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复合床技术及其在生活污水、工业中水及饮用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1. 项目概述常用的水处理技术有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三类。其中以生物膜方式进行的生物处理过程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氨氮和铁锰等污染物,使出水更安全可靠,在当前的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该方法主要适用于CODcr为100乃至200以上的“高”污染水,而对CODcr处于100以下的低营养度废水处理效率低下,故并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工业中水和富营养化地表饮用水的处理。综合利用生物膜,物理过滤和化学反应、沉积等过程处理污染水源的人工湿地净化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运行稳定的新型生态工程,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但该项技术占地大,处理时间长,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差,季节性差异显著,且生物量后续处理困难,极易形成滞后累积污染,无法大规模高效率应用于水质的处理。本项目针对为150以下的低浓度废水或富营养化地表水,将固定床生物膜处理、人工湿地生物预处理和微氧水处理技术引入富营养化饮用水源预处理过程,充分发挥其物理吸附、生物膜处理和植物效应的多级复合处理功能,结合多单元连续操作方式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和可操作性,开发具有良好的水质适应性、耐候性,低能耗且无二次污染的高效生物复合床净化技术。项目成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2. 技术优势(1)基于多孔介质填料固定床的生物膜强化水处理体系;(2)基于小风量曝气的高效微氧水处理系统;(3)单元化和模块化的生物复合床系统。以富营养化水源地的劣V类水(CODcr为50至100)为例,采用新型生物复合床技术,综合采用物理吸附与截留、微生物降解、植物吸附与吸收等手段,其出水可稳定保持在Ⅲ类乃至更优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多级环流曝气及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 成果简介利用生物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但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缺点:曝气池占地面积很大,曝气后气体排放造成二次污染;曝气过程中活性污泥、空气和污水三相混合不均匀,氧传递速率较慢,氧气利用率不高,使得曝气效率低;剩余污泥排放量大。本研究室基于多年来对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提出了采用多级环流装置作为活性污泥曝气的新方式,并经过 10 多年的基础、应用以及工业化研究,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活性污泥的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多级环流曝气工艺。该工艺可改善氧的传质,增加氧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动力消耗;该工艺还可减少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的产量,减轻处理污泥的负担;同时,该工艺的生物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显著减小,可节约投资。该工艺已经完成了 20 吨/天的工业中试,通过了专家鉴定;并在处理印 染污水等方面已经建成了工业应用装置,目前运行良好。 在多级环流曝气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含有中低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水,本研究室又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以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通过在多级环流塔内的悬浮污泥中添加具有特殊孔隙结构和尺度的载体材料,利用氧的传递阻力在载体内部形成厌氧菌生存的环境,构成专性厌氧菌生长区。通过被动扩散和流体的冲刷作用,有机物可以扩散进入载体内部,并被厌氧菌降解,同时载体内部的厌氧降解产物也可进入流化床主体,实现厌氧生物降解和好氧生物降解的耦合。该工艺具有高效的好氧降解过程和厌氧降解过程, 且将厌氧和好像过程结合在一个装置中进行,高度集成化,设备投资小、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该工艺已经在含酚废水、 PTA 废水、炼油废水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艺开发和工业模拟实验,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2 技术指标( 1) 多级环流曝气:溶解氧浓度可达到 6mg/L 以上,较廊道式曝气池,占地面积可减小 80% 以上,处理时间可缩短 50%以上。 ( 2) 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 COD 的容积负荷可达到 7g/L∙d 以上,对 COD 浓度小于2500 mg/L 的含酚废水、 PTA 废水等废水, COD 去除率达到 95%以上。3 应用说明该技术主要针对各类石化、化工及其他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小规模现场集成式污水处理(如机场、远郊住宅小区等)以及污水的点源治理。 多级环流曝气应用包括两种方式:① 以环流曝气塔式设备替换现有的曝气池、初沉池;② 在现有的深度在 4m 以上的廊道式曝气池进行改造。多级环流曝气塔为新型塔式曝气处理设备为专利设备,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显著优势。 20 吨/天的工业中试结果(乙烯综合废水, COD 约为 1000 mg/L,)显示,和该厂现有的廊道式曝气池相比,占地面积可减小 80% 以上,处理时间可缩短 50%以上, 出口废水稳 COD 定在 60 mg/L 以内,特别适合于土地资源紧张、处理效率要求高的生产、生活部门。多级环流曝气塔顶部还有集成的泥水分离器,可将出水中的污泥分离,在污泥沉降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排放,不需要初沉和二沉设备,使设备投资、能耗以及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即使对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也可达到初沉的作用,节省初沉设备和运行费用。 通过对现有的深度在 4m 以上的廊道式曝气池进行改造,也可实现多级环流曝气,方法是在曝气池内改造曝气系统,加装多级导流筒内构件。其改造简单,投资小,但对废水处理的效果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多级环流曝气后,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浓度提高 50% (可达到 6 mg/L以上)以上,悬浮污泥浓度提高 30%以上,在达到相同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水力停留时间可减小 50%以上,处理负荷提高 50%以上,特别适合于对现有装置增容的技术改造。由于溶解氧浓度高,剩余污泥的产量也显著降低。 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通过在多级环流曝气塔中添加高孔隙率的聚合物填料,在填料内部形成的缺氧环境,可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通过水解-酸化将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由装置中主体的悬浮污泥进行好氧代谢,实现了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的耦合,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工业模拟装置的研究表明,对 COD 浓度达到 3500mg/L 的含酚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24h 内 COD 可降解至 100 mg/L 以下;对 COD 浓度达到 2500 mg/L 的 PTA 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16 h 内 COD可降解至 100 mg/L 以下;对 COD 达到 2000 mg/L, BOD/COD<0.1 的炼油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24 h 内 COD 可降解至 60 mg/L 以下。上述处理效果,均优于传统的 A/O 或者 A/A/O 续批式联合工艺,占地面积低于这些工艺的 1/8。4 合作方式商谈。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性在材料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实现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效、大规模、绿色环保、可持续且高度可控的制备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然而,对微生物辅助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探索有望为该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自然温和的多功能生物试剂
本项目自然温和的多功能生物试剂,是以生物试剂PEPK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新型聚合物产品。一些前期研究表明,该系列生物试剂可能作为齿科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使用,也可能作为阻燃剂等化学品使用。PEPK是一个在生化反应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磷酸化试剂,价格昂贵,产品大都依赖进口。在原料PEPK的合成工艺上取得了技术突破,使得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创新的开发了以PEPK为共聚单体的一系列新型聚合物产品(图?,生物试剂的样品)。本项目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PEPK形成的系列聚合物生物试剂产品,由于含有强亲水性基团羧基和磷酸根基团,使得这些聚合物具有非常优良的水溶性,良好的表面吸附性,热稳定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实验表明,该系列生物试剂经水配制而成的溶液,非常自然温和,无色无味(图2,生物试剂的水溶液),不刺激肌肤和眼睛,具有超强的清洗和漂洗性能,可用于眼镜、液晶屏幕等表面的清洗,以及花卉苗木的培养基调整剂(图3,水培的花卉风信子,右侧为培养基中添加了生物试剂的花卉,开花期比左侧未添加的早)。虽然目前PEPK系列聚合物产品尚未产业化,但这一类生物相容性高的产品可能用作齿科、骨科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活性剂以及土壤改良调整剂等许多领域。而且,该系列产品的性能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高新技术项目开发趋势,预计该生物试剂将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二项:( 1) 一 种 自 然 温 和 型 的 表 面 活 性 剂 与 制 备 方 法 及 其 应 用 , 专 利 申 请 号 :201010202777.8。(2)一种有机多聚磷酸盐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121213.X。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全波段显色生物检测仪
