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型工业乙烯裂解炉炉群负荷调度和分配优化技术
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裂解炉又是乙烯生产装置的核心,其运行效率与整个乙 烯装置效益直接相关;同时,一个工业乙烯装置的裂解炉区通常由多台裂解炉组成,不同裂解 炉又可以裂解不同属性的油品,且裂解性能各异。本项目以工业乙烯裂解炉炉群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裂解炉在不同运行周期裂解各种油品的运行性能,结合裂解反应机理、热传递模型和 结焦特性,采用运行机理和数据驱动相融合技术,建立了裂解收率预测模型、热效率预测模 型、燃料气预测模型及运行周期预测模型等;结合智能优化算法,以关键产品收率和经济效益 为优化目标,进一步构建了裂解炉炉群负荷分配的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实现不同操作工况下 对裂解炉炉群负荷的实时优化分配;此外,结合网页编程技术,实现了对乙烯裂解炉炉群中每 台裂解炉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用户交互功能。现场实施表明,裂解炉炉群负荷调度和分配优 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裂解炉炉群的整体运行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低成本的污水强化处理工艺技术
本技术在于采用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方法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特别是采用生化方法难于实现达标的废水的处理。随着工业的发展,含有各种化学成份的工业废水排污量也日益增加,对于处理含有各种不同化学成份且难以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微生物法并不理想,往往还要配以化学氧化、活性碳吸附、化学混凝沉淀、催化氧化等工艺,从而使得处理工艺流程变长,运行费用增加。 本技术旨在采用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强化废水的处理,目的是降低废水处理的一次性投资及废水处理的运行费用。本技术包括:废水的预处理、废水的强化处理、废水的后续处理三部分。废水的预处理是采用格栅或沉淀的方法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及悬浮物进行分离。废水的强化处理是采用动态微电解反应器将废水中的有害成分进行特别处理,以利于后续工艺的处理。 对于强化处理后的废水采用沉淀、过滤或生化等处理工艺过程既可实现达标排放或达到杂排水指标回用。动态微电解反应器是污水强化处理的关键设备。动态微电解反应器是在克服目前已有设备缺点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本装置运行电耗低,约0.2kW/m3h,废水处理时的原料消耗低,低于0.1kg。 应用范围:本工艺技术应用于染料、印染、制药、化工、电镀及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以及城镇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动态微电解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适用水质范围宽,适应温差大、PH范围宽(1~12),可处理电镀废水、石油化工废水、染化废水、印染废水、煤气洗涤水、焦化废水和制药废水等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多功能组合提取浓缩中试装置及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
本装置可以进行动态提取或静态提取,也可以使用各种溶剂进行渗漉或索氏提取,显示了其多功能用途的特点。本设备的动态提取方式,采用热流体循环提取方式,不断加强了在提取过程中固体药材表面与提取溶剂之间浓度推动力。流体的动态过程,消除了溶剂层的外扩散阻力,能维持药材表面和溶剂之间始终存在较大浓度推动力,从而在同等的提取条件下缩短提取时间,提取效率能得到相应的提高。索氏提取过程中溶剂的蒸发采用内循环式蒸发器,溶剂蒸发量大,可提高单位时间内提取次数。本装置的蒸发浓缩采用单效蒸发和双效蒸发的组合形式,即能进行单效的蒸发浓缩操作,也能进行双效的蒸发浓缩操作,单效浓缩采用强制循环的蒸发方法,双效浓缩则采用正、负压操作的蒸发形式,保证二次蒸汽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本套装置的综合优点:(1)综合传统和现代提取方法,多功能组合;(2)采用先进的单元设备进行工艺组合;(3)热流体循环提取速度快,时间短,效率高;(4)蒸发浓缩热效率高,能耗低;(5)整套装置可手动操作或计算机(触摸屏)全程自动控制;手动操作简便、流畅,计算机控制更安全、稳定、可靠。本套装置可整机提供,手动操作整套48万元,自动操作98万元;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工艺组配设计;或进行50吨/年、100吨/年、500吨/年、1000吨/年、2000吨/年生药量的中药提取生产流水线的设计。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电沉积低温烧结制备氧化物薄膜和微叠层技术
本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单一氧化物和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以及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可用于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以及获得多种特殊功能,如铁电性能、磁性能、电致变色、化学催化、超导、光电转换等。 本技术可以获得Mg、Ca、Sr、Ba、Y、La、Ce、Yb、Ti、Zr、Hf、Ta、Cr、W、Mo、Mn、Fe、Co、Ni、Ir、Pd、Cu、Zn、Cd、Al、In、Si、Sn、Pb等元素的单一氧化物或它们的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厚度<0.2um。氧化物薄膜质量优于溶胶凝胶法,厚度均匀,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厚度膜。先后沉积不同的氧化物薄膜可以获得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制备过程简单,重现性好是本技术的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灵芝酸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现代制剂技术的 应用研究
