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MXY5007 光纤光缆工程测量与接续实验系统
一、产品简介        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它具有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好、不受电磁干扰和节省铜材等优点。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已被广泛应用到军事通信、民用通信等各种领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光缆是当今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它将取代传统的线路时代,目前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广泛。为此公司研制出本实验系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光纤光缆,是学校金工实习(工程实习)与工程检测的不二之选。 二、教学目的  1、熟悉光纤光缆型号及结构,掌握其装配方法、使用环境及保护措施等; 2、了解光缆的开缆工具及开缆过程; 3、熟悉掌握光纤接续基本过程; 4、了解并掌握OTDR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掌握在手动和自定义模式下,熔接参数对溶解性的影响; 6、了解掌握OTDR及可见光对故障点的定位方法; 7、观测光纤尾端在不同连接头情况下的OTDR曲线; 8、熟悉光缆接续盒的结构,掌握光缆接续的注意事项; 三、实验内容 1、不同种类光纤光缆及光器件的认知和操作实验; 2、剥纤、清洁、切纤及光纤接续实训操作实验; 3、熔接机原理及使用实训操作实验; 4、基于剪断法的熔接损耗测量实验; 5、利用OTDR测量光纤长度实验; 6、利用OTDR测量光纤损耗实验; 7、手动模式下,光纤熔接实训实验; 8、自定义模式下,光纤熔接实训实验;
天津梦祥原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7
MXY9002 光电成像基础与应用实训平台
一、产品介绍        光电成像基础与应用实训平台包括CCD和CMOS两大方面,这两方面原理与应用是《光电技术》和《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重要章节,也是教学的难点章节,因此,monxyuan开发了光电成像基础与应用实训平台。该平台采用搭建式、开放式设计,直观展现了线阵CCD、面阵CCD和CMOS的工作原理,并且设置了工程实际检测的实验,是学生理解和认识CCD和CMOS工作原理与实际应用的最理想的教学实验系统。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线/面阵CCD和CMOS的原理; 2、了解线/面阵CCD和CMOS的软件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面阵CCD和CMOS信号处理方法; 4、了解并掌握运用面阵CCD和CMOS进行尺寸测量和图像处理的方法; 5、了解并掌握学生掌握线阵CCD的几种典型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1、面阵CCD 原理与驱动实验; 2、面阵CCD 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接口实验; 3、面阵CCD 边缘与轮廓检测; 4、面阵CCD物体尺寸测量实验; 5、面阵CCD 图像的点运算; 6、面阵CCD 图像的几何变换; 7、面阵CCD 图像采集与参数设置; 8、面阵CCD 投影与差影图像分析; 9、面阵CCD 图像的滤波与增强; 10、面阵CCD 形态学处理; 11、面阵CCD 旋转与缩放; 12、面阵CCD 颜色识别与变换; 13、面阵CCD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14、线阵CCD 工作原理与驱动波形观测; 15、线阵CCD 模拟输出信号的调整; 16、通过采集卡对线阵CCD的模拟输出信号进行A/D转换和数据采集; 17、通过软件浮动阈值对CCD的输出信号进行二值化处理; 18、利用线阵CCD 对物体尺寸进行非接触的实时测量; 19、利用线阵CCD 对物体的角度进行测量; 20、利用线阵CCD 测量物体的振动; 21、利用线阵CCD识别一维条形码; 22、利用线阵CCD扫描物体的二维图像; 23、利用外置相机进行实物尺寸测量 24、用硬件提取边缘信号的二值化 25、CMOS原理与驱动实验; 26、CMOS数据采集实验; 27、CMOS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28、CMOS用于边缘与轮廓检测实验; 29、CMOS用于物体的尺寸测量实验; 30、CMOS用于图像采集与参数设置实验; 31、CMOS用于投影与差影图像分析实验; 32、CMOS用于图像的滤波与增强实验; 33、CMOS用于颜色识别与变换实验; 34、扩展性实验     (1)通过提供的CPLD程序,学生可以了解CPLD对外围器件的控制;     (2)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自己编程来产生方波;     (3)通过提供的SDK和DEMO程序,编写程序来采集扩展相机的数字信号;     (4)利用扩展相机并编写软件进行其他如尺寸测量等实验等; 四、配套文件资料 1、实验指导书1本; 2、实验软件1套; 3、实验录像光盘1套;    客户自行配置电脑及示波器    
天津梦祥原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7
口腔解剖与气道演示模型JC-E303
为便于医学生直观了解口腔解剖结构,并进一步掌握气管插管技能,快速抢救生命,我公司研发了口腔解剖与气管插管示教模型。模型解剖结构根据真实人体数据制作,还原真实口腔形态,可直观展示气管插管过程,有效提高医学生气管插管技能。
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2-09-07
环境与测绘学院陈国良教授课题组在视觉与空间数据智能处理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点云配准网络不仅能够为数据量较大的场景点云提供实时准确的良好配准结果,且能在低场景重叠度、点云噪声及点云稀疏性等因素的影响下保持鲁棒。研究结果对自动驾驶、机器人自主导航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典型城市系统氮物质流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徐琳瑜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研究以广州为例,在城市生态系统层面构建氮物质流核算模拟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全面刻画氮物质流过程,从活性氮产生、流动、积累、环境负荷等方面出发,分析了1995-2015年间氮平衡在源、通量和归趋上的变化。结果显示,人为扰动不仅强化了活性氮输入,而且极大改变了城市生态系统中活性氮的分布格局。以往全国尺度的研究认为活性氮主要累积于陆地中,而本研究发现在城市尺度活性氮大量富集于大气中,而不是陆地中。人工固氮(Haber-Bosch N fixation, HBNF)倾向于生产供人类消费的合成氨产品(如塑料、橡胶等),而不是用于生产农业用的化肥,进而导致合成氨产品在人类子系统中的积累。