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黄芪多糖在预防养殖鱼类传染病中的应用
研发阶段/n(1)对于温水性养殖鱼类,按照50~6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黄芪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15~20天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2)对于冷水性养殖鱼类,按照60~8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黄芪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20天左右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3)对于养殖虾、蟹类水产动物,按照120~150mg/kgo体重的用量,将黄芪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甘草多糖在预防养殖鱼类传染病中的应用
研发阶段/n(1)对于温水性养殖鱼类,按照40~5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甘草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15~20天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2)对于冷水性养殖鱼类,按照50~60mg/kgo鱼体重的用量,将甘草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5-30天,为一个预防周期。根据疾病流行季节的长短,在间隔20天左右后,可以再用一个预防周期。(3)对于养殖虾、蟹类水产动物,按照100~150mg/kgo体重的用量,将甘草多糖拌在饲料中投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治疗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筛选方法
研发阶段/n(1)采用BHIA培养基从患病鱼体病灶处(或者从肝、脾、肾、腹水)分离病原菌,在初培养的基础,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并快速鉴定其种类。(2)将分离菌株接种在盛有适宜的培养基的平板中,采用药物纸片检测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确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谱。(3)参照日本化学疗法学会的试管法,在药物系列试管中测定抗生素类药物对分离致病菌的抑、杀菌浓度,根据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类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大小,选择治疗疾病的适宜药物种类和剂量用药。应用前景: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海、淡水水产养殖区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淡水名优水产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可以量产/n该成果获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鳜、河蟹、青虾和中华鳖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建立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中华鳖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解决了黄颡鱼生活史早期高死亡率的难题。系统研究了黄鳝、长吻鮠的营养需求,研制了无公害饲料配方,提出了长吻鮠动态投喂管理技术。评估了鳜、河蟹和青虾的养殖容量和生态效应,建立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鳜、河蟹、青虾和中华鳖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在湖北省主要渔区开展了渔业环境调查、水质监测及水产品检测,监测水域达到280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利用藻、 菌综合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关键技术
可以量产/n本技术体系中的藻、菌联合处理养殖废水和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可与现行集约化养殖工艺对接。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收获的藻菌物质可作为功能性饲料使用,能大大降低处理成本,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该技术体系实现畜禽废水处理成本较现行处理成本降低15%以上。将养殖废水的COD日均排放降低到150mg/L以下,总氮(TN)降低到20mg/L以下,总磷(TP)降低到5mg/L以下。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同时能生产微藻功能性动物和水产饲料。该技术体系适用于全国集约化畜禽养殖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酵解风屏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猪场养殖水一直是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农业污染源之一。现有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为种养结合(土地难配套、租金高、效益低、抽运设施投入大、人力成本高)、达标排放(要缴纳环保税、居民投诉、运营成本高、技术复杂且操作麻烦、达标困难、人力成本高)、异位发酵床(占地多、造价高、运行成本高、条件要求高、废气排放多、入力成本高)等。上述处理技术都存在不足,从而造成废水处置不到位,使不达标的养殖废水进入水体,影响区域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 针对现有养殖废水处置技术的不足,浙大团队通过生化与物理强化相结合的技术,首创并建立了"酵解风屏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避免了现有养殖废水处置技术的不足,实现了对水体废水零排放,彻底解决了养猪企业废水外排的问题。该技术目前在江西新余市推广,受益养殖规模近90万头存栏数,有效保护了新余市的绿水青山,受到了新余市农业局和环保局的肯定,为全国其他区域养殖废水零排放治理和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浙江大学 2023-05-11
无线充电技术在畜牧信息化养殖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应用程度在逐年增加,畜牧信息化养殖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信息采集模块,能量补给问题越显突出。以往多数采用的是更换电池或者有线充电的方法,采用更换电池的方法会使得工作人员频繁进出,容易带入病菌等影响奶、肉质量的因素,而采用有线充电则对使用者而言太过于麻烦。 本技术提出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畜牧信息化养殖中的应用新型磁耦合谐振技术完成无线充电,这样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也减少了有线充电的麻烦。
扬州大学 2021-04-14
石蛙(棘胸蛙)规模养殖及其饵料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 :石蛙(棘胸蛙)从野生驯养到人工规模养殖一直是水产界 的难题。该课题通过十六年的潜心研究,首先系统研究了石蛙应用生态学 基础理论,为其养殖技术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然后经过漫长而又艰难的 探索基本掌握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石蛙池型设计和亲蛙培育、人工繁 殖、孵化、蝌蚪及幼蛙培育、成蛙饲养、饵料开发、生态规模养殖及病害 防治等系列核心技术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成果已分别在浙江、 江西等三个单位推广应用,
南昌大学 2021-04-14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可以实现线路全断面与限界、轨道几何参数、钢轨磨耗与表面状态、感应板几何参数、通信、信号、线路环境等关键项目的快速综合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线路占用时间少的优点,能有效缓解现代轨道交通运营时间长与检修任务重的矛盾。与高速铁路综合检测列车相比,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特别针对0-70km/h的中低速检测进行了优化设计,兼具动态检测与静态检测的优点,同时由于其还拥有公路和铁路两栖走行能力,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转轨,是城市轨道交通和长大铁路网工务部门日常检修作业的理想检测工具,对确保轨道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还可以应用在高速铁路建设后期,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和各种专项检测车能够上线检测之前,及早检测和发现线路建设中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建设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应用范围: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市场化推广后可以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手段,有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技术体系的基础。另外,本项目还可为开展列车运行控制和无线专用通信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试验平台,为复杂环境下地铁隧道的修建和维护理论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兼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SD-NFC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本项目通过对基于SD-NFC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相关软硬件模型及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支付中间件、跨平台NFC软件栈、SD-NFC智能卡等产品。项目目前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项目关键技术已获得专利授权5项/专利受理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8项。项目突破了多终端适配、应用安全、平台能力开放、多工作模式支持等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提供了部署灵活、低成本、安全度高、业务可控的应用模式,使物联网应用开发企业无需担心应用的跨平台和安全性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