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印发《自治区关于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方式、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科研绩效,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起草了《自治区关于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经自治区党委人才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 2023-02-0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的通知
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围绕“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国、三个监管、四个安全”的工作着力点,做好2023年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立项工作,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制定本指南。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2-22
探索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新模式!科技部等5部委召开会议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中科院等5部门在中关村召开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工作推进会。会上,5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提出工作建议。
创新创业中关村 2023-02-27
基于三类危险源的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水平、提升安全投入动力,控制或减少三类危险源,以期预防事故、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本成果属于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安全管理软科学研究成果,在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煤矿、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郭家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过研究,共发表论文80余篇,编著3本,英文期刊论文10余篇,被EI和ISTP检索10多篇,项目经陕西省科技厅组织评审,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召开高校实验室管理论坛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实验教学能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高校实验室管理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9-21
关于印发《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及贴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导银行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和企业融资成本,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3-12-27
贵州省科技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科研活动监管机制,将科研诚信要求融入科研活动管理全过程。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2024-01-05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设有软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管理系、数字ý体与艺术系、财经管理系等6个系,开设专业40个,自治区品牌专业10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 办学实力:学院有专职教师49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32人占26.7%,副教授以上教师166人占33.67%;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占86%,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13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教学成果4项。学院是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批准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院校,内蒙古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内蒙古学习中心。学院牵头组建了内蒙古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与自治区团委共同创建了内蒙古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与区内多家本科院校建立专升本生源基地。学院设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50余种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办学条件:学院总资产9.5亿元,占地面积1066亩,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实训场所10.4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餐饮等生活场所13.5万平方米;文体活动场所7.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藏书77.29万册,电子藏书4915GB;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了全部多ý体教室;无线网络覆盖全院,实现了智慧校园。 办学成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λ,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λ,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λ,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内蒙古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先进集体,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就业指导、资助管理、维护高校稳定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先进达标学校”。全区Ψ一连续九年被首府百姓评为最满意的教育品牌单λ。 办学质量:学院连续多年实现招生计划完成率100%,新生报到率95%以上;毕业率稳定在99%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九年96%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60%以上。2014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学院以培养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为国家培养大量云计算、物联网、动漫制作、大数据等技能型紧缺人才,毕业生广泛就业在华为、海尔、联想、中软、中国移动、CISCO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自治区行政事业单λ。服务自治区电子产业、信息产业,促进信息化社会发展。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育部--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简介 学院国标代码:13238 湖北招生代码:4627 【办学性质】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第二批本科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 学院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办学优势】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郁。 *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 *学院每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另可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本院学生可就近辅修湖北工业大学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 *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 【专业建设】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八系三部一学院,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公共课部、马列课部、体育课部和中兴通讯学院,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生物工程、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1000人。 【产教融合】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先后与阿里巴巴、华润新龙、深圳五鑫、成都华迪、武汉软帝、中铁大桥局、武汉嘉禾装饰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拓展了包括订单班、学徒制、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尤其是紧密结合本地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15年开始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兴通讯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建中兴通讯学院,协同打造通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学院和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打造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引领项目;2016年学院联手知名的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共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两项“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17年学院成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百城千校”合作伙伴。 【素质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开展3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开办考研辅导班、四六级英语培训班;成立有大学生艺术团、金石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6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来,本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400多项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籍管理】 学院对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助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完善。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及特殊困难学费减免等,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覆盖率达到55%。 【师资力量】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总数为53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者达50%,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到35%。学院还积极提供条件选派和资助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目前拥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10%。同时学院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就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面向行业需求,建立100多个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校园建设】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有专业实验室42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学院建有各类交流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全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配备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学院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是2006年4月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由举办方华南理工大学和投资方广州珠江云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占地面积1753亩,建筑面积近48万平方米。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425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4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我校曾志新教授主持的《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的民办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科专业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15个二级学院,设置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等40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其中,11个理工科二级学院,21理工类专业全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遴选金融学(碳金融)、材料学(宝石材料)等极具区域产业特色的学科专业作为校级特色学科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广东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9个专业在2019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顶尖专业排行榜中荣获中国独立学院6星、顶尖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历年来,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共获得36项国际性赛事奖项、543项全国性赛事奖项、875项省级奖项。其中,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中学校代表队摘得桂冠;在2017年、2018、2019年“壳牌亚洲汽车环保马拉松赛”中,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冠军,2019年更是以622.55km/kwh的成绩位列第一,再次刷新了亚洲记录;在2018亚洲高校舞蹈锦标赛(AUDC)总决赛中获得冠军。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1项。国家级项目《低碳智能种植小车》入展2019年全国大创年会,并获得“最佳创意项目”奖。2018年,学校获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科学研究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294项,到校科研经费4601万元,申请专利1308项,获得授权专利906项,公开发表论文1377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论文387篇。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校企协同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2018年,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2019年,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开放办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2011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引进国际商科资源,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各类国际、粤台交流与合作项目已深入至全部二级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国(境)外知名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与IEET工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2018-2019年,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院11个专业先后通过IACBE认证,认证专业覆盖所有商科学院,标志着学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同时期,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也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品牌建设15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7万人。近5年,学校平均最终就业率为99.55%,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在“全国独立学院第十次峰会”上,省教育厅魏中林副厅长给予了我校“办学理念及定位独具特色、面向行业办学独具特色、校企协同育人独具特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独具特色、国际教育和交流独具特色”等5个独具特色的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自2008年起,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连续7年荣膺全国独立学院二十强;自2015年起,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连续6年荣膺全国独立学院十强。在中国校友会网《独立学院排行榜》中,我校连续4年位列第七,成为六星级独立学院、顶尖独立学院。十五载弦歌高唱绽芳华,九万里彩云长在有新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上下将戮力同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驰而不息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向深入,汇聚成与学生成长成才同行、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行的坚实力量,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昂扬奋进。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5 296 297
  • ...
  • 330 3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