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精彩活动预告② | 第63届高博会“营火新话局—AI+教育X”,与校企大咖共话教育未来
延续前两届高博会品牌活动“营火新话局”,本届“营火新话局”全新升级,除了有各行各业专家、大咖们的精彩分享,还将有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为大家带来独到观点,现场观众可以随时加入,与演讲嘉宾进行互动交流,开启一场跨界交融的思想盛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9
专家报告荟萃⑯ | 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金欢:扎根边疆 ·融创未来——就业育人的范式革新与生态共建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持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7-01
低含量界面相诱导形成三相共连续三元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低含量界面相诱导形成三相共连续三元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共混物是由40vol%~45vol%的聚偏氟乙烯,40vol%~55vol%的高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经熔融共混制备得到,其中界面相聚苯乙烯的用量不超过20vol%。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低含量界面相诱导形成三相共连续三元共混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加工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相比二元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本发明所述三元共混物能够在聚苯乙烯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形成连续相结构,这样的结构拓宽了共混物在低含量下的连续相结构应用以及其潜在的功能化结构设计。
四川大学 2016-09-29
面向数据密集型应用的扁平化、低时延、 可重构光电混合互连系统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AI等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部署,大规模计算集群(数据中心、分布式AI集群、高性能计算集群)的体系结构、通信模式、流量状态、应用需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上述改变对计算网络的吞吐、时延、带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电互连网络技术存在拓扑结构复杂、线缆开销巨大、设备数量过多、可集成端口密度有限、网络能耗难以优化等问题,与电互连技术相比,光互连具有高带宽、低能耗、低开销、低时延等特点,具有较大潜力满足数据密集型应用对传输带宽、网络能耗、传输时延、通信逻辑适配等方面的需求,但受到缓存、交换粒度的影响,纯光互连网络难以承载突发性强、数据量小、实时性高的通信任务,因此,充分结合光、电互连技术的优点,研究面向数据密集型应用的扁平化、低时延、可重构光电混合网络,对于突破新型计算网络所面临的功耗、吞吐、时延、扩展性等方面的挑战至关重要。 围绕下一代数据密集型应用对互连网络高带宽、低时延、低能耗、高扩展性的需求,展开高容量、低开销、可重构、扁平化光电混合互连架构的研究。结合光、电交换技术的特点,设计高扩展、低复杂度、大容量、低能耗的光电混合互连拓扑结构;研究低开销、快速响应的光电路/光分组交换控制系统,设计面向快速光交换计算的调度算法;研究低阻塞、多粒度、高连通性的光交换机制及交换芯片;构建高性能光电混合互连网络系统原型,部署典型应用测试基准,验证光电混合网络的潜在优势,为下一代计算网络架构的技术革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17
废线路板贵金属生物浸出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
项 目 负 责 人 产 业 化 经 验 丰 富 :2 0 1 3– 2 01 8年设计、构建了废冰箱、废硒鼓、废电路板破碎—物理分离生产线各一条(已投产),在环境领域 著名SCI期刊Env iron . Sc i . Techno l .等发表论文 3 6篇,申请发明专利 3 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1 项。近年来,在贵金属生物浸出方向,筛选出废线路板贵金属浸出菌株,设计了贵金属高效生物浸出反应器
中山大学 2021-04-10
能提高烟尘净化效果的多振镜大幅面激光选区熔化装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烟尘净化效果的多振镜大幅面激光选区熔化装备,该装备包含工作舱体、工作平台、成形缸组件、铺粉组件、振镜组合、移动式分区烟尘净化组件、保护气氛调控组件和控制系统;移动式分区烟尘净化组件与振镜组合分别包含 M(M≥1)组抽送气口和 M 列振镜队列,每组抽送气口均与一列振镜队列相配套,使得每组抽送气口都可在与其对应的面积较小的辐照区域上方产生稳定、均匀的气流,从而保证整个金属粉末层上方的烟尘均能被及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替代电镀的机械表面涂层技术及自动化装备的产业化
本项目旨在替代具有污染的电镀技术,开发了新型纳米环保型涂层及涂覆工艺,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并研发了五轴联动自动喷涂设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旨在替代具有污染的电镀技术,开发了新型纳米环保型涂层及涂覆工艺,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并研发了五轴联动自动喷涂设备。目前本项目开发的轴瓦涂料已在汽车行业得到认可,性能超过国外产品,取得较好效益,而针对高盐高湿蚀环境开发的船舶涂层材料也已经通过全套测试,项目已具备量产能力。 产品目前已得到安徽美达机电实业实业有限公司、中国万宏集团、宁波连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祥生贝克轴瓦有限公司推广使用。其中安徽美达机电已实现销售利润600万,上海祥生贝克轴瓦有限公司采用新技术产品实现利润1000万,中国万宏集团采用本机本项目技术实现销售利润400万。
宁波大学 2022-08-16
多晶硅生产冷氢化工艺加热合成反应关键技术装备
实现多晶硅生产冷氢化工艺过程工程化的关键加热系统装置;降低成本40%,减少能耗2/3。8000小时以上无故障稳定运行加热合成反应器关键技术。
常州大学 2021-04-14
