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香港举办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圆桌会
内地与港澳15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8-13
徐炎华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水污染治理 化工废水治理 1980-1984 南京化工学院,大学本科; 1984-1998 南京化工大学。讲师、高级工程师、生化工程中心副主任; 1998-2001 日本鹿儿岛大学, 博士; 2001-2002 日本鹿儿岛大学,博士后。 2002-2003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3-2006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2006-2008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院长; 2007-今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近五年承担相关项目: 1.2007-2012,国家“863”项目重大专项,“典型沿江化工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示范”,课题负责人; 2.2008-2012,国家重大水专项太湖项目,“乡镇污水及重点行业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化工行业废水强化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项目负责人; 3.2007-2010,国家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农药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4.2010-2013,江苏省环保科技重点项目,“有机废水尾水循环吸附深度处理与回用集成技术与装备”,课题负责人; 5.2011-2013,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核电海水循环水腐蚀与污损生物的新型控制技术及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6.2010-2012,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复杂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标准”,项目负责人; 7.2011-2012,江苏省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科研课题,“高含氮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 8.2012-201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化工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成套工艺与关键设备”,项目负责人; 2013-2016,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催化降解成套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 《环境保护概论》;2009年12月01日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1、含盐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新型催化氧化技术及装置(2009-J-1-3-R1)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先进技术(2008JBR0327-1-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光电波催化氧化技术及装置(2009JBR0525-2-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技术(2008-03-021-01)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精细化工废水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013JBR0303-2-1) 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炎华 2021-06-23
徐安军
研究领域:冶金工程,冶金流程工程学,炼钢,连铸,节能 人物经历: 1981.9~1985.7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获学士学位; 1985.9~1988.7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获硕士学位; 1988.8~1993.8在武汉科技大学工作; 1993.9~1998.12,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1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自1998年起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委员及秘书长、《炼钢》杂志编委。 主要论文: [1] Xu An-jun, Zhang Mao-lin,ZhangHui-ning, Li An-dong. Simulation of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for KR Desulphurization. Journal of Iron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18(S2):98-106 [2] Xu An-jun, Yang Qi-xing, Gustafsson, Borje, Wang Feng, Li Jian-li, Bjorkman Bo. Recycling of EAF Dust by Smelting in the Electric Arc Furnace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EAF Operation and Dust Generation. Journal of Iron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17(S2): 132-141 [3] 徐安军, 芦永明, 单多, 田乃媛, 贺东风. 专用炉模式下加热炉群混装一体化生产,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2,35(9): 1091-1096 主要成果: 1、唐钢建筑用长材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制造平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1 2、2009SRBJ7427,钢铁制造流程一体化动态调度软件,2009-12-17 3、2009SRBJ7424,钢铁制造流程精准设计及虚拟仿真平台软件,2009-12-17 主要项目: 1、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新一代钢厂精准设计技术和流程动态优化研究 2、 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 3、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钢铁生产流程工序匹配与系统节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面向工序装置尺度的钢铁制造流程一体化智能调度建模与仿真
徐安军 2021-06-23
徐小力
汽车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高速重载节能电液伺服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1. 机电系统测控与信息化,北京学者资助研究项目(科研类); 2. 大型复杂起重装备制动器状态监测系统及软件功能测试,国家863课题任务; 3.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任务; 4. 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及生产单元飞机结构件应用示范基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任务; 5. X射线在线高精度测厚系统软件开发,横向课题。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研究等6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研发了80余种光机电新产品。机电装备故障预警、测控系统研发与信息平台构建等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服务于国计民生,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信息产业、仪器仪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国防军工以及遗产保护等经济社会文化多个领域,取得显著经济及重要社会效益。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其他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等共计20余项科技奖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500篇(部),其中国际三大系统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内外知识产权9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徐小力 2021-06-23
徐进良
徐进良,1966年生于安徽省东至县。1985-1995年间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1995-1997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1997-2002年间在美国从事访问研究。2002年以科学院百人计划身份回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创建微能源实验室,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调入华北电力大学,先后任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及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围绕动力工程多相流,与材料和化学交叉,研究大型动力设备及微纳米技术的多尺度科学。曾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现任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副主任,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服务于大型燃煤火力发电节能减排、太阳能热利用、及微能源系统等。主持科技部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大型专利转让及产业化项目等。2010年起创建了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微能源系统、流型调控换热器及低品位能源发电、海水淡化、超高参数二氧化碳发电方面,取得了原创成果。 突破了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原理样机,专利向企业转让。973项目成果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2013年以第一完成人“微纳米尺度相界面作用机理及调控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研制了大功率电子冷却器,突破了无泵、无风扇、-20℃到50℃宽温区运行的关键技术,流型调控换热器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实现了专利转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发电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入选科技部重点成果推荐,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双碳目标的践行者”为题报导了团队在超临界CO2发电的成就,并在科技日报上做了报导,研究成果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精选论文。研究成果指导了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颠覆性技术示范平台建设,为正在努力实现的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突出贡献,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杂志论文300篇,他引5000次,单篇SCI最高他引300次,H因子40,合作英文专著2部,连续五年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召开2014年国际传热研讨会(北京),微流体系列国际会议(英国)、传热及能源利用国际会议(英国)共同主席4次,做国际会议大会/特邀报告30余次。
徐进良 2023-03-02
徐振彪
徐振彪: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师,一直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社会任职:淄博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行业智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淄博市绿色产业协会专家组成员;淄博市企业家协会农村农业部特聘顾问。 专业特长: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研究范围:细胞增殖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农作物提质增产技术。
徐振彪 2023-03-10
徐守坤
徐守坤,男,1972年11月生,汉族,山东济宁人,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常州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计算机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
