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消毒除菌凝胶
从寒假到现在,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清华高端院表界面所)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已连续忙碌了好多天。为了赶制捐献给抗疫医务人员的消毒除菌凝胶,留在天津的研究所员工几乎全部上岗。由于生产线工人没有复工,这些科研工作者们就成了“临时工”,实验室成了“临时生产线”。“相比传统喷洒消毒液的方式,缓释二氧化氯可以实现长期持续消毒,无死角覆盖,是一种更好的消毒方式。”清华高端院表界面所常务副所长杜川说。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的建议下,大年初二,高端院应急专项小组紧急集结,针对除菌消毒的应用需求,在之前技术储备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以缓释二氧化氯技术为核心的消毒除菌凝胶,为这场特殊战“疫”提供绿色、安全、长期高效的消毒除菌新手段。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检测,杀菌率达到99.9%。一瓶消毒除菌凝胶可以在10—20平方米的房间使用1—2个月,而且其挥发浓度仅为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协会建议暴露限值0.1ppm浓度(parts per million)的三分之一,在保证消杀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清华大学 2021-04-10
利用食用菌生产系列冻干方便菌汤产品
该技术利用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或加工副产物,制作不同功效的食用菌系列 冻干方便菌汤,适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冻干食品加工企业、果蔬加工企业。解 决了生鲜果、菜、菌加工副产物综合高效利用问题;将生鲜果、菜、菌的营养 与保健功效与糕点、面点相结合,改善和提高了普通糕点及面食制品的营养与 功能;增加了糕点及面食制品的花色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该技 术可直接对生鲜果、菜、菌加工副产物进行湿法打浆利用,省去了脱水干燥与 粉碎工序,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加工能耗。通过打发顺序的调整和有关配 料的应用,提高了制品的性能,保护了原料中的营养与功效成分。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中性笔芯墨水自助灌装机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车架、方向盘、车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通过固定在轮毂电机定子上的悬架座与轮毂电机相连接,轮毂电机的转子与车轮的轮毂固定连接,轮毂电机的转子上安装有带制动卡钳的刹车片;所述的车轮均通过与悬架座相连的独立转向机构和联动转向机构配合完成转向运动。采用该全方位转向系统的电动车辆能够实现零半径转向和横向行驶,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好,泊车等的操作更加简单,节约了能源和城市车位空间。市场前景分析: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中性笔芯墨水自助灌装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车架、方向盘、车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通过固定在轮毂电机定子上的悬架座与轮毂电机相连接,轮毂电机的转子与车轮的轮毂固定连接,轮毂电机的转子上安装有带制动卡钳的刹车片;所述的车轮均通过与悬架座相连的独立转向机构和联动转向机构配合完成转向运动。采用该全方位转向系统的电动车辆能够实现零半径转向和横向行驶,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好,泊车等的操作更加简单,节约了能源和城市车位空间。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灌装系统,新冠检测试剂盒配套使用
产品介绍 GZ100-3A是我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具有智能控制功能的蠕动泵灌装系统&控制器。灌装系统由4组基本驱动单元组成,可扩展至32通道;可安装YZ系列和DMD15泵头,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控制器采用7寸工业触控屏,为客户清晰显示操作内容 功能特点 ◇ 任意控制执行单元各通道的启/停、左/右转。 ◇ 可控制单通道或多通道同时进行排空和回收。 ◇ 可设定回吸角度及回吸时间,所有通道同时进行回吸。 ◇ 提供密码功能:保护用户设定好的系统参数,防止误操作。 ◇ 提供灌装方案保存及调用功能。 ◇ 提供4种校准功能:比例调整、体积校准、称重校准和和多次称重校准。 ◇ 提供在线调整功能,方便用户在线调整液量输出。 ◇ 提供超强的智能功能:系统推荐不同灌装方案供客户选择,以实现高精度液体灌装。 ◇ 7寸触控屏方便操作,菜单式界面清晰、友好。 ◇ 对外通讯接口采用RS485总线,波特率可设,奇偶校验可设,通讯规约采用Modbus标准协议制定。 适用场所 自动化灌装机械上配套使用 技术参数 ◇ 灌装液量范围:0.1ml~9999. 99ml(显示调节分辨率:0.01ml ) ◇ 灌装时间范围:0.5s~6000s(显示调节分辨率:0.01s) ◇ 灌装间隔时间:0.5s~999 .9s ◇ 灌装次数:0~999999次(0为无限循环) ◇ 灌装液量校正:各通道独立进行在线比例调整、体积校准、多次称重校准 ◇ 通道使能功能:可任意设置各通道的使能或禁止 ◇ 密码保护功能:通过密码保护用户设置好的系统参数,防止误操作 ◇ 灌装系统外形尺寸(长×宽×高):663× 218× 177mm ◇ 控制器外形尺寸(长×宽×高):228×60×166mm ◇ 适用电源:AC9O-260V 50/60Hz ◇ 单组四通道灌装系统重量:12.1kg ◇ 控制器重量:1.7kg ◇ 外壳防护:IP31 泵头型号 灌装液量(ml) 适配软管 灌装时间(s) 精度误差 分配头内径(mm) 参考产品(pcs/min) YZ15-1A 0.3-0.5 13# 1-1.2 ≤±2% ≤0.5 27-30 1.0-2.3 14# ≤1.0 2.6-5.1 19# ≤1.5 4.6-9.1 16# ≤2.0 10-19 25# ≤3.0 15-30 17# ≤3.0 YZ25-1A 8-17 15# ≤3.0 12-24 24# ≤3.0 DMD15-1ADMD15-2A 0.1-0.9 2×13# ≤0.5 0.2-2.3 2×14# ≤1.0 0.5-5.9 2×19# ≤2.0 2.0-1.0 2×16# ≤3.0  