水产品活体运输设备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常见海产动物耗氧率的研究 1.1黑鲷耗氧率昼夜变化及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研究 研究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鲷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23:00耗氧率最高,为3.16±0.26μg·(g·min)~(-1),07:00左耗氧率最低,为0.74±0.59μg·(g·min)~(-1)。黑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1.98±0.84μg·(g·min)~(-1),夜间的平均氧率为1.96±0.63μg·(g·min)~(-1),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n=10,t=0.034t0.05)。 1.2褐菖鲉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实验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褐菖鲉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0、盐度24.5、水温17℃的水质条件下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P=0.422),平均值晚上略高于白天,凌晨05:00耗氧率最高,为233.04±25.36mg/kg·h;耗氧率、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分别为Q0.7077R=1433.9W-(R2=0.992,P0.001)、QC=1.4298W0.2926(R2=0.956,P0.001);水温对褐菖鲉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pH值在8.0时耗氧率最低。窒息点随着个体的增大而降低,相同体重的鱼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1.3温度和盐度对美国红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实验测试了体重460~550g的美国红鱼在不同水温(13、16、19、22、25、28℃)和不同盐度(16、18、21、24、27、30、34)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美国红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P0.001);在16~34℃范围内,盐度变化对美国红鱼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479)。 2几种重要水产品活体运输技术研究 实验对几种重要的贝虾鱼的几种运输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南美白对虾在17℃时,经7h干法运输实验成活达78.6%,脊尾白虾在10℃时经6h干法运输实验成活达85.4%,雾化干法运输适宜二种虾的短途运输;淋浴法实验表明:南美白虾在17℃时水温控制较合适,经44h实验成活率达93.3%,脊尾白虾在10℃时运输水温较适宜,经44h实验成活率达92.5%;活水车运输时南美白虾在15℃时水温控制较合适,经48h实验成活率达93.7%,脊尾白虾在10℃时运输水温较适宜,经48h实验成活率达92.1%;梭子蟹采用雾化干法和活水车运输,5℃时温控较合适,成活率分别为93.3%和98.6%;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黑鲷用活水车运输在10℃时,经24h运输成活率均在90%以上。结论:降低水体变质是有效提高运输成活率的重要方法。 3水产品活体运输设备的研究 研究设计了活体运输车,集成装备箱体、环境控制、自动净化、高效增氧、雾化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技术,运输过程中不需对虾蟹类进行药物麻醉,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可进行远距离长时间运输。研究开发了水产品活体短途分送包装容器等,保活时间长并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于大规模推广。 4水产品活体运输技术规范和标准 研究了水产品运输过程工艺,确定了相关的生产技术操作指标,制定了海水鱼类活鱼船运技术规范、海水鱼类活鱼车运技术规范、虾类活体运输技术规范、梭子蟹活体运输技术规范。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4-30
水处理组合工艺与生态高效低耗技术创新与研发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主要内容: ① 用吸附-混凝-超滤组合工艺,高效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采用光催化-吸附-膜分离组合工艺,有效去除水中亚硝胺类污染物;同时采用正反冲清洗方式的膜滤装置,最大程度提升清洗效果;研制了一种简单且高效的三相分离器,解决污泥沉淀区入流口和回流口的重合问题,提高了气液固的分离效果。 ② 研制了具有不同内部构造的EDI工作模型,实现了无酸碱再生、零废酸废碱排放条件下的连续、高效的废水直接处理,所得淡化纯水和高浓度浓缩液均得到回收利用。 ③ 研发了铝盐型、铁盐型、硅酸盐型、天然有机高分子型等一系列复合高效絮凝剂,在提高其絮凝性能、注重技术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同时保障了生态安全性。 ④ 开发了以生物膜叠球填料为特征的剩余污泥减量型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建立了基于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有机废水能源化处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和污水处理能源化;通过开发联合改性催化剂和泥炭吸附剂,解决了既不能生物处理、也不具备能源化的废水处理问题。 ⑤ 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应用范围广、使用便利的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有效实现区域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系列重金属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特别是利用水生植物千屈菜修复铬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明显,美化景观环境。 项目特色: 本成果明显使操作费用降低、膜使用寿命延长、污水处理排污费减少,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已在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和广东等省市多家企业进行成功的实施转化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明显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2-07-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5 126 127
  • ...
  • 410 4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