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央广网】[朝闻天下]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举行
【央广网】[朝闻天下]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举行
央广网 2025-05-25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暨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教学体系建设成果
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智慧化建设的理念、目标和方式方法已形成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 2022-07-22
深部 深部 软 岩巷道 三维网壳锚喷 支 护技术
根据地面大跨度壳体结构的力学原理研究设计地下三维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大幅度提高喷层的抗弯能力,同时使喷层整体具有一定的可缩性,能承受强大变形地压及采动荷载, 达到用较少材料又提高喷层支撑能力与让压的目标。该结构既可在巷道内单独组装对围岩进行连续支撑,又可先撑后喷,在围岩表面形成半刚性钢筋混凝土薄壳衬砌结构。三维网壳锚喷支护实质上仍是锚网喷支护,其技术特色是用一种在地面加工成型的特殊钢筋网壳支架代替普通的钢筋网,大幅度提高了锚网喷结构的支撑能力,不需要使用型钢支架、锚索、围岩注浆等手段进行加固就能对破坏巷道进行有效的治理。三维网壳锚喷结构由普通锚杆、三维钢筋支架和喷层等组成,该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三维钢筋支架在空间内形成众多小网格状结构,包裹着混凝土,能降低混凝土拉剪应力和钢筋的弯曲变形,提高结构的三向稳定性和承载力。(2)支架联接处的可缩性垫板和支架自身的柔性让压性能,使混凝土喷层也具有可缩性,这样混凝土喷层的应力能得到削弱,因此能够适用于高地压环境中。(3)该支护结构是连续支撑体系,架间无薄弱部分,支护结构受力均匀,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职学院。办学以来,习近平、张德江、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学院。学院获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5A级社会组织、浙江省4A级平安校园、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及浙江省高校实验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同时被教育部和建设部列为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位于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文化影视名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市;下设6个二级学院,在校生万余名;学院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篮球馆、田径场、文体中心、图书馆和各类生活设施,校园信息化条件优良。 学院明确“服务区域发展,培育一流技术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正德、崇学、精艺、致远”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执着攀登”的精神,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要、质量至上、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紧密依托学院投资方和区域产业的优势,形成了以土木建筑大类专业为龙头,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及文化艺术大类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开设专业32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为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工程监理、建筑经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雕刻艺术设计为省十三五特色专业。拥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宗旨和规律,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与“中国BIM技术研发应用的领航者”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鲁班学院”,并开设“鲁班BIM精英班“,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广汽传祺高端班”,以及其它多个特色班。联合顺丰速运、义乌国际品牌联盟、言几又文创品牌等5家企业打造浙江省内首个“店长商学院”。与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财税信息化实验室”“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等具有行业前瞻性的产学研中心。2011-2017年,学院获得各类专利数达616项。 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专业工作室20 个,以及各类校外实训基地211个。学院开设有多样的创业创新课程,每年组织院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在校内设有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和扶持功能。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中获奖1000多项。其中,工程造价团队连续4年获得浙江省高校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电子商务团队共获得浙江省统计调查学科竞赛一等奖6项。 学院坚持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整体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争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开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先后与英国、西班牙、爱尔兰、韩国等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今年10月份,学院刚果(布)留学生项目正式实施,接受刚果(布)首批21 名留学生来院进行为期 4 年的木雕学习。 学院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为指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从严治校方针,坚持人性化管理与从严治学相结合,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开展“始业教育”“四想四对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动力,强化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培育“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我院每年设立600多万元的奖助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和经济困难学生。奖学助学形式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国家助学金(浙江省:一档4000元/学年,二档2500元/学年),以及院级各类奖学金。 学院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黉门大讲堂”“崇学大讲堂”“鲁班文化节”“读书节”“公寓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现有“马术社”“蛋雕社”“绿军社”等45个学生社团,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多个学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志愿服务和“青春奉献十三五”暑期实践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院历届毕业生以尊师长、守纪律、能吃苦、善合作、专技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杭州市官方媒体权威发布,学院毕业生在杭州市就业人数已连续两年位列杭州市外省内高校前三名,且毕业生入杭数量逐年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左右,连续8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茅。据麦可思等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提供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毕业三个月后平均收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5年后收入居全国同类高校第六、浙江省同类院校第二。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工院”)毗邻著名的钟山风景区,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1952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首任轻工业部长,将学校交由轻工业部管理;1954年,更名为上海机械学校;1960年,整体搬迁至南京,更名为轻工业部南京机电学校;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归江苏省管理;1999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学校培养了张闻天、华罗庚、江竹筠、徐伯昕、朱森林、秦怡、顾心怿、王世绩、邹世昌等一批杰出校友及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传承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遵循“敬业乐群”的校训,坚持“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和“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化等各个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04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获“优秀”等级;2012年成为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联合举办高职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先后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2017年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建设单位。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19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我校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二。 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1亩,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约2.6亿元;图书113万册;设14个教学单位,有17个专业群、47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000人,专科生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85人;教职员工840余人,专任教师680余人,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46%,硕博士比例达90%,“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0%。 学校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1人、省教学名师4人、全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1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333工程”16人、“六大人才高峰”9人、“青蓝工程”人才培养38人。学校连续三年蝉联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学校持续健全“分层分类、做学合一、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3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特别推荐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一等奖123项、二等奖203项、三等奖185项。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4项,师生授权发明专利156项;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项目1个、省高职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项目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与26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华为、中兴、西门子、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5个。2016、2017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学校围绕装备制造业,培养双创型技术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招生“进口旺”,高考录取分数线连续10年省内名列前茅,连续14年超过本科线;就业“出口畅”,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15%,年终就业率99.17%,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5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院校(组织)建立了稳固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部首次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试点评估中成绩第一;是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与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共建“中英创新创业教育总部基地”,发起“一带一路中英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并首获杰出院校奖;2016年获全球职教界的最高荣誉——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应用研究与创新”金奖;2017、2018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以特色优势服务职教、以优质资源贡献职教。牵头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中心、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职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全国性平台5个,以及牵头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教集团等全省性平台9个。