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02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场监管工作专家组现场监管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专家组重点对学校职称评审工作的政治方向、评审制度、评审程序、评审结果、特色与创新工作等进行了考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待遇与社会保障处处长何一帆、副处长张艳,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参加上述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9-14
【高教前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政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09
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焦虑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本项目为应用性社会研究。项目立足于当前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传播特征(贩卖焦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与心理学角度,重点探究大学生受微信公众号焦虑传播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程度。 一、所属领域 心理健康 二、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单雅威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程慧敏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黄昱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詹晓彤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麦尔耶姆古丽·艾散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侯雨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讲师 跨文化传播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五、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应用性社会研究。项目立足于当前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传播特征(贩卖焦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与心理学角度,重点探究大学生受微信公众号焦虑传播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程度。研究基于对媒介话语传播焦虑导向的审视,对青年群体愈发显著的心理焦虑症候的观察,提出了这项兼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社会性研究。 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编码访谈等方法展开具体探究。主要从受众视角出发,以传播学角度的“焦虑传播”、受众“媒介素养”、心理学角度的“社会支持作用”为理论框架,对受访者进行普适性的作用因子分析调查。在拓展“微媒介传播”理论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以人为本的“媒介心理学”研究。 研究基于41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拥有阅读微信公众号习惯的大学生普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压力值),且在社会支持矩阵中在学业、经济、社交方面感知度不足的同学,更容易产生压力与抑郁情绪;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负面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典型心理类公众号分析,并据此创新性的建设了“心灵畅吧”公众号,该成果将基于研究成果,在媒介接触层面给大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可行性建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59001中国政区地图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34018中国政区拼接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政区拼接及组合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行为审计效率效果及其原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政府审计数据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中国政府审计的行为主题及其效率效果实证检验;第二篇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效率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第三篇审计自身因素对审计效率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第四篇审计对象因素对审计效率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南京审计大学 2021-04-28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批准的海南省唯一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海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中专),2003年升格为大专,具有27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列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全国唯一综合培养公安、司法人才试点招生高职院校;2012年列入海南省单独招生高职院校。2009年至2017年学院连续九年被评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交通便利。校园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12986平方米。目前,在校生5100多名,设有公安司法系、应用法律系、法务技术系、公共安全技术系和公共教育部、社会科学部、警训部等七个教学系部,有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司法警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物证技术方向)、法律事务、行政执行、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方向)、法律文秘、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会计(司法会计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通信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等22个招生专业(含专业方向)。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监狱等单位建立了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运用CRP系统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引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系统,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应用驱动、一体建设、人人参与、多方支持”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得到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95名,兼职教师46名,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7名,硕士学位教师154名,高级职称教师8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南省优秀专家2人,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2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2名,“双师”型教师170人,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优秀团队5个。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和各类横向课题15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12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42部,获省社科成果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0多项。学院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合作办学促进层次提高,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创建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学、法学专业的“3+2”专本衔接的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就读,毕业时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有关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相应专业部分学生可作为国际交换生出国游学。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根本政治方向,秉承“德法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立足政法,面向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依托行业,紧紧围绕海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治安管理、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会计(司法会计方向)5个专业被评为海南省特色专业;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的《书记官速录技能》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司法会计检查》《安全防范技术》《治安案件查处》等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宪法》《防身自卫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区社会工作》等4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以警务化管理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名师讲坛”、“读书节”、“法律文化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院学生在国内各类教学、竞技和文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学院就业率93.45%,业内就业率61.90%。学院图书馆建有政法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纸质法律文献馆藏量为41536种119578册,其中纸质法律图书41003种115374册,纸质法律期刊(合订本)182种3464册,其它文献351种740册。购买北大法意网、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法律出版社电子图书等4个法学数字资源库和超星电子图书164637种法律电子图书的使用权,为学院法律专业教学和普法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坚持服务政法、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两翼并重。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海南省委组织部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海南省农社两委培训基地,2019年面向社会和政法行业培训学员19871人次。同时,学院还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速录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站,拥有全省鉴定门类最全的司法鉴定中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从事政法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的莘莘学子报考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同时接受北京市教委的业务领导。