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物理仿真实验室/物理实验室/AR教育/AR教学
物理仿真实验室,综合应用AI和AR技术,通过3D建模虚拟再现真实的实验场景,借助先进的体感交互设备Kinect进行虚实互动,将真实的实验者与虚拟仿真的实验器材结合到一个画面里,实验者实现无需佩戴任何体感设备,纯手势就可以进行实验互动教学。 物理仿真实验室包含初中物理所有重点难点实验内容,有效协助老师进行实验教学,丰富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实验风险。 物理仿真实验室包含: 硬件:服务器、机械手臂、显示器、拓展显示设备、kinect全套。 软件: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的物理仿真实验资源库,包含初中物理所有重点难点实验内容。如平面镜成像、二力平衡的条件、磁场方向等。
云幻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实验室风机|化验室风机|通风柜专用防腐风机
主要用于:实验室通风橱通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医院、工厂的换气工程、通排风工程、净化系统通风。 备注:以上是实验室风机|化验室风机|通风柜专用防腐风机的详细信息,如果您对实验室风机|化验室风机|通风柜专用防腐风机的价格、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联系我们获取实验室风机|化验室风机|通风柜专用防腐风机的最新信息。 咨询电话:0577-67473999
温州市育人教仪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学科技创新实验室配套方案创新活动室
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国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改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首次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近年来,对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学校校的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的“三能,三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潜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在此背景下,传统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已经成为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科技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学生实践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为学生锻炼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 编号 名称 01 地球结构探秘 02 音量比赛 03 磁力转盘 04 无规则摆锤 05 拍出音阶 06 铁花 07 飞轮蓄能 08 光的反射 09 磁椅 10 爸爸的鼻子 11 菲涅尔透镜 12 菲涅尔透镜 13 磁性液体 14 齿轮传动 15 彩色的影子 16 磁悬浮 17 电视机与磁力 18 钉床 19 电影的原理 20 大称 21 动物叫声 22 电磁加速器 23 电磁秋千 24 电磁筋斗 25 地震台 26 电磁乒乓 27 地球构造 28 电风转筒 29 大视野立体图 30 多像镜 31 动量守恒 32 典型齿轮传动 33 典型机构 34 动物的眼睛(鱼) 35 动物的眼睛(昆虫) 36 翻转镜像 37 菲涅尔透镜 38 发电锚 39 仿真雷电 40 复合摆 41 风力发电 42 付柯沙摆 43 梵天之塔 44 方车轮 45 分形艺术 46 风力表演 47 法拉第笼 48 风速演示 49 风洞升力 50 方程花 51 防弹玻璃 52 防弹衣 53 反应能力测定 54 浮动环 55 反射抛物线 56 拱桥 57 滚环 58 光导 59 龟兔赛跑 60 滚出直线 61 滚直线的小球 62 光学转盘 63 惯性摆车 64 光纤传声 65 光柱 66 惯性摆波(横波) 67 光学隧道 68 概率演示 69 光的分解 70 不可思议的三角形 71 会飞的碗 72 太阳能发电 73 看谁跑得快 74 像素点 75 花朵绽放 76 一窗两景 77 平衡测试 78 悬浮环 79 奇妙的乐器 80 光压风车 81 画图形 82 合成色彩 83 混色板 84 混沌摆 85 喊泉 86 辉光球 87 含羞球○188 无形的力(弧形) 89 无弦琴 90 无底洞 91 歪手投篮 92 万花筒 93 握力 94 悬浮球 95 漩涡 96 戏水鸭 97 旋转秋千 98 相对运动 99 形影不离 100 运动总动员 102 音频小屋 103 隐身术 104 圆盘的惯性 105 眼的余光 106 运动中的骨骼 107 雅各布天梯 108 鱼洗 109 液体中的气泡 110 缘分台 111 颜色差 112 荧光棒 113 眼睛盲点 114 液压千斤顶 115 越快越好 116 一笔画 117 运动中的感觉 118 液压传动 119 自己拉自己(多人) 120 自己拉自己(单人) 121 正交十字磨 122 锥形上滚 123 撞球 124 自立的球 125 最速降线(双轨) 126 自然数平方规律 127 站不齐 128 粘不离闲 129 重锤 130 转椅 131 柱波 132 转盘 133 安培力转盘 134 伯努力吸盘 135 拔河 136 比臂力 137 变形窗 138 变形棍 139 波的产生(纵波摆) 140 波形演示(机械演示) 141 比大小 142 本纳姆圆 143 变色龙 144 不许动 145 棒打鸳鸯 146 波浪发电 147 伯努力悬浮 148 不可思议的三角形 149 布朗运动 150 错觉画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210009  地  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楼   公司电话:025-83204284, 83302681, 83301983  公司传真:025-83302681转8028  手  机:13405879778 联 系 人:王老师  网  址:http://www.kczyyjs.com 电子邮件:wangkefang@163.com QQ号码:2269329198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制定本政策措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03-11