此外,学校是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和民建中央爱国爱会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校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 面向新时代、新百年,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新一高”战略部署,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为创建江苏省卓越高职院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高水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型高职名校的目标不懈奋斗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简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原国家劳动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10年,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2年,国家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年,进入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行列。办学特色闻名全国。学校始终秉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全国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的办学定位不动摇,在全国首创“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瞄准国家急需,不断丰富“双证书”内涵,“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还创立了“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培养出我国首批“双师型”硕士研究生和“双证书”留学生硕士。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被社会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2017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考察,要求学校当好职业教育孵化器,传承工匠精神,不仅培养“工匠之师”,也要培养“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办学基本条件优良。现占地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余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9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5亿余元。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学校设有11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实训中心。现有本科专业4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12个;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程4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4门。专业涵盖工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与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合作共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天津高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天津市首个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单位。师资队伍特色鲜明。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点1个、天津市教学团队11个、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2个、天津市教学名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分别达到46.7%和46.2%;现有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高层次人才19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A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双师双能型”特色师资占“双证书”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实训教师中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其中全国技术能手10人、津门工匠1人,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建有“智能车路协同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高速切削与精密加工实验室、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实验室、天津市汽车模具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汽车轻量化注塑模具〈企业〉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技术工程中心5个(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工程中心、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智能交通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工程中心〈合作〉、天津市高压清洗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合作〉),省部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1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建有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非盟研究中心、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设有38个学术研究机构。近五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37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授权专利986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出版的学术刊物《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职业教育研究》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其中《职业教育研究》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职教期刊评比一等奖”。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坚持“需求导向、模式创新、优化配置、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协同的育人机制。设立卓越师资班、工程实践教育实验班;2019年,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93位;与海南、西藏、新疆等11个省市校地合作开展中职师范生公费教育;与海南省、山东省合作实施中职本科“3+4”分段贯通培养。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61项,省部级奖1073项。学校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天津市创新创业与就业工作示范校10强”殊荣。社会服务功能较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设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天津)研究中心,承办多项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际交流成果显著。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埃塞建设鲁班工坊、援建“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指导巴基斯坦建设“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援外基地”及外交部“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派遣援外教师200余人次,培养、培训当地师生2万余人;为60多个国家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培训学员1100余人次。在海外设立3所孔子学院、7个孔子课堂和3个汉语教学点;致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开展“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全球5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层次,每年来校学习的长短期国际学生超过1000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依法治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国家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进一步探索特色办学新路,立足天津、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截至2020年4月)学校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联系电话:022-88181500邮 编:300222 传 真:022-88181501网 址:http://www.tute.edu.cn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01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创立于1993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是一所具备独立颁发文凭资格的职业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42.4亩,校园环境怡人,目前在校生6000余人。学校以创办“专业特色鲜明、办学风格新型”国内外知名一流现代职业大学为发展目标。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致达集团以“教育兴邦,产业报国”为己任,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后盾。学校秉承“做人、做事、做学”校训精神,坚持“创新、创业、创值”发展思路,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求卓越。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地缘优势,深化教育合作,推进专科与本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由上海交通大学选派校长,推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专本衔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现有7个二级学院,6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共有43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在探索中形成“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以企业和社会用人标准为导向,集多方智慧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本科专业已工科为引领,打造品牌专业。目前,学校与245家企业保持着良好关系,拥有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153个。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多所高校保持良好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海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增强师生国际化视野。目前学校已累计派送500余名学生出国接受短期交换学习实践及留学深造,为学生海外游学,出国深造搭建平台。在“学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的大德育观的倡导下,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稳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业氛围,搭建创值空间,并在校园文化、爱心助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多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挑战杯”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竞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连续十余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学海弄潮,有我骄子,中侨大学,放飞梦想!”中侨大学将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胸襟,全面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地区文化内涵,携手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助力中侨学子成长成才,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
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对接科协,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组织科技辅导员、少先队员、共青团员讲述科学家故事。
中国科协网 2023-07-27
关于发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4年度)》的通知
《指南》对部分资助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2024-01-19
上海交通大学亮相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上海交通大学应邀作为参展高校之一,在本届高博会高校专区展示我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效。展会期间,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亲临我校展厅参观、指导。
上海交通大学 2024-04-2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8 39 40
  • ...
  • 987 9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