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喹啉与异喹啉类杂环化合物的邻位芳基衍生物的经济高 效合成方法
2-芳基喹啉、1-芳基异喹啉是一系列药物或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结 构,也是重要的有机材料骨架,比如 2-苯基喹啉与不同的金属-配体 络合会形成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因而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 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比较困难,大多数采用非常昂贵的 2-溴喹啉和 1- 溴异喹啉与相应的芳香卤化物在昂贵且对环境有害的过渡金属催化 下反应合成;或者由 2-溴喹啉和 1-溴异喹啉类化合物与不同的金属 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偶联;再或者先把喹啉与异喹啉首先氧化
兰州大学 2021-04-14
扁桃酸喹诺酮类盐
扁桃酸是从桃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杀精子和灭滴虫的有机强酸。水溶性较好。95年获两个新药证书。 但对淋病的治疗无效。喹诺酮类为第三代抗菌消炎药,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感染,特别是淋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水溶性较差。 因此扁桃酸和喹诺酮类结合在一起的新药―扁桃酸喹诺酮类盐,既可改变喹诺酮类的水溶性,增大生物利用率,同时在同一给药途径下,达到既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扁桃酸喹诺酮类盐
扁桃酸是从桃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杀精子和灭滴虫的有机强酸。水溶性较好。95年获两个新药证书。 但对淋病的治疗无效。喹诺酮类为第三代抗菌消炎药,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感染,特别是淋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水溶性较差。因此扁桃酸和喹诺酮类结合在一起的新药―扁桃酸喹诺酮类盐,既可改变喹诺酮类的水溶性,增大生物利用率,同时在同一给药途径下,达到既可避孕,又能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抗肿瘤新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及药效筛选
利用目前已上市靶向抗癌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作为先导化合物,在分析其基本化学结构基础上,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类似的衍生物。通过系统的药理毒理学研究,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有目的筛选,从而发现新药,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目标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抗癌新药。在未来的肿瘤治疗发展中,针对分子靶点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将凭借其特异性与靶向性,在抗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以酪氨酸激酶为靶点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江苏省药物研究所原名南京药物研究所,始建于1962年7月,2006年12月整体划转南京工业大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从事新药创新与开发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至今共取得新药证书158份。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学科建设和科研设备齐全,以江苏省药物研究所为依托的“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江苏省动物质量检测站”、“江苏省药物新剂型研究与工程化服务技术中心”是江苏省“三药”示范工程的重点配套设施。我所长期服务于企业,已与江苏省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结为校企联盟,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与传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聚芳硫醚砜树脂产业化合成方法
聚芳硫醚砜[ Polyarylene sulfide sulfone, PASS]是聚苯硫醚(PPS)的结构改性产物,不仅保持了特种工程塑料PPS优异的耐热、耐腐蚀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由于其分子链结构中具有的芳基砜结构,使得这一聚合物具有比PPS更优异的抗冲、抗弯及高温力学性能。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建有PASS工业化生产装置,产品已被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机械、军事工业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PASS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初,现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十五计划期间被列如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研究项目。我们在广泛进行PASS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压反应,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合成了高分子量PASS树脂,其对数比浓粘度高达0.65dl/g,质量与性能同国外样品相当,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PASS薄膜,具备了进行产业化工作的条件。随本项目的进行,必将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工程塑料及高性能分离膜的研究与生产,并对我国高新材料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产生极积的推动作用。主要技术指标:PASS为玻璃化温度较高的非结晶性树脂,其玻璃化温度达215℃,热变型温度为190℃;PASS的阻燃性能为V-0级;PASS在室温可溶于特定的溶剂中,可在溶液状态下方便的进行表征并可进行溶液法加工,与此同时,PASS的次级有序结构又使其耐腐蚀性远远优于大多数无定性树脂,如聚砜(PSF)、聚碳酸酯(PC)等。
四川大学 2023-05-15
螺羟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公开了一种螺羟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以靛红类化合物、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和1,3-二羰基化合物为原料,以大孔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水相中“三组分一锅法”合成螺羟吲哚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0.5~3小时)、产率高(90%~99%)、催化剂能重复使用、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
四川文理学院 2015-02-25
气相合成γ-丁内酯技术及催化剂
