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平抑风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抑风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结合国家风电并网标准采 用改进的滑动平均法提取风电功率波动分量,计及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采用可变滤波时间常数的高通滤 波法分配波动功率,可避免储能设备的过充过放,最后以储能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建 立容量配置模型,相比于传统的仅考虑一次性初始投资的方法,更符合储能系统长期运行的实际情况, 对实际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及微网中央处理器;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连接在低压母线上;主电网能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微网和主电网由并网变压器、并网开关、公共连接点连接;微网中央处理器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负荷需求量,管理调度系统能量分配;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处理各类故障,实现微网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本发明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在高层建筑中,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建筑高程差将抽水蓄能机组作为储能设备,具有对电网负荷变化反应快速、调节灵活,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良好运行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制备技术
我们开发成功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可见光响应型太阳能电池,其发电原理完全不同于现在使用的硅太阳电池,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作为原理,也区别于现在研究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材料费仅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因此也叫做“光合成模拟型太阳能电池”。成功合成了在可见光领域动作的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从根本上解决了可见光响应型光电极材料。这一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并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光催化剂,在更宽的可见光领域(至600nm)有反应,已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该成果可解决偏远地区人民的照
南京大学 2021-04-14
InN材料及其太阳能电池应用
南京大学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已经掌握InN材料以及高In组分InGaN材料的生长技术,研制的InN材料电子迁移率达到935cm2/v*s,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取得了InGaN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该太阳能电池采用In0.3Ga0.7N的薄膜材料,电极采用MSM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外加偏压的增大,电流响应率也随之逐渐增大。该电池的光电响应率达到2100A/W(450nm,3V)。
南京大学 2021-04-14
高压储氢装备
氢能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等国家重要战略规划的重点支持方向,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路径。氢能应用的关键之一在千储氢技术,即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氢气储存。高压气态储氢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压缩氢气制备能耗低、充装和排放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宽等优点,在较长时间内将占据氢能储存的主导地位。 浙江大学相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与装备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全多层高压容器结构,为我国首座商业规模制氢加氢站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上容积最大的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被誉称为“世界第一罐”;建立了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的自适应遗传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超薄铝内胆成型、高抗疲劳性能的缠绕线形匹配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车载储氢瓶的轻晕化设计与制造,研制成功的车载轻质高压储氢瓶;自主构建了高精度的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快充温升仿真系统,率先提出了精确、可靠的温升控制方法,并研制成功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安全性能试验系统;主持起草多项国家标准,结束了我国高压气态储氢无国家标准的历史。相关发明专利已被科技部推选为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
浙江大学 2023-05-10
多功能储药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药盒,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储药盒。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储药盒功能单一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储药盒。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储药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药孔层及药盒层,所述药盒层为能够抽拉的抽屉,药孔层设置于盒体的上表面,药孔层设有若干个眼液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多样,既可以放置眼液,又可以放置其他药物或小物件,实用方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现有储药盒。
四川大学 2016-10-25
高密度储氢材料及航天飞行器空中发电装置
氢因其具有高密度能量及高热效率、清洁等特性,成为未来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氢能是一种清洁燃料,其应用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在于其储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2-01
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光电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1991 年发现的碳纳米管(CNT)以及 2004 年发现的石墨烯(graphene),分别是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 21世纪的战略性材料。 本项目发明了一类新的催化剂和大量制备 SWNTs 的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图 1),纯度达 70%以上,并达到了产业化规模(达 200 公斤/年以上)。采用机械共混及"原位"聚合 等方法,使SWNTs 有效地分散于高分子基质中,获得了以环氧树脂、ABS 及聚氨酯等为基质材料,电导率达 0.2 S/cm、导电临界含量仅为0.06%、电磁屏蔽效果高达 49dB 的复合材料。 本项目首先发展了一种可大量制备的可溶性功能化石墨烯(SPFGraphene)的方法,实现了石墨烯的百克级制备(图 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3)及原子力显微镜(图 4)确定了石墨烯的二维平面结构。 获得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及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图 5);制备了基于石墨烯的高稳定性有机光伏电池及复合材料。 图 5、基于石墨烯的透明电极材料 所研制的单壁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已用于数十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和相关产品/样机的研制,包括应用于国家 863 重大汽车电池项目(中科院物理所)和军工卫星电池项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等。已研制出晶体管、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图 6)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多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范围:南开大学在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开创性成果,该项目技术的推广,将促进我国新材料、微电子、储能、资源保护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我国在这一新型纳米材料领域占据有利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 2021-04-11
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光电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1991 年发现的碳纳米管(CNT)以及 2004 年发现的石墨烯(graphene),分别是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 21世纪的战略性材料。 本项目发明了一类新的催化剂和大量制备 SWNTs 的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图 1),纯度达 70%以上,并达到了产业化规模(达 200 公斤/年以上)。采用机械共混及"原位"聚合 等方法,使SWNTs 有效地分散于高分子基质中,获得了以环氧树脂、ABS 及聚氨酯等为基质材料,电导率达 0.2 S/cm、导电临界含量仅为0.06%、电磁屏蔽效果高达 49dB 的复合材料。 本项目首先发展了一种可大量制备的可溶性功能化石墨烯(SPFGraphene)的方法,实现了石墨烯的百克级制备(图 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3)及原子力显微镜(图 4)确定了石墨烯的二维平面结构。 获得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及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图 5);制备了基于石墨烯的高稳定性有机光伏电池及复合材料。 图 5、基于石墨烯的透明电极材料 所研制的单壁碳纳米管及石墨烯已用于数十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和相关产品/样机的研制,包括应用于国家 863 重大汽车电池项目(中科院物理所)和军工卫星电池项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等。已研制出晶体管、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图 6)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多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2-01
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光电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1991年发现的碳纳米管(CNT)以及2004年发现的石墨烯(graphene),分别是一维和二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21世纪的战略性材料。 本项目发明了一类新的催化剂和大量制备SWNTs的方法,实现了高质量单壁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图1),纯度达70%以上,并达到了产业化规模(达200公斤/年以上)。 采用机械共混及"原位"聚合等方法,使SWNTs有效地分散于高分子基质中,获得了以环氧树脂、ABS及聚氨酯等为基质材料,电导率达0.2 S/cm、导
南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312 3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