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苯酯等生产技术
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是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型溶剂及助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的甲(乙)基化剂、羰基化剂、羰基甲(乙)氧基化剂,用作硝化纤维素、纤维素醚、合成树脂和天然树脂的溶剂,合成农药除虫菊酯和医药苯巴比妥;在仪器仪表工业中用于制取固定漆,用在电子管阴极的密封固定上。在纺织印染方面,是聚酰胺、聚丙烯腈、双酚树脂等的良好溶剂,在合成纤维工业中可用作泡胀剂来改善纤维的性能,改善织物的手感,改进抗皱性能。在印染方面,碳酸二乙酯可以强化疏水性合成纤维的印染性能,使染色分布均匀,提高日晒褪色性能。在油漆工业上用作脱漆溶剂。在塑料加工中作为增塑剂的溶剂或直接作增塑剂使用。在电容电池、锂电池工业上用作电解液。在医药方面作为可的松油膏的基础剂成份等。有着广泛的市场开发前景。碳酸二苯酯是生产工程塑料、光学玻璃及光盘树脂等聚碳酸酯的基本原料,另外也被广泛用于增塑剂、溶剂以及药用有机碳酸酯的制备,最早是由光气与苯酚在碱存在下反应制得。由于该工艺使用剧毒的光气作原料,工艺复杂,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副产相当数量难以处理的NaCl,此外,大量氯化物的存在又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纯度及性能,不能用作光学玻璃和光盘树脂。本技术采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剧毒的的光气作原料,使整个工艺清洁、安全,而且最终产品不含杂质氯、纯度高,可应用于光盘、光学级聚碳酸酯的制备。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铌酸钾钠-锆钛酸铋钠系无铅压电陶瓷
本发明属于钙钛矿结构环境协调性压电陶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铌酸钾钠-锆钛酸铋钠系无铅压电陶瓷,该无铅压电陶瓷由通式(1-x)(KuNav)NbO3-xBi0.5Na0.5Zr1-yTiyO3表示,式中,0<x≤0.05, ?0≤y≤0.3,0.40≤u≤0.55,0.45≤v≤0.60,且u+?v=1。本发明提供的无铅压电陶瓷具有较高的压电性能,所用原料价格低廉,节约成本,有利于促进实用化进程,在工业生产中应用。
四川大学 2021-04-11
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的进展
以传统两步法为基础,设计提出了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的两步旋涂法,通过在碘化铅薄膜中引入含铯钙钛矿籽晶,使籽晶提供后续钙钛矿生长的成核位点,引导高质量薄膜生长,解决两步法中无机阳离子的有效掺杂问题。通过籽晶诱导,可实现对成核和晶粒大小的精确调控,有效掺入无机Cs离子,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提升至21.7%,同时,器件在AM1.5G太阳光下持续工作140小时后,仍然保持超过60%的初始效率,远优于传统两步法数小时的稳定性。图1. a) 籽晶法制备钙钛矿薄膜过程示意图。 b) 光致发光显微原位探测籽晶法中钙钛矿实时生长过程。 进一步的,赵清教授课题组设计了氯化铯增强碘化铅前驱液两步法,在进一步提高钙钛矿薄膜中碱金属离子含量的同时,减缓钙钛矿的成核、生长过程,获得了具有更大晶粒、更低缺陷态密度的钙钛矿多晶薄膜。基于此制备得到的平面正式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22.1%、器件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在AM1.5G太阳光下工作70小时后,依然能够保持90%的初始效率。在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与太阳能电池器件方面,对碱金属离子的均匀高效掺入、器件性能的提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 2021-04-11
带疑合钢针的钛软丝和不锈钢软丝
由缝合钢针和缝合软丝组成。软丝长度为1米、70厘米、50厘米,直么为0.8、0.7、0.6、0.5mm。钢针分为三棱针、圆针二种。采用DL100kg拉力试验机对钛软丝、不钢钛丝、美国不锈钢丝、聚乙稀丝性能测定,抗拉强度(MPa)是:Φ0.5,钛软丝500~515;美国Φ0.8不锈钢丝715~735;美国聚乙稀线315~325;不锈钢软丝Φ0.5,910~9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中山市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创新平台
中山市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创新平台是以程一兵院士及其团队在钙钛矿材料与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为基础,以推进钙钛矿薄膜光伏产业化为目标建立的科研开发型基地。在钙钛矿光伏产业化技术开发的同时,注重结合中山市在灯饰、家居、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优势产业,服务中山市现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中山本地孵化覆盖钙钛矿光伏产业上、下游配套技术的高技术企业,持续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务实建设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团队。以此在推动钙钛矿薄膜光伏产业发展进程的同时,带动中山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企业提供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和有利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 环境亲和性更好、经济性更高的光伏产业; 薄膜特性使得在建筑幕墙、车辆贴膜及表面涂层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由于其弱光发电特性,可深度融合家居、灯饰以及智能穿戴等产业。
