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合物理场协同强化菜籽蛋白糖基化改性的方法
其他成果/n一种复合物理场协同强化菜籽蛋白糖基化改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菜籽蛋白的制备;2)菜籽蛋白溶液的配制;3)蛋白质‑糖混合溶液的配制;4)微波‑超声波复合物理场协同处理;5)离心分离;6)透析与干燥。其中,步骤3)中,微波的功率为200~500W,超声波的功率为100~300W,反应体系的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6~10min。本发明利用微波快速加热效应和超声波的机械搅拌与加速扩散作用,可避免反应体系出现局部高温现象,使糖基化反应更为均匀;同时微波的电磁场与超声波的空穴作用会在反应体系中形成超临界高温与高压的微环境及界面浓缩现象,从而避免传统湿热法下由于长时间持续高温作用而产生褐变物质,消除了色泽对产品的影响。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基于采动裂隙场变化的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自 1998 年开始对我国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 SCI 、 EI 收录 12 篇, ISTP 收录 5 篇),获专利 5 项。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天池煤矿等多个高瓦斯矿井进行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验证,有效指导了煤矿现场的瓦斯抽采工作,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
【发 明 人】朱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概念的智能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分别连接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组成;其中:由人体经络穴位智能测控器的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先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CPU处理器处理,后送经络穴位生物电场平衡控制器调制为反馈信号,再由该反馈信号分别控制远红外线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和超声波脉冲复合砭石能量场发生器,以实施对人体经络穴位生物电场信号的检测与平衡的同步传感控制。本发明将具有对症施疗特点的实时测控手段和高效施疗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显著提高普通理疗按摩器具的疗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施工及运营期隧道渗流场模型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及运营期隧道渗流场模型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包括渗流模型箱的箱体和数据采集装置,箱体的顶部设有压力表,侧壁底部设有溢流孔,侧壁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模型箱上进水孔和模型箱下进水孔;相对的两侧壁上开有隧道孔;固定钢筋笼的两端固定于隧道孔孔缘内壁上,其外包裹隔土层;法兰盘的外圈螺栓固定于隧道孔孔缘外壁上,内、外钢筋笼分别均通过法兰盘固定于隧道两隧道孔之间;法兰盘的内孔设有盖板;在内外钢筋笼之间螺纹连接施工期隔土板;在内钢筋笼内螺纹固定掌子面挡水板;且二者位于同一垂向截面上。该系统可方便、准确、真实地测试渗流场作用下隧道施工、运营期的渗流场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8
一种基于场量分析的视频图像显著性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场量分析的视频图像显著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获得视频图像的静态显著性图;S2 根据连续的视频帧提取场景的光流向量场;S3 通过聚类方法对光流向量场进行初步分类并找出最大分类区块;S4 通过每个分类区块与最大分类区块之间的对比生成差异性能量;S5 规范化差异性能量,获得运动显著性值并生成运动显著性图;S6 将该运动显著性图与所述静态显著性图线性加权相加得到最终显著性图,即可实现对视频图像的显著性检测。本发明的方法综合利用视频场景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来得到显著性映射结果,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流场制造的高坝诱鱼集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诱鱼集鱼装置系统,包括用于容纳被吸引进来的鱼类的诱鱼集鱼箱,所述诱 鱼集鱼箱端部连接有方便鱼类进入所述诱鱼集鱼箱中并参与诱鱼流场的构造驼峰型溢流堰。所述诱鱼集 鱼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出鱼类喜爱的声音进而吸引鱼类的水下小型音箱和用于发出绿光白光等鱼类喜 爱的颜色达到辅助诱鱼的 LED 灯带。所述诱鱼集鱼箱中设置有将水从尾水渠中抽到集鱼箱中构造诱鱼 流场的水泵。所
武汉大学 2021-04-14
山体背景热场模型约束的地下热源昼间遥感探测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体背景热场模型约束的地下热源昼间遥感·769·探测定位方法,属于遥感技术、自然地理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意在于对山体背景进行热场仿真,得到山体背景的热场模型,以热场模型为约束,对原始遥感红外图像进行背景滤波,清晰的揭示地下目标所在的位置。本发明包括山体背景热场模型建立步骤、山体背景热场8 位到 16 位映射步骤、利用映射后的山体背景热场模型进行背景滤波步骤、地下目标空间约束均值聚类探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城市深层地热能源开发-水力热多场耦合技术
项目背景:地热工业资源利用可获取许多贵重的稀有元 素、放射性元素、稀有气体和化合物,也可用于地热发电、 地热供暖、地热医疗等场景。目前,我国大科学计划在探索 超热岩发电技术、深层地热开发相关颠覆性技术方面,需要 支撑深层高温钻井和压裂建库等技术的研发设备平台。因 此,研制高温高压岩石真三轴测试平台等,可为后期开发工 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本项目的难点在热、力学热冲 击效应下,高温岩石真三轴加热保温材料的多场耦合技术, 井筒密封,高温声发射监测,并能模拟现场工况等,设计实 验平台结构设计并保证性能。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关键技术;岩样尺寸(方形): 200mm(250MPa)、300mm(400℃)主要试样、600mm( 400℃ )。 真三轴试验力:10000kN×3、精度 0.5% ,刚性加载,位移、 变形、力三种控制。岩样最高温度:400℃,程序升温,升 温梯度 5-20℃/min,温度精度±1℃。水力压裂注入压力: 120MPa/携沙,压力、流量控制,精度 0.5%,压力控制 0.001MPa;升学监测:16 通道,波导杆和直接测量。暂堵装 置:流量 1000L/min,压力 30MPa。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在深层地热资源开发领域,拥有 一定的研发基础和实验平台制造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 内领先水平。 
