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地理位置: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坐落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避暑圣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秦皇岛是河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秦皇岛因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协办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秦皇岛还是中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十大最佳休闲城市之一;全国第一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创建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20强之一,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 发展历程: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其前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学院是1981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一所环境类本科院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共建院校,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原主任曲格平教授和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先生曾先后兼任学院院长。 教学系部: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600余人,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生态学系、信息工程系、环境艺术系、经济学系、人文社科系、体育系、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环境技术研究与实验中心、现代化教学中心、国际交流中心14个教学单位;设有环境教育研究所、环境信息技术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所、生态保护研究所、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环境工程技术服务与咨询中心、环境艺术设计与服务中心、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环境法咨询与服务中心等9个研究所。学院构建了“环境管理类”、“环境工程类”、“生态环境保护类”、“环境艺术类”、“环境保护支撑类”五大专业群,形成了“环境类专业齐全强势、非环境类专业特色优势”的专业建设格局。学院目前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38个,其中环境类本专科专业近20个,涵盖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监察专业”、“生态保护专业”是学院的首创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形成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先后建成了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 师资情况:学院现有教职工498人,专任教师366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16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39人。教师中有1名河北省教学名师,20名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3名秦皇岛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名专家、教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知名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研水平: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建立起了“以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拥有院级科研团队12个。2010年以来,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44项,其中省(部)级59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1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发表学术论文1289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1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25篇;获得专利95项;完成咨询报告62部;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4部,其中90﹪以上为环境类教材。十一五以来,有11种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合作办学: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大学或环保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近年来,学院成功举办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大会、中欧环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欧城市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网络项目,接待了地球理事会联合会代表团的访问。从1999年开始,与荷兰万豪学院(Van Hall Institute)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有一大批学生赴万豪学院留学并取得本科或硕士学历;2009年10月,学院与美国蒙东那大学签署了工商学士学位及本硕连读合作办学备忘录;2012年2月,学院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签署了3+1合作办学模式友好合作备忘录。同时,学院先后与国内十几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建筑设备:2014年10月,学院整体搬入北戴河新校区,一座与学院办学特色高度契合的生态环保示范性校园正式全面投入使用。校园总占地665.12亩,校舍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3.23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72.95万元。学院共有适用图书63.7万册,生均106.03册。拥有数量充足、设备完善、环境仿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基地),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习实训基地,“电子废水处理技术实验室”是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建立的实验室,特别是在学院建设的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由荷兰政府资助的水处理技术实验室——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已成为中外合作典范。先后与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等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室17个;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共建校校合作实验室3个;与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校地合作基地1个。 办学成果:建校近40年来,学院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始终不渝为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形成了鲜明的环境教育特色,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环境专业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近5000名地(市)、县级环保局长在学院接受了岗位培训,2.4万余名环保在职干部在学院接受了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大专学历毕业生2.6万余人。学院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学历史见证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继往开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笃学、致用、绿色、和谐”的校风,恪守“严谨求实、止于至善”的教风和“勤奋诚信、志存高远”的学风,遵从“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培育大学精神,积淀大学文化,铸就大学灵魂,彰显环境教育特色,创建绿色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全力提升办学内涵。 展望未来,勤劳智慧的学院人将与热心祖国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一道,为建设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2021-02-01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河北地质大学(原石家庄经济学院)与石家庄开发区恒达工贸中心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364人。 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毗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及机场高铁站、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5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采用欧式建筑风格,校园环境优雅,配备国内领先的教学、公寓等设施,办学条件齐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河北地质大学是原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专门培养经管类、地质类人才的一所部属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转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13年学校确定为国土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依托河北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的优势资源,从河北地质大学选聘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采用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继承和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学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打造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实施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学院能够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胆实施个别科目“一年多考”等创新教改项目。学院注重因材施教,实施互动、启发式教学等新型实用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专项教学模式。学院提倡快乐学习,大力提升学生的“软实力”,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培养肯吃苦、善动手、会管理、能创新的品学兼优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设有地调院、水勘院实训基地、邢台临城、鹿泉黄壁庄、秦皇岛石门寨、井陉县张河湾等30余个专业野外实训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三甲以上实习医院以及会计手工、基础护理、ERP沙盘模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40余个实验实习中心、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在97%以上。部分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现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道恒软件、中航天使教育科技集团、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前即可高质量就业。