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加快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部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开启,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质量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话题答疑解惑。
科技日报 2024-03-05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定于2020年6月至11月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教育部 2020-06-04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定于2020年6月至11月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教育部 2020-06-03
【第57届高博会系列报道之六】“走近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对话沙龙在西安举行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延安大学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齐聚一堂,分享黄大年精神学习体会及团队建设经验。
中国高等教学学会 2022-08-07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装备及产品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技术是代表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金刚石技术国际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本技术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高效能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钯管提纯氢气装置设计与制造; 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金刚石技术及产品; 金刚石后续加工技术及应用。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5
生长因子类蛋白植物油体生物反应器研制
随着新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各种农作物高效表达技术平台的逐步建立,植物反应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实验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油体系统表达植物油体蛋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2,KGF-2).首先人工合成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的KGF-2基因,并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拟南芥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构建由种子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有油体蛋白和KGF-2融合基因的植物油体特异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采用Basta筛选之后,获得26株转基因拟南芥.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细胞色素C分子自组装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胞色素C分子自组装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及制法,以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为基本单元,在三维空间组装成纳米γ-氧化铝模板/羟基磷灰石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组装体1),然后与细胞色素C组装,得到细胞色素C/γ-氧化铝模板/羟基磷灰石纳米有序复合结构组装体,其细胞色素C平均表面含量为4.5×10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4-30
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铁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634086.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铁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双金属纳米核壳结构材料领域。该方法是将不同比例的金属铁粉和银粉压制成块体,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阳极材料,采用钨金属或石墨作为阴极材料,引用氩气和氢气作为工作气体,在一定的电流下,阳极和阴极之间起弧,持续一段时间后进行钝化,即得粒径为30~70nm的具有核壳结构的银包铁纳米粉体。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易于控制,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且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镍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镍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核壳结构纳米双金属材料领域。该方法是将不同比例的金属镍粉和银粉压制成块体,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阳极材料,采用钨金属作为阴极材料,采用氩气和氢气作为工作气体,在一定的电流下,阳极和阴极之间起弧,持续一段时间后进行钝化,即得粒径为45~70nm的具有核壳结构的银包镍纳米粉体。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易于控制,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且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冬小麦智能化滴管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滴灌系统, 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 定时定量地供应,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在山东省首次 提出了完整配套的冬小麦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冬小麦的节水、节 肥、高效、环保的可持续生产,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着。 目前,冬小麦智能化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体系在青岛、烟台、潍坊等推广应用每年 超过了5万亩,实现节水40%-60%,提高劳动效率80%以上,增加产量产量10%-20%。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5 106 107
  • ...
  • 136 1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