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科大提出“离子精馏”新单元操作,实现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直接提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团队在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启发于传统的多级塔板精馏机制与层析色谱分离机制,针对化工特种分离领域复杂物料分离难题,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一种“离子精馏”概念,并首次应用于高镁锂比盐湖提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烟台华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烟台华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人间仙境—山东蓬莱,是集海刺参、鲍鱼、海带、紫菜等海珍品养殖、深加工及海洋生物研发、生产、销售及养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匠心做好一每只海参”为愿景,致力于海洋食品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现有员工8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注册资金18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30余亩,育苗养殖水体13000余亩。 近十年来公司先后荣获烟台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烟台海参产业卓越品质奖”、诚信经营示范单位、诚信商贸示范单位、刺参产业创新团队、扶贫济困单位、农产品地理标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烟台市海参行业“匠心企业”、“尚八仙”牌海参荣获烟台海参“匠心品牌”等荣誉称号。 公司拥有蓬莱长岛、大连、凌海三处海洋牧场,打造了1万多亩有机海参、鲍鱼和海带等海洋生物养殖基地。公司年生产各类海参苗种10余万斤,成品300余万斤,成品鲍鱼30余万斤。公司引进全自动海参和鲍鱼宰杀、清洗、蒸煮、烘干(冻干)超微设备、酶解灌装生产线、片剂生产线、口服液生产线和海洋化妆品生产线及化验检测设备,以蓬莱、长岛海域野生有机鲜活海刺参、鲍鱼、海带、紫菜等为原料,运用FD冻干技术、酶解技术、低温萃取和低温超微粉粹技术实现海洋生物精深加工。自主研发生产干海参、冻干海参、干鲍鱼、即食鲍鱼、冻干海参花、即食海参、即食海带、淡干紫菜、FD活性肽酶解冻干粉及片剂、口服液和颗粒剂等多系列百余款产品,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公司始终坚持绿色、无公害、有机生产模式,采取室内育苗、深海底播等养殖模式和技术措施并取得了成功,先后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认证,产品全程可追溯,近年来国家抽检全部合格。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雄厚的海洋科研优势,投入科研资金将科技成果孵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和产学研基地,为海洋健康产品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华康公司将继续秉承“信义行天下,品质铸辉煌”的经营理念,坚持“务实创新,海纳百川”的企业精神,充分利用人间仙境—蓬莱、长岛海域得天独厚的海参资源,以“做行业品牌,做地标产业,造海洋健康食品,创未来盛世伟业”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手段,为大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企业精神:务实创新,海纳百川 品牌定位:  健康  自然  高雅  绿色 经营理念:信义行天下  品质铸辉煌 品牌愿景:打造国内海参养生品牌 企业目标:做食品行业品牌,做本土地标产业,造海洋健康食品,创未来盛世伟业 企业价值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信誉决定声誉,素质决定品质,格局决定结局 发展方向:应时势之和,聚人气之灵,用勤奋之功,悟管理之道 工作目标:安全规范化,利润最大化,服务优质化,流程合理化
烟台华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1
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隶属于山东卫康生物集团,是一家以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于2013年1月,在临沂国家高新区投资2.7亿元新建了卫康生物科技园,创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壳寡糖生产研发中心。 公司只专注于一款物质—甲壳素,以“工匠精神”专注于海洋糖生物工程与研发,形成了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壳寡糖、氨糖等系列主导产品。2014年组织申报的壳寡糖原料,被国家成功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并获得国内首家壳寡糖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共同制定了《生物刺激素 甲壳寡聚糖》、《壳寡糖类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两项团体标准;同时也参与制定了壳聚糖国家标准、壳寡糖行业标准,已成为中国甲壳素产业和糖生物产业的领军企业。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千人计划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且构建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创新平台。目前卫康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壳寡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示范中心)、山东省壳寡糖及其季铵化衍生物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为卫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为了弥补市场供应不足,卫康集团在日照东港区新建了众生壳寡糖产业园,大大提高了壳寡糖的产能。多年来,卫康承担了一系列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承担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完成3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进行了产业化实施。其中,壳寡糖制备新技术和生产工艺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制定了壳聚糖国家标准和壳寡糖行业标准,成为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先进单位。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各1项,其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 二十余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呵护生命,保卫健康”的企业宗旨,高举“为人类健康美丽事业而奋斗”的大旗,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大计,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庞大的营销网络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必将开拓产业新方向。 【企业使命】 呵护生命/保卫健康 企业使命是企业的灵魂。卫康人致力中国健康事业,以专注健康服务、呵护人类健康为己任 【企业事业观】 为人类健康美丽事业奋斗一生! 企业事业是企业员工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核心。卫康人以从事人类健康美丽事业为荣,因神的事业而自强不息 【企业愿景】 愿天下人生命因我而不同 企业愿景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卫康人执著健康事业,以自我的不懈努力,为天下人的身体健康、为天下人拥有美好生命而孜孜以求 【企业经营理念】 科技创新、质量立业 经营理念决定着企业的思路和态度。卫康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时刻以创新精神提供更具科技成果的产品,以严苛的质量检查机制为大众提供放心产品 【企业战略】 以创新制造差异、以品牌提升价值、以服务赢得竞争! 企业战略绘就发展蓝图。卫康人以领先的创新力,保持产品更高科技含量的差异化,以质量过硬、口碑相传的品牌影响提升价值,以全方位、负责任的服务态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人才观】 有才有德,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 公司最基本、重要的资本不是金钱或者其他东西,而是员工。卫康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员工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实现。