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用于网络及电话通信信息安全领域的声纹认证关键技术
1 成果简介由于网络应用中所特有的不可接触的特点,以及声纹特征容易被获取(甚至可能是唯一可获取的)、其采集易被用户接受、所需设备成本低廉等优势,研发团队在本领域的重要成果包括: ( 1)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通用声纹识别身份认证系统引擎的研制” 于 2008 年 2 月28 日通过了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 该课题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创新性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2) 起草了原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自动声纹识别(说话人识别)技术规范》标准(编号 S06014-T),于 2006 年 12 月 24 日在京召开了标准审定会,获顺利通过;并在原信息产业部进行网上公示获通过并正式颁布。是我国第一个关于“ 声纹识别(说话人识别)” 的标准。 ( 3) 2006 年 12 月 25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95 号文件批准公安部负责筹建“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 SAC/TC100/SC2)”,研发团队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 4)联合承担的“ 司法语音自动分析和鉴别系统的研制” 课题,于 2004 年 5 月 29 日通过了公安部科技局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 是一项创新的、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2 应用范围声纹识别关键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和信息等方面的安全认证,公安、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的侦听和刑侦排查,日常生活中的个性化服务等诸多方面。包括金融交易和电子商务,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以及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等各个领域。3 效益分析目前已完成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达到产业化前期阶段,预期产业规模在 100 人左右。产值超过 2000 万元人民币。
清华大学 2021-04-13
基于射频识别卡的车辆交通监控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智能交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已 不言而喻。在车辆牌照中嵌入射频识别卡(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结合由所有路口和主要路段地下铺设的读卡器、手持终端、监控中心构成车辆交 通监控系统,可以实现一个城市(地区)的完整、严密的交通管理,大幅度提高 道路交通的效率,并具有以下有突出的效果:(1)统计该路口的交通流量及其时间、车型分布,为正确引导和调度车辆 行驶、道路改造提供依据。 (2)追踪被盗车辆和特定车辆。 (3)跟踪肇事逃逸车辆。 (4)跟踪报废车辆和逃避规费的车辆。 (5)跟踪套牌、伪造(RFID)车牌车辆。 (6)配合车辆传感器、摄像头和专用 PDA,可以准确甄别无合法 RFID 车牌 的车辆。 (7)对在路口的车辆交通违章可以实现自动判断、自动记录和自动通知相 关人员等功能。 (8)统计车辆运行的种类、时刻与时间等,为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基本数 据。 (9)为各种智能交通子系统提供基础条件。如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建立: (一)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a)静态交通管理及停车诱 导系统;(b)城市道路停车收费管理系统;(c)公共交通自动监控及通信调度系统; (d)城市交通一卡通智能支付、结算系统。 (二)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三)城市对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a)不停车收费系统;(b)出 入口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系统构成如图所示。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机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 RFID(射频识别卡)、 微处理器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基于射频识别的车辆交通监控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89 系统(专利申请号:200510013229.X)。并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基于 RFID 的车辆交通管理系统具有原始创新性, 该系统可望解决车辆交通中多数的管理问题,而且易于实施和低成本,具有重大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应用领域: 车辆交通管理。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生产不 需特殊条件,但投资需要千万元以上。 合作方式及条件:专利许可(费用=实施地车辆总数×5 元×年数)。 8 无源 RFID 定位系统 9 海洋物联网技术
天津大学 2021-04-11
常规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
在对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交发展战略,从公交线网、枢纽布局、公交设施、公交优先措施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
