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兽医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与技术
本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兽医微生物菌毒种资源规范性描述方 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兽医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筛选和创新性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先 进水平。本成果于2009年获得成果鉴定证书,获得2010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成果分离鉴定了具有平台资源号的280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80株,金黄色葡 萄球菌30株,猪链球菌50株,鸡伤寒沙门氏菌103株,特殊菌株17株。分离鉴定了186株 病毒,其中NDV 60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50株,犬瘟热病毒3株,猪传染性胃肠 炎病毒10株,猪流感病毒3株,禽流感病毒2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20株,鸡传染 性法氏囊病毒20株。对分离、收集和整理以前所保藏的菌毒种等方式获得的33种3444株 菌毒种进行标准化整理整合,完成了相应菌毒种种资源数据信息(包括个性信息和共性 信息)的采集、录入、上报,完成280幅图像信息采集、整理、上报,完成101株菌(毒) 种资源16SrRNA或病毒资源部分核酸序列的测定、上报。并向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中心国家兽医微生物标准菌种保藏库上交了1621株菌(毒)种,实现了兽医微生物 菌毒种资源的信息及实物共享。起草了“布鲁氏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和“牛结核杆 菌资源检测技术规程”,验证完善了“结核杆菌菌种资源检测技术规程及试点应用”等 9个兽医微生物资源检测技术规程。制定了“犬瘟热诊断技术”的国家标准。对分离的 部分菌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相关单位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良菌毒种。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高值化手性氨基酸生物合成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手性氨基酸作为最重要的原料和中间体,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本项目目前研发的手性氨基酸包含L-2-氨基丁酸、D-苏氨酸、L-天冬酰胺、L-叔亮氨酸、L-色氨酸等。 创新点: 1)本项目采用一锅化反应,以廉价的L-苏氨酸为原料,经过工程菌催化合成2-氨基丁酸,反应时间10-12 h,原料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2-氨基丁酸的产量达到100 g/L以上。 2)以消旋化苏氨酸为原料,进行酶法拆分制备D-苏氨酸。底物添加量达到2.5 M,反应10 h内达到完全拆分,D-苏氨酸ee值为99%。 3)以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工程菌催化反应10-12 h,L-天冬氨酸转化率达到了94.4 %,L-天冬酰胺产量可达120 g/L,生产强度达到12.4 g/(L•h)。 4)基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采用偶联辅酶再生技术,转化廉价底物合成L-叔亮氨酸,反应24 h,底物转化率达95%,产量达到100 g/L以上水平。 5)其它手性氨基酸(L-色氨酸、D-氨基酸)发酵和生物合成正在陆续开展中。 6)多种高效酶制剂的工程菌株构建、发酵产酶以及多种中间体的制备。如苏氨酸脱氨酶、亮氨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ω-转氨酶等,以及利用这些酶制备的多种医药中间体。
江南大学 2021-05-11
生物质低温气化高温熔融制取可燃气技术
成果介绍目前国内外现有工业规模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普遍存在生物质气化效率低、燃气中焦油含量高等问题。燃气中焦油含既造成能源浪费,又易造成堵塞,加快设备损耗,气化岛整体使用寿命不长。己建成的工程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已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应,不利于进一步产业化。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东南大学针对我国国情和农作物废弃物的特点,采用流化床低温气化+高温熔融气化制取焦油含量极低的中热值可燃气,目前已建成该工艺的日处理秸秆量7吨的成套示范工程,已稳定连续运行2000小时以上,获得了热值7MJ/Nm3的可燃气,可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1mg/Nm3,远小于人工煤气国家标准(GB/T 13612-2006)中焦油含量要求,生物质中碳元素转化率96.5[[[[[%]]]]],能量综合利用效率90.7%,单位MJ的可燃气成本低于天然气。市场前景本技术可广泛用于煤炉改造、粮食烘干,也可为居民提供可燃气,对加快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件(授权5件),发表学术论文24篇,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1
废纸及生物质纤维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1 成果简介 生物质材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和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利 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利367 用纸包装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制备的材料用以替代木材和黏土等材料,对于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利用废纸、黏合剂和生物质纤维原料(各类农作物秸秆粉末等)采 用挤出法加工一种一定截面形状的型材,可进行多种后期加工,可制成包装构 件、包装型材和轻质墙体材料等,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方案新颖,生产效率 高。 2 关键技术 项目成果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1)基于挤出工艺的原材料配方研究。通过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解决了 一般生物质材料难以挤出加工的瓶颈,实现了连续挤出加工。形成配方方案一 套; (2)基于废纸和生物质材料的型材制备技术方案研究。开发完成主要技术 装备方案,设计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型模具一套,可较好实现材料制备。相关 设备方案经细化和放大即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3)为满足挤出制品后期加工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复配表面施胶剂,可用 于制品的表面处理以及覆面材料的粘合,以利于加工制造外观美观、综合性能 优越的型材成品。形成专利配方一套。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得发明专利 3 项: ZL 201410097780.6,环保生物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105235432,植物纤维发泡包装板材及其加工工艺和模具; ZL 201310583602.x,复配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 项目成熟度 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成果,成熟度 85%。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该项目期望以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方式进行进一步转化,预期投资额 500- 700 万元(不含厂房)。其项目成果、技术方案在国内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农 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方面属领先地位。 项目产品属材料制备基础技术;可用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连续式挤出加工 处理,后续跟进各种最终加工工艺以制备不同生物质基型材。预期应用领域包 括包装辅材、建材、家具。