全波段显色生物检测仪结合了最新的成像技术、全波段超稳LED光源技术、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云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对生物免疫酶联反应、蛋白质浓度、血糖含量以及pH值等以显色为最终现象的生物信息进行便携式的、高速的、大批量检测。通过超稳定的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发光技术,使用一次成像的方式对大批量生物样本进行瞬时检测,提高对肝炎、流感、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效率和准确率。该项技术同时可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的质量检测,提高对猪病疫情、乳制品菌种群落监控的时效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大学,2018年在湖北同类高校中率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学校位于武汉市现代港口工业新城阳逻经济开发区内,武汉地铁21号线(阳逻线)直达校门口,交通便利。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亲切关怀和指导。1994年春,钱学森院士先后两次亲笔致信学校创办者,热情称赞“学校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培养人才,真是件大好事”。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牢记“严谨、自强、求是、创新”校训和“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涵盖理、工、农、文、管、教、艺等7大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3个学院,设有41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涉及工程、农业、兽医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品牌专业各1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 学校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现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81%,博士教师数量居湖北同类高校首位,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有“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各1人(双聘),“楚天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政府“楚天园丁奖”教师2人,武汉市优秀教师4人。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继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及社会企业生产需求的教科研课题60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0余项;近三年,申报及授权专利数居湖北民办高校首位。 学校创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3项。先后与省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九州通班”等近20类特色教改实验班,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创教育模式和以“自强自立、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文化品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 学校建设了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培养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20余栋,学生公寓40栋(含2人间公寓14栋),并实现了空调全覆盖;有学生餐厅6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余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233.41万册,无线WiFi覆盖校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6亿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习实训基地4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4万余平方米,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形成了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品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培养的杨子威、许大卉、程菲、骆群曙、武春成、达瓦丁增等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示范引领效应。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21-02-01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设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和“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校 训 立德树人 勤学强能。 办学理念 让学院成为每一位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 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按岗教学,教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 办学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作贡献。 办学定位 以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科技服务;面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以生物类和农科专业为主,农、经、管、信息类专业协调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院校。 发展思路 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基本建设优先地位不动摇。围绕一个目标、明确二个面向、推进三项改革、加强四项建设、构建五个体系。一个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个面向是:面向现代农业、面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项改革是: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四项建设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以“双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为目标,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强校内校外结合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五个体系是: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全程管理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服务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区位优势 学院地处武汉市中心城区、位于中环线以内武昌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野芷湖畔,毗邻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学院依山傍水,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学生潜心钻研、对外交流、就业创业、专业深造等条件得天独厚。 基础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351亩。教学建筑面积263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2000万元,图书馆藏书83万册,每年订阅报刊杂志2000余种;现有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83个,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6个(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的大学生实训基地1个)。其中,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学院共建的实验实训基地,占地1000多亩,先后投入2亿多元。通过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学院紧密联系的龙头企业100多家,建有2个“厂中校”。学院正在进行电力增容改造,逐步实现学生公寓、教室空调全覆盖。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一批在教学、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现有教师45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7人,硕士113人,注册会计师8人,教授、副教授10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75%。近几年,学院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项,教师公开出版各类专著、教材231部,在省级以上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00多篇。 