慧宇伟业(北京)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2022-05-25
新一代聚乳酸材料制备技术
聚乳酸(PLA)是第一个商业化的生物塑料。构成聚乳酸的碳100%来自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生产聚乳酸的现行工艺由两段组成,首先从碳水化合物发酵制得乳酸,接着将乳酸脱水得到丙交酯(乳酸的二聚体)、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聚乳酸(聚丙交酯)。乳酸发酵生产和丙交酯生产已经有成熟可靠的工艺。然而,现行聚合工艺通常包含两到三段工序,单体丙交酯采用金属化合物催化间歇聚合得到预聚物(分子量3到5万),预聚物固化、粉碎进入螺杆机与扩链剂反应得到分子量10万左右的聚乳酸树脂。第二步的扩链反应,也可采取固态聚合工艺首先。整个聚合工艺耗时4-8小时,设备多、工艺复杂、能耗高、生产效率低。本项目开发了包括聚合方法、催化剂、聚合工艺、和反应加工装置的较完整专利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及其PCT国际专利3件,正在进入美国国家阶段。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国外技术的新一代反应加工生产聚乳酸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聚乳酸的增韧与阻燃改性材料
本成果针对目前聚乳酸(PLA)存在的易燃和脆性等问题,采用合成反应型阻燃扩链剂的方法制备具有永久阻燃性能的聚乳酸。通过引入少量的反应型无卤阻燃剂及复合纳米技术,得到阻燃效果优异的阻燃聚乳酸。本成果开发的阻燃聚乳酸,相比于市面上普通的添加型阻燃剂,表现出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小,阻燃效率高等特点。并通过复合增韧技术,使阻燃型聚乳酸具有良好的韧性。阻燃性能指标可达到LOI大于30,UL-94 V-0级。本成果采用的新技术使得聚乳酸附加值高,性能优异,可适于电子电器类产品等领域。因此,这种来源于生物质具有可完全降解的阻燃型聚乳酸是新一代生物基环境友好型功能塑料。 主要技术、指标: LOI > 30, UL-94 V-0;  HRR < 250 kW/m2 拉伸强度>50MPa;断裂伸长率> 100%; 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 10000吨/年规模投资1800万,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
四川大学 2023-05-15
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冠脉支架
本项目为国内首个冠脉生物可降解支架,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为国内首个冠脉生物可降解支架,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历经15年基础及临床研究,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目前已完成大规模临床研究长期随访,研究显示XINSORB可降解支架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显示了和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相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0年3月4日XINSORB 可降解心脏支架(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成功上市,XINSORB 可降解心脏支架是中国首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支架技术创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完全自主研发产品标志着中国民族企业掌握了国际上仅有极少数跨国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使我们跻身世界可降解支架研究的前沿,为中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争得了话语权,将促进我国相关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XINSORB 可降解心脏支架已经进入近百家医院,完成约4000例支架植入,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案,预计2022年可创造3亿元年产值。
复旦大学 2022-08-15
广谱性粉红粘帚菌菌剂的产业化
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害发生、发展严重,目前在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田间化学用药次数的提高,病菌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如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及品质。由于缺乏抗灰霉病的抗原材料,通过常规方法很难育成番茄灰霉病的抗性品种。传统的化学防治不仅高残留、高污染,且对叶围有益微生物区系造成破坏,自然抗病能力进一步减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等果蔬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和有机食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市场潜力巨大。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下,研发新型生物农药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生防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商品化微生物农药产品。目前对于番茄灰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多数处于实验室和温室阶段,田间应用的极少,多数菌剂在田间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这是制约微生物菌剂开发应用的一个瓶颈。此外,多数研究只是针对某一种病害,具有广谱抗性的菌株很少。