工业活性氮在人类子系统中迅速积累,这可能作为已有学者报道的全球未知氮汇的一种解释。 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应该更关注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含氮产品、食品氮消费等引起的活性氮输入及环境损失。特别地,工业合成氨产品延缓了活性氮向环境的释放,这种由活性氮释放延迟引起的遗留效应(legacy effect)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要提高工业合成氨产品的再利用率,降低工业合成氨产品生产、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中的活性氮损失。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项目针对江西等双季稻区水稻生产存在的“早熟与高产、优质与高产、高产与稳产”难协调的技术瓶颈,提出了“性状机能协调型”双季稻育种思路,创制出骨干亲本9个,选育出淦鑫688等6个超级稻在内的21个双季稻新品种,集成了双季超级稻高产高效制种和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4套。项目主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双季超级稻高产、优质、早熟的有机结合,确立了江西在全国双季超级稻的领先地位。获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13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91名。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项目品种和技术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累计推广7178.7万亩,新增稻谷43.4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7.76亿元。为我国水稻生产十二连丰、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监测与强化技术
开展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实时监测与强化技术研究,完成桥梁静动力性能检测方法、基于多层束界法的安全评估和预警方法研究,广域网络化无线监测平台开发。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5-04
复杂非线性滞后动力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复杂非线性滞后动力系统分析与综合问题是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项目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非线性滞后动力系统的鲁棒控制。主要研究状态信息延迟下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和泛函,很好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控制领域的严格反馈结构非线性滞后控制难题。对于一般结构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反馈控制设计框架,克服了现有文献关于滞后项的强假设条件。  2、非线性关联滞后大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提出了强非线性关联环节下大系统的分散自适应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解决了非匹配模型跟随控制难题,为强耦合滞后大系统的分散控制问题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3、滞后系统智能控制和网络化系统控制设计。提出了非线性滞后系统的无记忆智能控制设计理论与方法。给出了非对称网络环境下遥操作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建立了网络环境参数、控制器参数和系统性能的显性表达式。 4、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化合反应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同时构建了工业无线网络控制平台。 研究成果在大型高炉建模与节能减排优化控制、恶劣工业环境下无线网络化控制、物联网、网络化机器人远程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
燕山大学 2021-05-04
基于维基百科与文本的知识单元挖掘软件
成果描述:本软件面向文本,对知识单元关联关系进行挖掘,从而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合理利用。现在已经能够根据文本挖掘出文本所含知识单元对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从海量信息中的知识关系提取。市场前景分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因特网上的信息以指数增长。信息时代带来了海量的数字化文本,日益积累的数据使得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困难。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如此巨大的数字资源,无法从大量数据中迅速而准确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因而需要自动化的抽取工具,来帮助人们检索海量数据。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软件相对于其他同类成果,自动化程度更高,挖掘关系的正确性有相对提高,对海量数据中知识单元关系的挖掘有很大的用处。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冲击脉冲体制的UWB精确定位系统技术与应用
在国内率先研发出UWB高精度定位系统,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厘米量级精度、产品级解决方案的主动定位系统技术。该技术的理论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技术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20项。系统性能达到了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cm,垂直定位精度优于20cm的国际同类技术性能指标。成果已在多个行业开展应用示范,并取得成功验证。在近两年的推广应用中实现了一千多万的销售收入。该成果在推广应用中可满足广泛行业和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服务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3 134 135
  • ...
  • 317 3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