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与 H264 标准兼容的屏幕内容编码解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 H264 标准兼容的屏幕内容编码解码方法,本发明将字典压缩引入传统的视频编码 框架中,新增一种针对文本内容的编码模式——字典编码。通过码率和失真的联合优化,为每个图像块选择 最恰当的编码模式,文本区域一般选择字典编码,其它区域保留原有的编码方式,从而提高屏幕内容中大量 出现的文本区域的压缩质量。同时,通过对 H264 保留的编码模式的合理利用和字典编码时机的恰当处理, 保持了与标准技术的兼容性。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压缩质量,同时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移动环境下基于可扩展编码的视频点播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环境下基于可扩展编码的视频点播系统, 包括视频点播请求模块、视频自适应调整模块和视频源处理模块,视 频源处理模块用于视频源的接入、预处理与 SVC 编码,生成分层视频 文件,视频点播请求模块产生视频点播请求,并将移动终端的设备参 数及接收数据的网络状况反馈给视频自适应调整模块,视频自适应调 整模块根据反馈对分层视频文件按需进行分辨率或码率的提取,提取 后的视频文件解码后即可在移动终端进行播放。实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差分熵和结构相似性的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熵和结构相似性的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方法,包括步骤:步骤 1,获取样本图 像序列中各样本图像的图像差分熵及不同压缩倍数下的图像结构相似性;步骤 2,基于步骤 1 获取的数据, 采用线性拟合方式构建不同压缩倍数下图像差分熵与图像结构相似性间的线性关系,即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模 型;步骤 3,根据待预测图像的图像差分熵,采用图像编码质量预测模型即可获得待预测图像在不同压缩倍 数下的图像结构相似性。本发明简单,高效,无需消耗较大的硬件
武汉大学 2021-04-14
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MtXET)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xyloglucanendotransglycosylase,xet)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mtxet)及其编码基因可以用于调节植物的根系发生发展,由此调节提高植物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本发明的苜蓿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在培育根系更加发达的植物品种中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信道角度域信息的分布式空时预编码传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道角度域信息的分布式空时预编码传输方法,其关键是接收端把通过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角度域信息,包括平均入射角、角度扩展和归一化接收天线距离,反馈给发射端,收到反馈信息后,发射端首先构建出信道的统计信息,包括均值和相关矩阵,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设计最佳的预编码矩阵,对预先设计好的空时码字进行预处理。这种基于信道角度域信息的分布式空时预编码传输方法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信道统计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少所需的反馈量。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专家报告荟萃① | 雷朝滋: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等学校必须深入思考“强化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供给侧,究竟应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高质量科技供给?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推进科技创新,我们的主要战场又将位于何处?我们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教育与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战略性的伙伴关系。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04
科技讲堂第二讲预告|雷朝滋: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举办“落实全会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讲堂活动。旨在通过权威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探讨等方式,全面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9-20
昆虫种类新发现及相关类群分类体系的创建
  昆虫对生态系统和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甲虫(鞘翅目)、蝗虫(直翅目)、寄生蜂(膜翅目)、蝇类(双翅目)等是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及环境评价的重要类群,明确昆虫种类对农林业生产、资源挖掘、生态平衡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组对上述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     1.创建了金龟子幼虫的形态学分类新体系。利用幼虫头部、臀节、内唇等相关部位的综合特征创建的分类新体系可准确、快速鉴定金龟子幼虫(蛴螬)种类,缩短鉴定时间,提高防治害虫的针对性。解决以前只能等待幼虫发育到成虫,再通过成虫鉴定种类,错过防治最佳时期的难题。该体系已被相关高校教材及科研文献广泛引用,且受到周边国家高度重视,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曾来我校合作学习。查新证明本分类新体系为国内外首创。     2.昆虫种类新发现。发现并建立昆虫新属4 个;发现并发表昆虫新种类113个;订正1 个属,建立1 个新组合;发现中国新记录亚科1 个、中国新记录属19 个、中国新记录种类121 个、辽宁省新记录种类428 个;运用分类新体系首次描述并发表鞘翅目金龟子幼虫85 种、蛹48 种。该成果丰富了世界昆虫种类,对害虫生物防治、昆虫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系统研究了中国蚤蝇资源。对中国蚤蝇进行系统的分类学修订,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蚤蝇的属级系统发育,澄清了属间的亲缘关系。出版了《中国蚤蝇分类》,中科院动物所蝇类专家赵建铭研究员评价该书:是有关中国蚤蝇的第一部专著,填补了中国蚤蝇研究的空白;剑桥大学国际蚤蝇专家Henry Disney亦给予高度评价: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专著。该研究成果在食用菌产业(菌食性蚤蝇)、生物防治(寄生性蚤蝇)及法医鉴定 (尸食性蚤蝇)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4.主编专著6 部,发表论文96 篇。主要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308 次。所发表的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23 篇,其中6 篇发表于2 区期刊。著作《辽宁甲虫原色图鉴》与《中国东北小蜂及青蜂志》对71 科829 种甲虫及18 科304 种寄生蜂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及习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为重要甲虫资源及害虫天敌资源的挖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辽宁甲虫原色图鉴》为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著作,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国际金龟子专家Brett C. Ratcliffe教授、中科院动物所甲虫专家杨星科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雅林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彩万志教授等对该书均给予高度评价:All in all a VERY NICE book;对东北及全国甲虫区系研究是重要的贡献;是目前国内甲虫出版物的领先者。《中国东北小蜂及青蜂志》是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前沿著作。