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LED封装与应用技术
光热耦合可靠性研究,通过建立LED热阻网络,提出了荧光粉光热耦合模型,进而设计了高发光效率、低工作温度、高可靠性的LED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LED被誉为21世纪绿色照明光源和第四代光源。LED封装是LED产业链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连接芯片和应用的桥梁。本技术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封装工艺设计优化,研究了各种封装参数对出光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涂覆的流动特性提出了多种控制涂覆形貌的涂覆新工艺,进而提升取光效率及光色品质;2)光热耦合可靠性研究,通过建立LED热阻网络,提出了荧光粉光热耦合模型,进而设计了高发光效率、低工作温度、高可靠性的LED;3)复杂应用下的光学设计,以高光效、高空间颜色均匀度为目标,提出了实现能量任意映射的非成像光学普适性透镜算法,并据此开发了透镜设计软件;4)量子点封装,提出多种高光热性能的量子点制备方法和封装工艺,首创封装内热管理方案,解决量子点散热瓶颈。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高性能电铸技术与装备
本成果针对高新技术关键零件的研制需求,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突破气泡吸附行为控制、微结瘤趋势抑制、复杂结构电场分布均匀化、纳米晶零件制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专用机床设备,实现了高性能(高产品质量、高材料性能、高生产效率)精密微细电铸。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电铸是利用金属电沉积原理制取产品的一种特种加工技术。由于电铸过程中,最小材料添加单元是极其微小的金属离子,因而电铸技术具有很高的制造精度,被普遍认为在精密、复杂、微纳结构零件的成形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已在航空、航天、模具、电子、通讯等行业获得诸多重要应用。 三、创新点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本成果针对高新技术关键零件的研制需求,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突破气泡吸附行为控制、微结瘤趋势抑制、复杂结构电场分布均匀化、纳米晶零件制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专用机床设备,实现了高性能(高产品质量、高材料性能、高生产效率)精密微细电铸。 本成果主要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发明了摩擦辅助电铸技术,解决了气泡吸附、表面结瘤及结晶粗大等问题,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2.发明了交变压力去除气泡法和高深宽比微细结构电铸等技术,消除了微结构件电铸中麻坑、针孔等弊端; 3.提出了阳极逆向设计方法,显著改善了金属分布的均匀性和微观组织的一致性; 4.研制出高性能精密微细电铸机床装备。 四、知识产权及获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8-12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
南开大学在“863”计划项目、市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课题组取得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如成功构建了可编程、微位移光纤光栅写入设备,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国产化光纤光栅;以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基本元件,利用其波长编码与温敏力敏等优良特性,采用独特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封装,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出多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以及系列器件;研制和开发具有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的全光纤光子传感网络系统;同时,构建多光纤光栅线阵、面阵及体阵等多种拓扑结构,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布设于高层建筑用于对
南开大学 2021-04-14
机床状态监测与分析技术
掌握了基于有限元仿真模型的状态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测量信息实时修整有限元模型参数使其能够真实反映机床状态的目标,从而获得信息量大且准确的监控信息。该技术已用于秦川机床集团齿轮磨削主轴热误差的监测以及滚珠丝杆状态监测之中。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国家级赣江新区核心区、鄱阳湖之滨、庐山南麓的共青城市科教城。学院占地面积8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一座充满“书香、人本、青春、绿色”气息的美丽读书校园。 学院创办于2001年5月,隶属江西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秉承江西师范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学院孕育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砥砺出“持中秉正,知行合一”的院训。学院秉持“尊师爱生、止于至善”的治校思想,以建设“负责任、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和造就“品学俱优,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按大学发展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规范治学。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院融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八大学科为一体,现设有10个二级教学院、42个本科专业,5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和4个研究中心,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500余人。 学院聘请了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任名誉院长,现有专任教师420余名,其中60%具有高级职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视人才培养为办学根本,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倡导“品学并重、学练并重、学用并重”的知行文化,构建了“德位、学位、职位、品位” 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学院自举办以来,生源质量、就业率、考研率、全国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考试通过率等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并在学科专业竞赛、学术科技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方面屡创佳绩。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已与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外1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有教育实习和实践实训基地40多个。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莅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视察指导,寄语大学生就业、创业,给社会创造财富,给家长带来欣慰,给全社会带来欢乐。学院2005年被教育部列为100所优秀独立学院,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2013年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中国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在2015中国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中,学院入选最佳专业排名、入选星级专业层次和数量均居江西省第一。在中国校友会网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学院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稳居江西省前两位。在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院共有14个专业完成参评,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有7个专业排名第一、5个专业排名第二、1个专业排名第三,总成绩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学院连续荣获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高校。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聚力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为主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全院共识,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夯实办学基础,激发办学活力,创新发展举措,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高分子材料表面刮擦性能测试仪器和技术
成果以最新ASTM/ISO高分子刮擦测试标准为基础,掌握全套核心技术,通过集成观测手段,形成了一套加载(位移、荷载、速度等)灵活可控、即时在线获取数据(深度、形貌、温度变化、破坏过程等)的高分子材料刮擦仪器和技术。该技术打破了欧美日对该类仪器的垄断地位,开创性地提升高分子刮擦实验的科学性,系统开展高分子材料表面刮擦性能测试、研究,揭示高分子材料表面刮擦破坏规律,为高分子材料表面耐刮擦性能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督促全省规上科技企业开展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数据入库统计等工作的通知
为做好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数据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我省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
青海省科技厅 2023-07-05
2π空间偏振观测仪器
项目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套2π空间偏振观测仪器,其包括:1)基于2π空间天球划分的基准结构;2)上半球空间多角度观测的方位及俯仰一体化转台控制系统;3)变时相多弧度角面元光学偏振成像序列系统。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电控箱工作,电控箱连接安装基面、双轴转台、变时相多弧度角面元光学偏振成像序列系统、数据记录仪以及数据采集终端。应用范围 该系统可以获得任意时刻的天空偏振分布模式,为寻找大气中性点区域、全天空偏振场量表征和仿生偏振导航的天空偏振矢量线提供数据支撑。项目阶段 该项目所涉及实验正在进行中。
北京大学 2021-04-11
创新实践类教学仪器
团队开发创新实践类教学仪器,包括智能四轮小车、DSP和STM32嵌入式实 验套件、智能平衡小车以及DSP电机控制实验箱等。利用此系列产品可以揩建完 整的创新电子电控类实验室,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需求,逐步层阶式培养 提高学生电子部件基本应用能力、硬件设计能力、软件编程以及创新和实践应用 能力。 目前,产品已经设计完成,其中,智能四轮小车和智能平衡小车已经在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相关课程中使用,获得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产品科技创 新,产品附加值更高,在初步推广中得到了很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产品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 积木式开发套件; 采用DSP和STM32控制芯片,可扩展高级应用算法; 集成电力电子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人机交互单元、蓝牙、陀螺仪等多种功 能模块; 支持C语言开发; 支持MATLAB/Simulink快速搭建算法模型; 丰富的实验内容和外设扩展接口。
重庆大学 2021-04-11
全自动细胞分选仪器
仪器以“8核”螺旋流道惯性分选芯片为核心,集成了被动流量调节阀,使得仪器可以采用低成本的隔膜泵作为进样驱动。仪器具有多次分选、回液、富集浓缩及自动清洗等多种模式。可全自动实现血液中肿瘤细胞的高通量自动分选和浓缩。两次分选后血细胞去除率99[[[%]]],癌细胞回收率80[[[%]]]以上。该仪器无需复杂的生化标记,有望为癌症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工具手段。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979 9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