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工信部:鼓励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建设产品质量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进一步引导制造业企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其中提出在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建设产品质量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人民网 2022-01-10
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项目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落实《山西省“十四五”新技术规划》,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瞄准攻关“卡脖子”关键、共性核心技术问题,根据《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21〕42号),现将凝练形成的2023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支持方向予以发布,请根据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山西省科技厅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处 2023-08-09
水果品质无损伤评价技术
 一、成果简介 近些年,我国居民对水果的消费不仅要求满足量的需求,还对水果内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还不够重视水果的采后处理,大部分以原始状态上市,不分等级,或者通过个人经 验与破坏性检测水果内部品质,其检测的代表性与效率不能保证,因此不能满足现有的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区(Near Infrared,简称NIR)在1800年发现后,由于此谱区主要是含氢基团振动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即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一、成果简介 该项目为食品加工领域安全控制技术成果。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神经毒性的2A类 致癌物,在薯片等即食食品中含量较高。本成果针对即时食品中极易形成有害物丙烯酰胺、容易发生油脂氧化等问题,采用竹叶黄酮提取物、甘氨酸等食源性组分对丙烯酰胺进行抑制,有效降低即食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目前,国内外对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控制技术多集中在实验室研究阶 段,添加成分复杂,实际应用有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高得率高品质豆浆加工技术
一、成果简介 大豆加工是我国传统食品加工的重要行业,其中豆浆和豆腐更是从古至今普通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备食品。在豆浆加工中,虽然有熟浆与生浆液的区别,但是大部分的产品都为生浆工艺。在获得豆渣后,大多会采用向 豆渣加水再次进行分离的方式,有时甚至采用三次加水,获得的三次豆浆作为磨浆用水,从而来提高豆浆的得率,降低豆渣中的可溶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但是由于豆渣富含有大量的纤维等物质,不利于可溶性物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稻米品质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
该项目是利用近红外来检测稻米,其光谱区为780-2526nm,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伸缩振动的组合频和倍频吸收产生。稻米中含有较多的含氢基团,所产生近红外光谱可用于稻米成分、理化特性等的定量分析。确定了稻米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加工指标(出米率等)、稻米品质的特征波长、建立了稻米品质的预测模型和开发了稻米品质近红外检测软件,由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测试简单、检测成本低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稻谷、小麦等粮食加工企业),实现稻米全产业链生产过程的品质检测与监控,并且已成为谷物品质分析的重要手段,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预期:我国稻谷、小麦等加工企业总计约1.8万个,若按照10%计算,则有1800个潜在客户,若每年能将10%的潜在客户变为实际客户,则每年可销售180套。每套软件售价为2万元,年销售额可达360万元。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山杏种质资源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该成果解决了当前国内外对不同生态、地理的山杏种群加工特性、亲缘关系没有定论和存在争议的问题,揭示了中国北方山杏种质资源遗传进化的关系;培育出苦杏仁新品种“山苦2号”;建立了山杏精深加工技术体系,研发出苦杏仁精油、脱毒苦杏仁油、杏壳木醋液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突破了制约我国仁用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了山杏仁加工的科技水平。其成果的应用对带动山杏产业从种植、销售、深加工到附加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开发了多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形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在理论方面,提出了状态空间法和反应系数法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开发了相应的热性能分析的程序。 太阳能集热发电装置与建筑围护结构融为一体,具有集热、保温和防水功能,并可实现模块化和装配化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养猪场处理废水农田周年利用模式与技术
成果包括养猪场—农田耦合型废水处理利用系统的基础设施设计、 基于处理废水施用的稻麦高产栽培技术、处理废水农田周年利用优化模式、农产品安全控制的技术关键。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稻麦产量达到常规施肥水平,水稻栽培氮素化肥减少 60%以上,磷素化肥减少 100%;小麦栽培氮磷化肥减少 50%以上; (2)养猪场废水周年全利用零排放; (3)废水贮存池建造容积减少 20%。
扬州大学 2021-04-14
全年自然通风及机械通风利用节能方案设计
大空间建筑高度高,室内发热量大,将导致热压增加,利用建筑下部门窗和上部排烟窗等孔口使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法排除室内负荷;对于一般建筑利用空调系统进行全年新风自然冷源利用,以减少空调开机时间,降低空调能耗。由于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排热量大小取决于室外空气温度,由于建筑一年所处的气温不同,可利用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排热量也有所不同。为此依据全年不同气温,获取最大化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利用方案,减少空调开机时间,降低空调能耗是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利用关键。科研团队利用多项工程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技术应用,总结了大空间建筑全年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利用方案的设计方法,以实现建筑运行中最大化的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排除室内热量。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955 9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