学院前身为1982年建校的北京市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2000年原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北京市司法学校先后并入。2003年8月,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主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学院现有大兴、杨闸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5.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杨闸校区于1998年建成使用,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主要为市委政法委党校、首都政法综治网使用。大兴校区于2012年8月开始进行改扩建施工,2014年11日15日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政府投入5个亿,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教室2.64万平方米,图书馆1.08万平方米,体育馆0.3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0.8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3.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45万册。 全院在编在岗教职员工363人。教职工中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6人;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5个,市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特聘行业专家、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 学院设有社会法律工作系、安全防范系、应用法律系、经贸法律系、信息技术系、基础部等5系1部2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900人。目前有中央和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1个;中央和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5个;国家及省部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建校30多年来,学院已为政法行业和社会输送了27000多名合格毕业生。学院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校外职业技能、文体等竞赛中累计获得373个奖项,其中获得国际及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奖6项、省部级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奖170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左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初步形成了以市委政法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首都政法综治网信息平台、应用法律研究、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法律与社会服务等五种模式并举的社会服务新格局,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服务项目。2008-2013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累计达3万余人次。公开发表教科研成果总计1408项,其中著作和教材186部,论文1222篇,并有71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承担院内外课题12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7项。尤其一些应用法律研究课题受到中央政法委、立法及司法部门的重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转化。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0余项,举办新疆高校毕业生培训班和退役士兵高职班。参加了奥运会、全国两会、平安国庆、中网公开赛、世界石油大会等重大活动服务工作。组织开展“送法下乡”、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活动。首都政法综治网获“互联网政务传播奖”、 “中国最具影响力政务网站”殊荣,夺得中国长安网信息报送工作报送和采用“双第一”,为法治北京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智力和信息服务。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坚持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内涵、质量、特色建设,先后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市级示范校和国家骨干校申报、示范校建设及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并以优秀等级通过市级示范性建设验收,学院发展连上三个台阶,综合办学实力大幅度提升,办学优势特色不断彰显。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坐落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友谊北大街,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学院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29亩,总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校本部位于友谊北大街569号,北院位于学府路77号,东院位于学府路41号。 学院作为我省法律教育的发源地,在河北省的法律体系建设和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辉煌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首任院长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杨秀峰同志兼任。1954年4月,改建为河北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1月,改建为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承担法律专业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和全省政法系统在职干部岗位培训。1998年4月,河北省司法厅、河北省律师协会在学院建立了河北律师学院,定期对执业律师进行培训。2001年4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2004年4月,河北林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院。2004年7月,为加强政法干部培训职能,恢复“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立足政法,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争取法学教育上层次,实现高职教育上台阶,力求干部培训上规模。努力培养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迁移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多次被主管部门授予“河北省成人高等学校评估优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A级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等称号。2010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学院通过了河北省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优秀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 学院现设有法律系、法学系、国际法商系、计算机系、管理系、建设工程系、财经管理系、国际交流系、会计系、继续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12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开设专业86个,覆盖法律、公安、文化教育、公共事业、财经、电子信息、土建、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旅游、艺术设计传媒、交通运输等12个专业大类。现有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省级示范专业3个,国家教指委、省级精品课程13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58门。法律事务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园林技术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学院建有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93个、校外实训基地124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鉴定(培训)工种10余个。法律服务中心、文化素养培训中心、园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三大实训中心,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考试与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真实工作与社会服务于一体。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9.67%,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9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5.99%。多位教师分别担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省政府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法律顾问、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管优秀专家、省中青年法学家、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等称号和荣誉 。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育学生成人”的宗旨,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同步推进“育德”与“增智”,同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技能、健全人格与精神涵养,培养培训了大批政法业务骨干和各类人才。累计培训政法干警7万余人次,轮训执业律师8千余人次,培养大专层次学历生近7万人。先后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法学专升本、专接本教育,共培养本科生3千余人。 学院是河北省法学理论研究阵地,依托学院建立的省法学会民商法学、刑法学和诉讼法学研究会,在省法学界、法律界享有盛誉,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学院主办的《河北法学》杂志,创刊30多年来,刊发了大量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在法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连续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学院重视科研工作,成立了全国首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252篇,出版著作、教材148部,市级以上立项课题662项,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271项。 学院图书馆拥有丰富、系统的馆藏文献资源。2016年馆舍整体改造提升,使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办馆条件和阅览环境全面改善。目前馆藏图书总量为97.9万册。年订购中文期刊1132种,外文期刊46种,电子图书存储量45192GB,电子专业期刊30556种。 学院在法制建设、疑难案件办理、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培训等全方面的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常年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基层调解、法制宣传、教育帮扶等多角度公益服务。 六十八年绵延不绝之文化脉息,滋润学院风骨之形成。目前,学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服从法治河北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与使命,努力打造一所具有法学特色、能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政法类院校,把学院建成我省政法和各项事业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