但卫康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德为本,才为用,品德永远是选拔人才的第一要素 【企业管理】 用制度驾驭人性、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品牌成就人生 员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是相辅相成的。卫康坚持企业利益与员工共享,以人性化管理制度指导员工成长发展,以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竞争力和凝聚力,让每位员工在卫康拥有自己的成功人生 【企业竞争观】 倡导宏观联合,坚持协作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多赢 竞争是一种速度、气度、风度的较量。竞争能使金子发光,竞争能激发人类巨大的潜能,竞争能唤醒企业无限的活力。卫康有优秀的团队,有宏观联合的气度,有协作竞争的光荣的传承,过去的成功和现有的资源赋予了我们参与竞争的自信 【企业市场观】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 企业是盈利组织,企业需要在市场运营中实现企业的价值。卫康坚持宏观、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营,不囿于一域一时,而以发展的眼光放眼未来 【企业质量观】 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卫康人以质量立世,坚守做产品就是做人的质量观,时刻以人品衡量产品,树立了世界一流的产品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1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了解学校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科研成果、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和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
中国人民大学 2022-04-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 ),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CASS),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致力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 2017年秋中国社科大招收首批本科生。计划在4个学院、7个专业招收390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院开设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开设英语(国际经济、政治方向)专业。 中国社科大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国家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本科生的教学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培养方式包括“师徒制”指导模式,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在某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连续培养试点;国际联合培养,赴海外继续攻读学位;教学与科研结合,鼓励本科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等。 中国社科大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占地面积49.4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和共享图书554万余册,及丰富的中外学术数字信息资源。配有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基础设施先进。 雄厚办学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成立于1977年,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性地进行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新时期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6大学部,研究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管理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领域。 历史上曾集聚了郭沫若、范文澜、陈垣、潘梓年、金岳霖、陈翰笙、郑振铎、吕振羽、侯外庐、吕叔湘、冯至、尹达、于光远、孙冶方、许涤新、钱俊瑞、丁声树、夏鼐、何其芳、刘大年、顾颉刚、俞平伯、罗尔纲、贺麟、钱锺书、宦乡、张友渔、徐梵澄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 现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 建院40年来,几代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努力传承中华文明,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奉献了一大批对文化积累和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代表国家水准的重大研究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院共完成专著12938部,学术论文147003篇,研究报告27140篇,译著3724部,译文23473篇,学术资料33266种,古籍整理514种,教材1108部,普及读物1819种,工具书1886部。此外,还有大量的理论宣传文章等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自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施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有31人次参与授课,内容包括法律、党建、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多个研究所的多名学者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法律和领导人讲话起草等工作,承担一系列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大研究任务。近年来建成院级、所级、专业化智库共18个,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理论研究、舆论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2016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智库中排名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学术界领先和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图书馆藏书170.6万册,研究生院图书馆藏书40.5万余册,各院所图书馆藏书342.9万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图书馆分馆,更是以专业性强、门类齐全、所藏善本孤本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专业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术期刊群。全院拥有学术类期刊82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主管全国性学术团体106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全院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具备博士后招收资格的研究所35个。在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中,有五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优学科占全国人文社科类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近四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成立于1978年,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起适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的“按所设系、分片教学,集中办院、统一管理”的办学模式。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14个;还有金融、税务、法律、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现有博士生导师607名、硕士生导师905名,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资源、教师力量的支撑下,研究生院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国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和国际专业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多年评估的结果,研究生院综合实力一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院中排名第一。 