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北医药学院
学校成立于1965年,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开始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15年2月,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学校主干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也正式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方阵。2018年学校获批博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单位和湖北省全科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地。学科优势明显首批进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干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开设有21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特色建设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建设)专业;建成17门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2项国家“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7项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一批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拥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科研实力强劲 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基地)、6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建有基础医学、再生医学、生殖医学等10个高水平科研所(室)和鄂西北地区唯一的SPF级实验动物中心。拥有国家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最大的医学图书馆。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71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00多项,SCI、EI、ISTP收录956篇,统计源以上中文核心收录11753篇,出版专著、教材602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9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62项,鉴定科技成果210项,获得授权专利225项。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20人。教授169人,副教授549人,博士298人(含附属医院)。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项目专家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5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级人才项目22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68名。建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7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另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78人。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名师”等荣誉称号。人才质量优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校已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级各类医学人才8万余人,涵盖长江中游和秦巴山区市、县医疗机构近半数业务骨干。2013-2014连续两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就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2016-2017连续两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就业统计核查免检单位”。学术交流频繁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Ferid Murad教授、美国四院院士钱煦教授在内的55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引进了英国伦敦帝国大学马大青教授等10名海外学者,其中8名获批为省级人才项目讲座教授。目前,学校与美国杜兰大学、莱特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英国莱斯特大学、德蒙福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高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暑期选派优秀本科生赴海外顶尖大学交流学习,400余人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附属医院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6所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三级甲等综合型附属医院,6所附属医院总床位达17650余张、年门诊量近600万人(次)、住院量达36万人(次),建有3个国家重点专科、71个省级重点专科,在湖北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条700里长的医学教育长廊。学校还拥有90所“三甲”实习教学医院,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01
基于THz光谱的医药检测
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基于太赫兹(THz)波科学技术,探索THz无损检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能够为检验医学提供分子、细胞和生物组织的指纹特征,增强医学诊断的准确率,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监测和预警及后续药物设计、研发、生产和评价带来革命性改变。本任务研究目标是获得以药品成分、外包衣层等参数的THz波谱表征规律,无损检测评价药品质量。实现眼角膜含水量、弹性的THz表征波谱和成像模式的智能判读与无损检测。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结构药物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矿区瓦斯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
项目以高瓦斯突出矿井为研究对象,将瓦斯作为地质体的组成部分,运用地质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研究瓦斯形成、赋存、涌出、突出及控制因素与突出机理等入手,配合大量测试,重点研究采前煤层瓦斯含量大小,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小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技术难题,以及采前与采中瓦斯涌出与突出的治理问题。该成果经陕西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成果先后在陕西韩城、铜川、河北邢台、宁夏石嘴山及四川南桐等矿区得到应用,在矿井瓦斯预测防治中取得了良好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电子废弃物防治技术与示范
1 成果简介近年来电子废物的无害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全球不同国家及特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针对地域狭小,电子废物产生集中的特点,本课题开展了此条件的电子废物污染防治与示范。 本研究成果包括废显示器移动处理设备和废线路板移动式处理设备,该设备是基于实验室研究成果及示范工程项目应用而建立的集显示器及主机拆解、 CRT 屏玻璃与锥玻璃分离、破碎及锥玻璃清洗于一体高效集成成套系统。 在技术创新方面,该移动式处理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机械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程度高,系统集成一体化等特点。拆解后的线路板进入废线路板移动处理设备,该套设备对拆解-磁选-多级风选-静电分选处理流程,进行了高度集成,达到废电路板资源化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目标。在创新性方面,该移动式处理装置可自动完成废电路板的处理过程、操作一体化完成、省时、省力、进料完成后,只需对其进行监管措施即可完成整个破碎及分选过程,同时兼备占地小,人力需求量小,节省时间等多处优点。2 应用说明目前本课题开发的废显示器移动式处理装置和废线路板移动式处理装置已在澳门进行了示范,完成了部分电子废物的拆解与处置。 ( 1) 废显示器移动式处理成套工艺集成与示范 ( 2) 废电路板移动式处理成套工艺集成与示范 3 效益分析整套设备的处理能力 125kg/h,年处理能力可达 50 万台整机。课题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发表学术论文 6 篇,形成了电子废弃物控制领域有专长和影响力的技术研发团队,所取得的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环境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针对松材线虫、媒介昆虫、寄主松树的特点,本成果围绕不同防治对象,开发一系列的防控松材线虫、媒介昆虫及疫木除治的药剂产品。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针对松材线虫、媒介昆虫、寄主松树的特点,本成果围绕不同防治对象,开发一系列的防控松材线虫、媒介昆虫及疫木除治的药剂产品。通过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松材线虫及媒介昆虫,实现病害的可防可控。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8-15
Toll 作用蛋白(Tollip)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 Toll 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protein,Tollip)基因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功能和应用,属 于基因的功能与应用领域。本发明以 Tollip 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对照小鼠对比,Tollip 基因敲除小鼠脑袋梗死体积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明显好转,脑 袋死亡的细胞
武汉大学 2021-04-14
疾病相关表观标志物定量检测系统
“疾病相关表观标志物定量检测平台”基于“质量取决于设计”的研发理念,以“一体化、数字化、小型化”为目标,采用独特的生物信息通路设计,实现基于基因捕捉富集分离的样本分离技术与定量 PCR 检测技术的优化组合(一体化); 在样本分离、检测等各个环节设立多重质控体系, 以数字化实现结果自动呈现,并定量实时呈现质控数据,精准监控结果(数字化)。填补 了国际市场上从单个到全基因组之间存在巨大的空白,易于操控,适用于普通实验室(小型化)。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呼吸疾病生物资源库共享平台
呼吸系统疾病生物资源库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使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得到充分的合作利用,为国内外呼吸疾病研究机构在临床研究方法学、质控管理或数据管理服务、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多中心成果产出。平台包括生物资源库信息展示界面、生物资源库管理子系统、样本信息检索子系统、生物资源库申用审核子系统、用户中心、用户管理子系统、生物资源标本用后信息反馈、统计分析等。
广州联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1
小口径人工血管制备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工心血管的制备及介入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小口径血管的制备在人工血管领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采用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丝素蛋白材料为基本原料,经过改性,解决了丝素蛋白易溶于水及脆性问题,制备出力学性能达到手术缝合要求及体内血流膨胀及收缩要求的小口径血管,通过改性大大提高其抗凝血性能。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226 2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