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加速药物发现丨西湖大学李子青团队首创蛋白质动态结构AI建模方法
西湖大学李子青团队与厦门大学、德睿智药合作,首创研发了能够刻画蛋白质构象变化与亲和力预测的AI模型ProtMD。这是第一个尝试解析蛋白质动态构象的AI方法,可辅助药物化学专家更加精准的筛选出高活性小分子,从而加速临床前药物研发。
西湖大学 2022-12-08
一种基于动态预测的网络驱动层数据包接收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预测的网络驱动层数据包接收方法, 包括:建立空白链表和循环队列,并创建内核线程和内核定时器,接 收网络设备中断,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并在进入中断处理程序后立即 停止接收网络设备中断,判断网络设备中断指令的类型是接收指令还 是错误指令,如果是接收指令,则判断接收指令的接收描述符中数据 到达位是否为 0,如果不是则判断空白链表中数据包缓存的数量是否 低于阈值,如果不是则从空白链表中获取一个新数据包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电磁谐振线圈互感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电能交互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谐振线圈互感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电能交互方法,包括:在道路表面铺设若干初级线圈,形成沿车辆行驶方向连续排列的初级线圈阵列,在电动汽车的底部安装次级线圈,建立基于磁矢势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线圈互感模型;构建电动汽车的充电和放电模型:当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或放电时,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型或放电模型基于线圈互感模型计算不同电磁耦合策略下的无线充电传输效率,采用无线充电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耦合策略将电网中的能量传输至电动汽车或将电动汽车中的能量反馈到电网。通过对耦合线圈之间互感特性的量化建模与分析,能够根据实际运行条件动态调整线圈参数及耦合方式,提升无线充电与放电过程中的能量传输效率。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教育部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发挥好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教育行业的特有贡献,制定本实施方案。
教育部 2022-11-09
一种低弹性模量高疲劳强度的医用植入钛合金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弹性模量高疲劳强度的医用植入钛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合金的组份及重量百分比为:Nb:30wt%~33wt%;Zr:1wt%~6wt%;Mo:2wt%~4wt%;O:0.20wt%~0.40wt%,余量为Ti;合金制备的具体步骤是: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炉熔炼获得成分均匀合金铸锭,经热锻成棒材后在850℃?950℃固溶处理,水冷至室温;随后冷轧变形加工,变形量为80%?90%;最后进行时效热处理,其加热温度为400℃?500℃,保温时间为1h?12h。本发明经冷轧和热处理后,强度显著高于目前应用最广的医用植入钛合金Ti?6Al?4V,疲劳强度与Ti?6Al?4V相当,而弹性模量仅为Ti?6Al?4V的52%,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更优异,可应用于制备生物医用植入体。
东南大学 2021-04-11
相关部门出台意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和规划实施的协同推进机制、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
人民日报 2022-02-11
高博会系列报道 | 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
4月8日,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杂志主编王小梅,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26
高活力菊粉内切酶酶制剂生产及其在菊粉低聚果糖 生产中的应用
菊粉内切酶是能够使菊科植物菊芋或菊苣所含多糖(-键连接的聚果糖)在 糖链内部随机降解,生产低聚果糖的生物酶。低聚果糖具有增殖肠道双歧杆菌、 排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预防结肠癌、抗衰老等多种生 理功能,作为保健品具有巨大的市场。目前亚洲国家和地区,如中、日、韩、 台湾等,都是以蔗糖为原料利用果糖基转移酶合成的(合成法)。产品纯度低、 工艺复杂、成本高,需要色谱分离才能得到纯度高的产品。菊芋或菊苣产量高、 种植成本低、富含菊糖(-键连接的聚果糖)。
山东大学 2021-04-13
低 C/N 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工艺与过程控制技术
针对国内外低 C/N 城市污水处理中氮磷难以达标及能耗高的技术难题,本成果经过 10 余年的潜心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了 1 个原创理论与方法,突破了 3 项新技术应用的瓶颈,开发并集成了 4 个低 C/N 比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改良工艺及过程控制技术,共获得 28 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发表论文 100 余篇 (SCI50 余篇 ),出版 2 本专著,获 2 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本成果为低 C/N 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填补了我国在此项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低C/N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工艺与过程控制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60 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