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动态心脏影像重构云计算系统
它能够自动化地读取心脏CT、MRI影像,重建人体心脏各组织的立体结构, 计算任意部位的体积以及心功能参数,将医生从繁重的人工分析中解放出来,节 省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精度,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快速精确的诊断。本系统可以读 取存储在医学影像数据管理平台中的DIC0M格式及mha, nii等图像,自动去除 隐私信息,三维重建,并返回关键性的诊断指标和三维打印模型。本系统主要服 务于心脏疾病辅助诊断,医学教育和心脏知识健康教育,心脏医疗器械研发等。 动态心脏影像重构云计算系统的核心价值: 1) 医生参考重构模型进行手术设计、手术模拟、手术会诊、术中对照等一系列 操作,突破现有影像工作站对于对超声、CT断面、MR断面均存在视角盲区的局限。解决了临床心脏病诊疗中依靠医生从二维平面推断病员三维心脏结构的难题。 2) 医院无需增加额外设备,无需改变现有治疗流程,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无 缝融合到现有的诊疗流程。 3) 基于300例中国人临床影像经过深度学习而构建,重构精度达到3mm。 4)高性能的并行计算集群和专业的3D医用打印机,1.5小时获得计算结果,12 小时实现心脏模型直达。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市场规模巨大。按照《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概要)》最新发布, 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 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 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 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 病200万,高血压2. 7亿。在各类心脏病诊治中,获取心脏的精细结构是必不可 少的一个步骤。由于技术难度受限,本领域目前尚无主导型产品。 本项目产生的直接效益:按照全国2232个三级医院的10%来计算,每天10人次, 平均每例利润20元等保守估计,每年产生持续稳定的直接效益为1600万元,尚 不计算本系统对于心脏诊治疗的深度服务。且本系统具有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 核心优势,运营成本低,无需医院添加任何设备。
重庆大学 2021-04-11
数据中心用高效热管式空气——空气换热机组
基于通信行业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充分利用室外大气自然冷源,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    热管式空气 - 空气换热机组,用于冷却数据中心,降低空调能耗。该机组能够在内外空气隔断的情况下实现热交换,既充分利用了环境空气的冷能,又避免机房内外气流交换所带来的危害,即只换热不   换气。安装该机组后,机房的空调机由“必需设备”变为“应急设备”,即只有换热机组不能胜任降温时, 空调机才使用。该机组工作过程中仅有风机消耗少量的能量,与空调相比,可带来非常可观的节能效益, 在华北地区应用可使空调运行时间减少 60%~70%。同时机组采用高效耐用材质,充注精选环保介质, 工作效率高,结构优化,尺寸紧凑,安装灵活,运维方便。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数据中心用高效热管式空气-空气换热机组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透明防伪包装薄膜—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
该成果是原有的铝反射激光全息防伪末的升级替换品。这种薄膜结构简单,仅有信 息层和基底层两层组成。全息图像以激光全息技术拍摄并用激光雕刻和电铸手段,以光 栅条纹的形式复制到镍质金属模版上。以金属模版热压气凝胶或有机高聚物聚氨酯涂层, 形成承载全息图像的信息层,可在薄膜上再现全息图像。
同济大学 2021-04-11
多相流数字全息显示与测量仪
多相流数字全息显示与测量仪将光学全息干涉原理与数字图像处理技 术相结合,利用CCD或CMOS器件代替全息记录干板,对液液或气液扩散过 程依次记录其一定时间间隔的多幅全息图,再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来实现 待测液液或气液扩散过程的数值重建,获得折射率实时变化参数并进一 步得到扩散参数。 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流场数字全息显示与测量仪
流场数字全息显示与测量仪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技术和相位倍增技术 等,釆用马赫曾德干涉光路使一束激光束照穿过待测量流场作为物光波 与另一束参考光束干涉形成全息图,用CCD数字记录全息图并通过计算机 数值重建获得物光波的相位变化以及待测量流场的折射率分布,进而达 到流场显示与测量的目的。该仪器具有非接触、实时、全场、直观等优 点。 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大尺寸计算全息再现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尺寸计算全息再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相位全息图中加载离散相位光栅和空分复用法。本发明利用空分复用法,首先将选定图片分为四个子图片,为了实现再现像位置的移动,在制作相位全息图的过程中将离散相位光栅的相位加载到全息图中,然后将空间光调制器(SLM)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上分别加载相应子图片的相位全息图。在光学再现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加载到相应场景的全息图中离散相位光栅的变化,调节四个再现像的位置,实现再现像的无缝拼接,从而得到计算全息大尺寸再现。
