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臂
机器
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机械臂的需求也越来越广,为了适应任务的复杂性、智能性、柔顺性要求,双臂机器人应运而生。双臂机器人是基于睿尔曼超轻量仿人机械臂打造的一款智能化通用平台。 平台搭载2台7轴机械臂,可以像人手臂一样自由工作,具备单臂独立操作和双臂协同操作能力;底端配备移动机器人,具备运动、导航、避障能力。同时平台集成了语音模块和深度视觉,赋予双臂机器人语音交互与视觉感知能力。
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2-06-13
一种常温保藏的菜肴式方便食品碗状包装酸菜
鱼
的加工方法
酸菜鱼独特的口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我国,酸菜鱼主要以酒店、 餐厅中烹调后销售为主,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即食的酸菜鱼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消费者对食品方便快捷的需求。在我国熟制水产品的加工中目前主要是以休闲干制品、冷鲜冷冻熟制品以及水产罐头产品为主,干制品不能保持水产品原有的风味,冷鲜冷冻产品货架期短而且贮藏成本高,常温水产罐头主要以马口铁罐头为主,由于较高的热加工强度往往导致产品风味、质构品质受到较大破坏,并且此类罐头产品开罐困难,加热不方便,而蒸煮袋软包装罐头产品也因其在贮运流通过程中由于挤压等物理因素易造成产品质构品质的破坏且难以实现菜肴的方便化。 本发明方法生产的菜肴式方便食品酸菜鱼产品完全保持了酸菜鱼菜肴原有的风味、质构、色泽和营养,在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安全性高,保质期长,并且通过采用碗状容器包装,产品开启简单并可微波加热,食用方便,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食品营养、美味及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市场前景广阔。
江南大学
2021-04-11
机器
人视觉导航技术、
机器
人远程控制技术
项目背景:目前电力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由于环境恶 劣,电磁刚绕强度高,造成控制系统不稳定;同时在巡检过 程中,要对各种线路金具、各种作业仪表进行识别与检测, 通常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但由于机器人作业在野外或阴暗照 明等复杂环境,存在识别率低,不稳定等问题。本项研究针 对特殊应用环境,拟开发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巡检机器人控 制系统。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 器人越障系统:主要包含视觉、激光雷达、超声、红外等传 感器信息,能够实现对巡检路径上障碍物的实时识别与定 位;2.巡检机器人远程监控平台:用于对巡检机器人采集到 的信息进行远程传输和监控,包含巡检路径上的实时视频传 输、机器人运行状态信息显示、巡检故障诊断与显示等;3. 小样本深度学习算法:针对极端环境下数据采集困难,数量 少等问题,研究基于小样本学习的深度学习算法,提高极端 环境下的障碍物识别精度;4.图像增强算法:针对高空强光、 阴暗、潮湿等极端环境所带来的图像识别困难问题,研究相 应的图像增强算法,提高识别精度。主要技术指标:1.开发 设计一种适合高压线路金具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对输电线 路各种金具进行动态识别与检测,解决野外环境下识别率低 的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线路金具机器视觉识别与检测方 法。2.开发设计一种适合地下阴暗、潮湿、多尘环境下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识别与检测方 法。包括线路金具的识别模型和线路金具的定位方法与双目 测距技术。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拟与高校联合开发,要求团队具 有类似经验,具备电力机器人研究经历,具有电力线路识别 研究基础,最好有研发案例。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2021-09-13
华中师范大学LHCb课题组在Z玻色子产
生机
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LHCb课题组在Z玻色子产生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主导完成的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Rev.Lett.)和《高能物理杂志》(J.High Energy Phys.)。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尹航教授和博士生徐梦琳分别担任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
2022-10-11
中国科大研制一种可替代塑料的
仿生
可持续结构材料
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正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塑料来自于石油产品,由于其极端的稳定性,废弃后在环境中长时间也难以降解,最终造成持续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一系列可持续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该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现有的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都受到机械性能较差或制造过程的过于繁琐的限制,这些因素从成本和生产规模上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因此,引入先进的仿生结构设计来制造新型的可持续高性能结构材料将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加速可持续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进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将仿生结构设计理念运用于高性能生物基结构材料的研制,发展了一种被称为“定向变形组装”的新型材料制造方法,实现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通过这种定向变形组装方法,团队成功地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TiO2-Mica)复合制备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结构材料。所获得的结构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和热性能,有望成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该工艺过程宜于放大,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光泽,使其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美观和耐用的结构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该材料具有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这种仿生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珍珠母所具有的砖-泥结构,使其可以基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构筑高性能的材料,并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良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多尺度的仿生结构设计和表面化学调控,成功构筑了这种兼具高强韧特点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作为仿生结构中的砖块,一方面为结构材料提供了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另一方面,还通过裂纹偏转等仿生结构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为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材料替代现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研制一种可替代塑料的
仿生
可持续结构材料