中山艾尚智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1
α-酮戊二酸项目介绍
α-酮戊二酸又称为α-胶酮酸;2-氧代戊二酸;α-羰基戊二酸;化学结构式为:分子式 :C5H6O5 ;分子量146.10,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是有机药物的中间体,特别是合成氨基酸及肽类的重要原料,是L-精氨酸-α-酮戊二酸(1:1),L-精氨酸-α-酮戊二酸(2:1)二水合物,L-鸟氨酸-α-酮戊二酸(1:1)二水合物,L-鸟氨酸-α-酮戊二酸(2:1)二水合物,α-酮戊二酸二甲酯,α-酮戊二酸单钾盐,α-酮戊二酸二钠盐,L-谷氨酰氨-α-酮戊二酸(1:1)等药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中间体,其作为合成氨基酸及肽类药物的原料,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广泛,发展前途广阔。同时,它本身还是体格增强剂、生化试剂,测肝功能的配套试剂。因此,α-酮戊二酸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是促进此类新型氨基酸药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重大意义。促进我国新型氨基酸药物的发展正是本项目的目的之所在。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金属杂环戊二烯
合成了第一例碱土金属镁杂环戊二烯(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5634-5638;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4762-14765.);第一例稀土金属镥杂环戊二烯(Chem. Eur. J. 2015, 21, 6686-6689; Chem. Eur. J. 2015, 21, 15860-15866; Organometallics 2016, 35, 5-8)和系列铝杂环戊二烯(Inorg. Chem. 2015, 54, 10695-10700.),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反应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二阶拓扑光子晶体
  基于这一新型光子晶体平板结构,研究团队完成了零维拐角模式的实验验证。零维拐角模式是二阶拓扑光子晶体与拓扑平庸光子晶体形成拐角时支持的本征模式,其中由偶极极化的一维边界态构建的零维拐角模式因其实验难度大还仍未被实验证实。团队利用高精度微波近场扫描平台对该零维拐角模式进行了直接成像,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高度吻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证据。零维拐角模式为诸如高品质因子腔模等新型光场调控提供了设计新思路,同时在增强光学非线性效应、片上激光光源和光学传感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中山大学 2021-04-13
壳聚糖改性与应用(二)
Ø 壳聚糖改性新型快速止血材料——以水溶性的壳聚糖衍生物为原料,通过接枝改性方法制得了新型的能够对大出血进行快速有效止血的材料。本材料在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性能研究。止血性能研究表明,该材料对动脉喷射状出血具有优异的止血性能(部分实验数据参见表1和表2),使用该材料后创面恢复情况良好,不会产生任何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止血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乙二醛生产技术
乙二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合成药物、造纸、油漆涂料、橡胶工业、农业、建材、轻工、日用化工等方面。 在纺织、印染工业中,乙二醛可用于织物整理剂,可作为染色印花的防染剂,或用作酸性染色的聚酰胺染料中的平衡剂。 在医药、农业方面,乙二醛可用于生产克霉唑等抗菌素;乙胺丁醇等结核菌抑制剂;咪唑、二甲基五硝基咪唑乙醇等抗原虫病药物;2-羟基吡嗪等磺胺类药物及杀虫剂;氯甘脲等消毒剂。 在合成香料中,乙二醛可用于合成香草醛和尿囊素。 在轻工业中,乙二醛可用于造纸上浆剂的添加剂,能增强纸张湿干强度以及抗张强度。用于生产鞣革剂,能使生皮洁白牢固,拉伸性好和抗收缩,并能杀死毛皮中的微生物。乙二醛用于木材加工用粘合剂。 在石油和冶金工业中,乙二醛可用于合成润滑油,金属防锈剂。 在建材和涂料工业中,乙二醛可用于醇酸树脂、聚脂环氧树脂交联剂、合成压敏胶黏合剂、水泥添加剂等。 乙二醛在国防工业中也有用途,三聚乙二醛硝基衍生物可用作火箭推进剂的组分,聚硝基甘脲衍生物可产导火线,乙二醛二胺酸等用于铀的浓缩。 乙二醛生产工艺主要为乙二醇法,但该法生产的乙二醛中含有甲醛,其用途受到限制,且成本高,利润低(氧化收率约为60%)。本项目开发的乙醛硝酸氧化法工艺,成本低,能耗低是乙二醇法的一半,且产品质量好,不含甲醛和乙二醇,质量达到进口产品标准。 年产5000吨规模,设备投资约1300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0 111 112
  • ...
  • 820 8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