(1)技术属性说明本项目利用发酵工艺取得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开展了临床前药理药效研究,并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与固体制剂开发。(2)技术创新点利用细胞培养生产灵芝酸单体,结合生物发酵,生物工程技术与现代制剂技术,确定了灵芝酸单体的制备工艺、药理学评价、制剂制备的工艺路线,并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完成了灵芝酸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式的鉴定,建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完成了药效学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观察了灵芝酸扶正作用的药效学作用、增效作用研究;完成了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灵芝酸生物体内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推广打下基础。已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1)灵芝酸单体Me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口服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910050801.8,(2)灵芝酸在肿瘤生长或增殖抑制剂中的应用,申请号:CN200510026378.X(3)灵芝酸在癌症治疗中作为增敏增效剂和抑制剂的应用,申请号:CN200510112304.8(4)灵芝酸在制备癌转移抑制剂中的应用,申请号:CN200510112303.3(5)灵芝酸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PCT申请号:PCT/CN2006/001171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
餐饮业每天要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除一部分用于饲料外,其他很大部分被丢弃处理。此外,在市场上,水果和蔬菜在包装、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果蔬垃圾,不但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餐厨和果蔬垃圾高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技术。生产沼气可用于发电、供热,或经提纯后制取车用燃料,也可加压罐装成沼气罐后,替代液化石油气气罐,作为家庭用燃气。因其价格低廉、制取简便、原材料易得,且为可循环利用资源,成为代替价格日益飞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之一。技术指标:1、干物质消化率大于50%;2、产气率大于300m3/吨(干料);3、反应器容积产气率大于1.0 m3/(m3·天);4、沼气提纯后,甲烷含量大于95%,达到车用天然气的水平;5、沼渣达到有机肥料的相关标准,可作为生物有机肥料使用。 应用范围: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2、小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站;3、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等。市场分析:北京市政府及部分地方政府已明文规定:“餐厨垃圾必须经过安全有效的处理,不能直接加工成畜禽饲料”。此外,果蔬收集、集散地和加工场也会产生大量的果蔬废弃物等。厌氧沼气技术可把这些有机垃圾转化成沼气、电力、车用燃料等,不但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产生大量清洁能源和实现废弃物的高值利用。因其,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建设日产1万立方米的发酵系统,总投资大约在800万元左右,每年获经济效益500~600万元,同时社会效益显著。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型技术及装备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具有安全性高、环保、成本低等突出优点,是氟氯烃类发泡剂最有潜力的替代物。但由于二氧化碳在聚苯乙烯中的溶解度较低,且扩散系数较大,因此难于制备低密度的聚苯乙烯发泡材料。针对二氧化碳发泡剂的特点,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挤出发泡试验装置上,通过改变成核剂种类及含量,添加过氧化物控制发泡材料降解,与PMMA共混等改性手段,研究影响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因素,制备出低密度发泡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自行研制的XPS生产线,可针对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酯等进行连续挤出和注塑发泡成型,其中环保型聚苯乙烯保温板生产线已经在国内推广了10余条生产线。该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德合作国际项目以及国家环保部重点支持项目。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基于时空多尺度联合学习模型的能源需求预测技术
本项目提出了将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相结合的多尺度综合能源需求分析与预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智慧城市的综合能源需求分析与预测的方法,提升能源供应规划和营销策略的优化与决策支持。
南开大学 2021-02-01
液化天然气罐区泄漏处置方法与相关技术研究
本项目针对液化天然气泄漏事故(LNG)处置难点问题,分析了液化天然气储罐区的泄漏危险性,以液化天然气泄漏规律和燃烧、爆炸、低温的波及范围及伤害程度为基础,解决液化天然气泄漏后警戒区域的划分、泄漏介质控制技术(包括工艺措施控制、消防设施应用和泡沫覆盖技术)、低温堵漏技术等处置技术。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2021-05-03
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太阳能光热中低温热利用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包括:高性能槽式太阳能接收器、大型宽长比的抛物槽式太阳能反射镜、高精度槽式、塔式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等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关键技术的设计、项目实施。目前本课题组在该领域应用成果成功应用于了国网苏州同里新能源小镇示范项目、南瑞集团槽式太阳能示范项目,课题组设计的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冷热供给系统,配置低温熔盐储热系统,可以完全利用太阳能实现规模化小区24小时连续的冷热供给。近年来课题组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参与了多项国网清洁能源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SCI/EI论文5篇,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一项,授权专利5项。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78 779 780
  • ...
  • 898 8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