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隶属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山西省土木工程学校。1954年,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教育部、建设部命名的建设行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命名的建筑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备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西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 学院占地614亩,其中太原学府校区109亩,晋中榆次新校区505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56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万册(套),电子图书2645GB。建有融专业教学、生产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展示与实训中心,建筑面积26900㎡。 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机电工程系、设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和计算机工程系等7个系29个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培训部等5个教学部,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880人。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远程学习中心和长安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西函授站及学院直属函授站。同时,设有山西省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资格鉴定站、山西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和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点。 现有专任教师348人,双师素质教师23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10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人、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优秀教师20人、山西省学术带头人2人以及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0多名教师入选山西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系列技术职务评审等专家库。180多名教师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师等相关执业资格。 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1个、山西省级教改专业3个、品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4个和实训基地规划项目4个。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主编、主审、参编的37本教材被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院先后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生源以本省为主,并面向全国15个省(区、市)招生。省内高考招生录取最低分数控制线连续数年高于三本。学院实行“工学交替,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持“双证书”达100%。办学60年余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山西省建设行业项目经理以上技术管理骨干大部分是我院校友。一大批毕业生担任了城乡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房地产开发等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和主要负责人。由我院毕业生主持的工程项目获得鲁班奖、汾水杯等50余项。 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学生男子足球队多次荣获全省大学生足球赛专科组第一名。学生舞蹈《中国妈妈》和《亲疙瘩乐开花》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此外,在全国和山西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近年来,学院秉承“建德筑能,自强不息”的校训,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办学思路、“一二三四”的教学工作目标,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1名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50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十三五”时期,学院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新的“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为途径(即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强化两个支撑:教学质量、改革创新;打造三个平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教研科研;实施四化战略:信息化、精细化、网络化、国际化;狠抓五项工程:党的建设、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校园文化、安全稳定),实现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开创学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校于1956年,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茶园新区梨花大道,占地520余亩,是重庆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高等院校。学院始终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校训,始终坚持“习学相融,知行统一,培育建设英才,服务城乡发展”理念,充分彰显城乡建设行业特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7万名高素质技能型的技术精英、管理能手和经营骨干。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课教师大部分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丰富的从业经历。学院有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实训基地9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余个,3.2万平米综合实训基地和1万平米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将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形成完善的国家级、市级、校级实训体系。学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不断加强校企合作,2019年牵头组建“重庆市智能建造职教集团”,与中交集团、中治赛迪集团、重庆建工集团、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金科地产集团、重庆中科建设集团、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定向等方式培养人オ。围绕服务重庆重点产业发展,学院与重庆文理学院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工程、与重庆科技学院合作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围绕退役军人学历教育、创业就业培训服务,学院牵头成立“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博众城市发展管理研究院军民融合学院”。学院与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与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认,2019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优质就业率稳步提升。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学院以 “青海省省级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全面推进高职内涵建设”的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抓手,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质量发展。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立足青海,面向行业,形成了“密切行业 突出支撑 集群发展 强化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大力推行工学交替,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青海省地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人才规格的需求,在办好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拓展新专业。学院设有5个系23个专业,其中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太阳能应用技术、通信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为省级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为院级建设特色专业,学院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现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5个省级实训基地;拥有为学生实习实训服务的院内实训、实验室39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并与百余家建筑、通信类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关系,建有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18个;在学院设有全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 学院注重立德树人,不断夯实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基础,自2012年启动了“3211”育人工程(3个主阵地育人,2个渗透育人,1个育人机制,1支师德高尚的育人队伍),构建了“多视角、立体化、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资助体系,积极落实国家、省厅、学院各类“奖、助、补”等资助政策,为优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学以致用和回报社会。 学院高度重视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任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内强素质、外联企业、全员参与、促进就业,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8%以上,并多次在全省高校就业评估中被评为“全省就业先进集体”, 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以坚定的信心,进取的精神,扎实的工作,深化内涵式建设发展,为创建极具行业和同类院校影响力的新建院而努力奋斗。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被动式建筑自调温材料