第五届教创赛同期活动预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交流活动之五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学术活动
教育大模型与教学智能体的创新应用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8-04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同频双圆极化漏波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同频双圆极化漏波天线,包括介质基板,覆盖在该介质基板上表面的金属条带以及覆盖在该介质基板下表面的金属地板;金属条带包括两端的带地共面波导匹配结构和中间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包括上下两个边带,每个边带包括若干调制周期排布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单元结构;上下两个边带之间开槽单元结构形成90°的角度,且上下两个边带对称设置,并有错位。本发明为双端口漏波天线,不同的端口馈电将产生不同的辐射模式,可在8.6?9.0GHz内实现双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人工智能扫描内窥影像样本库管理系统
医疗内窥镜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工具,尤其对于消化科的医生而言,他们通过内窥镜能直接观察到人体消化器官内部的病变情况,如溃疡、肿瘤等,甚至还可以利用内窥镜进行微创的外科手术,在医学界应用广泛。与放射科的阅片相比,消化内镜是消化道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微创和无创治疗的主要手段。 由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围棋)开始,人工智能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世界范围内对其的广泛讨论预示着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发展、日益成熟,人工智能已逐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领域。近年来,关于内窥镜影像在AI领域的发明成果如潮水般涌现。 在内镜检查中,操作医师将抓取的图像和视频保存到内镜报告系统中,再由诊断医生根据这些抓取的影像出具诊断报告。由目前公开的内窥镜影像收集归纳系统中,尚未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进行胃、肠的内窥镜影像学习,进而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内窥镜影像的样本库。目前的方法不利于简化医生的操作且不具有数据归一化处理和转换能力,无法根据数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提供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 一种人工智能扫描内窥影像样本库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图像输入模块,用于收集内窥镜图片;按官方标准,将胃部或者肠部内镜视野分成多个部位,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从医院内窥镜系统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分类,并将影像数据上传至系统指定文件目录;登陆模块,用于在注册医生登录系统进入当前功能菜单后,对图片进行评图,确认该图片类别是否正确;系统主控界面,用于进行人机交互,并对图像进行显示;业务功能模块,包括:图像分类单元、视频库单元、病灶标记单元、我的任务单元、用户信息单元;系统设置模块,用于管理用户与权限。本发明界面美观友好、信息查询灵活方便;对上传影像数据智能分类,减少医生操作,只需最终确定。 本系统产生的价值在于: 一、界面美观友好、信息查询灵活方便; 二、对上传影像数据智能分类,减少医生操作,只需最终确定; 三、数据库管理模块,具有数据归一化处理和转换能力,根据数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数据进行管理,提供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 四、集成第三方标记工具,标记过程简单清晰,结果数据稳定可靠; 五、用户权限设置合理,系统安全级别高; 六、防错退出模式,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武汉大学 2021-05-12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以中国矿业大学多年研究形成的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场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薄煤层保护层开采,建立起来的难采薄煤层保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该技术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保护下,通过远程控制关键生产设备并监测其工况,集成利用目前最新的采煤机自主定位与自动导航技术、煤岩自动识别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自动推移技术、工作面自动监控监测技术、井下高速双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割煤、移架、移刮板输送机等生产流程,使工作面达到少人甚至无人的目的;并通过本煤层、顶板裂隙带、采空区及被保护煤层瓦斯抽采体系,有效解决卸压煤层群高瓦斯涌出对保护层无人工作面构成的威胁。该技术在充分开采利用难采薄煤层煤炭和瓦斯资源的同时,也实现对高瓦斯煤层群的卸压防突。 此技术可实现多重目标: (1)充分开采利用薄煤层煤炭及瓦斯资源;(2)实现难采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自动化、采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管理信息化以及操作的无人化;(3)实现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的卸压防突;(4)有效控制保护层无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难采薄煤层开采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和煤层群高瓦斯涌出的难题,实现科学采矿及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来源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理论与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基人工智能的小型水下机器人探测与识别技术
