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均教授团队在热泉来源绿弯菌功能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
绿弯菌门因具备独特的3-羟基丙酸双循环(3-hydroxypropionate bicycle, 3-HP)途径来固定CO2而为人们所熟知,也是一个代谢多样且处于深度分支的细菌门类,在地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夏娟教授、李卫昌副研究员团队在糖尿病创面修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重点探究了高分子纤维网络结构对材料体系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机制,并通过理化性能测试、生物学检测、动物实验等手段,系统评价了其应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山大学 2022-05-31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寇晓星研究员团队在凋亡囊泡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取得新进展
凋亡囊泡可以维持体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及骨组织稳态;并首次以骨质疏松为例提出干细胞来源凋亡囊泡作为新的生物治疗手段用于治疗疾病。
中山大学 2022-05-31
井冈山大学
井冈山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是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会商支持建设高校,是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于1958年创办,期间历经撤并和数易校名,2007年10月恢复更名为井冈山大学。现有4个校区,校园面积244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约3.12亿元,图书馆藏书212万余册,“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 学校设有15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建有本科专业79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招生专业66个,其中13个专业列入一本批次招生,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万余人,本科生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多年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获批“国家特需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现有硕士研究生88人;2007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现有留学生526人,生源国达31个国家;另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70人,专任教师1075人,其中教授127人、副教授35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04人。专任教师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二级教授7人,其他各类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教师30多人;获批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江西省特殊津贴,“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类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70多人。先后聘请了王梓坤院士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或荣誉教授。有60多位教研人员被同济大学、南昌大学等10多所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指导了11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获批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5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学校建有各类教学实习基地312个。学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初步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 学、训、研、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二批合作院校。近六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运动会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共获奖129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公务员、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等人数逐年提高。 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拥有“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5个(其中高水平学科1个),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1个;拥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13个,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井冈山研究中心[一类]、庐陵文化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3个(配位化学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实验室、器官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与同济大学共建井冈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四大类国家级科研项目20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60项,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8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00余部,获批知识产权成果200多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教育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与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近40个专业90余名优秀学生被选派到上述国内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的53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15年以来先后选送15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参加长短期项目学习。 学校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凝练确立了“广学坚守、勤思敏行”的校训。学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努力将井冈山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以各种创新形式将红色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灵魂。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创编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等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先后七次参加了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学校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生社团“爱心社”被评为“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 学校始终秉承“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宗旨,遵循“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区域性”的办学定位,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优势,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实施了“高校-科技园-企业”三方联动的精准服务模式,助力“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与井冈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省级井冈山大学科技园。依托井冈山区域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目前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机关党校井冈山培训基地、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培养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国防生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工委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省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十数个高校在我校建立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举办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学员1.7万余名。 教育逢盛世,扬帆正当时。井冈山大学全体师生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井冈山大学 2021-02-01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由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座落于著名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大学西校区,占地102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的办学母体燕山大学,设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4个本科专业,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里仁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现设有6个系,41个专业,涉及工、管、经、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66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学、实验及相关实习均由燕山大学完成,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秉承燕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以“博学、厚德、求是”为校训,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改革,强化实践,按照OBE理念,通过建立相适应的培养计划,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建设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特色初步显现,人才培养体现“强化基础,重视应用”的特点。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实践能力。里仁学子在国际大学生健美操精英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系列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中屡获殊荣;近三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共获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109项,省部级奖项404项,学生发表科技学术论文31篇,获批专利47项,注册公司13家。