该材料制备简单,绿色无毒, 与建筑材料相容性好,符合建筑标准需要,抗压可达到 1.2 兆帕~1.7 兆帕(外墙外保温系统抗压能力 需 0.4 兆帕,屋面 0.8 兆帕);并且自调温效果好,其白天最高温度要比普通房间低 3~5℃(在室温最高温度时相差 6℃),夜间最低温度比普通房间高 1℃~3℃左右。该产品是一类适合于建筑,地面等绿色节能环保材料。
兰州大学 2021-01-12
建筑火灾防烟空气幕
高层建筑火灾时通常采用的防、排烟方式是设置挡烟垂臂、机械加压送风、机械排烟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不利于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快速疏散,另一方面加压送风输送的新鲜空气对火灾进一步发展有较强的助推作用,而防烟空气幕可以克服以上防、排烟方式的缺点。本项目通过确定火灾时影响烟气流动的因素,分析烟气流动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烟气流动数学模型及空气幕射流流动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验证和完善理论研究数学模型,完成防烟空气幕结构设计。确定防烟空气幕的基本型式和结构设计的计算数学模型,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全固废新型建筑材料
工业固体废渣的有效处置、生态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新老建筑物的节能降耗、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排水蓄水、美好城市建设中的路面装饰及传统建材生产对土地资源的消耗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成果以尾矿(黑色金属尾矿、有色金属尾矿、稀贵金属尾矿和非金属尾矿)、燃料废渣(粉煤灰、煤矸石、石油焦等)、冶炼废渣(钢铁冶金渣和有色金属冶金渣)、建筑垃圾、水处理污泥及工业粉尘等工业固体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建筑物隔热保温隔声用泡沫陶瓷、海绵城市建设用透水陶瓷、裸露路面及建筑物装饰用陶瓷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制品,提供全固废或以工业废渣为主要组成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产业化技术与方案。 根据不同尾矿、燃料废渣、冶炼废渣、建筑垃圾、水处理污泥等工业固废的化学组成与物相特点,利用各废渣化学组成间的协同-互补-相克原理,通过组成的科学设计和工艺控制,实现工业废渣的最佳组合、最大化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化学键合和物理包埋技术,实现对废渣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离子的固溶与固封,使制品不产生二次污染。其中,泡沫陶瓷的固废含量为100wt%,体积密度0.37-0.61g/cm3,气孔率78.3-88.5%,抗压强度2.9-8.1MPa,抗弯强度1.4-4.3MPa;透水陶瓷的固废含量为100wt%,透水系数4.68×10-2cm/s,抗压强度72.3MPa,抗弯强度13.3MPa;陶瓷板的固废含量为100wt%,体积密度1.96~2.01g/cm3,最高抗压强度346.5MPa。 优势:(1)原材料优势:以工业废渣为原料,无需消耗化工原料及矿产与土地资源;(2)技术优势:利用各废渣化学组成间的协同-互补-相克效应及固溶-固封技术,既可实现废渣的最佳组合、最大化利用,又可赋予制品优良的综合性能,还可降低烧结温度与时间,从而减少制备过程的能源消耗与排放。(3)其它优势:与有机泡沫材料相比,无机泡沫材料耐高温,无安全隐患;与免烧结泡沫水泥相比,烧结泡沫陶瓷的强度高,使用可靠性强。
中南大学 2022-12-15
现代木结构建筑及桥梁
成果简介: 现代木结构是三大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之一,具有绿色生态、健康宜居、抗震能力强等特点。但国内研究起步晚、发展慢,在制造工艺、设计理论、连接技术、防灾防护及配套集成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先进国家。项目组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攻克了现代木结构的制造工艺、构件增强、节点连接、防火抗震等成套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IBV智能建筑可视化
IBV以基于数字孪生的三维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理念为目标,通过直观、动态的形式,展示园区各类建筑及设备的空间分布、运行状况和统计数据,实现对园区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展示与管理。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4
川西木结构民居文化外宣网站建设研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陈泓利 外国语学院/英语 2019.9/2023.6 201931131315 谢诗寒 外国语学院/英语 2019.9/2023.6 201931131337 陈珊 外国语学院/英语 2019.9/2023.6 201931131310 沈俞佑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 2020.9/2024.6 202031061479 陈宁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 2020.9/2024.6 202031061009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高黎 外国语学院/英语 副教授 跨文化交际传播 四、项目简介 川西民居诞生于川西平原,多以木结构为主,用材因地制宜、因材设计,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建筑色彩朴素淡雅,风格朴实飘逸。历史上不断地移民,也造就了这处文化交流融合之地,与其极具兼容性的居住文化。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也是一种反映人类智慧结晶的成果,川西民居的建筑形态融合了川西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乃蜀人的精神原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川西传统木结构民居自成一家,成为相对独特的民居建筑样式,是中国民居中的瑰宝。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8
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五洲世纪传媒”)系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五洲世纪传媒主营图书策划与发行、文化艺术交流策划、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仪器及设备研发等业务。 五洲世纪传媒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文化为本、教育为魂、科技为先、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扎根教育服务,将文化情怀融入产品,坚持策划出版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已累计策划发行图书十亿余册,惠及读者上亿人,策划发行的“五洲作文”、“国学经典”、“智慧鹰幼教”等品牌深受读者喜爱。 五洲世纪传媒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将传统出版物与AR、VR等新科技及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以“大文创IP”运作模式,开发文创产品及线下体验店;整合上下游资源,投资建设西南馆配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更佳阅读选择及多元文化服务。 五洲世纪传媒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领域实施产业布局,开发的数字课堂、智慧图书馆、STEAM创客教室、新高考一体化平台、叮咚亲子平台等被评价为“实现教育均衡化的有力工具”。 五洲世纪传媒立足文化教育,聚焦主业,创新求进,持续突破。企业先行先试,在文化企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等领域率先尝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公司先后荣获“重庆市全民阅读示范单位”、“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书业实力品牌机构”、“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现代服务业十强企业”等多项荣誉。五洲世纪传媒已于2016年全面启动主板上市计划,积极践行“金融为器”的发展理念,现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未来,五洲世纪传媒将持续坚持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积极践行“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将内容做精、做细,原创力更强,强力构筑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综合文化服务企业。
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1-01-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119 1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