项目成果/简介: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正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塑料来自于石油产品,由于其极端的稳定性,废弃后在环境中长时间也难以降解,最终造成持续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一系列可持续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该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现有的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都受到机械性能较差或制造过程的过于繁琐的限制,这些因素从成本和生产规模上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因此,引入先进的仿生结构设计来制造新型的可持续高性能结构材料将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加速可持续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进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将仿生结构设计理念运用于高性能生物基结构材料的研制,发展了一种被称为“定向变形组装”的新型材料制造方法,实现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通过这种定向变形组装方法,团队成功地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TiO2-Mica)复合制备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结构材料。所获得的结构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和热性能,有望成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该工艺过程宜于放大,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光泽,使其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美观和耐用的结构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该材料具有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这种仿生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珍珠母所具有的砖-泥结构,使其可以基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构筑高性能的材料,并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良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多尺度的仿生结构设计和表面化学调控,成功构筑了这种兼具高强韧特点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作为仿生结构中的砖块,一方面为结构材料提供了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另一方面,还通过裂纹偏转等仿生结构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为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材料替代现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金属卟啉
仿生
催化氧化合成含氧有机化学品
含氧有机产品如己内酯、环氧环己烷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己内酯主要用于合成聚己内酯和与 其它酯类共聚或共混改性,其中聚己内酯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以及良好的渗透性,在环保和医 用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环氧环己烷开环反应可制备大量中间体,是合成盐酸苯海索、农药三环锡、 克螨特、1,2-环己二醇、聚碳酸酯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固化剂、增塑剂等领域。由于 己内酯和环氧环己烷的合成存在生产的安全性和产品的稳定性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其合成技术难度大,目 前只有美、英、日等国的很少几家公司在生产,而我国主要依靠进口。 仿生催化氧化技术就是模拟血红素的活性中心结构,通过设计合成与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模拟与酶 催化反应相似的反应历程,实现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过程。本技术以氧气为氧化剂,以类酶结构的化合 物为催化剂,实现在温和条件下环己酮、环己烯高选择性氧化制得己内酯和环氧环己烷的仿生催化工艺。 本技术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备己内酯和环氧环己烷新工艺,目前正处 在中试阶段。本技术成果填补了目前氧气氧化环己酮、环己烯制备己内酯和环氧环己烷的国内外技术空白。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
仿生
微孔表面泡沫金属填充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微孔表面泡沫金属填充太阳能真空集热管,该真空集热管嵌套有玻璃外管(1)和仿生微孔表面金属内管(2),玻璃外管(1)上端开口,且对接有合金短管(6);仿生微孔表面金属内管(2)上端开口,且沿其开口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金属环形盖(5),所述的金属环形盖(5)外延与合金短管(6)固定连接,在真空集热管嵌套有玻璃外管(1)与仿生微孔表面金属内管(2)之间形成真空;在仿生微孔表面金属内管(2)管壁的外侧涂覆选择性吸收涂层(3),在仿生微孔表面金属内管(2)内部插入泡沫金属填充体(4)。该真空集热管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承压效果好,可增强内部换热降低热损失,有效提高太阳能热水器效率。
东南大学
2021-04-11
智慧服务
机器
人
南京大学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融合AI+5G技术,研发出智慧服务机器人“小融”代替银行大堂经理,实现客户业务办理流程自动化,与中国工商银行合力开展智慧银行建设,在避免人人接触同时实现业务快速办理,提高了服务效率。智慧服务机器人“小艾”代替医院导医人员完成导诊、分诊等工作,有效避免了原有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2020年2月18日,智慧服务机器人“小艾”首先进入南京市鼓楼医院门诊大厅,它不怕病毒,不需穿戴防护服及口罩,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期间鼓楼医院的智慧导医,也是医护人员的最佳助手。在鼓楼医院导医台,患者进入病区时,南大电子机器人首先会通过人脸识别对未佩戴口罩人员进行搜索,并向前温馨提示;通过机器人视觉及语音交互,她还可以对病区内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进行识别梳理,主动向前询问及排查筛选,并引导至发热门诊;在判断患者情况后,机器人可通过脸部大屏推送医院科室导视图,以语音加图片的形式引导患者去相关科室就诊,有效进行分流,减少人流聚集;对于医院概况、在班医生、楼层分布及基础设施等问题查询,机器人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帮助患者答疑解难,并精准引导推送;除完成导诊、分诊等日常工作外,机器人更可以对当天就诊情况及患者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除智慧导医场景外,在防控期间,机器人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诊断、隔离区查房、远程会诊,更可以陪患者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服务场景及功能可进一步延伸。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已迅速参与到科技抗疫的大军中,除驰援医疗行业外,南大电子智慧服务机器人还在政府单位、银行网点、街道社区等窗口单位上岗服务,用智慧力量共筑AI安全防线;同时,南大电子也将更好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应,用最好的产品及最优的技术支援抗疫,携手各行各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南京大学
2021-04-10
医疗服务
机器
人
“这台医疗服务机器人主要用于医院物资的智能配送,承担递送化验单、送药、送餐进隔离区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该项目技术总工、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良培教授介绍,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针对疫情和医院的复杂环境,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实现场景建模与定位;还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前往指定的位置,遇到障碍物时,回结合激光、视觉及声呐等多传感器融合实现动态探测与跟踪,从而自动绕开障碍物。“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进行自主充电。”主要技术负责人罗斌教授介绍,由该团队自主设计的基于WEB的远程部署交互接口可以实现远程快速部署,向机器人下达指令。小珈外形平滑,没有凹槽等容易滋生病毒的设计,外壳材质设计为抗腐蚀的医疗材料,只需用酒精喷洒或消毒巾擦拭即可快速完成消毒。“因为来自珞珈山,所以我们叫它小珈,明天一早小珈就要去危重病房工作了。”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涂卫平介绍,小珈运送物资的过程无需人员操作,不怕病毒、不知疲倦,极大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对医护人员起到良好的隔离保护作用,减轻了前线工作人员的负担。面对疫情,武汉大学张良培、罗斌、杜博,涂卫平、赵青、张晋东等科技工作者从遥感、室内定位、计算机视觉、音视频和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日夜攻关,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地进行调试,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这台机器人的小伙伴后期还将陆续抵达,为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服务。
武汉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12
13
14
...
74
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