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光催化流动注射氮磷分析仪
南京市“321”人才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以光催化高效降解技术为核心(替代试样的加热氧化预处理),以流动注射进样及分光光度检测为特点(替代手工操作),以现行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为基础(良好衔接),能以2 min/样的速度连续、全自动地检测水中的总磷和总氮。每样的试剂消耗不超过2元。在环境水样、工业循环冷却水、油田注水、工业和生活污水等分析及教学和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小批量生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连续型催化 CO2 吸收解吸装置
直接利用史焕聪北美工作的成果(美国专利),建立一套连续化的催化 CO2吸收-解吸装置,利用调试优化的化学试剂和催化填料塔,对整个气-液吸收-解吸装置进行热-功优化。进行低能耗低成本的 CO2 吸收,降低碳排放。整体装置运行数据可被过程控制系统全面监控。采用最新的在线设备诊断、云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整体装置全天候、强稳定、简维护、高敏捷的运行,最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环境保护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方便大规模使用与产品推广。利用整体脱硝,脱碳联用技术,达到污染物 NOx,亚硝胺,CO2 的排放控制。实现政府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磁性金属磷化物纳米晶催化剂
汽油和柴油当中所含的硫和氮的化合物,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污染环境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目前的环境法规对液体燃料中的硫和氮的含量要求越来越低,因此,开发出适合于液体燃料脱硫、脱氮的催化剂是化工、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磁性金属磷化物,例如磷化镍,则是加氢脱硫( HDS) 和加氢脱氮( HDN)过程当中的首选催化剂。本项目通过一种较为简单的化学液相方法来制备磁性金属磷化物纳米晶体材料(包括磷化镍、磷化铁、磷化钴,以及它们的合金磷化物,与通常的制备方法相比,不需要用氢气
厦门大学 2021-01-12
分子基光催化产氢器件多相化
在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的催化剂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工作借鉴自然界光合作用,在多个光敏中心多个催化中心产氢器件构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植入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模拟自然界酶催化环境中质子和电子的传输与转移,在有效规避分子基催化剂稳定性差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性能,为人工模拟光催化剂的设计和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制取氢气,是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的化学能,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途径。在早期,我校化学学院苏成勇教授和石建英副教授研究团队发展了空间上相互独立、功能上相互等价,集合8个光敏金属有机钌中心和6个催化Pd2+中心于一体的金属-有机分子笼产氢器件[Pd6(RuL3)8]28+(MOC-16),在单一分子笼内构筑出多个相互独立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通道,获得了高达380 μmol h-1的初始产氢速率和635的TON(48h)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3169]。虽然金属有机分子笼提高了分子基催化剂的产氢性能,但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仍然是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决定因素。       最近,我校化学学院苏成勇教授和石建英副教授研究团队又基于配位组装策略实现了Au25(SG)18纳米簇在金属有机ZIF-8主体框架内部和外表面的可控组装[Advanced Materials, 2018, 30,1704576]。采用相似策略,他们将MOC-16植入到ZIF-8主体内,进一步将ZIF-8转化为Znx(MeIm)x(CO3)x (CZIF),获得了MOC-16@CZIF催化剂。
中山大学 2021-04-13
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曾杰教授团队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鲍骏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精准的氧化刻蚀,调控钯铂合金的形貌和组分,设计并构筑出了超立方体框架结构催化剂,其在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研究成果以 “Pd-Pt Tesseracts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Soc. 2021,doi.org/10.1021/jacs.0c12282)。该研究团队受三维立方体向四维超立方体演变的启发,将钯铂均匀合金立方体进行氧化刻蚀,通过精准调控钯原子的去除和余下钯原子与铂原子的重排,得到钯铂合金超立方体框架结构(图 1)。此外,通过调节初始立方体中钯、铂两种元素的比例,还可以得到八足体和立方框架结构。在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测试中,立方框架结构、超立方体结构和八足体结构的单位质量活性分别达到了商用铂碳催化剂的 4.1 倍,11.6 倍和 8.3 倍。此外,超立方体结构催化剂还表现出了最高的本征活性(2.09 安培每平方厘米)和优异的性能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超立方体表面晶面的氧吸附能最接近于理论最优值,这一趋势与实际测试的氧还原活性顺序相一致。这种新的超立方体框架催化剂设计理念为今后相关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3
