合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的“短平快”项目。   该技术是在我校成功推出第二代Y型三辊冷连轧机组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率先在我国建成了第一条主动式冷连轧带肋钢筋生产线,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动辊拔法难以生产大规格高强度定尺直条钢筋的难题,95年通过冶金部技术鉴定:“该生产线经使用考核,连续运转正常,工艺稳定,冷轧钢筋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13788-92要求,是一种新型高效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属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被列入冶金部、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同时被列入“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编号97040302A,该技术专利号为94221292.4。目前该生产线已在北京、深圳、福建、天津、河北、四川等国内十多个省市投产应用,产品经当地省市建委鉴定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轧机效能判断及改性研究
一般钢铁厂原有工艺和设备设计不尽合理,设备能力较弱、产品的品种规格及性能质量受到了限制;或由于市场需要调整产品规格和生产工艺。为充分了解现有轧机的机组性能,发挥潜能,并对现行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这需要对轧机进行效能判断及改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利用现代测试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和频谱分析等技术对机组的典型常规工艺和改进工艺条件下的设备负荷水平和性态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等对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了强度分析和动态行为仿真。 通过上述工作,摸清了现有设备的承载能力和薄弱环节、现行和改进工艺下的设备负荷状况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为进一步的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 根据上述工作结果,优化机组的工艺规程和负荷分配,改造了设备的薄弱环节。为实现规格和工艺调整提供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轧机液压AGC控制系统
液压AGC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正在取代电动AGC成为当今新建轧机和欲改造轧机的首选技术。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液压AGC在大型工业轧机应用的研究,并在多条带钢连轧机组中取得成功应用,为轧钢技术国产化作出较大贡献。 AGC控制系统由L2过程控制系统和L1基础自动化控制体统组成。L2级系统主要通过模型自学习完成对液压控制系统参数的缓慢变化造成的厚度偏差进行补偿;L1级系统则完成对实时参数变化造成的厚度偏差进行补偿,同时完成液压APC和液压AFC控制功能。 L2级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轧制负荷分配及优化、辊缝位置基准计算和设定、轧制力预报、温度预报、模型自学习等。涉及的计算模型包括:轧制力模型、变形抗力模型、残余应变模型、轧制弹跳模型(辊系弹性变形分析、轧机牌坊弹性变形)、板坯温度模型(辐射和对流、高压水、与轧辊接触产生的热传导、塑性功转变为热量引起的温升、摩擦热)、轧辊磨损模型、轧辊热膨胀模型、力矩模型、宽展模型、前滑模型、轧件尺寸计算模型、板形和板凸度模型、板厚控制与板形控制之间的关系、平面形状预测和控制模型等。 由L1级完成的液压AGC主要控制功能包括:液压缸位置控制(HAPC)、电动压下螺丝控制(EAPC)、自动厚度控制(HAGC,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可以选择:压力AGC、硬度前馈AGC、测厚仪监控AGC、穿带自适应、快速监控AGC、流量AGC和张力AGC等的一种或几种)、补偿AGC(包括轧件宽度补偿、油膜轴承油膜厚度补偿、轧辊热膨胀与磨损补偿、尾部失张补偿、偏心滤波及补偿、伺服阀偏移补偿、穿带冲击补偿、卷取冲击补偿等)、轧辊平行控制(ALC)、自动纠偏、、轧机调零、轧机刚度测量、手动倾斜、事故锁定和卸荷等。 AGC工作方式包括相对AGC控制和绝对AGC控制两种。 该液压AGC系统和板形控制系统一起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技术装配)优秀科技成果,并已成功应用于多条轧线,取得了极高的控制精度。 本项目适用于所有的新建和欲改造的板带轧机包括热轧机、冷轧机和中厚板轧机。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轧机工况在线监测系统