一、项目简介 水下潜水器是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移动平台,在深海工程检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环境监测与军事应用等方面有重大需求与发展前景。《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开发水下自航行剖面测量技术,形成近海实时、快速观测能力”的重点任务。目前国内外水下潜水器普遍采用细长或开架结构和螺旋桨驱动,具有推进效率低,转弯半径大和辐射噪声大的弱点,急需在减阻和探测能力上取得突破。本项目围绕水下小型机器人高精度探测与识别重要需求,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探测与识别技术,在水声仿生智能探测、目标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上开展技术攻关,并研制样机。海图公司开发多款水下机器人产品,618展示得到重要认可。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海洋与内陆,有显著产业化前景。 二、前期研究基础 科研依托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备开展水声实验的良好设施:嘉庚号科考船、一艘海洋二号实验船、两处岸边实验站、一个大型水声水池、水声换能器、测量放大器、丹麦B&K公司的声学测量仪器谱分析仪等。已研制多款水下仿生机器人并在水池完成测试。研究团队凭借跨学科优势,把仿生声学探测与水下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取得创新成果。本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已经具备,并已在以往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从而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 三、应用技术成果 在仿生探测方面,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探测与识别技术。仿生最优能量传输与波束控制、仿生目标探测与人工智能识别可以提高水声探测指向性、抑制混响并具备定向水声通信能力,能够突破现有水下机器人水声探测和通信限制。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洋仿生机器人研发方面,利用生物医学成像测量鲸豚流线体形、结构和组织特性,设计仿生机器人具有仿生形态和柔性特性,突破现有水下机器人结构和材料设计理念。研究水声仿生智能探测、目标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提升仿生机器人水下工作能力。在仿生水下机器人样机研制、传感和模式识别等取得应用成果。 四、合作企业 海图志(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的双创干部苏芃牵头成立,组织了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博士专家40余人组成,2015年开始,经过了2-3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申报和取得相关的专利软著20项。开发过相关的水下装备设备包括水下光学成像摄像机、水下光学镜头、水声定位设备、水下潜器等等,具备一定的开发研究的基础。得到省委于伟国书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海洋局林山青副局长等等领导的认可。相关的产品取得福建省618青年海洋创新创意成果奖第一名,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19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州市三等奖。海图志(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厦门海峡科创基金的以5000万估值的投资,在厦门设立海洋机器人创业基地。 海图志(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型水下产品在2016年深圳高交会上引起了科技部、云南省科技厅、广西省海洋局等其他省市领导的重视,2017年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得到中国工程院院长、福建省省长(现任省委书记)、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福建省副省长、省发改委主任等专家领导的肯定。
厦门大学 2021-04-11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左右手复合材料)
围绕新型人工电磁材料传输特性、对称及非对称人工电磁材料、人工电磁材料对天线及其现代通信各频段天线性能改进等现代应用,申报相关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20多项已经获得授权,可以针对不同应用解决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系列核心技术问题,达到微细结构设计、特性精确控制(调控)。主要合作单位有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分部等。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109 1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