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碳包覆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该电极材料由类半球双层结构颗粒组成,里层为金属硫化物, 外层为碳材料,金属硫化物的半球面被碳材料包覆,切面暴露;金属 硫化物的化学通式为 MSx,其中,M 为第四主族到第七主族金属元素 中的一种,1≤x≤3。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金属硫化物前驱 体覆盖在纳米线模板上,使之形成均匀整齐分散的纳米级产物;(2) 在金属硫化物表面覆盖一层均匀致密的碳材料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电极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极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采用无电极式设计,利用灵敏度高、导电性能好的胶态纳米晶复合材 料制作气敏层,将其于室温下涂覆在绝缘衬底上形成器件,无需使用 额外的信号电极,器件结构和工艺步骤简单,且利于降低成本,适于 批量生产,而且适于制作成柔性气体传感器。本发明的气体传感器具 有轻、薄、短、小和便携性好的特点,而且工作温度低,具有良好的 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层片式陶瓷元件内电极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片式陶瓷元件内电极用导电浆料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该浆料包括 Ni-ZnO 复合粉体和有机粘合剂,其中, Ni-ZnO 复合粉体的质量百分比为 70~80%,有机粘合剂的质量百分比 为 20~30%;Ni-ZnO 复合粉体为 ZnO 包裹的 Ni 粉。该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制备 Ni-ZnO 复合粉体;将质量百分比为 70~80%的 Ni-ZnO 复 合粉体和质量百分比为 20~30%的有机粘合剂混合后球磨,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电极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极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采用无电极式设计,利用灵敏度高、导电性能好的胶态纳米晶复合材 料制作气敏层,将其于室温下涂覆在绝缘衬底上形成器件,无需使用 额外的信号电极,器件结构和工艺步骤简单,且利于降低成本,适于 批量生产,而且适于制作成柔性气体传感器。本发明的气体传感器具 有轻、薄、短、小和便携性好的特点,而且工作温度低,具有良好的 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层片式陶瓷元件内电极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片式陶瓷元件内电极用导电浆料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该浆料包括 Ni-ZnO 复合粉体和有机粘合剂,其中, Ni-ZnO 复合粉体的质量百分比为 70~80%,有机粘合剂的质量百分比 为 20~30%;Ni-ZnO 复合粉体为 ZnO 包裹的 Ni 粉。该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制备 Ni-ZnO 复合粉体;将质量百分比为 70~80%的 Ni-ZnO 复 合粉体和质量百分比为 20~30%的有机粘合剂混合后球磨,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层合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层合装置,包括:分别沿着不同输送路径输送两组复合膜层的第一和第二输送机构,对两组复合膜层执行层合处理的层合机构,对层合后膜层执行对齐检测的对齐检测机构,以及对齐调整单元;其中第一、第二输送机构分别用于输送对应模切有多个模切框的第一、第二复合膜层;对齐检测机构用于对层合后膜层采集其模切框图像;对齐调整单元根据对齐检测机构所获得的模切框图像,计算其间距值并相应调整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调节,从而实现两组复合膜层的对齐及层合。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层合方法。通过本发明,可以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直流电晕放电烟气治理的分离式喷嘴电极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电晕放电烟气治理的分离式喷嘴电极系统。系统包括锯齿形电极、管式喷嘴等,在齿形电极一端设有电极柄,管式喷嘴一端封闭,在管式喷管上纵向设有两排喷吹孔,每排喷吹孔均匀分布,齿形电极两侧对称布置两个管式喷嘴,管式喷嘴的喷嘴和锯齿形电极的锯齿对齐布置,在电极柄上添加正高压,由锯齿形电极通过锯齿电晕放电,电极气经管式喷嘴通过喷吹孔喷出,从而形成电晕放电区域。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锯齿形电极加工及生产方便且管式喷嘴的加工工艺简单;2)能耗省,电晕效果好,污染物去除效率高;3)可以结合静电除尘器使用,实现除尘净化一体化。
浙江大学 2021-04-13
聚变等离子体微波反射成像系统
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微波反射结合准光学技术是测量等离子体密度涨落空间分布在国际上新的发展方向。微波反射成像诊断是近十年来在微波反射技术和准光学成像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测量等离子体二维或三维磁流体不稳定性以及电子密度涨落的新技术。 微波反射成像系统照片 特色及先进性:采用微波反射及准光成像相结合的方式,探测聚变等离子体内部密度扰动,为诊断等离子体提供新的更有力工具。 技术指标:纵向分辨率3-8cm可调;接收阵列:2*8。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后可取得的效果:可以通过多个频率,将通常的二维密度扰动诊断变为三维诊断,为更深入的研究聚变等离子体内部机理提供有力手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项目简介: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 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 等优点,因此 SPR 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 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 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 一种基于 SPR 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 1999 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 年底研制完成了 第一套单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 SPR 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 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 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 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 SPR 传感系 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目前 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 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 达到实用化。 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 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产 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 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首先,一套智能化的 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 本预计为 1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 BIAcore 公 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 10 万美元左右。可见,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 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 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 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 200 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研究可以将传感耦合部件集成为便于批量生 产的传感芯片,可大幅降低成本。再生技术的研究成功,可以进一步 降低使用成本;若能大批量生产,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一 次性使用。预计每个芯片的批量生产成本不到 50 元人民币,售价如 果为 100 元人民币,单次检测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样,一方面便于系统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传感芯片作为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极大, 由耗材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于药物 靶标、药物开发、案件侦破、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以及兴奋剂检 测等其它众多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系列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南开大学 2021-04-11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 SPR 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 SPR 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 1999 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 年底研制完成了第一套单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 SPR 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 SPR 传感系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达到实用化。应用范围: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首先,一套智能化的 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本预计为 1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 BIAcore 公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 10 万美元左右。可见,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200 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研究可以将传感耦合部件集成为便于批量生产的传感芯片,可大幅降低成本。再生技术的研究成功,可以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若能大批量生产,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一次性使用。预计每个芯片的批量生产成本不到 50 元人民币,售价如果为 100 元人民币,单次检测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样,一方面便于系统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传感芯片作为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极大,由耗材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于药物靶标、药物开发、案件侦破、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其它众多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系列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南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70 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