新型高效、无毒脱硝催化剂技术
 该技术开发了稀土掺入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剂新体系,无毒、无二次污染,可替代现有商用有毒的钒钛体系,取得了脱硝催化剂的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了具有助催化功能的支撑体及支撑体与催化活性组分高强结合的制备新技术,实现了脱硝催化剂原料国产化,大幅降低了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在国华太仓电厂脱硝旁路系统进行了工况测试,在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烟气处理量为1~2万Nm3/h的首个玻璃行业工业应用脱硝装置。测试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新型脱硝催化剂效率高,活性温度窗口宽,机械强度高,耐水洗,失活后可再生,废弃的催化剂可资源化利用。研发出的稀土基脱硝催化新体系,具有无毒、高效;适温度范围宽;抗中毒能力强;寿命长,失活后可再生,降低运行成本50%,废弃的催化剂无二次污染,并可资源化利用等特点。  该项目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环保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获得国家及部省级10项项目的资助。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NSFO(无泥芬顿催化氧化耦合)技术
成果介绍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需要,针对“重化围江”和污水排放剧增、处理难度加大、处理成本激增的现状与日渐迫切的环保需求之间的矛盾。东南大学纳米低维净化材料创新团队,在传统芬顿氧化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反应速度快、降解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其产生污泥二次污染、工序复杂、成本高的缺点,首创NSFO(无泥芬顿催化氧化耦合)技术。NSFO技术是离子交换树脂、膜分离技术、厌氧-好氧生化池的互补技术,可应用于化工园区以及农药医药行业,高含盐、高毒性、高COD、低B/C比等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技术特征:进水COD范围1000-20000mg/L,原水不需稀释,非接触式全封闭深度处理。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采用纳米低维水处理催化剂,构筑组合新工艺增强氧化效能。2.在真空紫外光以及负载的金属离子协同激发下,催化双氧水产生超氧负离子和羟基自由基,进而促进高毒性、高浓度废水的无害化处理。3.大幅提升处理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污泥二次污染的产生。4.大幅简化处理流程,原水不需稀释,不需预调酸碱;大幅度削减废水量,降低处理负荷。NSFO技术易于与自主开发的模块化工装设备相结合,充分发挥装备化优势,实现源头处理、分质分流;免除土建施工,降低成本。市场前景NSFO 技术,是普适性和平台型的核心反应技术,即能作为改善水质可生化性的预处理工艺,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水务、印染、煤化工、石油化工、垃圾渗滤液等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该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在处理高危废水方面具有普适性,可以推广到多领域的高COD、高含盐、高毒性难降解废水处理,在国内外均有广阔的军民两用市场。目前正在开拓适用于民用航天市场以及石化医药化工市场的大规模处理装置,预计军用、民用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年。
东南大学 2021-04-13
合成低级羧酸酯的绿色催化技术(技术)
Ø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用于生产低级羧酸酯的新型催化剂,该类新型催化剂用于由低级醇和低级羧酸反应生产低级羧酸酯。原料包括脂肪族羧酸、芳香族羧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所用的醇为C1-C6脂肪醇等,可以广泛用于有机羧酸酯的合成领域。该类新型催化剂具有环保、对设备腐蚀轻微、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分离、催化活性好、选择性高等特点。并且能够保证反应长时间、稳定、连续地进行。与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相适应,本发明不需要在工艺设备方面进行大的改动,可以简化原有生产流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低温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
系统研究和探明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多种污染物排放和控制规律。 着重在垃圾焚烧尾部烟气中衡量剧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噁英、多环芳烃等) 的多途径耦合降解以及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并利用 自行研制的低温碳纳米管复合催化剂实现烟气中二噁英的高效脱除:反应 150°C,空速 20,000h-1 条件下,二噁英脱除效率达 99%以上(如图所示),优于国家标 准。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天然脂肪酸甲酯催化加氢技术
项目申请人所在研发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绿色化学和工程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已开发出一系列高活性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衍生催化剂。 本项目针对天然脂肪酸甲酯研制具有很强的抗硫性能的新型高活性纳米金属镍和磷化镍催化剂,同时开发先进的固定床催化加氢反应技术来进行天然脂肪酸甲酯的加氢饱和研究,促进生产进步,减少污染,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保效益。与本
南京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150 1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