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ET10 便携式红外光谱发射计
产品详细介绍 3~5、8~12 μm  ET10 科研级仪器可测量任何不透明材料的发射率。特点:  • 可同时测量3~5、8~12 微米2个波段的发射率  • 利用两个探测器同时测量3~5、8~12 微米2个波段的发射系数  • NIST标准      • 快速、便携  • 电池操作非常方便应用:  • 为红外相机提供发射率参数  • 提高温度测量精度ET10:   • 用于测量红外测温成像技术的重要参数—红外发射率  • 对于不透明物体:Emissivity = 1- reflectance   • 软件简单易用,具有强大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功能  •  液晶触摸屏PDA图文操作界面  • 可同时提供十种设备运行信息性能:  当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时,不同温度下的反射率与波长是不变的,所以物质在500-°K高温下的发射率数据可以由室温下测得的反射率数据推算出来,ET10主要用于测量不透明样品的发射率。  进行测量时,将仪器对准测量面,按下扳机即可记录数据。测量一次的时间只需要7秒钟。  技术参数:测量参数:定向半球反射比 (DHR)方法:一个波段的积分总反射比测量值:发射率波段:3~5、8~12 微米2个波段精度:±1%可重复性:±0.0002入射角:20° 法线入射样品表面:任何表面,6” 半径曲面,12” 半径曲面测量时间:10秒/测量,用户可设(2 波段)预热时间:90秒运行时间:电池工作2小时,可更换电池后接续测量电源:可充电镍氢电池  充电时间:  1小时重量:4.7 lbs.带电池IR源:铬铝钴合金灯丝,使用温度:1,000°C尺寸:手持式,H 11.54”, L 9.04”, W 3.72”模块部件:模块化设计,测量头可更换操作界面:LCD 图形界面,触摸屏,软件按钮测量:   测量数据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并存储数据存储:265MB CF卡数据格式:Excel或Text格式打开环境:储存: -25~ 70°C;操作环境 0~40°C, 非冷凝  
北京安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产品概述 ICP-6810是用于测定不同物质(可溶解于硝酸、盐酸、氢氟酸等)中的微量、痕量元素含量的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广泛应用于环保、石油制品、稀土、半导体、地质、冶金、化工、临床医药、食品、生物样品、刑事科学、农业研究等各个领域。 2.性能特点 性能稳定 采用全固态射频电源,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输出功率稳定、带有各种保护功能等诸多优点,负载采用全自动匹配技术,匹配速度快,提高了电源的使用效率和仪器的稳定性,并使得整个点火过程简单方便。 进样自动化 采用四通道全自动设计,转速可根据测试需求设置调节流量,载气、等离子气、辅气均采用先进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来控制,同时可以配备进口高盐雾化器、进口耐氢氟雾化器等,满足客户的各种测试需求。 精准分析 采用中阶梯光栅-棱镜交叉色散方式,无移动光学元件;超低杂散光设计配合独特的光学设计,氮气分布式吹,进口的光学元件,智能精确的自动波长校准算法。 快速测试 美国热电CID探测器,165-900nm范围连续覆盖,一次曝光读出所有分析谱线的强度积分值加快分析速度。 3.应用领域 硅工业,冶金工业,水质分析,地质、矿石分析,石油化工,医疗、卫生、农业环保、商品、食品质量检测。
美析(中国)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1.产品型号ICP-68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标准机)ICP-6800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石化机)ICP-6800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标准+石化)双系统2.产品简介ICP-68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我公司经多年技术积累而开发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用于测定各种物质(可溶解于盐酸、硝酸、氢氟酸等)中的微量、痕量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的含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目前仪器广泛应用于稀土、地质、冶金、化工、环保、临床医药、石油制品、半导体、食品、生物样品、刑事科学、农业研究等各个领域。3.工作环境贮存运输温度:15℃-25℃贮存运输相对湿度:≤70%大气压:86-106 kPa电源适应能力:220±10v  50-60MHz工作湿度:≤70%工作温度:15℃-30℃4.附件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系统
本项目将研制一套软硬件一体化的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系统产品,该产品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 高性能、大容量、适合处理医学图像的硬件平台; 针对医学图像处理裁剪后的专用Linux操作系统;综合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的医疗专业应用系统。 成果性能:三维重建速度快、重建的图像真实、精细,操作方便。 应用范围:CT、MRI等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虚拟手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在图像中识别物体的方法
成果描述:本发明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环境噪声较大的场合,根据对象的结构进行实时识别。本专利建立一种实时的智能物体检测算法,根据动态区域连通性提取物体的结构特征,通过矩函数映射得到特征进行识别。市场前景分析:本发明最主要的任务是弱化了形态的特征,强调结构,从而加强的了抗噪能力,并通过概率模型,给出了精确的数据概率分析。已在实际的应用(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熊猫识别)当中取得显著效果。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发明主要面向复杂环境中颜色特征明显的对象,从对象的颜色特征出发得到结构,对结构进行判断从而进行识别。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图像序列的超分辨率成像技术
