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由紫光LED芯片激发高效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合成暖白光技术
本项目经过14年(2007-2021)的艰苦不断的探索,终于采用自主研发的由紫光LED芯片激发的高效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合成暖白光,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于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白光LED富蓝光危害人体健康的全球性难题。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经过14年(2007-2021)的艰苦不断的探索,终于采用自主研发的由紫光LED芯片激发的高效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合成暖白光,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于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白光LED富蓝光危害人体健康的全球性难题。新型暖白光LED具有以下特点: (1)继承传统白光LED所有优点(如,节能、便捷、小型固体化、驱动方便等); (2)没有蓝、紫光泄漏及其危害,对人眼和身体安全; (3)在材料生长、器件制备、封装和性能检测等多方面和传统的冷白光LED兼容,所以投入经费低,批量生产后成本还将低于传统的白光LED; (4)性能比传统白光LED优越许多:如,显色指数Ra>90,可达95、98;色温在2500-5500K可调适应各种人的需求;色坐标接近标准白光(0.33,0.33);灯珠光效,3年内从25 lm/W 迅速提高到135 lm/W; (5)应用更广泛:在半导体照明和显示、植物栽培、光医疗、光检测和光传感等领域,尤其是可用于在无蓝光危害的手机、电脑、电视机等液晶显示的背光源。
厦门大学 2022-07-28
水芹新品种选育及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效高灵活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简称sCO2循环),采用超临界CO2为工作介质实现热功转换,具有三个优势:①CO2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与金属材料反应弱,为进一步提高主蒸汽参数奠定了基础。②当主蒸汽温度超过550℃ 时,sCO2循环效率高于水蒸汽朗肯循环。③sCO2循环整个系统高压运行,系统紧凑。在燃煤发电、核能、太阳能、余热利用等领域具备应用前景。 2017年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能源集团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对sCO2燃煤发电系统的热力循环构建、超临界CO2传热特性、sCO2锅炉及透平等关键部件概念设计等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基于相关成果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受科技日报专访:加上高温高压二氧化碳也能当发电“能手”,重点论文入选SDG7研究论文精选集,该文集是过去5年Elsevier能源类期刊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精选论文(中国约20篇),是能源领域发展的关键性研究资源。具体成果如下: 1、超临界二氧环塔燃煤发电循环构建关键技术 引入协同学,提出多级压缩sCO2循环,结合再热及间冷,构成sCO2循环提升效率的广义路径。是国家能源集团sCO2燃煤发电技术路线的基础。提出能量复叠利用原理解决循环与热源耦合面临的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sCO2燃煤发电烟气余热吸收的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已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4项。 2、sCO2锅炉关键技术 围绕sCO2燃煤发电锅炉面临的关键难点问题,使用分流减阻、模块化设计锅炉解决压降惩罚效应,相关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应用。提出受热面温度控制技术,形成锅炉锅侧与炉侧协同设计方法。获得燃煤sCO2循环及全生命周期特性,构建循环侧动态响应及尺度标度律,解决机组深度调峰关键问题,从效率、经济性、动态特性等方面全面论证了sCO2燃煤发电优势。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3项。 3、sCO2传热及换热器关键技术 提出类沸腾理论,建立高温高压实验台,具备取得数据的能力,能够对sCO2循环关键受热面的流动阻力、传热系数进行精确预测,关联式精度明显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CO2水冷壁设计,对超临界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义指导意义。相关成果被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西安热工院等相关研究机构广泛引用,推动了我国sCO2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同时具备回热器的设计能力,形成了sCO2多台回热器传并联网络设计技术。 4、太阳能光热发电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科研团队对中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发电的系统设计具有丰富经验,同时在中低温太阳能与余热利用领域深耕多年。自主研发了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实现了专利向企业转让,推动了ORC在余热利用、制氢、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对系统热力学优化及工质筛选、多目标参数优化及全生命周期评价、膨胀机中多相流理论及实验等方面具有深厚基础。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10项。 超高参数CO2流动传热实验平台(包括主循环回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工质充液回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最大运行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5MPa和500oC,实现全周均匀加热和半周非均匀加热,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弥补了超高参数传热数据的不足,为发展新的超临界传热理论提供数据支撑,为锅炉设计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1000MW级sCO2燃煤发电系统图(采用了以下创新性成果:锅炉模块化设计,消除了压降惩罚效应;引入协同学原理,构建了三压缩循环;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实现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在透平入口参数为630℃/35 MPa条件下,发电效率达到51%,比现有超超临界水蒸气机组提高4个百分点。) 