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中广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广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上洋)成立于2011年1月11日,注册资金4711.92万,是中国领先的广播电视行业及智慧教育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中广上洋长期以来专注于视音频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持续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在广电、教育、智能科技等行业深入应用,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专业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快速落地,将传统广电所围绕的“采、编、制、播、存、管、发”制播业务流程,融入到移动化、云端化、社交化的创新业务系统,深化全媒体融合,开创智慧广电融合发展新未来。 在立足广电市场的同时,中广上洋将视音频核心技术创新性地拓展到智慧教育领域。凭借自身在视音频编解码、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教学过程,提炼教学关键数据,为“教、学、研、管”提供科学依据。在创造优质教学影像的同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拥有出色的技术实力与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广上洋自主研发产品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奖》、教育SoBole产品荣获《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2018年度推荐产品》。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成长企业TOP100等荣誉称号。
北京中广上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人体可吸收医用手术缝合线及功能纺织品
1、强韧型人体可吸收聚乳酸手术缝合线。该强韧型人体可吸收聚乳酸手术缝 合线的强度比普通缝合线提高 32%以上,韧性提高 40%以上,并且该手术缝 合线无毒无害,可以被人体吸收,免除了患者二次拆线的痛苦,科技含量高, 经济附加值高,相关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强韧型聚乳酸复合纤 维的制备方法》。 2、载药人体可吸收聚乳酸手术缝合线。该手术缝合线可携带药物缓释于缝合 伤口处,该手术缝合线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缓释药物时效长,杀菌消炎效果 好,并且还具有人体可吸收、无毒无害功能,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很高,相 关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载药聚乳酸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和 《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聚乳酸手术缝合线制备方法》。 3、耐热型聚乳酸纤维。该纤维耐热性高,便于加工和使用。申请专利《一种 耐热聚乳酸纤维的制备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6
可配合经口机器人手术的新型口腔开口器研发
为了推进经口机器人手术的发展,一款优良的口腔开口器是此类手术的关键保障。好的开口器开口 方便、固定牢固、显露充分,辅助医师高效、快速完成手术。口腔深部(舌根、声门上)手术时,传统 开口器难于协助经口机器人手术实施。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头部调整装置和颈部调整装置,头部调整装置和颈部调整装置安装在底板上,头部调整装置包括头部升降支撑杆、后脑固定枕和前额固定带,头部升降支撑杆上部安装有后脑固定枕,后脑固定枕底部有凹槽,后脑固定枕的两侧设有前额固定带;颈部调整装置包括颈部升降支撑杆、颈部固定枕和颈部固定带,颈部升降支撑杆上部安装有颈部固定枕,颈部固定枕为凸形结构,颈部固定枕与背部接触的一端设有向背部延伸的伸缩板,颈部固定枕的两侧设有颈部固定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方便操作,能够同时满足患者和医生的方便。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髓腔锉切削股骨腔手术的导航设备
项目简介 本成果涉及一种医用导航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髓腔锉切削股骨腔手术的导航设备。 本成果的有益效果通过采集单元与定位板上的凹槽确定空间的坐标系,通过探棒上 的凹槽确定患者股骨髓腔中心线,从而确定骨髓腔中心线与髓腔锉切削导路中心线相对 位置关系,并通过调整髓腔锉切削导路,使切削导路中心线尽可能与患者股骨髓腔中心 线相重合,提高股骨柄假体一次植入成功率。本成果处于发明专利授权公布阶段 适用范围、市场前景 适用范围: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髓腔锉切削患者股骨腔松质骨手术导航。市场前景: 我国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虚拟腹腔镜手术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虚拟腹腔镜手术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机械操作杆,机械操作杆包括直杆、C 形连接杆和横杆;直杆上部为手握部分,下部连接 C 形连接杆,上部 和下部通过第一套管连接,其中设有直线位移传感器和第一角位移传 感器;直杆下部底端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内设有第二角位移传感 器;C 形连接杆凹部连接直杆下部,背部通过第三套管连接横杆,第 三套管中设置有第三角位移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了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XM-WSS外科手术技能训练模拟仿真标准化病人
