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绿色建筑与工业化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课题一批课题,开展“绿色建筑参数化生成理论及整体设计方法研究”、“建筑低碳技术集成及减排效果评价研究”、“基于信息技术( BIM )的绿色建筑部品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等研究。完成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建筑竞赛项目设计建造并获得“能耗平衡一等奖”,连续三届获得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效高精度智能化系列测量装备研发及应用
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测量技术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瓶颈。本项目突破了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测量的一系列难题,形成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有: 1.首次建立了基于运动学图谱分析的智能测量装备设计方法及通用性设计理论体系,使研发周期缩短了40%,研发费用降低了35%。 2.针对多传感器高精度配准的国际性难题,发明了多传感器联合标定标准器的设计方法。 3.针对测量装备伺服系统高平稳性控制的难题,率先提出了体现温度影响的非线性摩擦建模方法,测量装备运动平稳性提高了59%。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授权12项)、软件著作权7项;以金国藩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1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1 缸套类零件检测用高效高精度智能测量装备 图2 惯性元件检测用高效高精度智能测量装备 图3 手机外壳检测用高效高精度智能测量装备
天津大学 2023-05-12
高效高精度智能化系列测量装备研发及应用
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测量技术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瓶颈。本项目突破了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测量的一系列难题,形成的自主创新关键技术有: 1.首次建立了基于运动学图谱分析的智能测量装备设计方法及通用性设计理论体系,使研发周期缩短了40%,研发费用降低了35%。 2.针对多传感器高精度配准的国际性难题,发明了多传感器联合标定标准器的设计方法。 3.针对测量装备伺服系统高平稳性控制的难题,率先提出了体现温度影响的非线性摩擦建模方法,测量装备运动平稳性提高了59
天津大学 2021-04-14
喷射回路反应系统的研发和工业化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催化与分离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喷射回路反应器利用文丘里原理,由于有效解决了传热传质阻力问题,具有反应效率高,易于实现连续化等优势,可用于气液反应、液液反应中受传质控制的反应体系,实现节能降耗,效益显著,已在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
已有样品/n工程项目立足湖北,辐射全国。规划、建设了武汉六湖水体生态修复、“大东湖”生态水网、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杭州西湖水质改善与水生植被恢复等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设工程500余项,其中湖北80余项;累计水处理规模231.19万吨/天,削减COD6.73万吨/年,实施水域面积187.3km2。受污染地表水经处理后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均可提高1-2个等级,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成果应用推广中形成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结合的生态工程产业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集群,引领了湖北乃至全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浸没式光刻的浸液温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浸没式光刻的浸液温控系统,通过其获得具有稳定温度的浸液,以用于浸没式光刻工艺中,其特征在于,该温控系统包括:用于浸液流动的浸液管路,待温控的浸液通过管路进口进入该浸液管路,温控后的浸液通过该浸液管路出口输出;用于对所述浸液进行冷却的工艺冷却液回路,工艺冷却液在该回路中循环流动;以及热交换器(6),所述浸液管路和工艺冷却液回路同时流经该热交换(6),利用该热交换器(6)完成工艺冷却液和浸液的热交换,获得具有稳定温度的浸液,实现对浸液的温度控制。本发明的装置采用内部回流结构与热交换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光刻机自动调焦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刻机自动调焦方法及装置,其方法是将平行光束经第一狭缝投射至硅片表面,再经振动反射镜扫描后通过第二狭缝,由光电探测器接收光强信号,然后通过提取光强信号中二倍于扫描频率的频域成分得到硅片的粗调量,通过提取光强信号中一倍于扫描频率的频域成分得到硅片的精调量,最后由驱动装置调整硅片至焦点位置。调焦装置主要由两个狭缝、一个振动反射镜、光电传感器、驱动台和若干光学镜片组成,信号处理过程由计算机编程完成。该方法与装置相较于以往对比光斑强度进行调焦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响应迅速、精度高(优于 0.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CMOS成像芯片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CMOS成像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安保、工业、医疗、科学等众多应用领域。该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和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成像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存在重大技术风险和政治风险。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器件、电路及工艺等多层次突破了高性能CMOS成像芯片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开发了国际首款128级TDI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成像技术上的垄断。本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相关成像技术已在产业界得到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高精密微小几何特征零件在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等领域的产值已超过千亿美元。目前,我国主要用传统设备对这些零件进行微细铣削,存在着精度低、耗能高、占地空间大等突出问题。另外,超精密微细铣削设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端超精密微细铣削设备还对我国禁运,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精密微小几何特征零件的精密加工与相关应用行业的发展。通过本项目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解决了以上突出问题,取得了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创新研究成果如下: 1.发明了系列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提出了小型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创成式精准设计方法,解决了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的创新研发问题。与国内目前用于微细铣削的主要加工机床相比,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节约了70%的能源和75%以上的占地空间。 2.发明了系列微细球头铣刀,切削部旋转包络球面直径为50μm~1000μm,前刀面与后刀面均为直纹面,从原理上保证了切削刃轮廓制备误差≤±2μm。提出了微细铣刀的直纹面组合设计方法,研发出了其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超硬微细铣刀的创新研发问题。 3.发明了微细铣削用工件姿态微调整装置,工件上表面调整精度达1.7μm,减少了超精密微细铣削时40%的工件调整时间。提出了微细铣削工件姿态微调整夹具设计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工件姿态微调整夹具装置的刚度与阻尼优化匹配的问题。 4.提出了微细铣削的微观关系模型与微细铣削临界工艺参数分析优化方法,解决了塑性材料微细铣削尺度效应所对应临界条件的判定、硬脆性材料塑性切削判定准则不统一的问题,为超精密微细铣削装备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理论与技术。 本项目研究成果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发的微细球头铣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67篇,其中被SCI/EI收录47篇。所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度高,不但能够替代进口产品,而且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成果附加值高,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新增产值149590.2万元,新增利润21520.6万元,经济效益重大。
山东理工大学 2021-04-22
小麦“五因”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发与示范
该成果提出了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因茬精准技术组合模式、因墒耕整播种方式、因种肥药施用模式、因苗实时诊断与管理技术、因逆实时防御补救技术,集成小麦“五因”(因茬、 因墒、 因种、 因苗、 因逆) 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 5 套技术体系。 通过多年多点高产攻关、示范、辐射推广,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522 5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