2016年,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2017年,学院被授予“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秦皇岛市青年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称号。 一流的办学条件,优良的办学水平,使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院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学院20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等荣誉称号。2014至2017年间,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稳居前十位,并呈现出稳步提高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12月最新公布的2018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受到更高评价,全国排名第6位,由“五星级独立学院”晋升为“六星级独立学院”,从“中国一流独立学院”挺进“中国顶尖独立学院”,跻身中国最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5强。表现出了稳定且良好的社会声誉。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2021-02-01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陈红波、程芳研究团队在免疫抑制新靶点 发现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研发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LAG-3和PD-1是两个潜在的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治疗靶点,成功制备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FGL1/PD-L1双靶点外泌体,发现其能够在小鼠异体心脏移植模型中有效减轻移植排斥,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山大学 2022-05-31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始建于1999年7月。2004年3月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7年1月,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金真源集团共同举办。学院位于大连市高新区爱贤街28号,占地面积738.1169亩,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教学场所完备,配套设施先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实验室129个,图书56.2万册,运动场3.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8亿元。学院面向辽宁、北京、天津、贵州、浙江、江苏、吉林、河南、河北、福建、安徽、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宁夏、新疆等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学院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护理学专业获评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评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院依托大连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5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135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8人。学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并系统建设了临床技能、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计算机等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及教学基地。学院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建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体育馆、标准体育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提高工程项目共计473项,累计获得建设经费271.48万元。其中,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省级、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立项103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8项;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78项,其中在辽宁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辽宁省首届本科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总分第二名、大学生“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全国二等奖(辽宁赛区特等奖)。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医疗福祉人材育成机构开展了护理学专业学生赴日留学就业项目,为提高办学声誉和拓宽办学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2021-02-0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举办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合作方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2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2年,学校开始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之路;2016年,学校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同时成为了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省市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始终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核心战略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和“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珠三角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优势凸显的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9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思政部、体育部2个教学部,共有41个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评为省优势重点建设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被评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9个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 (二)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 学校目前教职工总人数达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2%,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34%,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借省市共建的东风,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2017年至今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五年来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三)结合产业的科学研究 学校结合中山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转让,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8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连续六年获得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达6项。年均科研到帐经费逾千万元,2017年近3千万元;获授权专利3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24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300余篇 )。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香山文化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孙中山法制思想研究基地);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公共实验室),9个市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了中山市重要的科技研发机构“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该院至今已与7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企业科研项目40多项,为合作企业带来近亿元的新增产值。该院组建了“中山市智能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基因与蛋白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市级认定。 (四)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凸显“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全过程、阶梯式、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及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教育部协同育人平台13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5门和近百项省级“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近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均位居广东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形成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近五年获得2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等竞赛奖项千余项。近年来,一批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其中部分学生赴海外深造。学校早在2009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等院校前列。 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156人,55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正式投入运行。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五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奖项千余项。