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XM-603A脑解剖模型
XM-603A脑解剖模型(放大2倍,4部件)   XM-603A脑解剖模型放大2倍,中切,可分解成4部件,前叶和脑干可拆卸,清晰展示了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和功能中枢,并以色彩区分,共有71个部位数字指示标志及对应文字说明。 尺寸:放大2倍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603A脑解剖模型
XM-603A脑解剖模型(放大2倍,4部件)   XM-603A脑解剖模型放大2倍,中切,可分解成4部件,前叶和脑干可拆卸,清晰展示了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和功能中枢,并以色彩区分,共有71个部位数字指示标志及对应文字说明。 尺寸:放大2倍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603脑解剖模型
XM-603脑解剖模型(3部件)   XM-603脑解剖模型可拆分为3部件,显示脑的外形结构、大脑外侧面主要结构、大脑半球内侧面和底面的主要结构、脑干各面的主要结构、小脑的主要结构。 尺寸:自然大,18.5×14×13.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Dry干电极脑电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Dry干电极脑电系统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具有高可靠性的脑电测量系统,通过干电极脑电传感器,用于情绪和认知状态评估。在2.5分钟以内即可完成系统配置并开始实验。轻型可穿戴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脑电图,在自然条件和真实应用中具有最大的舒适度和最小的侵入性。通过简单的定位,它可以在最佳位置以高可靠性记录干电极EEG通道,以便对情绪和认知行为(前额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皮层)进行基本评估。情绪和认知行为的评估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的干电极EEG传感器放置在前额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皮层的对称位置,处于优化位置,有利于评估情绪和认知行为。例如,使用ErgoLAB Dry EEG System,可以获得α(情绪)中的额叶和顶叶不对称性,视觉P300和错配负性N400(认知过程),正面的功率比θ/β(记忆)等。自然行为研究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帮助用户在记录脑电图时获得自然和自发的行为。一方面,它采用简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设计,配有干电极EEG传感器,使用户佩戴该设备时感觉舒适并忘记他正在佩戴设备。另一方面,由于它是一种便携式设备,没有电缆并具有超过八小时的自主连续测试时间,因此可以在没有干预或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移动自由度。用户高度接受凭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是一种受到用户高度认可的设备。它是美学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最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其使用非常舒适,其传感器不需要在电极和皮肤之间施加电解物质,这消除了最终用户对凝胶的拒绝感(它消除了实验完成后清洗头部的需要)。干电极传感器干电极传感器采用特殊材料和制造技术,无需使用导电电解质即可降低接触阻抗和噪声。它们具有有源屏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运动或电磁干扰造成的伪影。设计有旋转结构,可以在头发上滑动,保证电极与皮肤的稳定接触,并具有自适应压力控制,确保用户舒适。ErgoLAB同步技术与集成该设备可与许多其他硬件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有关人类行为的更多信息(如生物传感器,眼动仪,人体定位技术,视频和音频记录等)。这种集成可以通过ErgoLAB同步平台完成,能够以极低的延迟保持最高级别的同步,并且无需参与者携带笔记本电脑。ErgoLAB人机环境多模态数据同步采集分析平台,简单,灵活,可靠神经科学研究,整合了30多个互补技术。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和自定义的软件功能。从基本模块开始,您可以选择更多超过30种可用于集成的技术。这样你就可以使用单一工具管理所有技术,甚至扩展它们的未来应用领域。ErgoLAB同步平台该设备可用于ErgoLAB人机环境数据模块化平台,用于心理与行为、脑与认知神经科学,人因工程与工效学,健康或神经营销的研究应用。这些平台允许与其他技术同时录制并自主执行分析或使用ErgoLAB的自动分析。此外,对于任何特殊要求,ErgoLAB都有定制的适应服务。与广泛的数据同步通过ErgoLAB云平台将脑电数据与广泛的数据同步,包括常用的生理数据GSR皮肤电,呼吸和心率等、EEG脑电,眼动、fNIRS近红外脑成像,人体动作,行为观察、面部表情、生物力学、人机交互。实现极低延迟的同步水平同时确保您的整体方案的便携性。Pro Glasses 2 提供了独有的硬件同步能力,无需携带沉重的笔记本电脑。数据分析模块如果研究人员希望得到比实时观察更深入、全面的结论, ErgoLAB可提供数据后期分析的强大工具。该软件为可穿戴式眼动追踪研究而设计,功能包括数据的叠加、诠释和可视化等。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湖南大学开发恶性前列腺癌的新治疗方案
来自湖南大学的张定校团队,联合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的唐定国和刘松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tron retention is a hallmark and spliceosome represents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in aggressive prostate cancer的文章【4】。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前前列腺癌PCa在其发生发展(包括临床治疗前后)过程中RNA选择性剪接的异常图谱;并揭示剪接体(Spliceosome)小分子抑制剂E7107可以有效地阻碍CRPC的耐药复发和恶性进展;提示靶向癌细胞的剪接体活性是一个新的治疗恶性PCa的临床策略。值得注意的是,E7107的一个减毒衍生物H3B-8800目前已经开始了在血液癌中临床实验(NCT02841540)。基于人临床PCa的转录组大数据,作者评估了不同恶性程度PCa组织(包括正常组织、原位癌、复发CRPC和终端致死性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NEPC))中选择性剪接变异的整体情况,首次发现该剪接变异的异常程度与PCa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结合生信分析和功能试验,作者发现癌症的剪接异常主要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本转换(Isoform switch)来调控PCa的发生发展。由于内含子保留(IR)在不同的PCa发生和发展时期中呈现一致的上调变化,且是研究较少的一类AS事件,因此作者针对IR开展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IR是一个新的PCa恶性进展标志物,与PCa的侵袭转移能力和耐药性密切相关。另外,IR事件在正常胚胎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中都明显增多,表明IR可能调控PCa的干性。