青岛乾坤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13
一种基于平均场博弈的移动通信基站能效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均场博弈的移动通信基站能效优化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用基站发送功率的产出投入关系来定义系统的能量效率,结合平均场博弈的能量效率优化算法,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每个基站的最优控制策略应满足的方程组,求解得到最优化基站发送功率,从而提高基站的能量效率,本发明方法有效针对提出的功率控制策略的大规模网络,采用本发明方法能效保持稳定,且能量效率大于采用固定发射功率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的研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该类太阳能电池因其快速增长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逐步提升的器件稳定性,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光伏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存在非辐射复合损失,所以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依然低于肖克利-奎塞尔(Shockley-Queisser)理论所定义的极限效率。因此,最大化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是进一步提升电池器件效率的未来研究重点。 鉴于此,研究团队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对“最大化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这一论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该综述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非辐射复合的起源,并详细讨论了非辐射复合损失的定量化测试方法;其次,系统总结了在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再次,依据肖克利-奎塞尔理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能够获得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进行了科学预测;最后,在展望部分,前瞻性地指出了最大化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的未来努力方向。图1.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活性层内的电荷载流子产生与复合动力学机制 在理想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中,所有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最终将通过发射光子的方式进行复合(即:辐射复合)。然而,在实际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存在大量的非辐射复合通道(如图1所示),绝大部分光生载流子将优先通过其他非辐射途径进行复合(例如,缺陷辅助复合,俄歇复合,界面诱导复合,电声耦合,带尾态复合等)。这些非辐射复合损失过程极大降低了电池在稳态下的光生载流子浓度,从而减小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层中准费米能级劈裂的能级差,最终造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较大的电压损失。因此,最大化降低或抑制这些非辐射复合通道是提升器件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 针对各种非辐射复合通道,该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量化分析非辐射复合损失的常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要点,如图2所示。图2. 量化钙钛矿薄膜和完整器件中非辐射复合损失的表征技术 随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在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团队去年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的基于溶液二次生长方法构建渐变结的策略(如图3所示),在降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效果显著(Science 360, 1442-1446)。此后,一系列研究报道显示,相似的策略在正式常规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也可以获得正向的实验结果。由此说明,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中构建有效的渐变结对后续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图3. 渐变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和渐变结的时间分辨光谱 此外,该综述还以当前最高效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为参照,先假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与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情形一致,再依据肖克利-奎塞尔理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能够获得的性能参数进行科学预测,进而给出电池器件所能达到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如图4所示。图4. 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与当前最高效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情况相同时,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实现的最优器件性能参数 最后,该综述也指出,目前提升器件性能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最优化光子俘获和最大化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如果能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探索更可靠的协同优化策略,这可能会是将器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接近理论极限的可行方案。为此,综述也对一些未来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的来说,该综述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提供了理论总结,也为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对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推动该类电池产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