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经过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多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应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现有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核心技术偏重于主体结构,没有封闭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产品,因此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抗侧力体系、围护结构、三板方案)的衔接不足,存在诸多系统性问题。 ②缺乏与现行规范、规程有良好“接口”的设计方法和配套标准图集,以及相应的统一的可执行行业标准、构造方案和施工方案。 ③缺乏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使用功能的多套针对性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发团队提出一种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提出一套完整的针对不同环境、不同使用工况,拥有主体结构(实腹式异形柱+钢格构柱组合体系(8-11 层)、 异形钢格构框架+钢格构剪力墙体系(15-18 层)、异形钢格构框架 +抗侧力体系 SSF-LRS(19-26 层))、抗侧力体系(四个系列 SSF-L RS)、楼板体系(皮卡汀尼楼板体系(皮卡汀尼梁+皮卡汀尼板+关 键连接节点))、墙板体系(带限位功能的 CF 自保温墙板),及相应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成套设计方法、技术标准及图集、构造方案、施工方案及配套设备,进而形成一套封闭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品。 该体系的创新型、先进性、独占性: (1)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该建筑体系包含主体结构、抗侧力体系(四个系列 SSF-LRS)、楼板体系、墙板体系。主体结构根据不同使用工况有四种组合方案:实腹式异形柱+钢格构柱组合体系 (8-11 层)、异形钢格构框架+钢格构剪力墙体系(15-18 层)、异 形钢格构框架+抗侧力体系 SSF-LRS(19-26 层)。抗侧力体系为四种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全栓接装配式钢框架-抗侧力体系(SSF-LRS)。皮卡汀尼楼板体系包括 2 种形式的皮卡汀尼梁(翼缘型梁、箱型扁 梁)、4 种皮卡汀尼板(PTB60-310-930、PTB80-330-660、PTB110- 366-732、PTB130-390-750)、梁板连接节点、主次梁连接节点等。墙板体系为一种新型带限位功能的 CF 自保温墙板。整个建筑体系均为自主研发、自行设计,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及独特、领先的技术优势。 (2)国内外已经开展一定数量有关钢板剪力墙、粘弹性阻尼器等的研究,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还未见报道。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相关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研究只有少量的小比例试验。本研究对大比例的 SSF-LRS 体系进行循环加载试验,考虑不同的钢板截面形状、阻尼器布置数量、节点转动刚度对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属创新性的工作。本项目同时研发了一系列新型减震耗能及全栓接构件,为结构体系形成坚实的围护结构部分。 (3)提出一套基于减震耗能的高强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构造方案、施工工艺及配套设备、产品模型、技术标准等,推动此研发成果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济南大学 2021-05-11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高效大跨度结构体系不仅关系到资源节约、施工便捷和效果美观,更是一个 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梁板式结构用钢量大效能低、单层网壳稳 定性差支座水平推力大、单一网格结构难以实现轻盈美观,研发新型大跨体系成 为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课题组在较早开展张拉整体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从 1998 年开始对张弦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张弦结构分 析设计理论和施工成套技术,解决了张弦结构基础理论匮乏、分析方法欠缺和在 工程应用中受到结构选型、节点构造、施工方法和监测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的 技术难题,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 支撑。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系统研究基于张拉整体思想的张弦结构体系,提出了发明专利-弦支筒壳 和弦支混凝土楼盖等新型张弦结构形式,建立了平面、空间等张弦结构分类体系, 研发自制设备空气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和水域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 张弦结构核心构件-拉索的膨胀系数,为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 2、确定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的最优构成规律,揭示了平面和平面 组合型张弦结构静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研发出专利技术—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并 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插板式拉索节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解决了平面及平面组合 型张弦结构分析计算和拉索连接节点方面的技术难题。 3、提出两种弦支穹顶分类方法和预应力二阶段分析方法,创建连续折线索 单元分析技术,建立了弦支穹顶从找形、预应力设定到结构性能分析的设计方法, 基于模型和实物试验及理论分析揭示了弦支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和稳定特性,研 发了空间张弦结构的节点专利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滚动式张拉索节点,形成弦支 穹顶分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了弦支穹顶应用中分析设计和节点构造的技术难题。 4、研发出张弦结构施工工艺仿真系统,提出了预应力施加方法和摩擦损失 补偿方法,开发了张弦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解决了张弦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 控制、监测、安全和预应力损失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地面整体拼装、一 次张拉外斜索成形”的施工方法,突破了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张拉成形的技术瓶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72 该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其中 SCI 检索 9 篇、EI 检索 27 篇), 获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天津和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关键创新成果代表了现代大跨度结构技术的水平,引领了世界空间结 构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大跨度技术在世界工程领域的地位,增强了国际竞争 力,可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站房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中。 项目发表论文 72 篇(9 篇 SCI、27 篇 EI),获发明专利 7 项,成果编入 10 本 著作和 6 本规程,推动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结构工程科技 人才,对现代大跨结构的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中国空间结构从大国向强国迈进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领域: 该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包括奥运会场馆在内的近百项大跨度结构工程中, 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文化中心、重大交通枢纽、大型厂房等基础设 施工程中,可推广应用程度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节支总额超过二亿 元,对我国大跨结构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