专业设置与学业深造 学院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信息传媒学院(计算机系)、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和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国际援外培训部)。在校生8000多人,开设有生物制药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电子商务等38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生物制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训基地;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省级战略新型(支柱)产业人才计划基地;食品营养与检测、水产养殖、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三个专业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应用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高职院校中办学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在学习高职课程的同时,生物、农科类专业学生可套读华中农业大学独立本科段自考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可套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独立本科段自考本科。 就业渠道。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大就业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学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厅、水产局、畜牧兽医局、种子管理局等行业,以及武汉东湖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等省内外126家企业,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2013年4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园艺系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与湖北省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湖北省种子集团实习实训基地”入选湖北高校省级实训基地。由于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广受社会欢迎,已有一批毕业生成为企业管理者、专家、民企老板和出国访问学者。学院为“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已累计为80多个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高级农业技术人员1300多人。作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近几年累计为湖北省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2000余人。学院不仅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还是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比较雄厚的办学基础,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全院师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朝着建设治学严谨,校风优良的特色高职院校而奋力迈进。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生物活性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功能衰竭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唯一治疗难治性肝病的可行方法是肝脏移植,然而,由于供体的短缺,使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死亡。生物活性人工肝系统采用活的肝细胞作为反应器的主体,具备完成肝脏多种功能的条件,可为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等多种肝病患者提供短期或长期肝脏支持系统。/line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由活体细胞系统构成的新型生物活性人工肝血液灌流装置,使其具有人体肝脏的解毒、合成、代谢等生理机能,完成这套系统将标志我国人工肝脏的研究与开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它对临床医学将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建立生物活性人工肝系统,该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构建高密度活性细胞组成的生物反应器,其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肝细胞聚集体或微载体培养系统的优化。/line人工肝脏的研究是集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领域极为重视,自八十年代以来,用于此项研究的经费逐年递增,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美国的Sussman等人研制的生物活性人工肝装置已用于临床前试验。日本、德国的几个研究机构也报道了不同构型的生物活性人工肝系统。
南开大学 2021-04-10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6月批准成立的,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的普通高等院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出近两万名优秀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以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4年,我院被确定为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12人,其中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4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9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4名,专任教师中有高职教授33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9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82人,其中博士4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9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 完善的生活设施 学院地处南昌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基础设施完善,教学实验实训、生活娱乐及体育设施配套齐全。拥有综合教学大楼、实训楼、图书馆、大礼堂、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游泳池、标准体育运动场等完整基础设施。 严格的学生管理 学院在校学生近8000人。学院聘请一批高素质、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及本院的骨干教师共同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实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通畅的升学途径 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联合办学。在我院就读学生可参加大专、本科学历层次教育,同时学院设立了成人招生、自学考试考点。为我院学生架起了“专升本”的立交桥。为在校生参加高学历教育提供了便利。 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分别设立了就业办事处,与省内外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就业网络;与傲农集团、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正邦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集团联合开展定向培养教育;每年一届的“双选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来我院选拔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学院郑重承诺: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合格毕业生100%推荐就业。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吡啶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一、项目简介烷基吡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甲基吡啶(皮考林)、二甲基吡啶(卢剔啶)、三甲基吡啶(可力丁)、2-甲基-5-乙基吡啶(MEP)广泛用于医药、农药、香料、工业产品等的合成。近年来,烷基吡啶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增长很快,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外95% 以上的烷基吡啶均由合成法生产,生产集中在西欧、美国、日本。而国内烷基吡啶的生产主要是从煤焦油中分馏制取,产率低,产品纯度差。二、市场前景我国市场所需烷基吡啶,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加快发展合成法吡啶生产已是大势所趋。三、规模与投资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规模,投资大小差别较大,按年产100吨计算,总投资50万元即可建厂。四、生产设备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设备为固定床反应器或高压釜。五、效益分析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每种产品的利润都在50%以上。六、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8 49 50
  • ...
  • 757 7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