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及水下探测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及水下探测器。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包括密封外壳、相变换热器、内囊、外囊、高压蓄能器、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相变换热器、内囊、高压蓄能器、液压马达和发电机位于密封外壳中,外囊位于密封外壳外,外囊分别与液压马达和内囊连接,外囊和内囊之间还设置有低压电磁阀,高压蓄能器分别与相变换热器、液压马达和内囊连接,内囊与相变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单向阀,高压蓄能器与液压马达之间设置有高压电磁阀,液压马达与发电机驱动连接。实现通过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利用海洋温差能进行发电,以提高水下探测器续航能力。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海洋微藻高效绿色养殖提取 EPA 产业化
成果简介: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可辅助脑细胞发育,对治疗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能起到有效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开发破囊壶菌高密度异养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关键工程化技术,筛选出高产 DHA 的破囊壶菌工业菌株 2 株。同时优化获得了破囊壶菌生产 DHA 的工艺条件,批量发酵培养破囊壶菌,获得 DHA的提取技术,在分离纯化 DHA 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优化中式技术,获得高纯度(90%)DHA,实现商业价值。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团队专有技术 应用范围:海洋生物能源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技术,利用海洋微生物进行高附加值、高产能的海洋生物能源开发(提取 DHA),主要可应用于海洋微藻产氢产脂、生物医药、生物食品、保健等领域。 市场分析及前景:据统计目前市售食品级低浓度(22%-25%)DHA 价格在26.9-36.5 万元/吨;食品级高浓度 DHA(27%-30%)为 73-109.5 万元/吨,而纯度为99.9%的DHA售价高达16.8万美元/公斤。当前DHA的生产主要来自鱼油,普遍存在分离成本高、具有鱼腥味、有污染物等问题。海洋微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简单,易于分离纯化,用于发酵生产 DHA 可以有效解决利用鱼油生产DHA 的问题,降低 DHA 的生产成本,产业过程污染少,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购买力的提高,国内 DHA 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加,其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主要技术指标:分离得到 200 多株可培养的破囊壶菌菌株,获得高产 DHA 和类胡萝卜素的破囊壶菌工程菌株,如 Aurantiochytrium sp. PKU#SW7 和Thraustochytriidae sp. PKU#Mn16,其 DHA 占细胞干重达 20%;另已获得 4 株破囊壶菌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申请发表专利(破囊壶菌的分离纯化培养,破囊壶菌快速测定方法等);获得粗制 DHA 工艺技术。 投资规模:包括设备、资金、场地、人员等。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等
天津大学 2021-04-11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北京大学在京外设立的首个高端农业类研究院。先后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共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力攻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速成果转化。已组建42个独立课题组,人员规模约760人,形成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目前已在多个主粮、油料及经济作物开展精准设计育种,取得了原创性理论及技术突破,也在智慧农业、农业经济政策、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项目72项,累计发表论文333篇,已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内专利31项,申请24个植物新品种权,完成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2024-12-13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诞生于“健康中国”新时代,是一所上海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学校地处浦东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拥有北苑、南苑和新南苑三个生机勃勃的校区。学校现有在校生1.5万余人,开设了14个本科专业和27个专科专业,具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临床工程技术等多个特色专业。其中,临床工程技术、医疗产品管理等专业为全国首创,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等多个专业填补上海市空白。学校秉承60多年的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的办学传统,紧密对接时代需求,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紧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校定位于“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医学本科院校,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浦江学者、启明星计划及曙光计划等高水平中青年专家,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占30%。创建获批了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首批一流本科引领专业及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校拥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周浦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5所附属医院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多所教学医院,十余个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并与数百家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器械企业和检测单位保持全方位紧密合作关系。同美、英、法、德、日等几十个知名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校近年陆续主办了国际护理大赛、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亚洲核医学论坛、国际康复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医疗器械及法规研讨会等十几个高水平大赛和学术会议。其中,亚洲核医学大会连续3届在我校召开,引领了亚洲核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论坛在我校召开,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搭建数字医疗产学研合作桥梁。学校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不忘服务于社会,与新疆、西藏、青海和贵州等多地进行了援建学校、共建医院和定向培养等对口帮扶项目,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培养医疗行业紧缺人才。学校将高举新时代健康中国大旗,不忘初心,继续深化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实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健康医学院 2021-02-01
上海商学院
上海商学院是一所商科特色鲜明的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初心,坚持“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学校现有奉浦、徐汇、国权路三个校区和福州路一个办学点,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现有教职工759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177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30个本科专业,其中招生专业28个。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专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等9个专业为上海市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4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认证。学校注重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产教深度融合,赋能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4人、“上海领军人才”1人、地方“千人计划”2人。建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9人,市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3项,市级重点、精品课程43门。设有新生奖学金、荣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全程式学业荣誉动态激励体系。