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及交互应用产品
本项目结合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与技术需求,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数字电视为中心,以互动服务为导向,实现3G融合于家庭的模式。为数字家庭交互应用平台提供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交互应用核心产品和互动频点服务,以及数字家庭应用标准规范等。申请专利?项: CN101510091, CN101806599A; CN101790082A; CN101826979A;CN101816615A;201010613950。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及交互应用产品
本项目结合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与技术需求,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数字电视为中心, 以互动服务为导向,实现3G融合于家庭的模式。为数字家庭交互应用平台提供数字家庭与数 字电视交互应用核心产品和互动频点服务,以及数字家庭应用标准规范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Ptα-MoC1-x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本项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碳化钼负载的原子级分散Pt催化剂,能够在低温(150 ~ 190 ℃)条件下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液相重整产氢。其中,原子级分散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在190 ℃条件下,催化产氢速率可达~20000molH2/(molPt * h),活性较传统铂基催化剂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北京大学 2021-02-01
大白菜抗根肿病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
  大白菜根肿病已成为严重制约辽宁省乃至全国大白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辽宁省的发病面积约占年播种面积的 20%。农业防治和农药防治尚不能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危害,因此抗根肿病育种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根肿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展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 首次挖掘出一个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并阐明了其遗传规律,即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该基因命名为 CRb。CRb 对根肿菌生理小种 2、4 和 8 号均表现出抗性。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极端混合池分析方法,开发了与 CRb 连锁的实用新型分子标记。    2. 利用开发的 CRb 基因连锁标记,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了大白菜 A3 染色体的末端。通过精细定位,将 CRb 基因定位在 83.5 kb 范围内。此外,自主开发了均匀分布于大白菜 10 条染色体上的 2000 余个 SSR 标记。首次利用开发的标记,建立了大白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发表相关论文 16 篇,其中 SCI 论文11 篇,一级学报 2 篇,核心期刊 3 篇,参编《中国大白菜》专著一部,获得专利一项。    3. 按照上述理论和技术,以 4 个大白菜优良自交系为母本,通过全基因组的标记选择,进行了 CRb 基因的定向转育,经回交三代和自交二次代选育出 4 个抗根肿病大白菜亲本。通过杂交组合配制、配合力测定、评比、区试等方法选育出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白菜系列新品种—‘沈农蔬 17’、‘水师营 15 号’、‘水师营 18’和‘连白 10’,并获得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    4. 选育的大白菜系列新品种除了抗根肿病以外,还具有高抗病毒病等常见病害,园艺性状优良,商品性好,以及耐贮藏和运输等特性。系列品种包括早、中、晚熟品种,适合春、早秋和秋季栽培,基本能够满足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球型有叠抱、合抱,中桩直筒和卵圆型,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截止到 2015 年,4 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 50 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 4.0 亿元,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蜜环菌深层发酵工艺优化与产业化应用研究
蜜环菌(Armillaria spp.)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属.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蜜环菌是与传统中草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共生的著名食药兼用的真菌.多年来,经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蜜环菌的菌丝体和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催眠,抗惊厥,抗缺氧等神经调节功能和脑保护功能,还具有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等生理活性.尤其是在催眠,抗惊厥,抗缺氧和调节心,脑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与天麻相同的药理活性.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对蜜环茵生理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蜜环菌的深层发酵工艺和系列制剂的开发等方面引起了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开发生产出多种蜜环菌制剂. 蜜环菌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通过对蜜环菌菌丝体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分离得到了蜜环菌多糖,蜜环菌素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和嘌呤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由于野生天麻在我国的资源有限,栽培天麻虽已获得成功,但因受到各种条件影响,其生长周期长,并且必须有蜜环菌作为萌发菌和营养供体,技术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价格贵,难以满足人们保健和临床用药的需求.以蜜环菌及其发酵产物替代天麻,来解决天麻供应不足,保护野生天麻资源等问题,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资源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太阳能光热中低温热利用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包括:高性能槽式太阳能接收器、大型宽长比的抛物槽式太阳能反射镜、高精度槽式、塔式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等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关键技术的设计、项目实施。目前本课题组在该领域应用成果成功应用于了国网苏州同里新能源小镇示范项目、南瑞集团槽式太阳能示范项目,课题组设计的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冷热供给系统,配置低温熔盐储热系统,可以完全利用太阳能实现规模化小区24小时连续的冷热供给。近年来课题组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参与了多项国网清洁能源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SCI/EI论文5篇,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一项,授权专利5项。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铜包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生产应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铜消费大国,但75%的铜资源依赖进口。开发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替代广泛应用于信号传输、输变电、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纯铜导体,对于推进以铝节铜、缓解铜资源短缺具有重大意义。本成果发明了高性能铜包铝材料的连铸直接复合及加工成形短流程技术,研制了连铸成形关键装备,突破了双金属连铸直接复合界面控制、双金属复合材料加工协调变形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高性能铜包铝电力扁排、铜包铝扁线和圆线等产品。本成果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环境负荷低和成本低,可生产大断面和异型断面铜包铝复合材料等特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转让两家企业实施,已建成年产千吨、三千吨、五千吨级铜包铝复合材料生产线3条,可节铜7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成果专家鉴定意见认为:“…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2010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超高清智能终端视频处理与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属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技术领域。 超高清显示在电影电视、航空航天、文化传播、科学教育、广告传媒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高清智能终端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组针对超高清智能终端视频处理与交互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应用,解决超高清视频智能转换、超高清视频高效编解码以及智能终端交互控制中的新问题,为超高清智能终端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内容、特点如下: (1)发明了面向超高清视频的智能转换技术:提出通用显著性区域检测模型、基于像素融合的立体图像重定向及超高清视频分辨率转换方法,实现了超高清视频的智能转换,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超高清智能终端。 (2)发明了基于内容特性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提出基于空时域上下文和运动复杂度的码率控制、彩色与深度视频联合编码的比特分配及屏幕内容视频快速编码方法,实现了不同格式码流的集成解码,提高了编解码效率。 (3)发明了基于智能分析的终端交互控制技术:提出联合彩色与深度信息的用户检测、基于内容分析的信息推送及终端界面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超高清终端的交互控制,提高了交互的智能性。"
天津大学 2021-04-10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本成果解决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构建了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体系,确立了我国酿酒葡萄的优生区,创造了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新模式,创立了基于我国酿酒葡萄原料特性的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体系,构建了我国葡萄酒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葡萄酒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该成果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4.5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5家,形成了葡萄酒产业集群,加速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整体进程,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4K超高清直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从2K高清晰度电视向4K超高清晰度电视的跨越,对直播系统的采、录、编、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直播中的高清同播录制、实时内容压缩、智能数据管理和鲁棒稳定传输技术难题,成为制约4K超高清电视广播发展的关键瓶颈。 4K超高清编辑处理平台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大项目组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启了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的研究。历经八年与超高清全产业链核心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在超高清一致同播制作、实时并行编码、海量数据存管、无线高效广播和网络传输控制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并完成全链路技术验证。率先在上海实现了4K超高清直播的有线无线同步播出,为我国4K超高清直播频道开播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了千万用户级的4K超高清电视直播服务。 该直播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超高清网络传输、芯片、显示面板、终端整机及内容制作分发、行业应用等各环节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制作2025”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全面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7项,近三年直接销售逾5.5亿元,新增利润超4千万元,获2017年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548 5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