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
针对上述社会安全事件综合研判的难题,本成果利用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研讨方法论,综合公安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时空线索链的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综合研判关键技术以及面向社会安全警情事件的警务资源指挥调度方法。 ①基于多时空线索链的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综合研判关键技术以群体性聚集事件作为典型社会安全事件,构建基于六空间的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融合构建“情景数据-元数据-知识-实体模型-形式模型-算子”六空间体系,提出多时空线索链生成技术,抽取知识空间中共性的时空线索链模式;基于知识和数据共同驱动的思想,提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研判支持方法,包括基于知识图谱的推理方法、基于相似案例的推理方法、以及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方法等;进而结合专家研判,实现典型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综合研判。 ②面向社会安全警情事件的警务资源指挥调度方法是在层次任务网络规划(Hierarchical Task Network, HTN)的基础上,实现任务执行时间、空间和资源约束的推理,解决考虑多任务类型、多警种、多出警地点、任务带有时效性、考虑交通和处置时间等实际因素的警务资源调度方案制定问题;进而考虑执行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处理不确定性,制定柔性调度方案,使生成的调度方案更好地适应不确定的执行环境。 ③在此上述关键技术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了基于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端网云的网络结构、通讯协议及协同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平台体系架构进行了设计,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信息孤岛、资源有限等难题,构建了基于云计算于边缘计算的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整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 1 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智慧平台整体技术路线 研制的基于云计算于边缘计算的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主要由四个系统组成。其中,融合“人、车、物、网、地”的警情大数据支撑平台与公安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相对接,关联研发的目标识别与警情事件监测预警结果,实现警情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综合预警与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支撑平台提供的公安业务数据、网络舆情信息和研判结果数据等,提供了公安部门需要的事件分析和研判功能。面向社会安全事件的警务资源指挥调度系统基于研判结果,具有领域知识管理、调度方案生成和执行异常识别等功能,为指导指挥员进行调度方案制定提供辅助决策能力。最后,基于研发的系统间及与公安相关业务系统间的互操作模式、资源可伸缩的并发处理技术,由应用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应用集成和服务集成功能,包括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认证、工作界面、应用云服务管理等,实现各系统间的有机集成,平台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2 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体系结构 成果相关图片展示: 图 3 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综合预警与分析系统驾驶舱 图 4 时空大数据查询模块 图 5 研判规则管理模块 图 6 预案管理模块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5-04
云南大学方精云院士团队在Science上撰文 揭示森林混交的增产效应
该研究系统阐明了混交种植的增产效应及其机制,解决了森林经营生产中久而未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球森林恢复和经营提供了重要参考。
云南大学 2022-06-09
技术需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RFID、GPS、GIS等先进技术
科威达智能交通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RFID、GPS、GIS等先进技术,实现交通流数据采集、交通信号智能调控、路况分析预测与交通诱导、指挥调度疏导、大数据分析研判及运维管理等功能。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海量交通大数据采集与存储,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数据存储采用Hbase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处理基于Hadoop分布式离线批处理,应用层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
科威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15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台式X射线衍射仪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台式X射线衍射仪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东南大学采购中心网(https://dnzb.seu.edu.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6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东南大学 2022-05-27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预测及控制技术
特高压技术已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沿。针对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三维计算方法,参加制定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指标限值;提出了换流站阀厅电磁屏蔽效能要求以及阀厅搭接技术要求;提出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无线电台站和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指标限值及防护措施;提出了直流接地极布置的主要技术方案和改善跨步电压的技术措施,评估了入地电流对邻近变电站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影响,提出了抑制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主要措施。研究成果应用于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参与研究的成果“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排名第15,齐磊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30。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一种模拟人眼对光环境感知的光学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人眼对光环境感知的光学测量系统,利用多种光学测量仪器以及相应的软件处理系统实现人眼对光环境感知的模拟。光学测量仪器包括平面亮度计、光谱仪和动态响应测试仪。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模拟人眼对光环境感知的光学测量方法,该光学测量系统亮度测量部分通过平面亮度计获取空间亮度分布,利用该亮度分布计算出当前条件下的瞳孔直径,进而计算出人眼感知到的空间亮度;通过调整光谱仪的测量视角获取人眼视野范围内接收到的光谱辐照度;通过动态响应测试仪测量动态响应信息。本发明提出模拟人眼对光环境感知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可对人眼感知空间光环境的特性进行全方位、实时的评价。
