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ISOH 4-20mA系列4-20mA电流环路两线无源型信号隔离器
ISO 4-20mA/ISOS 4-20mA/ISOH 4-20mA系列4-20mA电流环路两线无源型信号隔离器 无需外接任何元件即可实现4-20mA或0-20mA电流环路信号隔离器,产品有PCB板上安装的IC封装、DIN35标准导轨安装和PIM面板嵌入式安装方式。 DIN导轨式安装方式可实现信号一进一出、二进二出、三进三出等多路隔离传输功能。 PIM 面板嵌入式智能化变送表可实现4-20mA信号隔离显示、报警控制及远距离无失真传输等多种功能。 广泛应用在冶金采矿、石油化工、电力设备、医疗仪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设施及军工科研等领域,用户可根据现场需要选择合适产品。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4-07-31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可定性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污染来源,识别污染源“罪魁祸首”,为颗粒物来源、成因及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可定性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污染来源,识别污染源“罪魁祸首”,为颗粒物来源、成因及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是环保部重点实验室,多年从事颗粒物防治领域相关工作,拥有国内首个大气颗粒物源和受体样品库,积累40余个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源与受体成分谱,保存4000余个颗粒物源与受体的样品及成分数据。 实验室拥有完备的颗粒物样品采集及化学分析系统。目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推广应用。其中,自主研发的二重源解析技术、因子分析-CMB 复合受体模型和CMB-Iteration模型等新型源解析技术被《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列为推荐使用模型。同时,因子分析-CMB 复合受体模型被写入美国EPA官方公布的《EPAPMF5.0使用指南》,相关论文被列为“关键文献”。
南开大学 2022-08-11
导航信号扩频码的优选技术
已有样品/n该项目提供了一种导航信号扩频码优选技术,在待优选码族码长与目标码长不相等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截短码的平衡性和最大奇偶自相关旁瓣来确定截断点,并根据最大奇偶自相关旁瓣、干扰参数、最大频谱幅度、最大奇偶互相关进一步优选。与现有技术相比,码长的选取更自由,奇相关的考虑也更符合实际应用情况,实际工作环境中多址性能可提升2dB 以上。该项目可用于卫星导航系统信号设计,也可应用于其它码分多址系统的扩频码优化,在不改变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空间目标光学探测感知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1.空间目标及星图光学探测仿真系统。由于空间目标探测真实数据获取成本较高,且数据量较少,结果验证困难,团队开发了空间目标及星图光学探测仿真系统。此工作以软件形式呈现,以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根据用户的实际系统参数,提供准确可靠地提供当前时刻空间探测仿真图像,该软件前期经过与stk仿真软件结果比对验证其坐标的准确性,与在轨实测图像进行比对验证其仿真效果的可靠性。目前该软件已经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广泛使用,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验证算法性能提供有效支撑。 2.空间目标探测感知关键技术及算法体系。该成果以理论及软件开发包形式呈现,团队具备多年的空间探测相关开发经验,并将相关理论及算法构建软件开发包。该SDK开发包基于C++开发,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具有坐标描述转换、预处理、目标提取、星表制备、星图识别、光学标定、定位定姿定轨等功能,可支撑各层次的空间探测相关开发需求。目前团队基于此SDK开发的顶层软件,采用目标TLE数据库匹配的解决方法,已经完成长光奥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地基望远镜空间目标的感知识别及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星敏感器在轨图像空间目标自动提取与识别,后续还将采用更多的数据验证完善提升本系统的技术成熟度。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 1、长春长光奥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测站望远镜生产企业,利用本项目的共性技术,实现地基测站的空间目标自动探测感知,为空间安全提供支撑服务。 2、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等遥感卫星公司,通过本技术的转化,可以利用星上光学载荷构建空间态势感知平台,为自身卫星安全提供保障、为国家及其他航天企业的空间安全需求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另外可以在空间光学载荷开发过程中应用空间目标及星图光学探测仿真系统,对光学载荷的精度和鲁棒性进行评估和测试。
长春工业大学 2025-05-20
常见食物中毒源快速检测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计算机信息等技术和方法,针对食 物中所含的重金属等无机毒物、药物残留和微生物及毒素等不同有毒有害物质, 开发了相应的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技术,为食物中毒事故应急体系(包括 人员组成、毒物检测技术、检测设备等)的建立和中毒事件突发的预警机制提 供有力技术支持。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预计 在投产第一年产品投放市场并逐步被市场认可,试剂盒销售产值达到 1000 万元, 第二年增长 100%,在第三年至第五年以至少 75%的速度递增,第五年销售产值 可达到 1 亿元。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新型生物电信号检测技术
可穿戴生物电信号监测允许前所未有的健康监护进入人们的生活,是当下IOT(Internet of Things)处于爆发前夜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会推动智能医疗的发展,为医疗带来一场革命。 干性和非接触检测技术作为生物电信号可穿戴检测必要技术,均需极高输入阻抗和极高的电路噪声抑制能力,且面临监测距离与噪声之间的矛盾,尚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南京大学 2021-04-14
船舶动力设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需求,提出了结构振动信息作为性能指标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解决了船舶复杂应用环境下,主动减振技术“减振不一定降噪”的难题。攻克超低频、高出力密度主动减振系统执行机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的电磁式作动器和主被动复合减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辅机和管路系统振动抑制。突破了现有主动执行机构低频作动能力的瓶颈,发明了准零刚度作动器,有效覆盖国外探测技术的频率下限,解决了新一代船舶对超低频线谱振动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稳定性高、收敛速度快、扩展性强的主动减振核心控制算法并形成工程应用软件。突破了参考输入线谱增强、多频振动均衡控制、控制输出饱和抑制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主动减振技术实船应用的稳、快、准的难题。研发了首套兼具工作过程自监测、运行故障自诊断、控制效果自评估功能的集成化、模块化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主动减振系统100%国产化。解决了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难题。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5-19
田源
本人于 2010 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同年进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至今已从事内分泌方向 10 余年。期间承担中医内科教学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积累、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以及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独到的个人见解,并在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申请了多项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及著作,取得了多项科研奖项。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田源 2023-02-27
气源
产品详细介绍  功率:0.55(KW)可调     流量:40~70(立方米每小时)   压力:0.4~14(Kpa) 噪音:52~58(dB)    输出:双路       可带轨数:2             适用:物理、高教     多批出口,备有进口电机系列 为2000和2002年世行贷款、28所重点院校项目,两次中标产品。 配套仪器: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
涿州市长城教学仪器厂 2021-08-2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寿命预测技术
寿命预测技术是目前型号开展定延寿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主要采用寿命试验的方法对产品寿命进行评定。由于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所投入的样本往往有限,受产品一致性的影响,这种小样本寿命预测结果往往具有随机性和片面性。而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产品本身及其组成零部件在研制各阶段、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与寿命相关的多源信息,如各种试验信息、仿真信息、相似产品信息、历史信息等等。因此,可以综合利用这些信息,建立多源信息融合评估模型,对产品的寿命进行预测,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69 7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