本实验室在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粉红粘帚菌(WY-1),初步研究表明,该菌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绵疫病等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已获专利,专利号ZL2009 1 0072862.4)该菌株是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抑制数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能有效的防治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的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绵疫病等,同时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具有一菌多效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溶菌、拮抗和诱导抗性等。由于该生物制剂是一种广谱抗性的生防菌剂,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种以防治番茄灰霉病为主的广谱性生防菌剂,可以有效的控制保护地生产病害的发生,在满足菜篮子需求的基础上,更保证了有机蔬菜的安全生产。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菌糠养殖蚯蚓项目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蚯蚓又称地龙,是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 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土壤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据 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 53.5%-65.1%,脂肪含量约为 4.4%-17.38%, 碳水化合物约为 11%-17.4%,灰分 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 (约占鲜体重的 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 0.24%-0.188%) 等矿物质元素,所以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 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 B 等多种药用成分, 可作为很好的药用材料;此外,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 21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目前养殖蚯蚓,一般以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及稻草,沼 气和生活垃圾等为饲料,但这些资源或者数量少或者难以收集。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农作物秸秆和棉籽壳为培养基料 栽培生产食用菌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而栽培各种食用菌 类后剩下的底料-菌糠,数量也大增。据测定,收菌后的菌糠,粗纤维降解 50%, 木质素降解 20%,而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 2%提高到 6%-7%,脂肪含量增加 1-5 倍,而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此外,菌糠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微凉酚性物,少量生物碱,黄 酮,还含有肌酸多肽植物甾醇及三萜皂苷等化学物质。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 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菌糠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原料,应充分加以利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 对菌糠的前处理:将食用菌的废弃培养基菌糠粉碎,喷水搅拌,使其充分 湿润,且均匀,装入发酵罐内。 2 加入 40-50℃水使菌糠的含水量在 50%-60%,优选 55%,再用 80-85℃的 热空气灭菌 16-20 小时,优选 18 小时,降温至 30-40℃。 3 加入至少含有 1*108 个菌/克的菌粉,所述菌粉加入质量为菌糠干重的 1.0%-2.5%,所述菌粉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粉状毕赤酵母菌株至少一种。通入 30-40℃的空气,通空气量为 0.2-0.3L/min*kg 菌糠干重,通空气 24-36 小时,然 后密闭发酵 10-15 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移除发酵罐,晾晒 1-2 天。 4 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调节 pH 为 6.0-7.0,既制成一种菌糠混合发酵制备的蚯 蚓饵料。 5 采取室内养殖蚯蚓,将制备的蚯蚓饵料均匀铺在 100*30*30cm 的木盆里, 厚度 10cm,铺好后,撒上适量的水,饵料的湿度保持在 50%-70%之间。将蚯蚓 均匀撒上,每平方米投放蚯蚓 500g,温度保持在 15-25℃。蚯蚓投放一天,观察 无异常反应,19 天可扩群一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21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本项目克服了现有蚯蚓养殖培养料资源缺乏和菌糠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菌 糠混合发酵制备蚯蚓饵料为菌糠的综合利用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蚯蚓)提供了 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获得相关授权专利 应用领域:蚯蚓养殖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