徐守坤 2023-02-22
行为审计效率效果及其原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政府审计数据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中国政府审计的行为主题及其效率效果实证检验;第二篇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效率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第三篇审计自身因素对审计效率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第四篇审计对象因素对审计效率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南京审计大学 2021-04-28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批准的海南省唯一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海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中专),2003年升格为大专,具有27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列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全国唯一综合培养公安、司法人才试点招生高职院校;2012年列入海南省单独招生高职院校。2009年至2017年学院连续九年被评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交通便利。校园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12986平方米。目前,在校生5100多名,设有公安司法系、应用法律系、法务技术系、公共安全技术系和公共教育部、社会科学部、警训部等七个教学系部,有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司法警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物证技术方向)、法律事务、行政执行、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方向)、法律文秘、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会计(司法会计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通信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等22个招生专业(含专业方向)。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监狱等单位建立了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运用CRP系统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引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系统,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应用驱动、一体建设、人人参与、多方支持”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得到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95名,兼职教师46名,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7名,硕士学位教师154名,高级职称教师8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南省优秀专家2人,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2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2名,“双师”型教师170人,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优秀团队5个。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和各类横向课题15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12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42部,获省社科成果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0多项。学院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合作办学促进层次提高,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创建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学、法学专业的“3+2”专本衔接的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就读,毕业时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有关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相应专业部分学生可作为国际交换生出国游学。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根本政治方向,秉承“德法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立足政法,面向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依托行业,紧紧围绕海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治安管理、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会计(司法会计方向)5个专业被评为海南省特色专业;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的《书记官速录技能》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司法会计检查》《安全防范技术》《治安案件查处》等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宪法》《防身自卫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区社会工作》等4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以警务化管理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名师讲坛”、“读书节”、“法律文化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院学生在国内各类教学、竞技和文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学院就业率93.45%,业内就业率61.90%。学院图书馆建有政法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纸质法律文献馆藏量为41536种119578册,其中纸质法律图书41003种115374册,纸质法律期刊(合订本)182种3464册,其它文献351种740册。购买北大法意网、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法律出版社电子图书等4个法学数字资源库和超星电子图书164637种法律电子图书的使用权,为学院法律专业教学和普法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坚持服务政法、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两翼并重。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海南省委组织部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海南省农社两委培训基地,2019年面向社会和政法行业培训学员19871人次。同时,学院还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速录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站,拥有全省鉴定门类最全的司法鉴定中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从事政法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的莘莘学子报考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同时接受北京市教委的业务领导。学院前身为1982年建校的北京市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2000年原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北京市司法学校先后并入。2003年8月,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主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学院现有大兴、杨闸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5.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杨闸校区于1998年建成使用,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主要为市委政法委党校、首都政法综治网使用。大兴校区于2012年8月开始进行改扩建施工,2014年11日15日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政府投入5个亿,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教室2.64万平方米,图书馆1.08万平方米,体育馆0.3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0.8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3.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45万册。 全院在编在岗教职员工363人。教职工中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6人;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5个,市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特聘行业专家、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 学院设有社会法律工作系、安全防范系、应用法律系、经贸法律系、信息技术系、基础部等5系1部2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900人。目前有中央和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专业5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1个;中央和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5个;国家及省部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建校30多年来,学院已为政法行业和社会输送了27000多名合格毕业生。学院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校外职业技能、文体等竞赛中累计获得373个奖项,其中获得国际及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奖6项、省部级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奖170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左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初步形成了以市委政法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首都政法综治网信息平台、应用法律研究、行业企业职业培训、法律与社会服务等五种模式并举的社会服务新格局,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服务项目。2008-2013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累计达3万余人次。公开发表教科研成果总计1408项,其中著作和教材186部,论文1222篇,并有71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承担院内外课题12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7项。尤其一些应用法律研究课题受到中央政法委、立法及司法部门的重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转化。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0余项,举办新疆高校毕业生培训班和退役士兵高职班。参加了奥运会、全国两会、平安国庆、中网公开赛、世界石油大会等重大活动服务工作。组织开展“送法下乡”、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活动。首都政法综治网获“互联网政务传播奖”、 “中国最具影响力政务网站”殊荣,夺得中国长安网信息报送工作报送和采用“双第一”,为法治北京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智力和信息服务。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坚持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内涵、质量、特色建设,先后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市级示范校和国家骨干校申报、示范校建设及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并以优秀等级通过市级示范性建设验收,学院发展连上三个台阶,综合办学实力大幅度提升,办学优势特色不断彰显。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46 2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