近五年,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挑战杯”等学科(专项)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3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在上海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持续深化学科建设内涵,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应用经济学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商务传播学为市教委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近五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近100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12项。学校聚焦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和行业重大需求,开展商业(商务)应用研究与咨询服务。拥有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等市级科研基地与平台。近五年,43项商务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主持参与制定物流、旅游等行业标准。学校建有的商务部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累计培训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的4400余位商务官员。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科教育联盟,组建国际高端智库联盟,建立中东欧海外教育基地。学校注重传统商业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建有中国商业文化展示馆、海派商业文化研究院,出品《上海商业百年》《零售百年》等商业专题片,承办《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三季)上海赛区面试选拔活动。学校先后获团中央“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等荣誉。学校着力打造智慧校园,开发了基于“银行服务系统”等服务模式和思维的多项智慧应用,在后勤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方面走在了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优秀示范单位”“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创新应用奖”“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等荣誉。2020年是学校建校七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全面融入新时代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办学内涵,深耕“一带一路”商科教育协同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商科大学。
上海商学院 2021-02-01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帕罗奥多(Palo Alto),2003年最早由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共同创立,2004年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以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厂,它是开放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后第一家外商独资的汽车工厂。按照规划,这座超级工厂将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预计在2-3年建设之后,达成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年产能。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2022-02-28
上海仪电科仪
上海仪电科仪 2022-05-26
供应:上海排队机
产品详细介绍                                   排队机发布资料 大气秀丽的结构造型:一体化流线造型、紧凑科学的规格  非同寻常的性能质量:图像清晰明朗、屏幕触摸舒 适、票据多样精确  一机多用:业务查询、内容介绍、顾客取票  丰富的增值服务: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应设置  功能特性:   1、降噪   2、支持个性化业务查询及介绍                                              3、顾客分项业务排号取号  4、支持多种个性界面模式  5、支持屏幕保护功能  6、支持HTML浏览器  7、两个以太网接口,支持路由和NAT功能  8、支持中英文、提供中英文输入法,具有常见的符 号库,可实现数字、字母、符号输入;  9、自我保护恢复功能;  10、24位3.5 TFT数字屏,COG,点阵320x240 技术规格:  1、15寸或17寸液晶竖置显示屏  2、15寸或17寸表面声波触摸屏  3、爱普生51Ⅱ高速热敏打印机(纸宽57mm)或爱普生532高速热敏打印机(纸宽80mm)  4、PC控制主机  5、系统转接器  6、排队管理控制软件  7、语音系统  8、内置功放及音响 使用环境:  1、工作温度:0~45℃  2、储存温度:-20℃~85℃  3、大气压力:86~106kpa  4、相对湿度:10%~90%(非凝结)  
上海斐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⑮ | 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兴伟:教学智思体赋能的“学、教、研”多场景数智教育平台建设与实践
东北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28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12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6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20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9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学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院一品”,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本科教学改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教学白皮书》案例,连续五次捧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5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3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2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6.5亿多元,其中文科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共有10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十二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5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续7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智库建设,1项提案获批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获得700万元资助的《扬州通史》启动编撰。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有校企联盟800多个,省级校地研发平台32个,校外科技推广基地300多个,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已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格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省级表彰。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大学合作联盟等项目和平台,先后与47个国家(地区)的24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国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9个,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7个。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划,留学生2000多人,生源国58个,2所孔子学院3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获评“全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连续被评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党委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58.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6亿元,图书馆藏书428.9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梦想开启新征程。扬州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对学校提出的“优化组合、转型化合”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坚苦自立”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聚焦一流,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扬州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219 2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