轧机出现事故或故障发生后,由于缺少当时的工况数据和波形,所以给事故或故障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而传动系统出现事故和故障往往又与扭矩的最大瞬时值超过某极限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护传动系统,在线监测扭矩的瞬时变化成为轧机行为监测的重点。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反映轧机的运行状况,将轧机的工艺参数、力能参数和电参数中最有代表性的参数作为在线监测的对象,包括:轧制压力、轧制扭矩、压下辊缝、轧制温度、轧制速度、速度给定、主电机电流等。 本系统已在济钢中厚板粗轧机和南钢中板精轧机上投入使用,达到了在线监测、掌握工况、挖掘潜力、安全高产、设定门槛、指导操作、事故追溯、责任裁判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通过了教育部专家鉴定,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硬件配置 该系统由工业控制机柜、工控机、信号接口箱、模拟采集卡、数字采集卡、隔离放大器、信号调理器、遥测发射机、遥测接收机、前置放大器、遥测仪、感应电源主机、传感器、大屏数显及报警装置等构成。 软件功能 监测专用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轧机操作人员使用。其主要功能有:监测参数的设定-标定参数的设置、报警参数设定、采样参数设置和显示刻度设置等;采集画面切换-在线采集波形显示、数字显示、负荷柱形图、轧制工况表等;数据库及查询-一般数据库查询和事件库查询。频谱分析-功率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技术特点:采用高频感应电源供电技术,成功解决了被监测轴上在线长期供电的难题,使轴上发射机和传感器等获得了所需要的直流电源。利用调制、解调和抗干扰技术,实现了被监测轴扭矩信号的无线传输。 改变了过去主要靠经验和分立的监测仪表来操作轧机的落后状态,使操作工能够在监测系统的指导下科学操作轧机。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连续自动行星式球磨机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行星式四罐球磨机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介绍:  TJ系列实验室四罐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可以干磨、湿磨、真空磨,是混合、细磨、小样制备、纳米材料分散、新产品研制和小批量生产高新技术材料的必备装置。 TJ系列实验室四罐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用于高等与专科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实验室快速分批将研究试样研磨到胶状细度(最小可达0.1μm),并进行混合、匀化和分散。广泛应用于地矿、土壤、冶金、电子、电力、材料、化轻、医药、美容、环保、陶瓷、玻璃、核研究等科研和产业部门。工作原理: 在同一太阳轮上装有四个行星轮,行星轮上装有球磨罐,当转盘转动时,球磨罐绕太阳轮轴转动,作行星式运动。因为几何学和传动比率的设计,研磨球就能够按照最佳的轨迹进行运动。研磨球沿着研磨罐内壁进行运动,直到某种特殊条件下,研磨球突然脱离这种运动状态。穿过研磨球,样品和研磨球冲到反方向的罐壁上。冲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普通球磨机的好几倍。结果产生了极好的研磨效果和极短的研磨时间。、该产品可干、湿两种方法研磨和混合粒度不同、材料各异的产品,研磨产品最小粒度可至0.1微米(即1.0×10-4mm)性能优点:◆主皮带松紧度可调,长期使用也不易打滑,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外观独创箱体翻盖(或开门式),操作简便,罩上带安全开关,安全可靠。◆结构紧凑,造型美观,不失稳定,真正实现了整机完全一体化。◆ 仪器底部为钢板支撑体,加强了仪器的稳定性,避免研磨过程中仪器“跑偏”◆采用涨紧轮皮带传动,将噪音和磨损都降到极小,且在操作和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齿轮断裂与损坏现象,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 变频器安装在可拆卸的板上,方便检查维修◆ 太阳轮和行星轮中心孔距9-325px出厂可调 技术参数:控制方式:变频式控制球磨罐数量:两个或四个球磨罐同时工作最大装样量:球磨罐容积的三分之二进料拉度:土壤料≤10mm 其它料≤3mm出料粒度:最小可达0.1um(即1.0×10mm-4)转速比:公转:自转=1:2 转速:自转0-1499转/分定时时间:1-999分钟 交替运行定时时间:1-99分钟最大连续工作时间(满负荷):72小时仪器重量:100KG(0.4L;130KG(1L); 140KG(2L);150KG(4L)控制方式:变频无级调速、程控控制,LED显示,自动定时正反转、定时关机电机功率:0.75kw
天津市东方天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辊压式淬火技术