艺术教育成绩突出,原创舞蹈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 (五)不断增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建队伍、拓渠道,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政府咨询服务、文化创新普及服务等社会服务能力。 在科技创新服务方面,学校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实施重点突破,对直接服务企业的团队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取得了良好成效。近五年为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近500项,到校经费3000余万元,合作企业包括达华智能、通宇通讯、长宝科技等知名企业。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20余项,已组建了31个能够为中山经济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学术团队,还有一支由53位教师组成的省市科技特派员队伍,进驻市各镇区、企业,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政府咨询服务方面,学校相继成立了“中山市制度创新研究院”、“中山经济研究院”、“中山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发挥学校教师的科研优势,努力成为服务中山发展战略的核心智库,近年来已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课题研究近百项。 在文化创新服务方面,学校大力贯彻实施“文化兴校”战略,积极发挥高校文化引领、文化惠民的作用。省级孙中山法治思想研究基地和香山文化研究基地、市级孙中山思想研究所、市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基地相继落户我校。大学生舞蹈作品多次为中山市摘得国家级、省级大奖;一批教师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成果丰硕。 (六)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协议,现与16所国外及台湾地区的高校确立了合作关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帕丽慕达时尚学院开展师生交流与合作;学校注重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提升他们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现有联合培养、交流生、短期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三大类共14项。 (七)优越的求学环境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240余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1.2亿元;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设施完善的体育馆、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 经过32年的办学,学校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等,多年来位居武书连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列。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的领导下,坚持“三大核心战略”和“双轮驱动战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21-02-01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我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是市政府投资兴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于2006年6月,2013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9月荣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入榜“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先后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事业单位”“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历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五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二名,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设有素质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创业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8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紧贴中山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建成与珠三角区域专业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度对接的38个专业和5大专业群,实现“专业-产业”“人才-市场”无缝对接。拥有一批紧贴国家重点产业和中山支柱产业的骨干专业,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1个,电梯维护与管理、灯具设计与工艺、创业管理是全国高职高专首开专业。现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4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8个,教学设备总值达1.45亿元。 学校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全国。学校与专业镇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超过90%,在古镇镇“国家火炬计划照明器材生产基地”成立“古镇灯饰学院”,在南区“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成立“南区电梯学院”,在“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沙溪镇成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在小榄镇商贸物流园区成立“小榄学院”,在“中国红木产业之都”大涌镇成立“红木家居学院”。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使教育科研资源辐射到镇区企业、社区,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目前,5个产业学院均形成镇校二元或多元投资结构,构建了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中小榄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和南区电梯学院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还率先试行了现代学徒制。 学校积极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服务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以学校“总部”为主体,与多个专业镇合作联盟式协同发展,形成“总部+基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近百名教师作为省部产学研科技特派员分别派驻农村、镇区,协助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派驻人数和科技服务项目数位列全省高校前茅。成立“中山市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站”,专利、技改、情报检索、机器换人等7个师生分队,深入镇区和企业开展科技和社会服务。办学以来,学校承担教科研立项课题540余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课题56项,70多项科技成果逐步实现技术转移,并形成产业化生产。学校产学研园入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全国百强,全省仅5所高职院校立项),产学研综合服务成果得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高度肯定。 学校是国内最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之一,探索构建了普及化、融合化、专业化“三化并进”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体系,形成了“分层施教、系统推进、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色。连续两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批示范校。在全省率先与中科招商集团合作创立融资5亿元的高职中科创业学院。学校运营管理的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涌现出大批投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师生创客。 学校搭建面向专业镇人口素质提升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累计承接各类培训20余万人次。贯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先后和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老挝、瑞士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大力实施能工巧匠落户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专业骨干培优工程、教师转型提升工程和高级人才引进工程,打破人事政策壁垒,大量引进职教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教职员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44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占比85%,拥有一批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等,以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技术能手受聘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校以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现代化高职院校为目标,秉承“修德、砺能、笃行、创新”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贡献。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深圳油漆测厚仪,中山油漆测厚仪
产品详细介绍一 、功能介绍 采用磁感应原理,无损检测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无需损伤被测体就能准确地测量出它的厚度. 本公司的涂层测厚仪采用进口工业级元件,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测量误差小,操作简单。广泛用于在防腐施工,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化工业、商检等检测领域。可无损测量磁性金属基体(如钢、铁)上非磁性覆盖层的厚度(如油漆层、各种防腐涂层、涂料、粉末喷涂、塑料、橡胶、合成材料、磷化层、铬、锌、铅、铝、锢、锡、镉等)二 、仪器特点 A、精小设计,携带方便 B、操作简单,操作过程有蜂鸣声提示 C、具有自动关机功能 D、铁基和非铁基底材自动识别, E、公/英制单位转换三 、技术参数 A、测量范围:0-1000/3000um(超过1000um要提前告知厂家) B、使用环境:温度:0℃-50℃, 湿度:20%RH—90%RH,无强磁场环境下使用 C、公英制转换:um/mil转换 D、最薄基体:0.4mm E、测量精度:±1%-3% F、分辨率:0.1um/1um G、外形尺寸:130mm×75mm×35mm H、重量:180G I、电源:二节(5号)碱性电池四、标准配置 涂层测厚仪主机 1 台铁基金属片 1 片膜片 4 片 5号碱性电池 1 对说明书(内附保修卡)1 本合格证 1 份保修期:一年免费保修。
东莞意达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9 1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