基于真实成像模型,图像序列/视频数据的通用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对弱纹理目标的高清重建,对超精细纹理的精确预测与重建。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CR系统的图像增强技术应用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富士公司初率先在世界上推出第一套CR系统(计算机X射线影像仪Computed Radiography),它是用成像板(Imaging Plate,简称IP)替代传统的胶片进行感光并存储,再把储存于IP上的感光信号用激光扫描方法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一种技术,实现了胶片数据化,为放射科无片化及医疗影像计算机联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进入远程影像资料会诊开辟了道路。CR系统能直接生成数字图像,使其不再经过显影、定影、水洗技术流程,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精力;CR系统生成的数字图像大大的减少了存放X线胶片的空间,保证了图像的质量,也便于图像的存储、查找,从而结束了图像查询缓慢、易错、保存质量不高的时代,方便对病人资料进衍管理。正是由于它的这些优点,CR技术才得以在医学中广泛应用。 CR图像在生成、传输和扫描进入计算机时,会受到医学影像设备、媒质的实际性能、以及接收设备的限制,这些因素引起图像质量的退化。退化的X射线数字图像质量不能达到直接用于实体造型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医生的准确诊断。影响CR系统成像的因素主要有X射线散射、噪声以及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X射线的用量不足或过量。一般来说,由于X射线散射、噪声引起的图像退化很难避免,而且一直存在,因此本项目主要考虑人为因素引起的图像模糊问题,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对模糊图像处理,方便医生诊断。 以下是模糊大剂量CR图像、模糊小剂量CR图像以及可以用于诊断的标准CR图像显示效果: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一种高效的图像颜色矫正方法
一、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随着光照颜色的不同(如早晨、中午、傍晚的阳光波谱不同;室内外不同颜色的灯光等),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的同样一个场景的图像,其中物体的颜色会发生改变。本成果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消除此外界光源颜色对照片中物体色彩的影响,得到颜色保真的图像(图1)。 本成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可以内置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中,实现对所拍摄影像的实时颜色矫正;也可以对已有的各种数码影像进行颜色矫正后处理(如内置在数字电视中)。 图1. 技术功能展示。对于给定的色偏图像(左),本方法的颜色矫正结果(右)与真实结果(中)非常接近。 二、特色及先进性: 算法简单,处理效果好。与目前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像机中普遍采用的颜色矫正(即白平衡)方法(如Grey-world或White-patch方法)相比,计算效率相当,但可以处理空间不均匀光照颜色影响,处理效果在统计意义上具有显著的改进,得到颜色更为保真的影像。 三、技术指标: (1)处理效果显著优于目前数码设备中普遍采用的技术,颜色保真度比目前常用的Grey-world和White-patch方法平均提高90%以上。 (2)通过算法优化和硬件加速,可以实现对图像和视频的实时处理。 四、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际场景(如街道、室内)的外界光照颜色复杂多变,本技术可以提供更为高效的影像颜色矫正技术。颜色高保真对于视觉欣赏,以及复杂的计算机视觉应用(如目标识别)均具有重要价值。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高效的图像颜色矫正方法
随着光照颜色的不同(如早晨、中午、傍晚的阳光波谱不同;室内外不同颜色的灯光等),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的同样一个场景的图像,其中物体的颜色会发生改变。本成果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消除此外界光源颜色对照片中物体色彩的影响,得到颜色保真的图像。 本成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可以内置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中,实现对所拍摄影像的实时颜色矫正;也可以对已有的各种数码影像进行颜色矫正后处理(如内置在数字电视中)。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生成图像数据的水下目标检测与识别
一、项目简介 水下目标检测与识别,是水下机器人等相关系统能够被高效应用的前提。然而现有系统难以应对水下图像能见度较低,对比度差,存在颜色漂移和边缘模糊等问题;另外,水下图像样本稀少且缺乏足够的变化性,使得相关基于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由于缺乏训练样本而无法有效应用。 二、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利用深度学习等新的理论突破,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通过结合水下成像原理与深度风格迁移、生成对抗网络等算法,由普通光学图像生成水下图像,构建水下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仿真库,该数据库一方面数据量大且具有较大的变化性,也即场景与目标均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另一方面,由于是由普通光学图像迁移获得,因而也可以直接应用普通光学图像自身的标签信息,无需再对其进行标注。另一种是研究基于水下退化图像处理算法的检测和识别系统,解决由水下图像的色彩漂移和细节丢失等退化现象带来的目标检测和识别问题。同时通过水下退化图像处理模块和检测识别系统的联合优化技术,可以实现退化图像的增强方法与检测识别系统的最佳匹配。在保证处理后的退化图像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水下图像的目标检测识别性能。 三、应用技术成果 1)基于深度学习风格迁移的水下图像生成效果示例 a为自然场景图像中的目标检测结果;b为模拟生成的水下风格图像及其目标检测结果;c为图像增强后的目标检测结果。 四、合作企业 无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48 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