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学生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学工核心业务,结合智慧校园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前端通过一站式平台、校园APP、自助终端方式呈现,基于表单流程工具开发的流程服务,并与学工业务打通,实现线上线下打通,实现无纸化办公; 提供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离校的全流程化管理,实现服务和管理打通; 另外学工业务和学校现有门户平台、认证平台、教务平台、一卡通平台在数据上实现完全共享,依托数据中台,提供强大的自定义数据与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的全面动态管理和学生数据的精准化管理,能更好的辅助决策; 结合业务中台流程工具和消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工作提醒机制,实现消息及时、全方位触达,各层次用户可快速准确的点击进入操作,真正做到快捷、方便学生办事、高效解决学生困难。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30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北京大学在京外设立的首个高端农业类研究院。先后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共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力攻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速成果转化。已组建42个独立课题组,人员规模约760人,形成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目前已在多个主粮、油料及经济作物开展精准设计育种,取得了原创性理论及技术突破,也在智慧农业、农业经济政策、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项目72项,累计发表论文333篇,已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内专利31项,申请24个植物新品种权,完成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2024-12-13
关于印发《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联动,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4-12-24
“加强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活动在重庆举办
11月15日,“加强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活动顺利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家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委员雷朝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平台负责人高德利,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等出席活动。活动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主持。
重庆交通大学 2024-11-21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5
上海市闵行区正式出台《闵行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
本意见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8月31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 2025-08-11
山东:出台“创业齐鲁十大推进行动”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创业齐鲁十大推进行动”通知》,推动“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提档升级,聚焦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打出减负、加码、乘数的“组合拳”。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023-02-06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⑦ |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尧: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应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引进和高效能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与创新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国际交流的全面提升。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对接
对接国内外高校技术、人才、智库资源,通过“会展赛”科技创新平台以及“项目、人才、智库”大数据平台,整合引入高端智力资源,将创新要素引入地方、引入基层、引入企业。
云上高博会 2021-07-22
人口流动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的时空分布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袁韵在导师指导下与国内外多名教授共同合作研究,于伦敦时间2020年4月29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论文《人口流动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的时空分布》(Population Flow Driv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OVID-19 in China)。该论文构建了“人口流动-风险源模型”,模型能利用有关人口流动的匿名整合数据准确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时间和地域分布,便于决策者进行有效地风险评估和资源分配。在开发该模型时,研究人员基于匿名移动电话位移数据,对在2020年1月1日至1月24日期间武汉流出或途经武汉的11478484人次进行了分析,这些人口迁移至全国31个省的296个地级市。他们的研究显示,湖北省的封城举措是非常正确的,它能及时控制传染源的传播,有效降低了各地疫情的风险。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根据2020年2月19日武汉外流人口的分布,能够准确预测到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相关频率和地理位置分布。此外,通过“人口流动-风险源模型”衍生出的一个疫情发展的基准趋势和一个指数,可以用来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与大多数流行病学预测模型不同的是,他们团队构建的模型基于人口的实际流动情况来预测疫情的地域分布和传播趋势。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该模型至少提前一周预测了全国范围内的病例感染情况和地理分布。团队的研究结果能够对各地疫情风险的大小进行预警,并探测出社区传播严重的地区,在疫情发展的早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论文作者在摘要中提到,任何国家的决策者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利用现有的人口流动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在疫情爆发之前规划有限的资源分配。本文的作者之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称:“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有关新冠病毒案例报告的准确性,从不同来源获得的完全不同的信息(移动通信显示的人口流动)可以很好地预测病例数,这符合流行病学的预期(至少在2月19日之前)。”该项研究发布后,国际上有BBC等30多个新闻媒体报道,国内媒体也有许多报道,其中,央视国际电视CGTN、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环球时报、文汇报、中新网等政府官方媒体都强调了这项研究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除了文章本身的学术贡献之外,该项研究也表明,中国的疫情研究是国际合作并且是公开透明的:论文于2020年2月18日提交至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并传递给相关的国际机构,第一时间与世界分享了我国抗击疫情的经验。此外,通过论文可以看出,我国武汉以外的疫情数据是有时空规律的,与第三方的手机流动性数据完全契合,以学术证据反驳了国际上的某些谣言和诽谤。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269 2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