研究生院建成后,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学术繁荣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至今共授予博士学位4454人,硕士学位9115人(其中专业硕士学位3230人),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从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成长为我国各条战线上推动经济建设、深化理论探索、促进学术研究、带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在1948年创建的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组建,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较强的办学实力。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2012年获批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5年,中宣部批准的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胞外信息传递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陶余勇教授、李旭副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Interface switch mediates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two-component system”的研究论文,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揭示了胞外G6P信号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HptRSA传感器复合物实现胞内-胞外信号转导的结构机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细菌必须迅速地将细胞外信息转化为适当的细胞内部反应。双组分系统(TCS)是原核细胞将环境刺激转化为细胞反应的主要信号转导蛋白,它通常由膜包埋组氨酸激酶和胞质反应调节器组成。HptRSA是一种新近发现的TCS,由G6P相关传感器蛋白(HptA)、跨膜组氨酸激酶(HptS)和细胞质效应器(HptR)组成。HptRSA介导葡萄糖-6-磷酸(G6P)摄取,支持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和增殖,但HptRSA传感器复合物感知G6P信号并触发下游反应的分子机制一直以来都还是个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发现地球磁尾磁场重联由电子动力学触发的证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陆全明、王荣生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卢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欧美科研机构,在地球磁尾磁场重联触发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结合MMS卫星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发现了地球磁尾磁场重联由电子动力学触发的证据。相关结果10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磁场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的一种基本物理过程。该过程中,磁能会爆发式地释放、转化为等离子体的动能和热能。日地空间环境中许多爆发式能量释放事件,例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磁层亚暴等,都是由磁场重联导致的。地球磁尾发生的磁场重联,其触发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卫星很难直接地探测到触发阶段的粒子动力学行为。因此,磁场重联触发机制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理论和数值模拟。 依据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地球磁尾的磁场重联触发有两种可能的机制。第一种机制是强驱动环境中电子动力学触发磁场重联。第二种是离子动力学驱动磁场重联。关于两种机制的争论持续了长达半个世纪。研究团队结合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数据和数值模拟,发现地球磁尾位型下的磁场重联触发过程起始于小尺度的电子尺度区域的证据,由该区域内电子动力学行为主导,并导致了进一步的爆发式能量释放过程。这为长达半个世纪的地球磁尾磁场重联触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发现地球磁尾磁场重联由电子动力学触发的证据
项目成果/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陆全明、王荣生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卢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欧美科研机构,在地球磁尾磁场重联触发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结合MMS卫星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发现了地球磁尾磁场重联由电子动力学触发的证据。相关结果10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磁场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的一种基本物理过程。该过程中,磁能会爆发式地释放、转化为等离子体的动能和热能。日地空间环境中许多爆发式能量释放事件,例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磁层亚暴等,都是由磁场重联导致的。地球磁尾发生的磁场重联,其触发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卫星很难直接地探测到触发阶段的粒子动力学行为。因此,磁场重联触发机制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理论和数值模拟。 依据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地球磁尾的磁场重联触发有两种可能的机制。第一种机制是强驱动环境中电子动力学触发磁场重联。第二种是离子动力学驱动磁场重联。关于两种机制的争论持续了长达半个世纪。研究团队结合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数据和数值模拟,发现地球磁尾位型下的磁场重联触发过程起始于小尺度的电子尺度区域的证据,由该区域内电子动力学行为主导,并导致了进一步的爆发式能量释放过程。这为长达半个世纪的地球磁尾磁场重联触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中国科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胞外信息传递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项目成果/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陶余勇教授、李旭副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Interface switch mediates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two-component system”的研究论文,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揭示了胞外G6P信号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HptRSA传感器复合物实现胞内-胞外信号转导的结构机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细菌必须迅速地将细胞外信息转化为适当的细胞内部反应。双组分系统(TCS)是原核细胞将环境刺激转化为细胞反应的主要信号转导蛋白,它通常由膜包埋组氨酸激酶和胞质反应调节器组成。HptRSA是一种新近发现的TCS,由G6P相关传感器蛋白(HptA)、跨膜组氨酸激酶(HptS)和细胞质效应器(HptR)组成。HptRSA介导葡萄糖-6-磷酸(G6P)摄取,支持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和增殖,但HptRSA传感器复合物感知G6P信号并触发下游反应的分子机制一直以来都还是个谜。
郑州大学 2021-04-11
中国科大在受热考古材料释光测年技术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
在规范采样及针对性测试条件下,释光测年技术应用在埋藏陶器、烧土类考古受热材料的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高准确度的优势,并有望确定最后一次考古受热事件(如祭祀、焚烧、烹煮等)的高精度年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245 2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