γ-丁内酯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尤其近几年国内外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现阶段合成γ-丁内酯主要有1,4-丁二醇脱氢法和顺酐加氢法。顺酐加氢法虽然原料成本较低,但由于原料对反应器有严重的腐蚀,并且氢气耗量大,产物损失较多,生产效率低,所以已经逐渐被生产厂家淘汰。1,4-丁二醇脱氢法,为目前较为先进的生产方法,但生产中仍需引入氢气,所以氢源问题限制了一部分企业的生产,并造成设备造价提高。我组经多年的研究开发,成功研制出了高效专用工业催化剂,即在非临氢状态下合成γ-丁内酯,在高空速、较低的反应温
南开大学 2021-04-14
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聚酯
研究团队发展并突破了Carothers建立的聚酯合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无催化剂缩聚的新机理,采用了一类能够形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作为单体。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聚酯是仅次于聚烯烃的第二大类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瓶材、薄膜等领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商品化聚酯都是采用二元羧酸和二元醇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下通过熔融缩聚合成的。锑系催化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残留在聚酯中的金属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危害,亟待开发新型绿色聚酯合成新方法,消除聚酯中残留催化剂的危害。 聚酯的工业生产一般分为两步反应:(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低分子量羟基封端齐聚物;(2)酯交换反应脱除二元醇获得高分子量聚酯。其中第一步酯化反应不需要外加催化剂,通过二元羧酸单体自身的羧基自催化即可进行,而所谓的聚酯催化剂实质上是第二步反应的酯交换催化剂。只通过第一步酯化反应就有效提升聚酯分子量,避免第二步酯交换反应的进行,是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唯一有效途径。早在高分子学科创立之初的上世纪20年代末,Carothers就研究了二元羧酸与二元醇可在羧酸单体自催化下熔融酯化缩聚,以期得到聚酯材料,然而产物分子量仅有2-5 kDa,性能太差而无法应用。酯化反应的低平衡常数和高熔体黏度下排除副产物水的困难,被普遍认为是导致自催化方法无法获得高分子量聚酯的原因。1941年,英国化学家Whinfield和Dickson受Carothers研究的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酯交换策略,通过酯交换反应脱除过量的二元醇合成了分子量高、力学性能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并由英国ICI公司在194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品化聚酯都是通过酯交换路线合成的,但是为了克服酯交换反应的能垒,催化剂的使用不可避免。Flory在1953年出版的《Princeples in Polymer Chemistry》上对此做了总结,认为自催化酯化缩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是不可能实现的。 研究团队通过对自催化酯化缩聚机理的深入研究,得出自催化方法无法获得高分子量聚酯的原因仅仅在于反应过程中的官能团比例失衡,而非酯化反应的低平衡常数及副产物难以排出。研究团队发展并突破了Carothers建立的聚酯合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无催化剂缩聚的新机理,采用了一类能够形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作为单体。过量的此类二元酸与伯二元醇酯化形成羧基封端的预聚物后,通过三步串联的基元反应:质子转移、酸酐形成和再次酯化反应,使得体系中的醇酸官能团比例不断趋近于等摩尔比,从而在不需要外加催化剂的条件下获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酯。该方法中聚酯产物分子量增长呈现出独特的“加速”模式,从而在与传统工艺相近的时间内,通过熔融缩聚获得了一系列的高分子量无催化剂聚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ST)等。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聚合机理,优化聚合工艺,解决了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聚酯的单体普适性问题,实现了PET、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等芳香族聚酯的无催化剂合成。 本成果解决了聚酯工业的百年难题,属于国际首创,并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浙江大学 2022-07-22
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高选择性催化加氢
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高选择性催化加氢合成卤代芳胺化合物是精 细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对医药、染料中间体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催化体系如:选用 Pd、Pt 等贵金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在卤代 芳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合成卤代芳胺化合物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 脱卤现象,使得卤代芳胺化合物的选择性较差。针对上述脱卤问题,本课题开发了一种基于非贵金属 Fe 的负载 型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卤代芳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合成卤代芳胺的 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催化过程
兰州大学 2021-04-14
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高选择性催化加氢
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高选择性催化加氢合成卤代芳胺化合物是精细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对医药、染料中间体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催化体系如:选用 Pd、Pt 等贵金属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在卤代 芳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合成卤代芳胺化合物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脱卤现象,使得卤代芳胺化合物的选择性较差。 针对上述脱卤问题,本课题开发了一种基于非贵金属 Fe 的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卤代芳硝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合成卤代芳胺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催化过程中不存在脱卤现象,卤代芳胺选择性高达。该催化反应具有效率高、
兰州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36 1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