XM-WSS外科手术技能训练模拟仿真标准化病人   XM-WSS外科手术技能训练模拟仿真标准化病人可以重复进行外科手术,在仿真人体模型上设有方便更换的手术局部腹部分层结构模块及仿真人体器官、病变等,使医学生如同在真实病人身上“动手术”,可进行切开、止血、剥离、结扎血管、切除、吻合、缝合、换药等,还可进行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及脾切除术等十余种手术示教及技能训练。   标准配置: ■ 外科手术技能训练仿真模型 ■ 上腹部腹壁模块 ■ 盲肠-阑尾区腹壁模块 ■ 左腹沟斜疝腹壁模块 ■ 胆囊模型 ■ 脾-胰腺 ■ 胃模型 ■ 十指肠模型 ■ 空肠模型 ■ 模结肠模型 ■ 盲肠阑尾模型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箱)XM-F500A
XM-F500A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   一、主要功能: ■ 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箱)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操作舒适、携带方便,通过将模型放置在训练箱中操作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技能演练,可提高学员的手眼协调及双手配合能力,熟悉腹腔镜手术器械使用及移物、切开、剥离、止血、结扎、缝合及切除等基本技能,适用于医学院校和各大医院、腹腔镜手术培训中心进行腹腔镜手术技能训练和考核。 ■ 训练箱内可放置各种训练模块,包括:伤口缝合模块、夹取模块、夹球模块、穿孔模块、拉环牵引模块、肠缝合模块,将各种训练模块根据教学需要选取一种,置入训练箱中。   二、模块功能: ■ 缝合模块:训练使用持针器选择正确的进针位置,训练缝合技能。 ■ 肠管吻合模块:利用不同方法将断段肠管吻合,进行肠管吻合手术训练。 ■ 夹取模块:用于训练手术中对于细碎物的夹取,训练操作者的夹取精度和协调度。 ■ 夹球模块:分为大球和小球,用于训练手腕腕力灵活精准度,让操作者更加从容应对手术中的细节。 ■ 穿孔模块:用于训练操作者的双手协调能力及精准度。 ■ 拉环牵引模块: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对细小有弹性的物体进行加持操作,培养深度知觉,训练操作者清晰的手感反馈和精准的力度调节。   三、标准配置: ■ 高清摄像头:1个 ■ 训练箱体(含光源):1个 ■ 持针钳:1把 ■ 孔槽抓钳:1把 ■ 马里兰:1把 ■ 弯剪刀:1把 ■ 伤口缝合模块:1块 ■ 夹取模块:1块 ■ 夹球模块:1块 ■ 穿孔模块:1块 ■ 拉环牵引模块:1块 ■ 肠管吻合模块:1块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气液两相射流反应器以及气液两相射流反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射流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筒体,在反应器筒体顶部设有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包括进液口和伸入反应器筒体内的缩径式喷嘴;在反应器筒体上部设有排气口;在反应器筒体的内壁设有多个挡板;在反应器筒体下部设有进气口和循环液进口,进气口与位于缩径式喷嘴下方的气体分布器连通;在反应器筒体底部设有排液口。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射流反应系统,包括气液两相射流反应器、蒸发器、闪蒸罐。本实用新型气液两相射流反应器系统,利用高速液体射流的剪切作来破碎气泡,实现气液两相的高效分散混合,具有流程简洁、反应器结构简单、气液混合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甲醇羰基化生成醋酸或醋酸甲酯羰基化生产醋酐。
浙江大学 2021-04-13
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仿真平台
该成果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虚拟仿真技术对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事件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事件现场处置、事件总结报告的四个阶段以及实时的结局监测,突出以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熟悉应急处置过程中的15个知识点和掌握应急处置的14种能力。学生通过虚实结合,反复训练利用或设计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现场的处置能力。该平台基于真实案例构建数据库,利用传染病动力学SIR(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易感者-感染者-恢复者)模型和虚拟场景,模拟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自然进程。针对应急处置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判断事件性质、调查时间原因和控制事件进展,采取各种应急处置策略和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发展。采取系列干预策略和措施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4个阶段-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应急处置和时间总结报告,掌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核心能力。目前,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已达到27433次的浏览量,共7851人进行了实操训练,覆盖了全国各地二十余所高等院校。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61 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