江南大学 2021-04-11
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
菊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以在干旱地和盐碱地等边缘土地上大量种植。菊粉 (一种 多糖) 是菊芋块茎的主要组分,可以由菊粉酶或蔗糖酶降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等单糖。与纤维素 乙醇和纤维素乳酸相比,生物转化菊芋生产乙醇或乳酸的技术相对简单,更易于产业化。但目 前的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菊粉酶来降解菊芋生成单糖,进而发 酵成乙醇或乳酸;而且发酵产物浓度偏低,造成高昂的产物分离成本和生产成本使这一技术并 不具备产业化的潜力。 本项目的菊芋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和乳酸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高固体含量底物 同步糖化与发酵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整合生物加工菊芋生产乙醇技术和高固体含量同步糖化 与发酵菊芋生产乳酸技术。其中,整合生物加工菊芋生产乙醇技术使用自主筛选的具有高菊粉 降解活性的酿酒酵母同步糖化与发酵菊芋生产乙醇,并采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反应器,实现了 无菊粉酶添加的整合生物加工过程,乙醇浓度可达14%(v/v)以上,菊芋转化率达80%以上;高 固体含量同步糖化与发酵菊芋生产乳酸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含量达30%以 上的菊芋进行乳酸发酵,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比,电耗降低80%以上,发酵液中乳酸浓度可达 11% (w/w) 以上,菊芋转化率达80%以上。本技术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菊芋乙醇和菊芋乳酸的 生产成本,为菊芋生物质的生物炼制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低温气化高温熔融制取可燃气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工业规模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普遍存在生物质气化效率低、燃气中焦油含量高等问题。燃气中焦油含既造成能源浪费,又易造成堵塞,加快设备损耗,气化岛整体使用寿命不长。己建成的工程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已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应,不利于进一步产业化。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东南大学针对我国国情和农作物废弃物的特点,采用流化床低温气化+高温熔融气化制取焦油含量极低的中热值可燃气,目前已建成该工艺的日处理秸秆量7吨的成套示范工程,已稳定连续运行2000小时以上,获得了热值7MJ/Nm3的可燃气,可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1mg/Nm3,远小于人工煤气国家标准(GB/T 13612-2006)中焦油含量要求,生物质中碳元素转化率96.5%,能量综合利用效率90.7%,单位MJ的可燃气成本低于天然气。本技术可广泛用于煤炉改造、粮食烘干,也可为居民提供可燃气,对加快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件(授权5件),发表学术论文24篇,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3
生物质垃圾的高效清洁气化技术及装置
将秸秆等生物质垃圾转化成生物质可燃气体再利用可以消除农业区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还可以大大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传统的生物质热化学气化方法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焦油,焦油的能量一般占总能量的 5 %~15 %,这部分能量因难于被利用而被浪费。焦油在燃气输送过程中冷凝下来形成粘稠的液体,附着于管道和设备的壁面上,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而且焦油在燃烧时容易产生碳基颗粒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并对燃气利用设备有严重的损害。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法生产天然香料α-松油醇技术
已有样品/n微生物法生产天然香料α-松油醇技术。  成果简介:α-松油醇(FEMA 3045)有稳定的丁香花、铃兰花等花香香气,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香料品种,可用于调配柠檬、甜橙、桃子、柑橘等食用香精。α-松油醇天然存在于柑橘精油、松节油、桉叶油、迷迭香油等多种植物精油中,但在精油中的天然含量一般较低,因而实际使用的α-松油醇主要来源于化学合成。本成果突破现有技术以化学合成法生产α-松油醇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微生物法生产香料α-松油醇的方法,通过该法生产的香料属于天然香料,克服了化学合成法存在的安全性问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空间微流控芯片技术与生物实验载荷
微流控芯片是空间生物实验与生命信息探测的最新技术。“微流控芯片” 被美国宇航局誉为空间生物学实验的“终结者”。微流控芯片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发展的热点领域。结合空间生命特征分子的特点,发展高集成度芯片和芯片检测技术将是一项成本低、信息量高、简便易行的创新技术。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生物法定向制备GAMG和甘草次酸技术
Ø 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和甘草次酸(GA)是甘草酸的两种改性衍生物,具有比甘草酸更优良的抗炎症、抗过敏、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在医药、化妆品行业具有广泛应用。此外,GAMG还是一种高甜度(其甜度是蔗糖的1000多倍)、低热量的天然功能性甜味剂。由于化学改性法键选择性低,很难将甘草酸定向转化为 GAMG或GA,且化学法对生产设备要求高,反应条件苛刻,对环境也造成较大的污染。生物改性法具有高选择性、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项目自行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757 7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