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标贴(中药饮片袋)
【发 明 人】蔡宝昌;陆兔林;李林;殷放宙;杨光明;严国俊;郁红礼 【摘要】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标贴(中药饮片袋)。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中药饮片袋的外部标贴。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见外观设计图片。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后视图。5.本包装袋为平面产品,故省略其他视图,请求保护颜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1
中药功能性面膜
本品能有效祛除面部细菌和堵塞毛孔杂质,清热解毒,对已经生成的痘痘加速痊愈,防止痘印形成。可改善面部肌肤,有效修复角质层,深层补水,平衡油脂分泌,促进新陈代谢,从根源抑制痘痘再生,促进痘印修复改善色素沉着,紧致细肤已达到治疗功效。手感良好,体质均匀,粘度合适,具有亲和性,易于在皮肤上铺展和分散,肤感润滑。使用时清凉舒适,使用后皮肤清爽不油腻。临床研究有效率达80%,治疗效果良好。已完成面膜基质的制作,涂布厚度、载药量、吸收度都符合要求。正在进行基质优化,以及制作工艺流程的优化。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05-07
马蔺种子室内发芽率检验方法
本发明的马蔺种子室内发芽率检验方法属于种子检验的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的:将直径为12cm培养皿进行清洗和灭菌,然后用直径11.5cm五层无菌滤纸铺于培养皿底部;将马蔺种子于0.2%甲基托布津溶液按质量比1:6~9,充分混合消毒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清洗5~8次,每次2~3分钟;培养皿用0.2%甲基托布津溶液将滤纸充分润湿,吸足药液后,沥去多余药液,放入50粒种子,将胚根伸出部位朝上,均匀排布于培养皿上,将培养皿盖上并包上两层铝箔纸,放入光照培养箱,白天1250LX光照30℃6~8小时,晚间黑暗20℃16~18小时,第28天可统计种子发芽率,结束发芽实验.本发明的马蔺种子室内发芽率检验方法,根据马蔺种子的特性,提供适宜的萌发条件,从而保证种子发芽能力得到表现,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达98%以上,时间短(28d完成)的优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银杏叶创新提取分离技术与设备和质量标准化
项目研究使用创新的提取和分离设备,利用目前国内外没有研究过的超磁辐射聚能提取器来提取银杏叶,比起传统的煎煮回流、渗漉等方法,更加节省能源,利用生产空间小。重要的是在提取过程中对要求限度极低的银杏酚酸经过了转化分离,使所得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含量小于5ppm,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的含量更高,杂质更低,易于进一步处理,最终产品质量远高于同类产品,达到或超过美国和欧盟标准,开创国内银杏叶提取的新技术工艺、新设备仪器,新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具有科技创新值得推广使用的意义。同时,对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订高于国内标准的测定指标,使其能更科学、更有利的起到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虽国内有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但其低于美国或欧盟标准,而该项目制订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达到或高于美国或欧盟标准。在目前同行业中领先。而且,在利用创新技术设备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的银杏叶提取物工艺的现代与标准的国际化,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及国际PCT专利的申请,保护创新的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技术与创新,为产品国际化创新建立良好的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超快超声的心内超声心动图成像系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超声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超快超声的心脏内超声心动图成像系统。本发明系统包括心电采集模块、超声发射和接收模块、软件模块;导管式探头经血管置入心腔内感兴趣区域,实时监测人体心电信号;软件模块识别心动周期并在心电信号的同步下控制导管式探头在感兴趣时期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相应的回波,并通过导管移动对心腔内的感兴趣区域进行多角度采集,基于回波成像得到心腔内超声图像,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多普勒血流图像以及超声定位显微图像,基于组织和血流的超声图像切片数据集重建心腔和血流的三维图像。本发明可以进行高帧率以及超分辨成像,且成像速度快、设备便携、无电离辐射。
复旦大学 2021-01-12
一种甜叶菊的无土栽培的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甜叶菊的无土栽培的种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基座、检测器和栽培装置,检测器由信息采集器和操作按钮构成,操作按钮卡接在信息采集器的外壁面上,信息采集器的顶端设置有可充电电池,栽培装置有储液箱和种植孔构成,种植孔贯穿连接在储液箱的外壁面内。该种甜叶菊的无土栽培的种植装置,栽培装置的四周安装有多个感应单片,顶板的下方安装有多个传感导片,多个感应单片与多个传感导片信号连接,通过多个感应单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漏洞补丁定位方法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漏洞补丁定位方法。本发明针对PatchScout工具的漏洞‑代码提交关联度排序算法作出改进,以提升其在开源软件漏洞安全补丁定位方面能力。本发明在PatchScout漏洞信息提取与特征生成、RankNet排序生成初始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贝叶斯优化动态调整RankNet模型的超参数;使用高斯过程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最小化损失函数;在反复迭代与参数调整之后,最终获得性能优秀的排序模型。本发明方法显著提高了模型的精确度与召回率,有效缩小了搜索范围,对收敛速率有明显改善,在安全补丁识别的不平衡数据集问题中体现出良好的性能,为开源漏洞补丁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复旦大学 2021-01-12
