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媒体智能终端、网络中控、智能控制系统
多媒体智能控制系统,物联网控制管理,网络远程管理,音视频控制,适用于高校、高职院校教室建设。
北京万讯博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2-06-30
分布式智能中控柜SAN-ZZ63501
乐普乐吉分布式智能管控柜主柜可搭配各类分布式智能管控柜副柜,对实验室使用的管控类试剂和化学品安全储存。主柜配备自称重电子天平,天平承重范围5KG,称重精确至0.01g,可以满足实验室化学品日常承重需求,也可以满足对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的实验室需求。 分布式智能管控柜搭载乐普乐吉自主研发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对存储、领用、使用、废弃等环节实现智能管控,并通过服务器将化学品数据同步至管理人员主机或移动端,实时查看化学品情况。系统包含:基础数据模块、出入库模块、人员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预警模块、AI语音模块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功能模块。
乐普乐吉安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22-07-2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座谈会
8月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座谈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8-05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牡蛎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种类,世界年产量为400多万吨,产值近40亿美元,也是消费量最多的贝类产品。我国是牡蛎的故乡,牡蛎居我国四大经济贝类之首,年产量480多万吨,占世界牡蛎产量的4/5。我国牡蛎产量虽然很大,但产值仅占世界的1/4左右。在我国牡蛎价格仅为2-4元/kg,而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牡蛎价格却高达1~2 美元/个。虽然国外牡蛎价格昂贵,但我国每年却要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大量的牡蛎,来满足各大城市高档市场的需求。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品质优良,可作为进口牡蛎的替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期投资500万元,养殖规模2000亩,产值2000~3000万元。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GS-01-005-2013 GS-01-007-2016 ZL201410120162.9 GS-01-007-2018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 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 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召开
促进数实融合 赋能千行百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办公厅 2023-07-19
一种毫米波天线对中控制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通信天线差速旋转方式的毫米波天线对中控制系统。本发明的对中控制系统由多个相同的对中控制装置组成,对中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毫米波天线通信站点中;每个对中控制装置包括天线转动模块、位置信息检测模块、天线信息采集传感器和对中控制模块;天线转动模块、位置信息检测模块和天线信息采集传感器分别与对中控制模块。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毫米波天线对中精度,实现天线自动化对中通信,减少对中前的准备工作和数据交换工作,增加毫米波的通信保密性,实现毫米波通信机动性、可靠性及野外自适应特性。市场前景分析:天线自动化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气温在新冠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研究
2020年2月25日,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网站 medRxiv 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探讨了气温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达到某一温度时,病毒传播率最高,随后温度的上升或将抑制病毒的传播。   研究人员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月4日期间,我国34个省(包括直辖市、自治区)和26个海外国家共计429个城市的确诊病例数及每日气温,计算了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日平均值,并利用约束三次样条函数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累计确诊病例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拟方程的计算结果显示,当平均气温为8.72℃,最低温度为6.70℃,最高温度为12.42℃时,累计确诊病例数达到峰值。此后,随着温度的上升,累计确诊病例数将下降。   全球COVID-19传输的最高温度与累计确诊病例数(lgN)的三次样条曲线根据以上温度拐点,研究人员将429个城市分为低温组和高温组,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温度与累计病例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低温组中,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每升高1℃,累积病例指数分别增加0.83、0.82和0.83。在高温组中单因素模型中,最低温度每升高1℃,累积病例指数就会减少0.86。而当温度达到30℃时,累计病例指数将降至最低。这说明SARS-CoV-2对高温敏感,温度的提升能够阻止病毒扩散。此前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和MERS-CoV等冠状病毒的传播与温度有关。在22-25℃,相对湿度为40-50%的环境中,SARS-CoV在光滑的表面上能保持至少5天的活性,而当温度升高到38℃,相对湿度为95%时,病毒很快就会出现失去了活力。同样,MERS-CoV在低温、低湿度环境下,无论是作为固体表面上的液滴还是作为气溶胶,都可以长期保持其活性。
中山大学 2021-04-10
烟气中氧化态汞检测转换装置 (Hg2+)
目前汞在线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元素汞的检测,即只能检测元素汞Hg0,氧化态汞Hg2 的检测需要使用Hg2+/Hg0转换装置。 东南大学开发的氧化汞/元素汞转换装置(Hg2+),采用化学湿法,可将烟气中氧化汞Hg2+实时转化成元素汞Hg0,经除酸性气体、除水装置后,通入汞在线分析仪即可检测烟气中元素汞( Hg0)、氧化态汞( Hg2+)和气态总汞浓度(HgT)。 本装置为便携式操作单元,使用方便,精度高。可应用于实验室、工业排气(不含尘)中汞形态浓度的实时检测。
东南大学 2021-04-11
虚拟家装室内场景设计中的阴影渲染方法
成果介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家装室内场景设计中的阴影渲染方法。包括阴影映射图生成步骤,半影估计步骤,基于泊松碟采样的百分比渐近滤波步骤,最后通过加入漫反射环境光,生成具有真实感的虚拟家装室内场景阴影效果图。本发明方法能够高效且能改善阴影映射图锯齿走样的问题。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本发明提供一种真实感强烈,生成了场景中物体的软阴影而且速度快, 可以满足虚拟家装实时渲染要求的虚拟家装室内场景设计中的阴影渲染方法。市场前景本发明方法结合阴影映射图与百分比渐进滤波技术实现虚拟室内家装 的实时阴影效果渲染,不仅能够生成具有真实感的家装室内设计中的阴影渲染,而且 不会随着场景中三维物体复杂度增加而增加,无需预处理能够满足实时应用需求。该 技术对计算机虚拟现实在虚拟家装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