随后,作者分析了IR的剪接机制,发现侵袭性PCa中IR的大幅度增多更可能受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进一步分析发现,IR并不会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表达水平由于NMD(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而下调,且被保留的内含子可能还具有一定的编码能力,暗示了内含子保留IR在PCa中有一定的调控功能。作为一个控制雄性器官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是PCa的driver基因。通过生信分析和细胞学试验,作者均发现AR可以显著影响PCa的AS图谱。结合受AR调控的AS相关基因和AR的转录靶基因,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联系,表明受AR影响的AS调控机制和转录调控机制是相对独立的。AS主要受剪接体的调控,作者分析了274个编码剪接调控因子的基因(Splicing regulatory genes, SRGs)在PCa中的突变情况。结果发现,绝大多数SRGs(~90%)的突变频率处于较低水平(<5%);SRGs在早期PCa中主要发生基因缺失,而在CRPC中主要发生基因扩增。大约68%的SRGs在PCa不同时期存在异常表达现象,且在CRPC中相对较多,表明侵袭性PCa对剪接体的异常活性有偏好依赖性。进一步分析发现SRGs可以作为PCa的独立预后因子。以上发现的临床价值在于靶向抑制剪接体的活性可能会抑制PCa的恶性进展。为此,作者利用剪接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对E7107更加敏感;且E7107能重编程PCa的AS图谱,并激活一些抑癌基因的表达。在转录水平上,E7107可将CRPC的转录组逆转到恶性程度较低的原位癌状态。最后,通过体内移植瘤和MYC-driven PCa小鼠模型试验证实,E7107可以抑制PCa的整体AS水平,并通过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增癌基因相关通路活性等,最终阻碍目前无药可愈CRPC的生长。
湖南大学 2021-04-11
早期胃腺癌原代细胞单链 DNA 适配子及制备方法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 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统计报告[1],全球新发胃癌 98,9000 例,发病率 为 17.6/10 万人,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早期胃癌是病灶局限于胃黏 膜和黏膜下层,不考虑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因无明显症状和局部体征, 常不足以引起患者和医师的足够重视而发生误诊或漏诊。 目前,制备肿瘤细胞单链 DNA 适配子的方法主要涉及到随机单 链 DNA 文库和引物的构建、聚合酶
兰州大学 2021-04-14
揭示膀胱癌淋巴转移关键分子机制
阐明LNMAT1通过诱导CCL2募集TAMs促进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对于在膀胱癌淋巴转移中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了调控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MAT1。LNMAT1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CL2,进而募集TAMs到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被“引诱”而来的TAMs能够分泌参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过程的VEGF-C,帮助肿瘤细胞发生淋巴转移。由此可见,如果能介导到肿瘤微环境这片“土壤”,干预膀胱癌“帮凶”LNMAT1的表达,将能改变“种子”的生存情况,对抑制膀胱癌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发挥重要价值。林天歆教授团队首次阐明LNMAT1介导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及通过与趋化因子CCL2协同调控TAMs的分子机理,对认识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发现骨肉瘤的肺转移新靶标
发现了几个与RAB22A1-38相关的融合基因,其融合蛋白(Rab22a-NeoFs)可结合SmgGDS607,促进RhoA的活化,从而促进骨肉瘤的肺转移,并合成了特异靶向的穿模多肽,可阻断该融合蛋白的功能,为骨肉瘤肺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靶标。同时,这类RAB22A1-38相关的融合基因在乳腺癌、肺癌的细胞系和/或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并促进肿瘤转移,拓展了该治疗靶标的临床意义。研究成果于2020年6月1日,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0.761。
中山大学 2021-04-13
代谢转移酶介导的细胞老化研究
通过代谢组学手段发现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脂肪酸氧化的一个关键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CPT1C)在老化肿瘤细胞中有极显著下降;进而在细胞老化模型及动物模型上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证明CPT1C在肿瘤细胞增殖性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阐明CPT1C是调控肿瘤细胞老化的新调控因子。并进一步阐明CPT1C沉默后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与相关代谢重编程过程,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老化、致瘤能力显著下降。该研究系统证明CPT1C是肿瘤细胞老化关键的新调控因子,为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老化的抗肿瘤研究提供新靶点和新视角。
中山大学 2021-04-13
消症饮在制备治疗乳腺增生病药物中的应用
【发 明 人】高月平【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消症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地说是涉及消症饮在制备治疗乳腺增生病药物中的应用。【摘要】一种消症饮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即在制备治疗乳腺增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消症饮是由鹿角片、白芥子、桃仁、熟地、淫羊藿、生薏苡仁、三棱、醋柴胡、大血藤、延胡索、按一定重量配比制成,该药物可制成汤剂、胶囊剂、片剂、冲剂、口服液、糖浆或合剂等,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1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乳癖消,治疗组用消症饮汤剂,试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和74%;其中100例治疗组中痊愈64例(64%),显效21例(21%),有效15例(1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而50例对照组中痊愈19例(38%),有效8例(16%),无效13例(26%),总有效率74%。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