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导热低介电 PFA 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成果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高导热低介电复合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在常见聚合物基材中添加氮化硼,来制备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热导率高于 2 W/(m·K),其介电常数小于 4。该复合材料可作为热界面材料,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高导热低介电 PFA 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成果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子封装领域的高导热低介电复合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在常见聚合物基材中添加氮化硼,来制备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热导率高于 2 W/(m·K),其介电常数小于 4。该复合材料可作为热界面材料,应用于电子封装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航天器用低应力松弛硅橡胶泡沫减振材料
项目简介: 低压缩应力松弛、耐高低温硅橡胶发泡片材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和国民
西华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聚变堆的低活化钢结构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聚变堆的低活化钢结构材料,其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9~0.11%,Si:0.10~0.30%,Mn:0.40-0.60%,V:0.08~0.30%,Cr:9.0~9.5%,W:2.0~2.5%,P:≤0.010%,S:≤0.005%,Ti:0.01~0.03%,N:0.01~0.05%,O:≤0.005%,余量为 Fe。与 Cr-W-V-Ta 系低活化钢相比,本发明提供的 Cr-W-V-Ti-N系低活化钢具有接近的室温综合机械性能和微观组织,而更优的低活性、中子辐照组织性能稳定性及高温特性,更适合在聚变堆高温温度场、强中子场和强磁场的环境下服役,分析该低活化钢结构材料能够满足未来聚变堆第一壁/包层结构材料的使用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教育部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发挥好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教育行业的特有贡献,制定本实施方案。
教育部 2022-11-09
相关部门出台意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和规划实施的协同推进机制、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
人民日报 2022-02-11
高博会系列报道 | 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
4月8日,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杂志主编王小梅,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2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召开石油化工低碳转型发展论坛的通知
为推进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完善能源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助力培养行业所需拔尖创新人才,建立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联合体,形成协同攻关合力。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石油化工低碳转型发展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9-22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运营期建筑节能低碳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运营期建筑节能低碳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并分析房间使用情况和光照强度,得到活动类型识别结果。本发明中,基于对房间使用情况和光照强度的实时分析,识别不同区域的使用模式,并结合自然光变化和室内活动需求,动态计算所需照明强度和色温调整参数,实现对照明环境的精准匹配。通过实时监测照明设备的调整状态,结合房间使用模式的变化,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对照明偏差进行自适应修正,避免能源浪费。强化学习的引入使通风策略能够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反馈不断优化,实现个性化的空气质量管理,而非基于固定阈值执行单一调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容量、低成本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万亿级的市场容量,到 2020 年底,城市公交、出租车及城市配送等领域新能源车保有量达 60 万辆。目前使 用的石墨类伏击材料容量低,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该项目通过为动力电 池厂商提供高性能硅碳负极及其他负极材料,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 倍以上。硅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4200 mAh/g),其容量是现有商业化 的石墨负极的 10 多倍。但其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大体积膨胀(~400%)会严重影响 其循环寿命。我们团队经过数年研究,提出“清矽硅碳”使普通微米硅粉进行包 覆“均匀+可控”功能层的工艺过程实现“性能+成本”的最优产业升级。美国能 源部高度评价了该项研究成果(2015 年仅有 2 项研究成果受此殊荣)。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34 2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