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双波段薄膜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纳制造与光电子器件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双波段 薄膜光探测器,包括基底薄片、第一电极层、第一 WSe2 层、石墨烯 层、第一 MoS2 层、第二电极层、介质层、第二 WSe2 层、第三电极 层、第二 MoS2 层和第四电极层,第一电极层设置在基底薄片上;第一 WSe2 层铺设在基底薄片和第一电极层上;石墨烯层设置在第一 WSe2 层上;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NK3000 Mini-PRO OTDR 迷你PRO光时域反射仪
青岛诺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21-09-10
帝光节能灯上海管中管节能灯厂家
产品详细介绍 台湾帝光节能灯管T5+T8合成一体化 超长寿命节能日光灯 管中管节能灯的三大特点:省电, 长寿命, 亮度更亮 一、超节能  节能60%以上,亮度超过120%;20W直管灯亮度超过普通45W日光灯; 二、长寿命   1、保固可达16个月,保质期内“以坏换新”;  2、寿命为普通灯管的6倍以上; 三、通用性强    使用帝光管中管节能灯无需更换灯具,直接安装即可使用(无需灯具原有“启动器”); 四、特殊结构    1、“T5+T8”双结构,可直接替换传统T8灯管;    2、“插拨式”新结构,更环保,更耐用; 五、显色性(Ra)佳   三基色荧光粉纯度100%,显色指数85Ra以上,色温指数超过8000K,光效高,使眼睛所看到 的都如同阳光下的色彩,真实自然,保护视力;             六、绿色环保  1、无噪音、无闪烁;一开即亮,无需等待;                   2、抗干扰、热辐射小! 上海管中管节能灯厂家 (诚招全国各地经销商)
上海富粟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研究方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微纳设计与加工、生物模式形成与组 织发育建模。 项目简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编号 61327802)等资助下,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 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 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 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猪。 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源物导入细胞的方式,细胞显微操作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为了减轻实验操作者的工作负担,研究者开发 出自动化微操作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胚胎注射、机器人化单精注射、 机器人化贴壁细胞注射等多类微操作。然而,目前自动化微操作的操 作过程与手工操作类似,这些操作在保证操作本身高效、高成功率的 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微操作对后续生物过程(如后续细胞培养)的影 响,因此无法获得显著优于手工操作的生物结果。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 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 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 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 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 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 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 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 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 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 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 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
南开大学 2021-04-11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动物。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在深度信息提取、显微视野拓展、超声振动细胞穿入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超构透镜阵列的大视场集成显微成像装置
发明(设计)人:李涛, 徐贝贝, 祝世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构透镜阵列的大视场集成显微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光源、超构透镜阵列、线偏振片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线偏振片固定于所述光源的后方,且所述线偏振片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射光路上;所述超构透镜阵列固定于所述线偏振片的后方,且所述超构透镜阵列位于所述线偏振片的出射光路上;待成像物体位于所述线偏振片和所述超构透镜阵列之间;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超构透镜阵列的后方;所述超构透镜阵列中包括周期性排布的多个超构透镜。本发明可以实现在不牺牲分辨率不增加工作距离的条件下,扩大成像视场。
南京大学 2021-04-10
关于原位电子显微学法研究锂电池离子迁移的方法
包括Li离子在SnS2中的迁移(Nano Lett 16, 5582,2016),Na离子在SnS2中的迁移(Nano Energy 32, 302,2017),Na离子在MoS2中的迁移(ACS Nano 9, 11296,2015)。这些具有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的二维材料,不仅仅展现出了优异电学、力学、光学性能,也是重要的能源存储材料。作为电池电极材料,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系统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层间相互作用很弱,碱金属离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在其中发生迁移。他们的研究发现,在二维材料中离子插入和拔出的反应路径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的反应路径对应着充放电过程中不对称电压平台。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层状锂电池电极材料中低能量效率的一个根源。
北京大学 2021-04-11
改性沥青荧光显微形态结构图像源样本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改性沥青使之软化融熔,加热温度为 100~130℃;(2)将融熔的改性沥青在室温中自然稍冷却 5~10min;(3)将稍冷却后的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并倒于圆柱形器皿中,沥青高于器皿口边缘处;(4)将装有沥青试样的圆柱形器皿水平放置于-25--30℃的环境中,放置时间 3-5h;(5)取出试样,观测试样表面是否平整;(6)将表面平整的试样器皿在室温中水平放置 2h,自然脱水后进行图片拍摄;将表面不平整的试样器皿用小刀将表面刮平,使之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放回-25--30℃的环境中继续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蒙脱石基金属镍纳米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号:ZL 201410632565.1)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蒙脱石基金属镍纳米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工技术领域。该催化剂载体为蒙脱石,活性组分为金属镍,镍质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5-30wt%,其制备方法是:将蒙脱石与镍盐、尿素和水充分搅拌混合,通过超声辅助分散得到完全剥离为单层蒙脱石纳米片的水溶液,用化学液相沉积-沉淀法在分散于水溶液中的单层蒙脱石纳米片表面引入分布均一的镍物种,经高温还原制得蒙脱石基金属镍纳米片催化剂。本发明蒙脱石基金属镍纳米片催化剂对芳烃化合物加氢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很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由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片制备高强度导电石墨烯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片制备高强度导电石墨烯纤维的方法,膨胀石墨经过氧化得到氧化石墨烯,再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中离心分级处理得到大尺寸均匀氧化石墨烯片,最后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或极性有机溶剂中,制成质量浓度为1-20%的纺丝液液晶溶胶,将其转入纺丝装置中,将纺丝液从纺丝头毛细管中连续匀速挤出,进入凝固液,凝固后的初级纤维干燥后得到氧化石墨烯纤维,经化学还原,得到石墨烯纤维。纺丝工艺简单,所得石墨烯纤维导电性好,力学性能优异,有较好的韧性,可编织成纯石墨烯纤维布,也可与其它纤维混编成各种功能性织物,可在多个领域代替碳纤维使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 72 73
  • ...
  • 91 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