营养素中药合剂“健脑强身丸”的研制开发技术
主要关键技术:①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分离提取技术 本项目所选用的中药的有效成分基本已明确。在我们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提取分离技术,将进行充分研究,解决高效、经济、适合工业生产的有关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制备技术,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a、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原材料→破碎→热水提取或石油醚回流浸提→滤过→浓缩→醇提→回收溶剂→黄酮粗提液→浸膏 经药理学检验,如需要可将黄酮粗提液进一步分离制备: 黄酮粗提液→上树脂柱→水洗至无色→乙醇洗胱→减压浓缩→黄酮精制液→成品。 b、皂苷类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原材料→破碎→石油醚脱去脂质和蜡质→醇提→浓缩→大孔树脂过滤→水洗去除糖分和水溶性成分→乙醇洗脱→减压浓缩→较纯的精制皂苷。 c、多糖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原材料→烘干→粉碎→脱脂→脱单糖及低聚糖→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冷冻干燥→多糖粗制品。 经药理学检验,如需要可将粗制多糖进一步分离制备: 多糖粗制品→脱蛋白→脱色→柱分离→纯化→浓缩→脱盐→干燥→多糖精品。 ② 成品制造技术 本项目产品按营养素和中药制剂二部分分别生产包装。使用时再合用。营养素部分按其配方用西药常规技术生产片剂。 中药部分依据中药配伍原则和本产品所要求达到的功效研制成新的配方,并制备成口服液,其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按配方混合各中药提取物→调配→罐装→杀菌→包装 此外,依据市场开发的需要,利用药品制造中先进的微胶囊技术也可将中药部分改制成胶囊。 ③ 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 为保证本产品的制造质量稳定、功效明确、便于拓展市场、依据第三代中药保健食品的要求,制定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化的有关参数。明确产品中起主要功效的有关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本产品的质量符合同类产品的国家标准。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
【发 明 人】胡晨骏;蔡宝昌;周金海;秦昆明;翟双灿;李林;金玉琴;谢佳东;万安庆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录入终端、路由节点和监控平台,所述传感器节点布置在种植田块内,所述录入终端包括种植田块录入单元、种植品种录入单元、种植时间录入单元、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录入单元、农药喷洒时间和喷洒量录入单元和采收时间录入单元,所述传感器节点和录入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路由节点发送至监控平台,所述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生产管理落后局面,人工管理消耗大,中药材原药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缺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
【项目简介】本项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性工作与再生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了银杏、黄蜀葵、芡、丹参、菊、当归、苦豆子、桑等20余种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丹参、甘草、黄芪、银杏叶、五味子、黄精、牛膝等10余个大宗品种的配方颗粒废弃药渣;黄葵胶囊、生脉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热毒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与实践。 【创新要点】项目率先提出并构建了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固体废弃物有效处置和转化利用以及液体废弃物精细利用等三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围绕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中药制药等药材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巨量固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创建了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适宜的方法技术体系;有效地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循环利用成果,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和标准物、中兽药及生物农药原料、发酵转化生物肥和饲料添加剂、多类型生物炭、复合纤维素酶、纤维板等复合板材等,有效挖掘和提升了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有力促进和提升了资源产业化深加工过程中资源性产品的品质及其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等。 【获奖情况】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前景】创新成果在20余家药材生产加工及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企业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并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以及社会呼吁等途径,有利推动了行业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及适宜方法技术的转化应用和辐射效应,引起了全社会和行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中药农业、中药工业生产过程推行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逐步推进和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10余项,建立企业技术标准20余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