东南大学 2021-04-11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本项成果以生态系统和地下水位的依存关系、采动隔水性变化和地下水破坏规律、煤 - 水 - 隔水岩组赋存规律的研究为基础,重点研发了能够保护生态的采煤技术,为生态脆弱区煤炭绿色开采提供科学技术支撑。项目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养殖环境微生物监测及其传染效果与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和感染机制
针对规模化畜禽生产中动物健康、环境卫生和牧场的废气排放造成的社区环境污染,以及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和“超级细菌”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受17个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项目资助,申请人系统地对畜禽场舍内外环境微生物监测,在国内首次阐明密集的畜禽饲养使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升高、环境质量变坏、并向场舍外扩散;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病毒气溶胶传染模型,揭示了禽流感等4种病毒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及感染机制,认识了疫病气源性传染的过程与规律,丰富了流行病学理论。 从事该领域工作20余年,37名博、硕研究生参与,发表SCI论文35篇,总影响因子116,他人引用536次;检测技术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验收为优秀。 (1)确认了畜禽场舍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及其传播。即对养鸡猪牛兔等场舍(共126个场)及场舍外不同距离的气载需氧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内毒素、真菌及真菌毒素监测,获得了其含量及不同菌群的构成成分;揭示了养殖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向场舍外包括社区居民环境的扩散,在200m之内污染严重。借此,评估了畜禽舍环境卫生和疫病流行风险及对从业人员的传染危害,制定了防控措施;创立了规模化生产“环境性疫病学说”;提出了舍微生物气溶胶既是环境质量指征,又是病原传播感染媒介的学说。 (2)阐明了源于畜禽舍的微生物气溶胶向场舍外扩散,在国际上首次把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畜禽舍的微生物气溶胶溯源鉴定。采用PFGE、ERIC和REP-PCR对牧场舍内外环境中分离的指示细菌溯源发现,从牧场舍外下风方向(10-200m)分离的多数微生物来源于舍内空气或粪便(粪便中分离到的与舍内空气中的部分大肠杆菌(鸡舍34.1%、牛栏41.8%)来源相同)。揭示了牧场动物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不仅在畜禽群内扩散,而且能向场舍外环境传播。首次构建了气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模式,有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意义。 (3)发现了源于动物体携带毒素基因的病原菌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对养鸡猪牛场(共33个)舍内、舍外环境分离的380株气载大肠杆菌携带主要毒素基因的解析发现,鸡舍携带LTa基因的菌株最多为53.85%(63/117)、猪舍携带LTa和STb基因的分别35%和30%、牛舍58.74%大肠杆菌携带1至4种毒素基因。探明了畜禽传染病病原的传播过程。 (4)验证了畜禽饲养中“超级细菌”和泛耐药菌的出现及扩散。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养鸡猪牛场舍内、舍外环境分离的426株肠球菌和149株金葡菌耐药基因鉴定,发现了传统的超级细菌:在养鸡场舍内外8株金葡菌为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并携带耐药基因;36株肠球菌携带耐万古霉素vanA或vanB基因。14.55%(62/426)的肠球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等。揭示了养殖环境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状况和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危害风险。 (5)确认养殖环境3%-13%气溶胶粒子属于PM2.5。在鸡猪牛舍分别为3.7%、4.9%、13.4%的粒子Dae50<1µm,这些粒子能够到达肺泡,对动物及饲养员的感染危害更大。该结果为养殖环境饲养卫生管理及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丰富了感染理论。 (6)建立了AIV、NDV等病毒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及感染模型,阐明其气源性传染的机制与风险。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4-23
冻融环境下软岩体细观损伤力学特性及水热迁移机理
本研究成果是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杨更社科研团队在连续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的成果积累。是岩土工程学科和工程地质、基础力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特点是针对冻融环境条件下软岩体,研究软岩体的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损伤破坏机理,冻融损伤的水热迁移及水、热耦合模型与力学分析,对岩体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和岩体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45 篇,其中 EI 收录 20 余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博会系列报道 | 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
4月8日,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沈火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2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0 71 72
  • ...
  • 79 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