清华大学 2021-04-11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报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实时动态交通管理和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信 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合理而准确的道路交通状态预报服务,对进行良性的交通导航、 积极引导居民的出行,从而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着的复杂系统,其运行行为极难预测,如 何基于先进的交通状态检测手段,融合多元的交通信息,捕捉道路交通系统的状态特征, 推演道路交通状态的运行规律,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报和预警,为交通管理和出行 信息服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和应用,特别是没有针对中国城 市道路交通管理特点和信息服务而开发道路交通状态预报系统。 本次系统开发在实验交通工程思想的指导下,采用跨平台的体系架构,应用面向多 智能体的建模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包括多源和多元交通数据的接入和融合,道 路交通系统状态特征提取,道路交通状态的训练和自学习,道路交通状态的估计和预测, 基于道路交通状态预测的增值服务,如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预测、基于行程时间代价的 最短路出行规划,以及基于 GIS 的交通信息服务展示平台。 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备,内核模型适应我国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能够在网络环 境和单机环境下运行,并能提供实时动态数据和历史静态数据两种交通状态检测数据接 入方式,可兼容基于浮动车的交通状态检测方式和基于道路断面的交通状态检测方式, 并留有其他交通状态检测收到的接口,便于将来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完善。系统能够根据 融合的道路交通状态检测信息,根据计算平台的计算能力在可调控的时间段(如1分钟、 5 分钟、10 分钟)内对该时段的交通状态进行估计,并根据历史估计信息和前若干时段 的估计信息,以及基于多智能体的微观仿真运行,推演预报短期内的道路交通运行状态。
同济大学 2021-04-13
常规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
1 成果介绍在对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交发展战略,从公交线网、枢纽布局、公交设施、公交优先措施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2 应用说明清华大学承担过济宁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上述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专项规划。3 效益分析有力地推动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清华大学 2021-04-13
智能交通运输仿真及测评系统
智能交通运输仿真及测评系统包括交通仿真和智能交通测评两大部分,主要由城市交通控制仿真系统、列车调度仿真系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以及驾驶员可靠性及适应性检测系统线成。城市交通控制仿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目前国内仿真仅限于四个节点(交叉口),而该系统是能仿真150个节点的大型路网系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动态性、随机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系统。其主要内容如下: 列车调度仿真系统基于定性仿真理论的铁路行车仿真技术,利用定性仿真中的推理仿真、并行仿真等理论以及面向对象的抽象建模技术,结合铁路行车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分局高度所日常工作为背景的铁路行车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包括: 1、调度区段环境仿真 1)车站、区间基础设备仿真:研究包括道岔、信号机、轨道区段等基础设备建模方式,描述其属性、动作以及行为,如道岔开通方向变更、信号机颜色转换等,并建立动态仿真模型; 2)车站联锁关系、区间闭塞关系仿真:研究联锁关系、闭塞关系的抽象方式,建立进路、闭塞分区等帛象模型,描述其属性,并实现进路、闭塞分区的行为动作,如锁闭、取消、自动解锁等; 3)车站各种作业、任务仿真:建立车站接车、发车、等作业的罗辑模型,描述作业的基本属性,实现其行为动作,如控制进路、控制列车等,建立车站客货运业务仿真模型,模拟车站的客货运业务。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控制端和 多个列车端、基站端,每个列车端安装有摄像头、信号调制器和发射 天线,每个基站端安装有接收天线和多路无线选择单元,当列车端经 过两个相邻基站端的重复覆盖区域时,两个多路无线选择单元对接收 的无线信号强度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选择接收高于预定阈值的无线 信号并传输至控制端,当两个无线信号的强度都低于预定阈值时,则 均传输至控制端,由控制端判断接收,通过基站端的多路无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智能公共交通运维及管理系统
我们将本产品命名为智能交通系统(Smart Transportation System,STS)产品以体系完整呈现,包含车载移动终端,服务端两部分,服务端又可分为控制中心部分和指挥终端,可通过无线网络完成信息双向传输。产品将车辆,服务端,以及乘客构成智能网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控制端和 多个列车端、基站端,每个列车端安装有摄像头、信号调制器和发射 天线,每个基站端安装有接收天线和多路无线选择单元,当列车端经 过两个相邻基站端的重复覆盖区域时,两个多路无线选择单元对接收 的无线信号强度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选择接收高于预定阈值的无线 信号并传输至控制端,当两个无线信号的强度都低于预定阈值时,则 均传输至控制端,由控制端判断接收,通过基站端的多路无线选择单 元的选择切换接收,减少了信息传输量、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并减轻 了控制端的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同德城市道路交叉口群交通信号动态协调控制软件
国内有许多企业开发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交通控制系 统相关硬软件的集成,而对于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交通流的控制与管理却缺 乏相应的考虑。造成许多城市所采用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虽然在硬软件的配置上相当完 善,但在城市交通控制方面的功能却十分匮乏。然而,国内对交通控制理论的研究已经 有了几十个年的经验积累,在混合交通控制策略、相关控制参数计算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也相当成熟。因此就产生了交通控制优化软件的概念,优化软件主要负责对交通数据设 备采集来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应用相关交通控制模型,实时计算及调整控制参 数,并发送方案至实际信号机控制信号灯。 本软件的开发目标是结合中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背景,考虑中国混合交通的 特点,开发能适应于不同种类型交通及控制与管理需求的自适应交通控制优化软件。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662 6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