学院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小麦公社、海尔集团等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体系,与韩国又石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3.5+0.5+2”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研究生教育。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项目。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活跃学生第二课堂。严格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国内举办的各类赛事中,我院学生都有突出的表现。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唐建哲同学被评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国教育报》曾对我院开展的“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华西急诊高峰论坛、世界种子大会、北京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国际会议的服务工作,他们都是近年来我院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同时拥有一支由专业培训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社会师资队伍,利用他们技术经验丰富、实践指导能力强的特点推进学院实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七年来,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教育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成一所拥有16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规模,适应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较高办学水平、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2021-02-01
【高教前沿】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特色为王,应用为本,走好地方高校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近日,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如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校的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1-15
【高教前沿】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地方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东莞理工模式”
未来十年,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快速提升办学能力,尤其要注重与城市产业的共生共荣,我认为这是此类高校分类发展和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6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⑪ | 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以课程建设促进学生需求侧思维培养
在课程体系方面,目前已开设19门创新创业选修课,涵盖基础引导、专业融合和实践三大类。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6月6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中科院院长侯建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网图文直播 2022-06-06
【高教前沿】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李进军:植根四川、面向旅游,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四川旅游学院作为成渝专区高校参展,副院长李进军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学校特色化办学、国际化办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等问题分享了四川旅游学院的经验做法。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18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校训:刚毅坚卓、通财富国 薪火商院:传承西南联大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 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创办,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八十年薪火相传,发展成了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 2000年,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在云贵高原拔地而起。这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兴本科院校,坐落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继承和弘扬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优良传统,坚守西南联大兼容并包、敬业勤学之精神,肩负培养具有领导力的中高端管理人才的使命,在传承历史与创新中阔步向前。 品牌商院:领略中国一流独立学院风采 学校顺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之潮,凭借自身开拓进取之力,耕耘十八载,已成为全国办学规模大、办学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独立学院之一。2007至2015年连续蝉联“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十强,2016、2017年,跃升并保持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二名,荣膺2018中国六星级独立学院,跻身中国顶尖独立学院行列,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3月,学校顺利通过教学水平办学评估,是首家通过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和独立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单位;2016年在全国民办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中获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奖,工商管理获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省级立项,“云南省优势特色民办本科院校建设项目”获省教育厅立项,被省教育厅评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云南省级科研立项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立项 300项,居云南省同类院校前列。2017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六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建设单位之一。2018年5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足球学院”,成为云南省首家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形成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连续十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2017年年终就业率达98.06%。其中产品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个性商院:“两最”愿景彰显文化魅力 学校实行两校区办学,现有在校生18000余人,校园占地900余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教职工近千人,其中专任教师近700人,博士、硕士比例占58.43%,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占32%,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不忘要做最好的本科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学生提供友爱民主的环境。家长、学生可与学校教师、领导直接对话,共同关注学生成长,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以全面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为突破口,推进以“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改革。设立了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时间”,为学生辅导答疑。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本科专业60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体,以艺术和教育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专业群4个,省级重点培养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省级“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计划”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个。实施“3+1*N”的模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配备专业项目导师提供语言教学、硕士申请、留学签证、校际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学生完成学历升级,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2017年,法学专业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司法考试表现突出,共有176人参加考试,其中合格74人,合格率为42.1%,较昆明市司法考试平均合格率高出22.8个百分点。 学校形成了“严格、自由、民主、活泼”的学生工作特色,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生活、同成长,加快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学校成立了48个学生社团,并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学生活动异彩纷呈、成绩斐然,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连续多次获得“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德育先进集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学校学子在全国校园好声音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无人机航拍大赛、中国微商创业大赛等国家和省级大赛中屡获殊荣。 国际商院:培养学术和文化的国际视野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韩国、越南等国家32所高校建立了海外实习、海外体验研究、交换生、双学位、微留学、海外升硕定向培养等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目前共接收1000多名国外学生到学校进行语言文化学习和交流,派出3000多名师生到国外深造、就业和实习交流。以课堂项目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即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的技术路径,引领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就业走向。2017年,加拿大北美之星艺术团与我校师生进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博士也莅临学校进行学术演讲,并受聘为我校荣誉教授,正式成为我校学生的国际导师。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加拿大前总理乔·克拉克夫妇亲切接见学校师生,关心学生们的成长成才。