项目背景:中厚板淬火方式主要有压力式和辊式两种。压力淬火机采用压头将钢板压住后上下进行喷水。这样会造成压头处由于与钢板接触,形成未淬火死区,淬火硬度不均匀,且容易瓢曲。辊式淬火机是将钢板通过辊道的输送,进入喷水区进行淬火,钢板在运动中进行淬火。其特性之一是在先快速冷却段使合适水量以最大限度吸收钢板表面的热量,保持钢板上下表面相同的冷却率,避免翘曲变形。然后,以大水量继续冷却钢板,最终使钢板温度降到室温。目前普遍采用辊式淬火机进行中厚钢板淬火,淬火机后可配套感应式加热装置,实施调质工艺。关键工艺技术:辊压式淬火机具有自水冷保护和多重阻尼的整体式喷水系统结构,冷却的横向均匀性更好,冷却速度范围调节宽,解决了淬火过程板材高冷却速率、高冷却均匀性和板材平直度控制等难题,淬后板材性能指标均到达或优于国内外或企业内控标准,淬火后板材平直度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进口设备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淬火机淬火冷却控制模型可根据钢种、规格选择淬火模式参数,并自动调整辊缝、水流量、辊道速度等淬火工艺参数,实现淬火机淬火冷却过程的全程自动控制,该系统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价格大大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钢材淬火后,可使其硬度和强度有很大提高,并能改善某些物理化学性能。但由于快速冷却,会出现内应力,塑性和韧性也有所降低。为提高钢的综合性能,通常在淬火后再经高温回火处理,这种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在淬火机后可设置感应式加热装置配套淬火机进行调质处理,提高淬火钢板强度和韧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硬质合金辊环
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2021-08-31
轴类零件轧制(楔横轧与斜轧)技术
高效零件轧制(楔横轧与斜轧)是一种零件成形新工艺新技术。与传统的锻造切削工艺生产某些轴类零件相比较其优点为:生产效率高3~10倍;材料利用率提高20~35%;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提高30%以上;模具寿命20倍左右;产品成本平均降低30%左右。 北京科技大学 零件轧制研究中心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已40多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1990年,列为国家科委首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由于推广工作显著,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十大典型推广项目》之一。 应用范围 楔横轧典型零件有:汽车中的变速箱一轴、二轴、中间轴、后桥主动轴、转向球销与拉杆、四联齿轮、吊耳轴、半轴等;拖拉机中的变速箱I、II、III、V轴,半轴等;发动机中的一缸至六缸凸轮轴、启动轴等;油泵的二缸至六缸凸轮轴、齿轮轴;摩托车与自行车中的齿轮轴、传动主轴、花键轴、启动轴、曲柄等;五金工具中的钳子、扳手、凿子、卸扣等;其它零件,如电机轴截齿刀体、纺织锭杆、电机轴、装饰零件等。斜轧典型零件有:Ø25mm~Ø50mm轴承钢球,Ø3mm~Ø6mm自行车钢珠,Ø5mm~Ø25mm铝球,Ø20mm~Ø125mm球磨钢球,Ø10mm~Ø40mm圆柱、圆锥与球面滚子、汽车二联与四联齿轮与球销、内燃机摇臂、电力挂环、锚钩等。 主要生产设备为:楔横轧机和斜轧机,电加热设备,切料设备等。 楔横轧机系列为:H500、H630、H800、H1000、H1200。 斜轧机系列为:Ø20mm、Ø40mm、Ø50mm、Ø60mm、Ø80mm、Ø100mm。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技术
提高板带轧机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采用新的板形控制技术。目前普遍采用的诸如加大弯辊力、采用可移动中间辊等手段在提高了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轧辊剥落、辊耗增加等负面结果。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板带轧机在板形控制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 本成果在板形控制和辊形设计思想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通过与宝钢和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合作,获得了板形质量明显提高的实际效果,年经济效益超亿元。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原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 板带轧机变接触轧制技术 板带轧机变接触轧制简称VCR(Varying Contact Rolling),由与轧机形式相适应的辊形设计(“VCR变接触支持辊”、“均压型PPT中间辊”、“轴向移位变凸度工作辊”和“ASR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及配套的工艺制度、控制模型和带钢平坦度检测装置等多项技术所组成。具有增强轧机对板形的调控能力、提高消化来料板形和规格波动能力、使机架间负荷分配趋于合理、保证轧制过程顺行、提高板形质量和生产率、实现超平材超薄材等极限难轧品种的轧制、降低轧辊及轴承消耗等效果。武钢和宝钢等企业的冷热连轧机已采用了这项技术。 板带轧机板形控制模型 板形控制模型与控制系统是现代化板带轧机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板形自动控制的关键。通本单位自主开发了热连轧机板形自动控制模型、板形板厚解耦模型、冷连轧机的弯辊自动设定模型和板形控制目标生成模型,并成功应用于大型工业轧机,属于国内首创。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提高了轧机板形自动控制的水平,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显示在板形控制这个国际前沿领域,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