四川大学 2016-10-08
近场声全息噪声源测量分析系统
成果简介:近场声全息噪声源测量分析系统是一种先进的 声学测量、分析设备,可广泛用于各类机电设备的噪声源识别 以及声学特性测试与分析过程,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 可实现声源的精确识别与定位,在飞机、潜艇、高速列车、各 类车辆的声学测试、噪声治理、声学故障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主要功能包括:在不同声学环境中对噪声源进行精确识别 与定位;精确重建声源的表面声压和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人工智能实现三维矢量全息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利用机器学习反求设计(machine-learning inverse design)实现三维矢量全息(Three-dimensional vectorial holography)新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科学进展》上。该杂志为《科学》(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是一个涵盖所有学术领域的开放性、综合性科学刊物。 这项光学全息技术领域的突破性研究,由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和顾敏院士领衔的未来光学国际实验室完成。研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求设计,可精准且迅速地产生一个或多个任意三维矢量光场,有望应用在超宽带全息显示、超安全信息加密以及超容量光存储、超精确粒子操控等各个领域。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在介质中传播的同时伴随着电磁和磁场的振荡,被称为光的矢量特性。研究人员介绍,基于光波的横波特性,光的振荡通常被限制在与其传播方向垂直的二维平面上。近些年,科学家研究发现光的振荡可打破传统二维平面的束缚,通过干涉产生纵向光振荡,即形成第三维光矢量。 但精确产生任意三维矢量光场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物理学上,通过求解三维麦克斯韦方程可以正向得到一个三维矢量光场分布,但其不可控。顾敏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反求设计,解决了这一难题,率先实现了三维矢量全息,并可精确地控制三维全息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任意三维矢量状态。 顾敏介绍,这样的操控是全方位的,包括对每个三维矢量光携带的信息进行编码、传输和解码,因而消除了传统二维偏振光的束缚。“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新技术,我们首次实现了三维矢量光的操控,并将机器学习的算法延伸到光学全息中去。” 机器学习在光学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作者任浩然博士说:“我们研究证明训练后的人工神经网络可有效、快速地产生任意三维矢量光场,达到接近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光场调控的效率。” 此外,这项发明为光学全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首次在全息中证明光的三维矢量状态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载体,实现信息的编码和复用。顾敏表示,“这项发明不仅为下一代超宽带、超大容量、超快速并行处理的光学全息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人们加深理解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例如粒子操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云南省新冠肺炎影像云平台
2月19日,昆明移动依托云资源和数据链优势,协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大学共同创立、建设的“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诊断互联网协同会诊平台”(简称云南省传染性疾病影像云平台)在三方远程连线下正式启动。平台将在有相关诊断经验的影像专家帮助下,以多方协同工作的方式支持基层医院,帮助基层医院输出高质量的新冠肺炎诊断,同时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远程互动,方便医生和患者,减少传播感染机会、减少现场支援成本和隔离防护的物资消耗,集全省影像专家力量助力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的“5G智慧诊疗平台”的经验,昆明移动协同云南大学、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相应的云服务、医学影像多方协同工作(会诊)系统,通过CT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互联化服务系列关键技术以及运行服务的保障模式,将复杂、昂贵的医学影像处理系统互联化、低成本化。基层医院可以免费、免培训、自助地将本地设备接入云服务平台,随后将逐步发展成为云南省传染性疾病影像互联网协同诊断平台。
云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