2018年5月,希腊前总理、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副主席乔治·帕潘德里欧阁下莅临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与师生共话“一带一路与世界未来”。 公益商院: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 学校连续十年举办云南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外语教学技能公益培训、中小学生英语夏令营和中美大学生英语夏令营;2017年,学校举办“意象世界 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和云南省首届全国国际跳棋初级辅导员培训班开班仪式;承办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大学生(绘画、书法、篆刻)作品、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昆明市高新区总工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云南省省属技工院校英语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主办方和受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学校将继续致力于办最好的本科大学、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为广大学生的幸福人生提供好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2021-02-01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1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校。2006年9月迁入厦门市翔安区文教园。2009年12月通过首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5月以佘德聪为董事长,蔡建四、邹琍琼为副董事长的新董事会入主学校。三位举办者均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热衷公益事业,用心办学。2016年10月,学校圆满完成第二轮高等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场考察评估,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学校规划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45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职教师284人,生师比17.6:1,副高职称及以上60人,硕士及以上103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1.1万册,电子图书11万册。目前学校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含3个校企合作二级院),实践教学部等4个教学部(含1个校校合作教学部),教务处等14个行政部门,共有36个高职专业,其中有19个专业与厦门市重点产业对接。校内实验(训)室96间、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训基地8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26万元。 经15年的办学积淀,特别是2013年5月新董事会接管逆境中的华天以来,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厦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福建自贸区建设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校长治校、专家治学、教职工参与”的管理机制,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高度融合,为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区域和专业特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形成“以工科专业为主、双主体产学合作办学格局“,现代服务业、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协调发展,成为有较强服务社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另外,学校重视学生工作,打造独具华天特色的“自强自律、自创自翔”辅导学生品牌。积极构建以人为本、以辅导学生为主的“五导引航机制”实现辅导员从管理学生转为辅导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真正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安全、学业、就业等多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扶,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学校创下多项“厦门第一”:厦门华天学院2002年筹办、2004年正式纳入国家统招,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2009年12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16年10月是厦门民办高校中第一所接受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高校;2007年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第一所提出并于2008年第一所实施“校校企”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院校(该模式名称由省领导概括,后在全省各高校推广);2010年3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0年12月是厦门市民办高校第一所被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厦门市高校中是唯一一所由三位各具雄厚实业和高职教育投资经验的股份制教育机构产业。 2016年学校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在单项成绩中获得创校以来的第一个一等奖,并在省赛一等奖中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及工科赛项获奖的突破。同时学校获得了2016年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奖项唯一的一等奖。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参赛师生在强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一等奖,实现福建省在该项目零的突破,也是厦门市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更是华天建校以来历史性的零的突破。此外,本次大赛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职业院校共有11所学校总计斩获了19块金牌,华天学院是11所学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在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 6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在福建省52所公民办高校中排名第12位。在赛点方面也有了零的突破,2016年厦门市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成为“现代物流”赛项的承办院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圆满完成了此次承办的各项工作,并得到主办方的高度好评。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各项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学校是YBC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等。首创闽台“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获省级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学校以坚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取得一系列成果,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支持,机械制造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商贸物流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其中:核心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连续五年获批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15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400万元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福建省“校校企”联合培养海西人才教改综合试验项目及厦门市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此外,学校在与韩国瑚山、加图立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后,与美国南西雅图等四所大学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扩大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进展,巩固学校“涉外”品牌。 厦门华天涉外学院以培养“企业最爱的人才”为己任,以先进的理念、完善的设施、优良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尽责的服务,本着“至诚至善、唯真唯美”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学融合、国际视野、共赢典范”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鲜明取得了骄人业绩。厦门华天学院正处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朝着建设知名的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前行。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原名“湘南文理专修学院”;1998年迁址长沙市岳麓区麓谷园,更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筹)”; 200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为高职专科学校;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加入宇华教育集团。宇华教育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教育集团,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于一体,现有从幼儿园到大学共29所知名学校,校区遍布河南、湖南两省10个城市,在校师生总数9万多人。 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沙,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求学深造理想之地。学校现有校园面积95.6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53万平方米。有纸质图书170.34万册,电子图书110.4万册,各类实验实训室76间(个),多媒体教室284间,教学设备仪器总值10750.9万元,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思路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9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同时按照国际化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以创建“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国际化本科院校”为目标,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和运用能力提升。 学校秉承“至善至美,自立自强”的校训,努力培养学生诚信务实、自立自强、知能并举、敬业乐群的良好品格;加强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建设,帮助学生自主创业、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司法考试、参与学科竞赛、参加科技创新。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授予“中国优秀民办学校”荣誉称号,被湖南省评为“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年在 90%以上。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2 173 174
  • ...
  • 248 2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