团队通过原始创新,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独立承担该领域的项目。同时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国内多家高校团队、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有实质合作。 创新点 1、提出了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及设备共享概念,解决了sCO2循环平台搭建关键难题。 2、发明了模块化二氧化碳锅炉,消除了由于大流量引起的压降惩罚效应,为sCO2锅炉的研发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3、提出了超临界类沸腾理论,建立了超高参数二氧化碳传热系统,为sCO2换热器设计制造提供支撑。 应用案例 本成果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支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本成果应用于我国国家能源集团~20MW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平台设计。 获奖情 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新型高效自养脱氮技术—低成本解决污水处理脱氮问题
一种新型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特别针对我国特殊污水处理国情开发研制。 该技术具有无需有机碳源、脱氮负荷高(1.1-1.5 kg NO3--N/(m3 .d)、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大范围的低碳氮比污水脱氮。 
江南大学 2021-04-13
抗直流偏置低温烧结铁氧体材料及应用
成果描述:研发的抗直流偏置低温烧结铁氧体材料主要参数满足: 烧结温度:900度 磁导率:70±10% 磁导率下降到70%时可承载磁场H70%>750 A/m 性能还可根据用户需求适当调节市场前景分析: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与LTCC大功率和抗大直流偏置的片式功率电感的研发,市场前景非常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目前仅有一家山东的公司在研发生产同类型的材料,但其生产材料已全部被深圳顺络电子包销,不对外销售。本成果研发的材料抗直流偏置特性比山东这家公司略有提升,且性能稳定,已完成中试,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车载含水乙醇低温重整制氢应用系统
其他成果/n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含水乙醇低温重整制氢应用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将含水乙醇经过两级催化重整为富氢气体,再将富氢气体通入汽车发动机与燃油进行混合燃烧。本实用新型利用两级蜂窝钛网结构能够产生较大的催化剂接触表面积,有利于重整制氢装置的小型化,使车载在线产氢的目的成为可能;两级催化的结构实现了催化剂的相互协同作用,解决了单一催化剂形成积碳、烧结等问题造成的乙醇转化效率和氢气选择性较低等问题,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汽车尾气余热解决乙醇直接应用在发动机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4-11
纯化系统低温解吸余热回收利用新流程
氧气、氮气、氩气是钢铁企业生产重要能源介质,低温精馏法是钢铁行业广泛使用的气体制备方法。其中分子筛纯化系统的解吸环节能耗消耗了大量的电或蒸汽。纯化系统的解吸过程需要 170℃-180℃的氮气,并具有间歇性特点。解吸过程的尾气温度为 45℃-120℃,目前这部分尾气直接排放入环境。新空气预纯化流程,可实现 120℃低温余热的近极限回收;如果全面实施,仅钢铁企业每年最高可节电 21 亿度。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低温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
系统研究和探明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多种污染物排放和控制规律。 着重在垃圾焚烧尾部烟气中衡量剧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噁英、多环芳烃等) 的多途径耦合降解以及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并利用 自行研制的低温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实现烟气中二噁英的高效脱除:反应 150°C,空速 20,000h-1 条件下,二噁英脱除效率达 99%以上(如图所示),优于国家标 准。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重油冲击波低温裂解工艺及装备
基于冷裂解方法,利用空泡破裂产生的冲击波的能量使重油中长链石蜡烃分子、沥青质分子断裂,分子量减小,原油粘度密度降低,蜡的熔点降低。实现重油轻质化,提升轻质组分产出率。技术对现有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减粘裂化等传统工艺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项目依托承担完成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冷裂解法提高轻质油产出率新工艺联合研究”,研发重油冷裂解关键技术及装备,已完成4000吨/年的冷裂解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对多种重油进行处理,可实现重油密度下降10%、粘度下降15~20%,轻质组分产出率提
常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低温热压键合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热压键合方法。首先在衬底上制作一层合金薄膜,然后通过选择性腐蚀工艺去除合金中的部分组分,使合金薄膜变成一层多孔纳米结构。利用该多孔纳米结构作为键合层,由于纳米尺度效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实现热压键合。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特别是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显著降低了键合过程中的热应力与热变形,在光电集成、三维封装、系统封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4 55 56
  • ...
  • 780 7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